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農業大學教授祖

農業大學教授祖

發布時間: 2024-10-08 03:44:27

⑴ 中國農業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一、陳雲林,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農葯專業學習。

二、鈕茂生,男,滿族,193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長,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三、任洪斌,男,漢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籍貫吉林雙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農機系農機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四、石元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49年畢業於武昌文華中學,當年考入清華大學農學院,後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1953年畢業於該校農學系,1956年土壤農業化學系研究生畢業。曾於1985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87—1995年任校長。 現為兩院院士,《中國農學通報》主編。

五、吳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吳常信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雲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鈕茂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洪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元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常信

⑵ 袁隆平超級簡介50字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祖籍江西九江德安,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根據他育種的雜交水稻品種及研究,水稻單位產量由畝產300公斤上升到900公斤以上。他也被廣泛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80年5月,袁隆平應美國邀請赴美進行雜交稻制種技術指導。9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辦雜交稻技術國際培訓班,袁隆平作為主講人給來自10多個國家的專家講授雜交水稻方面的主要課程。

翌年9月,又連續舉辦第二期。10月,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進行技術指導與合作研究。2003年,袁隆平指導博士生開展遠緣物種基因組DNA導入水稻的研究,將一批外源DNA轉基因進入水稻。

(2)農業大學教授祖擴展閱讀:

成年之前,袁隆平跟著家人顛沛流離,從北平到天津,從江西到湖北,從重慶到南京。幼年不知愁滋味的他,活潑又調皮。看到祖母的水煙袋咕咕冒氣,好奇地吸上一口,嗆到說不出話來。

祖母撞見了,狠狠敲了他的腦袋。兄弟姐妹里,數他最貪玩,在重慶讀書的時候,一次遇到空襲警報拉響,就跑到嘉陵江去游泳。正巧被父親拿望遠鏡看見,回家又是一頓好打。

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用,並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1989年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後來又研究並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並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全國性協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 三系雜交稻增產5%~10%。

⑶ 辛德惠的人物生平

辛德惠,1931年12月24日出生,祖籍遼寧省開原縣。中國土壤學家、農業生態學家、農業教育家,農田生態工程設計的開拓者之一,泛生態學理論的創立者。其父是開原縣城外屯子里的農民,家境貧寒。
「九·一八」事變後舉家入關逃難到北平。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艱難的亡國奴生活中,辛德惠度過了少年時代。生於憂患的辛德惠對舊社會的苦難生活和黑暗統治刻骨銘心,遂積極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1949年他在北京通縣潞和中學加入共青團,1950年考入北京農業大學後,在大學二年級時便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如飢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尤其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並努力實踐,逐漸形成了基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革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成為他個人人生的宗旨。
1954年他大學畢業留校任教,1958年在職赴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留學,1962年獲生物學土壤專業副博士學位。回國後繼續在北京農業大學任教,歷任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自1973年起參加黃淮海平原鹽漬化地區綜合治理曲周試驗區的國家重點項目和科技攻關課題的研究工作,為主要參加人。1982年,他在北京農業大學建立農業生態研究室(後改為農業生態教研室),任主任。1980年至1987年和1991年至1996年,他兩度出任曲周實驗站站長,並曾擔任黨支部書記。1992年任資源與環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出任農業生態研究所名譽所長。
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為躲避農大校園的喧鬧,1969年他和當時在北京林業大學任教的妻子劉一樵到雲南邊陲的森林中勞動。
1973年,他從雲南回京不久,他就拋家舍子,毅然與北京農業大學土化系石元春等6名教師一起率先奔赴河北曲周,開始了他一生為之嘔心瀝血的黃淮海平原鹽漬化低產地區綜合治理與發展的偉大事業。
作為兩位主參人之一,他於1975年總結並提出了綜合治理鹽漬化低產地區旱澇鹽鹼淺層鹹水的「淺井—深溝體系」,實踐中效果顯著,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和國際同行們的關注。這期間,他開始關注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問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研究和運用新興的系統論思想和方法,結合實際研究和應用,建立了自己的農田生態系統理論。1990年在「七五」專題研究中,他正式提出了「普適性工程生態設計及其理論(泛生態學)」。
辛德惠既是理論的創新者,又是偉大的實踐者。「七五」期間,他主持「邯鄲地區5縣4萬公頃鹽漬化中低產田改造方案」、「涿鹿河川—丘陵春麥區」、「邯鄲市馬頭攻關試區市郊型農業發展生態設計」,指導邯鄲市「菜籃子工程」的工程生態設計與論證,均取得良好的綜合效益;1993年指導並初步完成「區域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系統決策和設計的現代信息工程系統」;1994年完成「寧波圍塗造地綜合開發的總體設計」;1997年開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項目——高產農業生態系統機理研究。
多年的中低產區到高產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與研究,使辛德惠的「泛生態學」理論得以日益升華和證實。1996年辛德惠在全國人大組織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了《我國糧食問題和農業—農村發展戰略》論文,提出了他自己的有關國家糧食安全系統戰略思想,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重視。
在長期從事科研和生產實踐的同時,辛德惠也十分注意學術組織的建設。在他的領導下,北京農業大學(1995年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並為中國農業大學)於1980年建立了曲周實驗站(任站長),1990年建立了市郊型馬頭實驗站(任專題主持人),1982年建立了農業生態研究室,後來改為農業生態教研室(任主任);1992年農業生態教研室與環保專業綜合為農業生態和環境科學系(為系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建立了農業生態研究所(為名譽所長)及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1995年建立了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為資源與環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校學位評審委員會成員),分別為研究生、本科生和大專生開設了7門課程,形成了結構合理、有效運作和不斷發展的科研集體。
在總體思想指導下,他重視發揮不同學科(如土化、農學、氣象、生物、數學、自動化、環保、地理等)學生的綜合優勢。他鞠躬盡瘁,甘為人梯,促進了本學科發展,培養了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他的學生已分別承擔或主持教學、科研、開發工作,成為所在單位的學術骨幹。
他曾兼任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成員委員、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5月27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參加全國松材線蟲病考察途中,因心臟病突發,不幸以身殉職。他以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信念:「為了未來事業,竭盡餘力,死而後已」。

⑷ 金適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金適教授是一位女真文和契丹文書法的專家,其作品富有先人遺風,曾參加過北京市高校教師書法展以及滿族書法家書法展,並被收錄於《民族團結長卷》和《現代滿族書畫家傳略》中。她的書法作品廣受文化教育機構和私人收藏家的珍視,如承德避暑山莊、友誼博物館等。


在學術領域,金適教授擔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專注於環境工程的教學和研究。她主編過多部專著和教材,如《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和《環境工程制圖》,並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她的科研成果顯著,主持或參與過多項國家級和地方科研課題,更擁有四項國家專利,如《一種新型瓦楞紙板》和《一種新型紙芯板材》等,這些專利產品的環保特性尤其值得稱贊。


金適教授的學術研究涉及廣泛,包括家學研究論文和對滿族歷史文化的深入探討,她的研究為女真學、滿學和蒙古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她的父親金啟孮先生對學術的熱愛和執著也影響了她一生,她的父親是一位滿漢文學、史學和語言學的學者,其研究成果如《女真語言文字研究》對世界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盡管父親金啟孮先生早年生活充滿艱辛,但他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學術熱情,為後代留下了豐富的學術遺產。金適教授的學術精神和治學嚴謹的態度,通過她的教學和研究,繼續傳承著家族的學術傳統,對後輩產生了深遠影響。



(4)農業大學教授祖擴展閱讀

金適,女,滿族, 1951年7月出生,北京市人,愛新覺羅氏,系清高宗乾隆帝九世孫女。著名女真學、滿洲學、蒙古學專家金啟孮教授之長女; 其六世祖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西林太清;祖父金光平(恆煦)為女真文和契丹文的著名學者。其妹烏拉煕春為國際知名的女真契丹文、滿洲學專家。 金適主要以家族史與滿族史為研究方向;發表過《滿族及其所建清朝對中國的貢獻》、《研究古文字的三代學者—金光平、金啟孮、烏拉熙春》、《金啟孮先生與滿學研究》、《太清後人談太清》等有影響的文章;研究整理金光平、金啟孮先生學術著作。

熱點內容
農業大學教授祖 發布:2024-10-08 03:44:27 瀏覽:281
北京大學附屬三院圖片 發布:2024-10-08 03:21:54 瀏覽:388
世界大學城初始密碼 發布:2024-10-08 03:21:47 瀏覽:572
大學生兵役登記怎麼弄 發布:2024-10-08 03:08:43 瀏覽:650
天津的專科可以直接升本科的學校有哪些 發布:2024-10-08 02:51:42 瀏覽:514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官網 發布:2024-10-08 02:31:40 瀏覽:119
貴州大學在職研究生有哪些專業 發布:2024-10-08 02:12:54 瀏覽:169
復旦大學老師出軌 發布:2024-10-08 02:01:07 瀏覽:467
漸江大學附屬醫院有那些科室 發布:2024-10-08 01:48:49 瀏覽:951
同濟大學地信研究生 發布:2024-10-08 01:44:21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