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南開大學劉健教授

南開大學劉健教授

發布時間: 2024-10-13 15:32:32

⑴ 朱鴻林的個人簡介

朱鴻林,〈錢謙益《國初群雄事略》撰作經過與成書年代推考〉,《明清史集刊》1(1984年),頁77-103。 朱鴻林,〈理論型的經世之學—真德秀《大學衍義》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食貨月刊》(復刊)15‧3-4(1985年),頁16-27。 朱鴻林,〈《熙朝名臣實錄》即《續藏書》考〉,《大陸雜志》72‧6(1986年),頁35。 朱鴻林,〈試論《熙朝名臣實錄》冒襲《續藏書》緣由〉,《大陸雜志》73‧1(1986年),頁35-37。 丘浚《大學衍義補》在十六十七世紀的影響) Ming Studies 22 (1986), pp. 1-32. (美國科爾比大學的中國善本書藏)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1.1 (1986), pp.7-33.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反映的盛情學術偏見)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1.2 (1987), pp. 51-66. 朱鴻林,〈《永樂大典》纂修人考補〉,《故宮學術季刊》5‧2(1987年),頁57-72。 朱鴻林,〈明人張翀《鶴樓集》介紹〉,《大陸雜志》75‧5(1987年),頁7-9。 朱鴻林,〈《明史‧張翀傳》補正〉,《大陸雜志》75‧6(1987年),頁18-21。 朱鴻林,〈記宋懋澄《九鑰集》〉,《漢學研究》5‧2(1987年),頁559-565。 Chu, Hung-lam. (小說《鍾情麗集》作者考)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1.1 (1988), pp. 71-82. 朱鴻林,〈《王文成公全書》刊行與王陽明從祀爭議的意義〉,楊聯升、全漢升、劉廣京主編,《國史試釋—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下(台北﹕食貨出版社,1988年),頁567-581。 Chu, Hung-lam. (王陽明從祀孔廟的爭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8.1 (1988), pp. 47-70. Chu, Hung-lam. 「Intellectual Trends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十五世紀的思想趨勢)Ming Studies 27 (1989), pp. 1-33. 裴德生、朱鴻林,〈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成為天主教徒試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明史研究論叢》5(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頁477-497。 朱鴻林,〈明代中期地方社區治安重建理想之展現—山西河南地區所行鄉約之例〉,《(韓國)中國學報》32(1992年),頁87-100。 朱鴻林,〈略論葉春及的功業和經世政論〉,羅炳綿、劉健明編,《明末清初華南地區人物功業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1993年),頁153-164。 朱鴻林,〈明儒湛若水撰帝學用書《聖學格物通》的政治背景與內容特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3(1993年),頁495-530。 朱鴻林,〈鄭經的詩集和詩歌〉,《明史研究》4(1994年),頁212-230。 Chu, Hung-lam. (黃佐與王陽明之會及知行合一之辨) Ming Studies 35 (1995), pp. 53-73. 朱鴻林,〈丘浚《朱子學的》與宋元明初朱子學的相關問題〉,林天蔚編,《嶺南文化新探究論文集》(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1996年),頁63-79。 朱鴻林,〈《朱子學的》的流傳與評價〉,《史藪》2(1996年),頁177-198。(收入朱逸輝編《丘浚海瑞評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頁456-473。) 朱鴻林,〈《明儒學案》中之唐伯元文字〉,《國家圖書館館刊》85年2期(1996年),頁129-142。 朱鴻林,〈陽明從祀典禮的爭議和挫折〉,《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5期(1996年),頁167-181。 朱鴻林,〈元儒吳澄從祀孔廟的歷程和時代意涵〉,《亞洲研究》第23期 (1997年),頁269-320。 朱鴻林,〈元儒熊禾的傳記問題〉,《慶祝楊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論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344-354。 朱鴻林,〈元儒熊禾的學術思想及其從祀孔廟議案〉,《史藪》第3卷(1998年),頁 173-209。 朱鴻林,〈明太祖的孔子崇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2分(1999年),頁483-530。 朱鴻林,〈讀張詡《白沙先生行狀》〉,《嶺南學報》新第1期(1999年),頁625-628。 朱鴻林,〈國家與禮儀﹕元明二代祀孔典禮的儀節變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5期(總166期,1999年),頁73-84。 朱鴻林,〈從沙堤鄉約談明代鄉約研究問題〉,南開大學歷史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00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頁25-34。 朱鴻林,〈明代嘉靖年間的增城沙堤鄉約〉,《燕京學報》新8期(2000年),頁107-159。 朱鴻林,〈為學方案﹕學案著作的性質與意義〉,熊秉真編,《讓證據說話.中國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頁287-318。 朱鴻林,〈文集的史料意義問題舉說﹕並論明儒陳白沙文集的文本差異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73本第2分(2002年),頁553-582。 朱鴻林,〈《明儒學案.白沙學案》的文本問題〉,《燕京學報》第15期(2004年),頁157-190。 朱鴻林,〈丘浚《大學衍義補》及其在十六十七世紀的影響〉,朱逸輝編《丘浚海瑞評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頁272-287。 朱鴻林,〈二十世紀的明清鄉約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第1期(2004年),頁175-196。(初稿為〈明清鄉約研究的若干反思〉,載楊松年、容世誠編,《明清研究﹕現狀的探討與方法的反思》〔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6年〕,頁150-178.) 朱鴻林,〈明儒陳白沙對林光的出處問題之意見〉,《文集》編委會編,《顧誠先生紀念暨明清史研究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頁56-79。 朱鴻林,〈陳白沙的出處經驗與道德思考〉,鍾彩鈞、楊晉龍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頁11-54。 朱鴻林,〈明太祖的經史講論情形〉,《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45期(2005年),頁141-172。 朱鴻林,〈傳記、文書與宋元明思想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第2輯(總第82輯),頁201-228。 朱鴻林,〈《四庫提要》所見盛清學術偏見一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總202期;2006年7月),頁48-53。 朱鴻林,〈黃佐與王陽明之會〉,《燕京學報》新21期(2006年11月),頁69-84。 朱鴻林,〈申時行的經筵講章〉,〔台灣〕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頁509-533。 朱鴻林,〈劉基《春秋明經》的著作年代問題》,《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6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4-12. 朱鴻林,〈20世紀初越南北寧省的村社俗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3期(2007年5月),頁47-53。 朱鴻林,〈丘浚與成化元年(1465)大藤峽之役的關系〉,《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47期(2007年11月)頁115-134。 Chu, Hung-lam. (學案類著作與儒學的為學方案)Chapter in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and Ping-chen Hsiung, eds.,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Pp. 244-273. Chu, Hung-lam. (李時勉傳記的史源:永樂十九年三殿之災部份) 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 Volume 13, Number 1 (Spring 2008), pp. 66-126. Chu, Hung-lam. (嘉靖皇帝與其經筵講官的互動)Chapter in David Robinson, ed.,Culture, Courtiers, and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 (1368-164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Pp. 186-230. 朱鴻林,〈儒者從祀孔廟的學術與政治問題〉,清華大學歷史系、三聯書店編輯部合編:《清華歷史講堂續編》(北京:三聯書店,2008),頁 336-355. 朱鴻林,〈明神宗經筵進講書考〉,《華學》第九、十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 頁1367-1378。 朱鴻林,〈王陽明從祀孔廟的史料問題〉,《史學集刊》2008年第6期,頁35-44. 朱鴻林,〈高拱與明穆宗的經筵講讀初探〉,《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1期,pp. 131-147. 朱鴻林,〈洪武朝的東宮官制與教育〉,王成勉編《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紀念牟復禮教授論文集》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95-142. 朱鴻林,〈晚明思想史上的唐伯元〉,田浩(Hoyt Tillman)編《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頁163-183。 朱鴻林,〈高拱經筵內外的經說異同〉,曾一民編《林天蔚教授紀念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年,頁127-138。 朱鴻林,〈明太祖對《書經》的徵引及其政治理想和治國理念〉,朱鴻林編《明太祖的治國理念及其實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19-61。 朱鴻林,〈文獻足征與文獻阻征:從韓雍處置大藤峽事宜的一封奏疏說起〉. 《文獻》季刊2010年第2期, 頁62-77。 朱鴻林,〈項喬與廣東儒者之論學〉. In 曹凌雲編《明人明事——浙南明代區域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頁277-313。 朱鴻林,〈梁啟超與《節本明儒學案》〉.《中國文化》第35期(2012年春季),頁95-112。 朱鴻林,〈明隆慶間李材所述廣東西部地方亂狀〉.《新亞學報》第三十卷(2012年5月),頁163-205. 朱鴻林,〈明太祖的教化性敕撰書〉,《徐蘋芳先生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徐蘋芳先生紀念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頁577-600。 朱鴻林、鄧國亮,《地方史研究的文獻問題:明代廣西土官黃【王+厷】家族「亂凡四世」說的檢討》,《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1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頁122-150。 朱鴻林,《〈明儒學案·曹端學案〉研讀》,《漢學研究學刊》第三卷(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No. 3)(2012年10月),頁1-34。

⑵ 中國國際法學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會長
任建新(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
史久鏞(國際法院原院長)
王厚立(外交部法律顧問、外交部條法司原司長)
會長
李適時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常務副會長
饒戈平(北京大學教授)
劉振民(外交部長助理)
曲星(外交學院副院長)
兼職副會長
周忠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尚明(商務部條法司)
黃進(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劉楠來(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金克勝(外交學院國際法系)
李兆傑(清華大學法學院)
秘書長
秦曉程(外交學院)
常務理事
(包括上述學會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在內):
趙秀文(人民大學)王傳麗(女,中國政法大學)李保東(外交部)
鍾建華(外交部領事司)高之國(國家海洋局)董世忠(復旦大學)
張勇(南開大學)董立坤(深圳大學)陳致中(中山大學)
王獻樞(中南政法學院)李金榮(西南政法學院)朱攬葉(女,華東政法大學)
曾令良(武漢大學)曾華群(廈門大學)李勇(中國貿促會法律部)
江國青(外交學院)陶正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李鳴(北京大學法學院)
朱文奇(人民大學法學院)凌兵(香港城市大學)王小耘(上海小耘律師事務所)
張緒生(北京競天律師事務所)王紅松(北京仲裁委員會)周洪鈞(華東政法大學)
周漢民(上海世博會展覽事務局)趙建文(中國社會科學院)
學會高級顧問、學會顧問
汪道涵 馬駿端木正邵天任 費宗禕
羅豪才 朱曾傑 徐鶴皋 魏家駒 潘抱存
蘭明良 許光建 梁西趙維田盛愉
陳公綽 邵津 賀其治 黃嘉華 沈韋良
吳煥寧 邵循怡 鄭成思 徐振翼 高爾森
高樹異劉文宗唐厚志范國祥畢季龍
謝啟美 陳平初 李道豫 史久鏞 任繼聖
姚壯 湯宗舜 沈達明 陳魯直 郭日齊
郭壽康 錢驊 陳安 鄭兆璜 丘日慶 歐陽楚屏
理事名單
(理事候選人均由本人所在單位根據學會提出的條件和名額推薦)
丁麗柏

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萬鄂湘

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王玫黎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劉仁山

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
朱崇實

廈門大學法學院
余勁松

武漢大學法學院
李仁真

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系
楊澤偉

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
肖永平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
鄒立剛

中南政法學院
陳治東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周洪鈞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徐崇利

廈門大學法律系
謝石松

中山大學法律系
慕亞平

中山大學法律系
王可菊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陶正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楊力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李旺

清華大學法學院
叢文勝

軍事科學院軍制部
趙少群

貴州大學法律系
柯良棟

公安部法制局
劉錦

海南大學
韋經建

吉林大學法學院
車丕照

清華大學法學院
呂岩峰

吉林大學法學院
劉世元

吉林大學法學院
洪莉萍

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上海大學法學院)
浦偉良

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秦曉程

外交學院
葉興平

深圳大學法學院
高智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
邵沙平

武漢大學法學院
賈午光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
何敏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涉外涉港澳台處
劉偉民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
王雪江

中國民航總局安全技術中心
夏興華

民航總局體改法規辦公室
李培傳

國務院法制辦
李建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法勞動社會保障法制司
吳浩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財政金融法制司
回滬明

最高人民法院
李健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庭
邵文虹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賀慶

國家法官學院
顧經儀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王 慧

北京大學法學院
龔刃韌

北京大學法學院
余敏友

武漢大學法學院
白桂梅

北京大學法學院
邵景春

北京大學法學院
黃亞英

西北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王浩

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四系
劉曉蜜

河北大學法律系
王叔良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室
王生長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陳波

中國貿促會法律部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高宗澤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馮秀梅

同上
朱洪超

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
劉大力

上海市通力律師事務所
戰寧

北京時代律師事務所
肖微

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
謝思敏

信利律師事務所
韓小京

北京通商律師事務所
葉蓁

外交部領事司
張軍

外交部國際司
高燕平

駐美使館
黃惠康

外交部條法司
胡志強

外交部條法司
王宗來

外交部條法司
王曉渡

外交部條法司
尹玉標

外交部條法司前司長
王淑芬

外交部條法司
蘇偉

駐聯合國代表團
馬亞歐

外交部條法司
徐宏

外交部條法司
段潔龍

外交部條法司
劉大群

外交部條法司
高風

外交部條法司
李燕端

外交部條法司
王海英

煙台大學法律系
吳雙全

蘭州大學法律系
黃瑞

江西南昌大學政法學院
陳立虎

蘇州大學法學院
劉健

湘潭大學法學院
徐天錫

上海市法學會
馬曉玲

安徽大學法學院
王在邦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張靈強

山東青島大學文學院法律系
張恆山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
沈秋潮

中央軍委法制局
趙建文

鄭州大學法學院
宋永新

浙江大學法學院
陳寒楓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
周衛國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條法處
吳慧

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
周建海

中國政法大學
劉廷吉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佟連發

遼寧大學法學院
張文彬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董安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牛文軍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
劉金科

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系國際經濟法教研室
劉滿達

寧波大學法學院
周曉燕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條約法律司
萬國華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
程寶庫

南開大學法政學院
江國青

外交學院
劉慧珊

外交學院
盧松

外交學院
許軍珂

外交學院
許建中

外交學院
任超英

中國民航總局航空安全中心
吳高盛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黃丹涵

中國建設銀行法律部
許衛凌

中國司法雜志社
張慶珍

山西大學法學院
湯樹梅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江偉鈺

南京審計學院
周健

外交部
趙永琛

公安大學科研處

⑶ 劉澤華的主要論著目錄

1.《先秦政治思想史》 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
2.《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 三聯書店 1987年
3.《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南開大學出版社1991年 主編並主要作者
4.《中國傳統政治思維》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11年 主編並主要作者
5.《中國政治思想史》(三卷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
6,《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與汪茂和、王蘭仲合著
7.《士人與社會》(先秦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與劉洪濤合著
8、《士人與社會》(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與孫立群、馬亮寬合著
9、《中國的王權主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出版
10、《中國傳統政治哲學與社會整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中國古代史》(上、下冊) 人民出版社 1979年 共著 本人為主持人與撰稿人之一
12.《競爭、改革、進步》——戰國變法史 求實出版社 1988年 與李瑞蘭合作
13.《風雲篇》(《中華文化集粹》叢書之一)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
14.《近九十年史學理論要籍提要》 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 主編
15.《天津文化概況》 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主編 1.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導論 《天津社會科學》 1989.2期 與葛荃 劉剛合作
2. 清官問題評議 《紅旗》 1980.20期 與王連升合作
3. 論先秦人性說與君主專制主義 《中國文化集刊》1984年第一輯
4. 論莊子人性自然說與自然主義政治思想 《中國哲學》 1984.11輯
5. 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對象與方法 《天津社會科學》 1985.5期
6. 論儒家文化的人 《社會科學戰線》1988.1期 與葛荃合作
7. 道、王與孔子和儒生 《天津社會科學》 1987.6期 與葛荃合作
8. 先秦理論初探 《中國文化集刊》 1986第四輯
9. 戰國百家爭鳴與專制主義理論的發展 《學術月刊》1986.12期
10.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文史知識》 1982.2期
11. 先秦法家立法原則初探 《天津社會科學》 1983.1期
12. 先秦法家關於君主專制主義理論 《南開學報》1984.5期
13. 論先秦民的反抗斗爭和統治者對民的理論 《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 第四期
14. 戰國傳統的人文思想與王權主義 《南開學報》 1986.4期
15. 戰國傳統人文思想中的王權主義 《光明日報》 1986.8.4.
16. 由」學在官府」到」私家之學」 《文史知識》1982.6期
17. 論慎到的勢法術思想 《文史哲》 1983.1期
18. 論《商君書》的耕戰與法治思想 《山東師大學報》 1983.4期
19. 先秦時代的諫議理論與君主專制主義 《南開學報》 1982.1期 與王連升合作
20. 王權主義的剛柔結構與政治意識 《論中國傳統政治文化》 吉林大學出版社 1987年 與葛荃合作
21. 知識分子與政治__與劉澤華教授一席談 《南開研究生論壇》 1988.1期
22. 政治文化化與文化政治化 《天津日報》 1988.6.29.
23. 論處於政治與思想文化復雜關系中的士人 《南開學報》 1989.2期
24. 思想自由與爭鳴__戰國百家爭鳴的啟示 《開發時代》 1989.4期
25. 不宜從儒學中刻意追求現代意識 《文匯報》 1990年2月13日
26. 論理學的聖人無我及其向聖王專制的轉化 《復旦學報》 1990 3期 與李冬君合作
27. 論儒家的理想國 《天津社會科學》 1990 4期
28. 儒家的重民非民主 《書林》 1991 2期
29. 政治文化化與文化政治化 《天津社會科學》 1991 3期
30. 孔潁達的道論與治道 《孔子研究》 1991 3期 與張分田合作
31. 論貞觀時期君臣的民本思想 《南開學報》 1991 3期 與張分田作
32. 論從臣民意識向公民意識的轉變 《天津社會科學》 1991 4期
33. 崇聖、忠君與屈原政治人格的悲劇性 《學術信息》19991年9月試第35期
34. 漢代《五經》崇解與思維方式 《社會科學戰線》1993.1期
35. 《緯書》天人合一的政治觀念 《文史哲》1993.1期
36. 論王弼的政治哲學 《南開學報》 1993.1期
37. 論漢代炎黃觀念與帝統和道統 《學術研究》1993.2期 與侯東陽合作
38. 論由崇聖觀念向自由、平等觀念的轉變 《天津社會科學》 1993.4期
39. 知識要在市場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關於知識貶值問題的思考 《理論與現代化》 1993.4期 與史繼平合作
40. 聖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體 《東方文化》 1994年第二期
41. 秦始皇神聖至上的皇帝觀念:先秦政治文化的集成 《天津社會科學》 1994.6期
42. 由傳統政治觀念向近代政治觀念的轉變 《中國史論集》 1994年
43. 學會作公民 《中國研究》 1995.1.(4月號)
44. 近代社團政黨與中國公民意識的培養 《中國研究》 1995.5期(8月號) 與劉健清合作
45. 論漢代獨尊儒術與思想多元的變態發展 《秦漢文化和華夏傳統》 1993年
46. 天人合一與王權主義 《天津社會科學》 1996.4期
47.士大夫的混合性格與學理的非一貫性 《中國研究》 1996年6期(7月號)
48.王權主義:中國文化的歷史定位 《天津社會科學》1998第3期
49.王、聖相當二分與合而為—中國傳統社會與思想特點的考察之一 《天津社會科學》 1998.5期
50.傳統士人的二重品性與思想文化特點 《炎黃文化研究》(增刊)第6期 1998年
51.王道相對二分與合二為一 《東方文化》 1998年第二期
52.君尊臣卑: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大框架
——析韓愈、柳宗元的表奏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1999年。
53.論中國古代的亦主義奴社會人格 《南開學報》 1999年第五期。
54、分層研究社會形態——兼論王權支配社會 《歷史研究》2000年第2期。
55.禮學與等級人學 《河北學刊》2001年第4期。與劉豐合作。
56、中國近代史要再認識,《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三卷,中華書局2001年版。 1. 論戰國時期」授田」制下的公民 《南開大學學報》 1978.2期
2. 戰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形成及其的歷史上的作用 《中國史研究》 1981.4期 與王連升合作
3. 戰國時期的食邑與封君述考 《北京師院學報》 1982.3期
4. 關於專制主義經濟基礎與君主集權形成問題 《南開史學》 1984.1期
5. 論中國封建地主產生與再生道路及其生態特點 《學術月刊》 1984.2期
6. 從春秋戰國封建主的形成看政治的決定作用 《歷史研究》 1986.6期
7. 戰國大夫辨析 《史學集刊》 1987.1期
8. 戰國時期的」士」 《歷史研究》 1987.4期
9. 先秦時期的士 《文史知識》 1987.12期
10. 論古代中國社會的貪污 《天津社會科學》 1988.3期 與王蘭仲合作
11. 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歷史研究》 1979.2期 與王連升合作
12. 論劉邦—兼論歷史的必然性與 然性 《南開大學學報》 1979.2期 與王連升合作 1.關於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 《教學與研究》 1979.2期 與王連升合作
2.歷史認識論綱 《文史哲》 1986.5期 與張國剛合作
3.歷史研究中的價值認識 《世界歷史》 1986.12期 與張國剛合作
4.歷史研究中的考實認識 《文史哲》 1989.1期 與葉振華合作
5.歷史學要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 《求是》 1989.2期
6.論歷史研究中的抽象性認識 《紅旗》 1988.11期 與喬治忠合作
7.砸碎枷鎖 解放史學 《歷史研究》 1978.8期
8.史學危機與歷史的再認識 《書林》 1986.2期
9.除對象,爭鳴不應有前提 《書林》 1986.8期
10.史家面前無定論 《書林》 1989.2期
11.我在中國政治思想史園地 《書林》 1988.2期
12.史學發展蠡測 《光明日報》 1988.4.20.
13.繁榮學術必須發揚文化民主 《光明日報》 1979.1.21.

熱點內容
西安石油大學三礦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4-10-13 17:29:13 瀏覽:128
我沒有專業考大學 發布:2024-10-13 17:28:35 瀏覽:95
畢業不上大學 發布:2024-10-13 17:05:12 瀏覽:52
怎樣選擇報考大學專業 發布:2024-10-13 16:30:15 瀏覽:105
函授本科考研以後 發布:2024-10-13 16:10:13 瀏覽:375
本科二批填寫完志願還能填寫專科嘛6 發布:2024-10-13 16:09:30 瀏覽:442
2014年北京大學開學典禮校長研究生 發布:2024-10-13 15:50:17 瀏覽:635
通過本專業教育評估的大學本科學歷 發布:2024-10-13 15:50:17 瀏覽:420
四川大學王雲兵教授簡歷 發布:2024-10-13 15:35:10 瀏覽:742
高考執行本科一批錄取什麼意思 發布:2024-10-13 15:32:45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