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
A.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怎麼樣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是長江大學辦學實力最強的院系之一,始建於1978年,原名江漢石油學院石油開發系。經過30多年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學院已經成為我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學院現有教師76人,其中:「楚天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9人,教授22人,副教授17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39人,碩士學位的3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貼的專家1人;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3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司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北省優秀教師1人。
學院現有一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和優勢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四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油氣資源與勘探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油氣鑽采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石油鑽井工程重點實驗室長江大學研究室、中石油採油采氣重點實驗室長江大學研究室;一個省級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湖北省石油學科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一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油氣勘探開發實驗教學中心;一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石油工程;一個省級品牌專業:石油工程;三門省級精品課程:《油藏物理》、《鑽井工程》、《油藏工程基礎》;一個省級教學團隊:石油工程專業教學團隊;三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油氣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三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油氣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一個工程碩士和同等學歷授予權: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三個本科專業:石油工程、海洋油氣工程、油氣儲運工程;一個教育部批準的第二學士學位專業:石油工程。
石油工程學院下設油氣井工程系、油氣田開發工程系、油氣田化學工程系、海洋油氣工程系和油氣儲運工程系等5個系;學院現有在校生2045人,其中:博士生25人,碩士生259人,本科生1840人。
B. 胡望水老師的 研究生怎麼樣
只要對就業有好處就行
一、基本情況 胡望水,男,1963年8月生,教授,江漢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專業本科畢業,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礦床普查與勘探碩士學位,獲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專業博士學位,長江大學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石油學會會員,中國地質學會會員,湖北省構造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油藏描述、石油構造、海洋地質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科帶頭人,負責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學科建設和發展規劃。現在長江大學(原江漢石油學院)任教。年平均300萬元左右的科研經費。《石油地質與工程》、《石油天然氣學報》等學術期刊的編委。主要的學術思想和成果有:(1)對正反轉構造和鹽構造進行了系統研究,創新地提出了正反轉構造和鹽構造的主動型和被動型動力學成因類型,並建立了其成因模式;(2)對於伸展或裂陷盆地,從其淺表層的構造變形和結構去判斷其動力學成因屬於主動型或被動型,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式;(3)在多年油藏描述的基礎上,豐富和完善了四維油藏描述理論技術和方法;(4)創新性地建立了華北中上元古界和中下揚子古生界的上升流沉積模式及其與油氣成因的關系。二、學習和工作簡歷 1983、9-1987、7 江漢石油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學習 學士學位 1987、7-1989、8 江漢石油學院任教 1989、9-1992、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習 碩士學位 2000、9-2004、5 同濟大學學習 博士學位 1992、7-至今 江漢石油學院、長江大學任教三、教學及獎勵本科教學主講《石油構造分析》、《盆地構造分析》、《海洋地質》; 研究生教學《石油構造分析》、《盆地構造分析》、《地震資料人機聯作解釋》、《含油氣盆地分析》指導研究生40人獎勵有5篇本科生畢業論文分別獲湖北省大學生科技論文一、二等獎。四、科研經歷 在科研方面,主持並承擔了50多項課題。其中國家級7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2項),省部級10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人才引進項目1項,局級33項。 在石油構造方面:主持完成和正進行的各級別15項項目,(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創新基金項目《正反轉構造平衡剖面摸擬方法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九五」滾動項目《斷層封閉性評價系統及應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 「十五」重點盆地石油重大勘探領域預探與目標評價研究的子課題《前陸沖斷帶構造分析解釋與圈閉評價》、(4)《柴達木盆地西部地區局部構造成因及演化特徵》、(5)中國海洋石油股份公司《BZ34區地震構造解釋及構造成因分析》、(6)河南油田分公司《南陽凹陷新生代構造特徵及對成藏條件的控製作用》、國家八五項目的子課題(7)《塔西南坳陷構造特徵》、(8)《新疆三塘湖盆地區域構造特徵》、(9)江蘇油田分公司《蘇北盆地三維構造特徵及模型研究》、(10)大慶油田公司《松遼盆地鶯山地區斷陷期構造特徵研究》、(11)河南油田分公司《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研究》、(12)新疆油田分公司《准噶爾盆地西緣紅車斷裂帶地震解釋及構造特徵研究》、(13)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黃河口凹陷三維連片地震解釋及構造特徵研究》、(14)中南分公司《南崗-米積台構造帶三維地震精細解釋及構造特徵研究》、(15)中海油研究中心《北部灣盆地構造特徵及演化史研究》。在綜合研究及油藏評價方面:主持完成和正進行的各級別的33項項目,(16)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九五」科技工程項目《新疆北部諸盆地侏羅系綜合評價及勘探目標選擇》、(17)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十五」重點盆地石油重大勘探領域預探與目標評價研究的子課題《臨河盆地勘探評價與目標優選》。(18)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庫車拗陷油氣系統與區帶評價》、(19)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沉積盆地微生物-烴-水-岩石相互作用研究》(49773198)。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西部重點研究項目(20)《河西走廊地區中、新生代諸盆地對比研究》及(21)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沉積盆地富硫流體:成因、運移與硫酸鹽還原作用》(40173023)、(22)《松遼盆地北部外圍中小盆地油氣地質綜合評價及優選》、(23)國家油氣戰略選區項目《華北前第三系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及評價》(編號XQ-2004-03)、(24)遼河油田公司項目《龍灣筒凹陷石油地質條件綜合評價》、(25)中原油田《胡41一胡83井區油藏精細描述》、(26)遼河油田《月東構造油藏描述》、(27)鄂爾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氣勘探烴類檢測及氣藏描述方法研究等、(28)西部前陸盆地勘探測井配套新技術、(29)中石化華北分公司《鄂爾多斯盆地鎮涇區塊代家坪長8油層油藏描述》、(30)遼河油田《茨46井區儲層預測與目標優選》、(31)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南陽凹陷新莊地區三維地震處理與儲層預測》、(32)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張店構造儲層預測》及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33)新疆油田分公司《彩南油田儲層預測與隱蔽油藏研究》。(34)中石化中原油田《胡12塊儲層精細地質模型及剩餘油分布規律研究》、(35)《胡5塊儲層精細地質模型及剩餘油分布規律研究》、(36)《胡7北塊儲層精細地質模型及剩餘油分布規律研究》、(37)《胡7南塊儲層精細地質模型及剩餘油分布規律研究》、(38)新疆油田分公司《火燒山油田H2油層地質建模及油藏數值模擬研究》、(39)《文13北塊儲層模擬及剩餘油分布規律》、(40)《吉林紅崗油田精細油藏描述》、(41)《河南油田高溫膠聯聚合物驅參數優化設計研究》、(42)國家資源財政補貼項目《孤家子-後五家戶-八屋氣田剩餘儲量分布研究》、(43)《聚合物驅後組合驅參數優化設計研究》、(44)《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精細勘探及目標優選》、(45)國家資源財政補貼項目《八屋地區深部油層儲層評價及合理開發研究》、(46)《大208區黑帝廟、扶楊油藏精細油藏描述》、(47)國家資源財政補貼項目《王場油田北斷塊精細地質模型研究》、(48)《濮城油田沙一段儲層綜合評價》。《胡41一胡83井區油藏精細描述》成果預測的胡86井取得了成功,預測的層位準確到位,油氣顯示層達70多米,該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西部前陸盆地勘探測井配套新技術,該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古海洋上升流與烴源岩成因方面:目前正主持承擔國家級項目1項、4項省部級項目。目前正在申報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中石化南方分公司《下揚子下二疊統上升流相與烴源岩成因環境研究》、(2)中石油股份公司風險基金《華北中上元古界中上升流相烴源岩的形成和分布規律》、(3)中石油集團公司中青年創新基金、(4)人才引進項目《下揚子二疊繫上升流相與烴源岩成因環境研究》、(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下揚子地塊二疊繫上升流相及其烴源岩成因環境》。五、專著論文 在國內、外核心及權威期刊上已和即將公開發表論文47篇;專著2部,譯著1部。論文被國內外權威文摘收錄引用(SCI、EI、美國石油文摘、美國地質文摘等)。 2、第一作者專(譯)著 1. 正反轉構造綜合分析原理和方法,石油工業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6-1/TE.2625; 2. 復雜斷塊油田非均質油藏精細描述—以中原胡狀集油田為例,石油工業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5-1/TE.2624; 3. 正反轉構造與油氣聚集(編譯),石油工業出版社,第一作者,2000年,ISBN 7-5021-2964-2/TE.2301;論文 1. 正反轉構造成因類型, 江漢石油學院學報, 1993, No. 4 2. 松遼盆地北部變換構造及其石油地質意義,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94, No. 2(EI、美國石油文摘收錄, 俄羅斯科學文摘收錄); 3. 裂谷盆地轉換構造及其石油地質意義, 國外油氣勘探, 1994, No. 2 4. 松遼盆地「T2」斷層系及青山口早期伸展裂陷, 石油勘探與開發, 1995, No. 2 5. 塔里木盆地正反轉構造與油氣聚集, 新疆石油地質, 1995, No. 3 6.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構造樣式與圈閉發育特徵, 中國海上油氣(地質), 1995, No. 6 7. 松遼裂陷盆地伸展構造與油氣, 石油勘探與開發, 1996, No. 3(美國石油文摘收錄) 8.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新生代構造演化與油氣的關系, 石油實驗地質, 1996, No. 3(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 9. 松遼盆地北部反轉構造與油氣聚集, 天然氣工業, 1996, No. 5 10.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構造演化與油氣系統, 石油勘探與開發,1997,No. 1 11. 正反轉構造類型及其研究方法,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1997,No.2 12. 三塘湖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系統, 西南石油學院學報,1997,No.2 13.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主要斷裂特徵及其控油作用, 新疆石油地質,1997,No.4 14.底辟構造成因類型,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97,,No.4 15.松遼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系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97,No.1(美國石油文摘收錄) 16. Structural style and its rel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英國),1998,V.15,No.1, 第 一作者, ISSN—0264—8172(99年被SCI、EI全文收錄, 湖北省石油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7. 論正反轉構造分類,新疆石油地質,2000,No.1 18.大港油田大張坨斷層三維封閉特徵,石油勘探與開發,2002, No.5 19. 遼河盆地構造樣式與圈閉發育特徵,新疆石油地質,2002,No.3 20. 遼河盆地構反轉構造發育特徵,西安石油學院學報, 2002,No.5 21. 中國中東部中、新生代反轉構造特徵,同濟大學學報,2004, No.2 22. 郯廬斷裂帶及其周緣盆地發育, 海洋地質與第四系地質,2003, No.4 23. 松遼盆地構造演化及成盆動力學探討, 地質科學,2005,No.1 24. 柴達木盆地西部生長構造格架與油氣聚集, 地學前緣, 2004, No.3 25. 揚子地塊東南陸緣寒武繫上升流沉積特徵,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4,No.4 26 .正反轉構造的動力學成因,石油天然氣學報,2007,No. 4 2、第二作者 26. Thermochemical suphate retion in Cambro-Ordovician carbonates in Central Tarim,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英國),第二作者,2001年,V.18,No.2,ISSN-0264-8172(2001年被SCI、EI全文收錄); 27. 揚子地塊東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積相及其與烴源岩的關系,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8.胡7南斷塊沙三中8注水前後流動單元模型,海洋石油,2005,No.2 29.松遼裂陷盆地反轉期構造分析,中國海上油氣,2004,No.4 30.柴西地區逆斷裂類型及其與油氣運聚的關系,新疆石油地質,2004,No.6 31.柴達木盆地西部褶皺構造類型及其與油氣的關系,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4,No.5 32.柴達木盆地西部構造樣式及疊合關系,海洋石油,2005,No.1 33.華北地塊中—上元古界上升流沉積相及其與油氣的關系,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5,No.3 34.六盤山盆地與酒西盆地成藏條件對比,天然氣工業,2006,No.4 35.儲層構造建模--以h12沙三中4-8砂組建模為例,內蒙古石油化工,2006,No.1 36.泌陽凹陷Tg和T_5~6構造應力場分析,海洋石油,2005,No.3 37.六盤山盆地與酒西盆地中新生代構造對比,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4,No.1 38.系統分析評價斷層封閉能力的思路,石油勘探與開發,2004,No.2 39. 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紀構造與地層組合特徵,西安科技學院學報,2001,No.2 40. 塔西南坳陷油氣與圈閉控油作用,斷塊油氣田,第二作者,2001, No.2 41. 斷層封閉性系統時、空分析的思路,石油勘探與開發,第二作者,2003,No.5 42. 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紀構造與地層組合特徵,西安科技學院學報,2001,No.2 43.畢業班崗前教育淺析,紅旗出版社,2000 44. 本科評估推動了實驗室建設,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紅旗出版社, 2000 45. 驗室建立與管理,紅旗出版社,2001年 46. 提高綜合地質實習的實踐教學質量,紅旗出版社,2001年 47. 構造地質實習的做法與體會,紅旗出版社, 2001年 六、科研獎勵及榮譽 1、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斷層封閉性評價系統及應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序第一)(2)《正反轉構造系統分析方法》(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序第一)(3)《胡41一胡83井區油藏精細描述》(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序第一)(4)《西部前陸盆地勘探測井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石油與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序第五) 2、榮譽 1. 99年獲江漢石油學院地質系無私奉獻獎; 2. 99年獲江漢石油學院「雙文明」先進個人優秀稱號; 3. 99年被評為學院第六界優秀中青年教師; 4. 2000年榮獲江漢石油學院「科技十佳」稱號; 5. 2001年被評為江漢石油學院優秀共產黨員; 6. 中國教育報在2002年6月26日報道了我的個人事跡; 7. 中國石油攝影報在2002年6月20日報道了我的個人事跡。七、科研工作條件 具備優越的科研工作條件,如SUN Ultra60、Blade2500工作站各等4台、P4微型計算機30多台等硬體,地震地質綜合解釋的LANDMARK、Geoframe工作站及GEOGRAPHIX DISCOVERY、Kingdom微機地震解釋、測井處理、地層對比微機軟體,儲層建模GRIDSTRATA、ROAXR(7.4)、Petrel2004軟體,地震資料處理FOCUS5.0、OMEGA1.0.2、GEODEPTH5.1等軟體,勘探和生產測井資料處理軟體(FROWARD、WATCH),儲層模擬JASON、STRATA軟體,構造平衡剖面GEOSEC、構造應力場模擬及裂縫預測軟體Ansys、3Dmove等,地震相識別MAGIC軟體,測井相識別微機軟體,裂縫測井識別軟體,雙狐、GEOGRAPHIX DISCOVERY及GEOmap繪圖軟體等
C.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領導簡介
學院領導: 院長: 樓一珊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駐校董事、副董事長 盧亞東 教授 黨委書記:郭麥成碩士、教授副院長: 鄭秀才 研究員 副院長: 陸 博 講師黨委副書記:郭啟煒碩士、講師院長助理:李克華博士、教授各分院院長: 資源勘查工程學院: 鄭秀才 工學博士、教授 管理學院: 吳愛軍 管理學博士、副教授 信息工程學院: 李永全 工學碩士、副教授 城市建設學院: 姚金星 工學碩士、副教授 機械工程學院: 眭滿倉 工學碩士、副教授 石油與化學工程學院: 李凡修 工學博士、教授 外國語學院: 肖陸錦 文學碩士、副教授 基礎教學部:伍嗣榕體育教學部:張榮清思想政治理論課部
D.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石油工程專業以後好就業么我現在是大二學生,對於以後的就業情況完全不了解。
就業不太理想,中石化三年縮招,中石油現在也要內部整改,現在就是中海油在擴張,有一定的需求,但是中海油要經常出海,比較難以適應。現在油田子弟都接近飽和了,很多油田不要三本,如果不是油田子弟,建議你考研,提升一個層次,沒准導師到時候還會幫助你。
E.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與教職員工10000餘人,至2011年9月,學院在校生8411人。工科類學生佔87.8%,其中石油類總人數32%。設有10個院部:資源勘查工程學院、石油與化學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部,以及高教研究與評估所、石油新技術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學院共有21個本科專業,11個專科專業,所設專業都是長江大學優勢特色學科,均可招收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有良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學院有各類教師600多人,專任教師433人,其中高級職稱115人,占教師人數36%。在學院授課的教授85人,博士3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任課教師比例達61%以上。還有來自美、英等國家的專職外籍教師。 樓一珊,男,1964年4月生,浙江諸暨人。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長。
1985年畢業於華東石油學院(現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鑽井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6月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得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井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現任長江大學黨委委員、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湖北省石油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帶頭人,並擔任油氣鑽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深層岩石力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高級專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學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石油鑽探技術》、《石油天然氣學報》和《石油鑽采工藝》編委,全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油氣井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主持或參與了《石油工程學科發展戰略及專業規范研究》等3項國家級、省級教學項目的研究工作,並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岩石力學與石油工程、油氣井工程技術,並且長期從事井壁穩定、鹽膏岩工程特性、油井套損分析以及油氣井出砂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並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博士點基金項目等項目50多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在公開出版的論文期刊上發表教研、科研論文60 余篇,出版專著2部。 柯昌君,男,1964年08月出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硅酸鹽學會會員。
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教師,校級精品課程《土木工程材料》負責人,現任城市建設系土木工程專業學科負責人,城建系綜合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商品混凝土質量控制、建築工程事故處理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8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項,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課題8項,參與校級教研項目1項,主編教材2本,參編教材2本(國家十二五教材),兩次獲長江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兩次獲長江大學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曾榮獲學校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榮獲湖北建設教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 吳愛軍,男,一九六九年六月生,湖北仙桃人。2000年5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200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荊州市委員會委員,長江大學總支(籌)委員。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讀於長春地質學院地球化學與勘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1年7月至2002年10月在中石化荊州新區勘探研究所從事石油地質科研工作和企業管理工作,歷任工程師、銷售經理、生產經理及經理。期間,於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在中國地質大學攻讀企業管理碩士,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長江大學管理學院工作,副教授職稱。2006年1月至今,在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管理系工作,任系主任,院長助理,並兼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委員會秘書長。期間在職攻讀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共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現參與或主持教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2項,其他2項。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項目獎一項;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200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部級)【編號:091298】一項;獲得湖北省2008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得湖北省2010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現主要從事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眭滿倉 ,男,漢族,1962年7月29日出生於陝西省大荔縣,中共黨員,副教授。
1983年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專業本科畢業,1994年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天然氣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主要從事機械製造、機電和過程裝備專業的教學工作。曾經承擔的課程主要包括:機械製造工藝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製造工程原理、金屬切削機床概論、機床與刀具、機電傳動與控制、機械控制工程、測試技術、過程裝備設計、過程設備製造工藝學、過程設備管理、過程設備成套技術、金屬工藝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精密測量等15門課程的理論教學。承擔機械製造、機電和過程裝備專業的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參加相關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多次被評為校級和院級教學質量優秀。公開發表教研論文多篇。
科研工作主要是參與長沖程抽油機設計、岩心圖像採集儀設計、石油管柱受力分析、機械製造系列課程建設、省級實驗實習教學中心建設等。獲得校級科研獎勵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十餘篇。
社會活動方面主要承擔過程裝備系黨支部書記、系主任,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擔任長江大學機械學院工會委員,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工會幹部和工會積極分子。 李永全,副教授, 1965年生,1986年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教學和科研工作。
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信息系系主任。主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圖象處理技術》、《差錯控制編碼》等課程。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和校級教改項目有 6 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長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長江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6篇。曾參與6項縱向與橫向的科研項目,在各類刊物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主編和參編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共4部,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地震勘探原理》多媒體教程光碟一張。主要研究方向:多媒體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等。 李克華,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64年3月生,湖北洪湖人。
1984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於中國石油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於中國石油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12月晉升副教授職稱;2002年1月破格晉升教授職稱。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主任。
主持了省級、校級科(教)研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獎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6篇,主編教材1部。主講了《精細有機合成》、《文獻檢索與利用》、《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等8門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精細化學品合成與應用、油田化學。 肖陸錦,女,碩士,副教授,現任外語系主任,1981年畢業於江漢石油學院英語師資班。1983年至1985年在華中理工大學進修學習,1989年12月至1990年8月赴美國留學。2003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應用語言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肖陸錦老師高校講壇辛苦耕耘30多年,主講過《研究生英語精讀》、《研究生英語聽力》、《大學英語讀寫》、《專業英語聽說》、《基礎英語》等課程。教學效果歷年優秀,六次榮獲院級教學優質獎。在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評估中,連續四次名列全系第一名,其中,一次全院第四名,一次全院第一名。所帶班級在Cet-4統考中一次名列全院第一名、三次名列第二名。
在原江漢石油學院主辦的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肖陸錦老師獲第四屆講課比賽二等獎(1998年)、第五屆特等獎(2000年)、第六屆一等獎(2002年)。
在完成繁重的教學工作的同時,肖陸錦老師還積極主動的鑽研,在公開出版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共15篇。
2004年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立後,擔任學院英語教育負責人,05年起任外語系主任。工作期間除了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外還帶領年輕教師努力鑽研教學,已經培養出一批優秀年輕骨幹教師,同時還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共獲院級和省級教研立項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