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做地下水的老師
㈠ 河海大學大禹學院的學院領導
院 長: 束龍倉
束龍倉,男,1964年1月生,安徽無為人,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獨立指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多名,完成和正在進行各類科研項目60多項,共8項科研成果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已發表SCI/EI等學術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多部。負責的「地下水水文學」課程入選2010年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和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 曾任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副院長、河海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現任河海大學大禹學院院長。
書 記: 李冠華
李冠華,男,1962年8月生,江蘇常熟人。1986年7月在河海大學獲陸地水文專業學士學位,後又獲得管理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副教授。曾任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及環境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常州分校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常州校區國際工商學院黨總支書記、常州校區學生工作部部長,河海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河海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工作總經理、校辦產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現任河海大學大禹學院黨總支書記。
副院長: 阮懷寧
阮懷寧,男,1959年10月生,南京市人。1982年1月在長春地質學院獲學士,1984年12月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碩士,1991年6月在河海大學獲博士,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做高級訪問學者,任客座教授。
曾任中國地質大學團委書記、中央講師團副分團長,歷任河海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教務處副處長、江寧校區管委會副主任、教務部部長、外國語學院院長,現任河海大學教務處處長、大禹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岩石力學與工程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40餘項,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等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錄。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10多項科技獎勵,評為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江蘇省「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
㈡ 誰能詳細介紹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的考研問題
二級學科碼 081525 學科門類 工學
一級學科 水利工程 一級學科授權批准年月
學科授權碼 二級學科授權批准年月
培養層次 碩士博士 所屬部門 土木院
博士點授權年月 2004-04 碩士點授權年月 2004-04
博士後站點狀況 無 重點學科狀況
學科點簡介 一、學科總體概況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屬水利工程一級學科,整合了我校土木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學院、水資源環境學院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方面研究力量的優勢,服務於水利、土木、交通、環境、冶金、農業、市政等工程。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下水污染與修復 2、工程中的地下水問題 3、地下水資源生態效應三、學科隊伍情況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學科現有教授8名,副教授8人,講師6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人。四、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河海大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方面的研究,長期受國家級重點學科水文與水資源、岩土工程和水利水電結構工程的支撐,已有廣泛的、多學科組合的科研基礎。本學科教師每年承擔的科研經費達300萬元以上(其中部分為基金項目或縱向攻關項目),其中包括長江三峽工程,二灘工程,溪洛渡工程,小浪底工程,隔河岩工程,水布埡工程,南京市地鐵、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等項目。先後有20項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其中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獎17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 近20多篇被三大檢索收錄;出版專著10部。五、人才培養 本學科專業培養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方面的高層次人才,能夠勝任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與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六、學科發展前景 隨著人類對各種資源特別是水資源、礦產資源、能源以及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並相應進行各種建設,對自然地質環境的反饋效應也日益突出。人類進行開發與建設,所誘發的災害與不良地質環境效應,大部分與地下水的活動具有密切的關系。於是就廣泛地出現了地下水與工程的相互反饋與影響的科學技術問題。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人類活動導致加劇地下水侵蝕、滲透作用,相應誘發一系列不良的地質環境效應和地質災害的發生;地下工程滲水壓力作用下的岩土體穩定性問題;有害物質儲藏的水動力擴散問題,包括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和核廢料對地下水污染問題;地下油氣及地熱開發也涉及地下水問題。地下水涉及到工程建設的各個方面,有關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成為國內外科學界、工程界新的熱點。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有廣泛而深奧的科學和技術問題有待於探索,為學科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研究源泉。 彰武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信息負責人 曲永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