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黑龍江大學張教授

黑龍江大學張教授

發布時間: 2024-10-27 20:53:19

『壹』 生命不息,學術不止——追憶恩師張會森

      恩師張會森先生離開我們已有八年了。2011年4月28日,先生因心臟病突發不幸辭世,享年78歲。那天,先生日夜工作的黑龍江大學校園網首頁變為灰黑色,俄語學院的師生各個難掩惋惜之情。驚聞噩耗,作為先生的學生,我更是陷入無比悲痛之中:先生雖年事已高,可他一直健康而硬朗。後來想想,先生夫人湯亞茹已於三個月前過世,想必兩人伉儷情深,先生不忍夫人獨行便追隨而去了吧……

      那一年,我博士畢業已有十餘載,算上畢業後的歲月,我們師生緣分也有16年了。先生的夫人湯亞茹曾是我的大學老師。可以說,我與兩位老師的情分還真是不淺。我還與他們的兩個女兒,張曉丹、張曉青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直至今日。我性格內向,父母家在外地,逢事都願跟他們傾訴。他們也待我如己出,在我的成長中常常給我出主意。湯老師還常說我就是她家的三丫頭!他們對我的關心,我此生難忘。

      湯老師是我就讀哈師大本科時的俄語老師。她不凡的氣質,流利的俄語,條理分明的講課,都給我這個初窺門徑的大學生留下深深的印象。八五年本科畢業那年我被保送去了北京師范學院免試攻讀俄羅斯文學方向的碩士。那時候通訊不如現在方便,我很長時間沒有與湯老師聯系。八八年碩士畢業後我如期回到師大任教。九五年我想報考黑大博士,但黑大博士點當時還沒有俄羅斯文學研究方向,經與湯老師聯系,我決意報考張會森老師的俄語修辭學方向,專攻文學修辭學。那年去老師家做客,兩位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這個「失聯」了多年的學生。他倆對我還是蠻認可的,湯老師還誇我大學時代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稍加努力考上博士是不成問題的。不過,文學修辭學對彼時的我來說,完全屬於陌生的學科,為此我深感底氣不足。但如今看來,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可以說,正是得益於博士階段對俄語修辭學等語文學領域的知識積累,我後來才順利地走上了更廣泛的語文學學術道路。文學碩士的基礎,修辭學博士的功夫,再加上語言學的底子,集文學、修辭學、語言學知識於一體,使我博士畢業後又順理成章地走上了文學理論研究領域。

      就這樣,1995年秋,我如願地考入了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讀博,開始師從張會森教授。那個時候,張老師是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俄文系客座教授,中國修辭學會、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文學語言研究會顧問,《外語與外語教學》等機構顧問。記得,我剛入學時,張老師大概六十歲左右,他身材魁梧,精神矍鑠,看上去總是紅光滿面的;他腰板筆直,健步如飛,每次跟他並行的時候,我都要碎步緊隨他一路小跑。他在學術界大名鼎鼎,可謂俄語界「大咖」級人物。特別是他與華邵老師、信德麟老師編譯的簡編版《80語法》馳名俄語圈,而他本人獨著的《最新俄語語法》(商務印書館,2000)已成為俄語界扛鼎之作,諸多學子慕名而來。張老師性情傲然,是一位很有主見的人,對待學生也頗為嚴厲,常常不怒自威,弟子們包括我都有些怕他。不過,生活中的他卻是個幽默風趣的人……他聲音洪亮,俄語嫻熟,隨口說出好多深奧的名言,無不給人一種神秘之感。

      文學修辭學是一門古老又歷久常新的學科,但在當時的俄語界尚屬於冷門方向,高校俄語學科博士點開設此方向的並不多。先生本來是俄語界語法學大師,他的名氣就來自於俄語語法學,但先生學術興趣廣泛,酷愛文學及翻譯,又稱得上是一位翻譯大家。如,他曾翻譯過《屠格涅夫全集第七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托爾斯泰夫人日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一日長於百年》(艾特瑪托夫著)等。九十年代以後,老師就開始專門從事文學修辭學研究,完全稱得上是國內俄語學界這門學科的元老。他對這門新興學科有著很深的造詣,研究成果頗豐。老師在俄語語法學上令人矚目的成就姑且不說,他在修辭學,包括文學修辭學領域,就出版過引領學術前沿的學術專著,其中《修辭學通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自問世以來就成為我國第一部供外語院校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使用的修辭學教材和重要的學術參考資料,他發表過的許多高層次學術論文,如「蘇聯的修辭學研究」(1983)「八十年代以來的蘇聯修辭學」(1988)、「世紀之交看修辭學:回眸與前瞻」(1998)等至今依然是國內俄語學界該領域的卓越的學術佳作。老師在俄語語法學、修辭學、文學翻譯等研究領域造詣深遠,給後人留下了無比豐厚的學術遺產。

      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師者。我讀博期間,先生專門給我們開過文學修辭學這門課,他講起課來邏輯縝密,理論頗深。讀到博士時我才真正懂得了理論素養對於做學問的重要性。可能是由於在職學習的緣故,那時的我求知慾望極強,跟著老師學習起來從不覺得枯燥。老師用俄語原文教材給我們上課,這對於我們閱讀和理解俄語文獻大有裨益。那些年,我如飢似渴地學習,老師教會了我如何理解文學、修辭學和語言學之間的關系,我也逐漸了解了文學修辭學的研究內容、任務和方法。在先生的悉心指導和引薦下,我閱讀了大量的有關語言學、修辭學、文學修辭學、文學作品分析等中俄文書籍,潛心鑽研了大量的俄文原版著作,如俄語文學修辭學、風格學等論著,正是從那時起,我逐漸接觸了一些俄羅斯著名學者的相關著作,如維諾格拉多夫院士的文學風格學、形式主義文學本體論、結構主義詩學、文學文本分析法等理論及方法論……還閱讀了黑龍江大學出版的系列博導文集,包括《張會森文集》。在黑大學習期間,我對那些如今早已不在崗而其人格魅力和學術精神卻影響了幾代人的前輩們感到無比的欽佩,對他們那深厚淵博的學術思想、寬廣的學術視野感到無比的崇敬!如今,我博士已畢業20餘年,可以說在黑大學習的那三年半,是我人生成長、學業受益最多的幾年。應該說,是黑大培養了我們,是前輩引領了我們,使我們畢業後真正走上了學術之路,成為了今天的我們——他們的接班人。

      由於我原本是湯老師的學生,再加上讀博後我學習比較刻苦、勤奮,頭腦也算聰明,先生對我這個弟子還算滿意。我是在職讀博的,讀博第二年我在師大還評上了副教授。老師對這一切雖不明說什麼,但看得出他喜在心頭。那幾年,與我同門的有過幾位師兄妹,其中最讓先生欣慰的就是我的大師兄王銘玉。不過他是在我入學前剛好畢業,也算是我的「擦肩而過」的師兄吧。從先生的誇贊中我了解了他,並且十分崇拜和仰慕這位大師兄。作為先生的得意門生,王銘玉畢業後也成了俄語界知名學者,還當過黑大俄語學院的領導,老師沒少為他而自豪過,特別是師兄後來還當上了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我博士學習期間還結拜了其他師兄妹,其中有一位叫賴天榮的師兄,他學習非常刻苦,善於鑽研,對學術精益求精;再就是李樹金同學,後來由於張老師退休不再指導博士,就被轉到其他老師門下;據說,現工作於哈工大的王立眾老師,在我畢業後也考上了張老師的博士;而跟張老師最近的就是,現工作於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的趙潔師妹。老師去世後,趙潔繼承了老師的衣缽,繼續從事老師的未竟事業——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研究工作。我們都是先生的同門弟子,我們因先生而結識,因共同的理想而結緣。現如今,除了大師兄、小學妹,還有立眾老師,其他幾位同學都聯系不多,據說,賴天榮同學後來因工作保密,不便外聯;而李樹金同學畢業後有機會在俄羅斯中國大使館做過外交官員,工作屢獲佳績。在此,我想師兄妹們一定與我一樣,都無比深切地懷念著先生……

      先生永遠是我學術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師的書房是我在黑大學習時經常光顧的地方。每次站在他的書櫃前,瀏覽裡面擺放的豐厚的藏書,都會令我目不暇接,語言學、文學、修辭學,漢語的,俄語的,古今中外,各種藏書琳琅滿目。那時我想,老師怎麼讀了這么多書啊!令我非常難忘的是,我從老師那裡借過的書里都留有他精細的、極有個性的筆跡。從閱讀的圖書中就能看出,老師是一位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學者!應該說,我是沿著老師讀過的書籍,循著老師書中留下的標記不斷前行的!我是如此的幸運,伴隨著老師勾畫過的印記取著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的博覽群書技能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也為學生在學術探索之路上指引了迷津。如今想想,先生給與我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讀書方法的培養和科研能力的練就。以至於後來也成為教授、碩博士導師的我,會經常跟我的學生們說:學習方法在科學研究中是如此重要,讀書能力,特別是心得能力,這是做學問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讀博期間,老師在學習和科研上給與我的絕不僅限於此。從他的言傳身教中我學會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從他嚴肅教誨甚至有時厲聲批評中我又有幸地收獲了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做學問的寶貴經驗。在論文的選題、開題和撰寫過程中,老師一方面不吝賜教於我,另一方面又不失適宜地啟發、提醒甚至鞭策於我,如何在做學問出現瓶頸的逆境中學會苦思和醒悟,而這對於一個當時科研才剛剛起步、急待成長的我而言是受益匪淺、彌足珍貴的。常常是,老師看過我寫的論文稿子後,並不是像我所期盼的那樣逐句逐字地給我修改,而是在「冷凍」一段時間後返還給我,並總是若有所思地提出了一些悖論性甚至犀利性的問題,還針對於此向我布置新書目,讓我自己獨立思考,獨自解決如何增減內容。坦白地講,當時的我急需老師為我改稿並幫我發表,但正是老師的一次次「退稿」,才使我沒能在自己科研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就毫無意義地匆匆投稿。其實,當時的我,多少有些茫然,甚至不解,沒能完全領會老師嚴格要求我治學嚴謹的良苦用心。離開老師之後,當我成為人師、人導之後,我才真正地體會到了做學問的道理,科學研究需要一絲不苟、嚴謹細致,不能草率行事,更不能是急功近利。現在,我深深地體會到「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的背後意義。

      進入兩千年以後,老師因年事已高,不再指導博士了。然而他離崗並不離職,退休也並不退業。他對學術始終有一腔熱血,從未離開過科學研究。他一直發揮著自己的余熱:全國各地經常邀請他出席一些學術活動,為高校做一些學術講座,他還經常參加各種規模的學術研討,一如既往地為大會致辭、做學術報告。他在俄語界早已成為青年學子的學習楷模、效仿的榜樣。毫不誇張地說,他的學術人格魅力使他成為無數中青年粉絲崇拜的男神……

      說實話,老師本來可以停歇下來、安享晚年,可他卻選擇了對學術的不離不棄。去世前的那年春天,學校分給了他一套高檔房子,裝修已結束,本來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可他卻把心思依然放在了科研工作中。他不忘初心,情願與書海為伴。他太累了……據說,心臟病突發前幾天,他還在為不久即將召開的一個學術研討會做大會發言准備,日夜撰寫著發言稿。那天在為老師料理生前遺物時,我們發現,他的書桌橫豎放著各種學習資料,擺著他親筆勾畫過的各種稿紙,還有翻開著的、沒來得及合上的《俄漢大辭典》……見字如見人,我們無不為老師在科研工作中的老黃牛精神所動容。盡管他平時看上去依然硬朗,可畢竟已是78歲的老人了。他甚至還在主持國家社科重點項目這么艱巨的任務!老師真是一位生命不息,學術不止的人,一位永遠學術長青的人!老師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俄語教育事業,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永無止境的學術研究。他不僅是黑大俄語學科的前輩,更是全國俄語學科的一面旗幟。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老師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已有八年。如今,我沿著老師指引的道路砥礪前行,不斷進取。每當我工作中取得了些許進步、獲得了點滴成績時,我都會想起老師,想起他對我的教導和栽培。這幾年來,我在師大工作中一直以先生為楷模,在先生精神的鼓舞下也獲得過國家社科項目,獲得過省級科研成果獎勵,還評上了省級教學名師。我想這一切都歸功於先生的培養和啟迪。此時此刻,我的心裡千回百轉,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恩師彷彿又回到了我的身邊,他的音容笑貌縈繞在我的眼前。回憶往事,倍感思念。恩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而他的精神卻永存於我們心中!以此紀念我的恩師張會森先生逝世八周年。

熱點內容
南京大學考口腔醫學考研真題 發布:2024-10-27 23:15:52 瀏覽:325
昆明大學城到機場 發布:2024-10-27 23:15:50 瀏覽:306
揚州大學客座教授 發布:2024-10-27 23:05:16 瀏覽:973
新疆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4-10-27 22:44:02 瀏覽:870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朱建華 發布:2024-10-27 22:38:02 瀏覽:655
南京大學2016年研究生錄取名單 發布:2024-10-27 22:30:01 瀏覽:364
廣州大學城醫院口腔科 發布:2024-10-27 22:18:04 瀏覽:339
考研論壇電子科技大學 發布:2024-10-27 22:13:32 瀏覽:914
張笛大學生 發布:2024-10-27 22:12:45 瀏覽:478
中南大學材料力學考研 發布:2024-10-27 22:08:29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