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黃教授
A. 軍事交流的重要性
實例、、有專家建議未來的美中戰略對話必須將軍事戰略對話納入,並作為重要組成部分
上周日發生的美中船隻在南海對峙的事件,給近期暖風頻吹的美中關系帶來陣陣寒意。美國學者指出,這一事件更加凸顯美中加強軍事交流,增強軍事互信的重要性。
據新華社報道,3月9日,美國白宮、國務院發言人及國防部指稱,中方有關船隻日前對在南海國際水域活動的美國海軍監測船「無暇號」進行「騷擾」。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3月11日表示,美方有關說法嚴重違背事實,中方不能接受。美國海軍監測船「無瑕號」違背有關國際法和中國法律法規的規定,未經中方許可,在南海中國專屬經濟區活動,中國已就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要求美方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馬朝旭表示,關於外國船隻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活動問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均有明確規定。中國政府一貫嚴格按照上述規定處理此類活動。
盡管多數專家不相信此事件會影響美中關系的基本面,但他們認為,此次事件再次敲響警鍾:如何從機制上防止突發、意外事件對兩國關系造成沖擊?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客座教授黃靖在接受《財經》特約記者電話專訪時稱,此事進一步暴露了兩個大國交流機制的缺乏和缺陷,尤其是在軍事方面。
黃靖表示,中國海軍發展壯大,活動領域擴大,是今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是既成事實,而且還要繼續存在下去。所以,這種海上小摩擦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今後發生的頻率可能更多,范圍更大。因此,需要引起雙方官方的足夠重視。
國際關系學界普遍承認,美中軍事關系滯後於政治關系的發展,美中之間戰略互信的不足,在軍事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過去幾年,美中軍事交流和對話不斷增加,雙方建立了海上安全磋商機制,開通了軍事熱線,美中防務對話最近也得以恢復。
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萊儀(Bonnie Glaser)稱,如果雙方都能切實按照1998年簽署的海上軍事安全磋商協議(MMCA)行事,那種因為距離過近產生的摩擦就能避免。她不認為這起事件會走得太遠,以致影響美中關系大局。
黃靖則認為,現有機制不足以應對中國海軍發展壯大以及美國海軍維持亞太主導地位的形勢發展。他說:「這起事件不見得是壞事,反而給軍事交流增添新的對話內容,促使大家坐下來,說清楚哪些事情不能幹,並制定行為准則,避免類似突發事件的發生。」
有專家建議,未來的美中戰略對話必須將軍事戰略對話納入,並作為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次事件引發的軒然大波中,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於3月10日抵達華盛頓,他將與美方高官展開密切磋商。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伍德表示,南海對峙事件有可能在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11日中午的會晤中涉及。但他強調,議題將十分廣泛,包括20國集團即將在倫敦舉行的峰會、金融危機、朝核問題、氣候變化、西藏問題等等。
在2月27日和2月28日兩天,美國國防部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幫辦謝偉森(David Sedney)來到北京,同解放軍高層進行了自去年10月以來的首次兩國非正式防務磋商。這也是奧巴馬新政府上台後,美軍與解放軍之間的首次政策對話。也是繼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華後,又一次中美兩國的高層接觸。■
實例
B. 新加坡到底有沒有守好「小國外交的本分」
有學者認為,小國外交的命運通常是成為大國的附庸國、成為中立國家、加入不結盟運動或加入區域性的小國組織。但這里的「小國」可能更多地是指「弱國」。新加坡就國土面積和人口而言,確實是小國,但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地理區位,就國內生產總值、對外投資、港務、航空、金融、治理等來衡量,新加坡其實是名副其實的「強國」,一定程度上,以上小國外交的原則並不完全適用於新加坡。
20世紀末期新加坡所創造的「亞洲四小龍」奇跡舉世矚目,同時因國內成就、外交技巧及前總理李光耀的有效執政被英國報章冠以「小國大外交」的名頭。李光耀時代,新加坡一直堅持國家獨立,活躍於國際舞台,在大國間遊走。新加坡前副總理和高級部長拉惹勒南在1976年用「太陽與行星」的關系比喻新加坡的大國平衡策略:「太陽」意指美、蘇、中、日,「行星」指代新加坡。在平衡大國的情況下,「行星」才有更大的行為自由。
現任總理執政後,新加坡在海牙仲裁之時表明立場支持菲律賓,又因裝甲車事件引發外界對中新關系的諸多猜測,認為新加坡外交在中美之間失衡,沒有認識到身為小國的地位。一系列事件也引發了新加坡國內對新外交戰略的熱議。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提出,小國應有小國的作為,在外交上應該謹慎行事,在評論大國之間的事務時,小國應該盡量克制。馬凱碩院長的言論有其道理,的確,對於小國來說,外交大戰略的制定與具體外交策略的選擇都應該以其本國實力與地緣政治環境為基礎。但是,此言遭到新加坡巡迴大使比拉哈里和新加坡前外長尚穆根等人批駁,外交部長維文指出,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小國,但絕不成為大國的附庸國,新加坡要促進法治和國際規范的全球秩序,在國際事務上扮演建設性的角色,實際上是繼續小國大外交的戰略。
以中新關系為例,繼2016年的數次波折,2017年中新關系已經呈現緩和趨勢: 新加坡充當了中國與東盟間的協調員,協助促成了《南中國海行為准則》框架的通過。李總理也在G20漢堡峰會期間與中國領導人見面,探討新中如何合作以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今年9月,李總理高調訪華,與我國各級領導進行會談。值得注意的是,李總理政府也擬定於10月訪美會見特朗普。所以當前的新加坡外交仍可視為「小國大外交」的延續:在中美間遊走,憑借新加坡的實力和影響力,為新加坡發展謀求實際利益。
C. 如何看待新加坡國立大學黃靖教授被新加坡內政部永遠禁止入境
好像是發表了親中言論的一些書籍,被新加坡定性為間諜。
這種事情應該歸屬於新加坡的內政問題,有關於黃靖教授的事情,在國內的熱度並不高。
我個人覺得,嗯,不關我什麼事兒。
D. 如何看待新加坡國立大學黃靖教授被新加坡內政部永遠禁止入境
新加坡禁止前教授入境,自有其背景與原因,非外人所能了解,且不適於作出意見,正如中國傳統的處事方式,不接受外人的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