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翻譯者清華大學老教授

翻譯者清華大學老教授

發布時間: 2024-11-11 07:31:29

㈠ 季漾林生平簡介

1、季羨林,季羨林是我國著名學者,生於1911年8月2日,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

2、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大教授,並創辦東語系。

3、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4、1978年後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非研究所所長等職。

5、近年擔任《儒藏》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首席顧問。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季羨林不僅是學術造詣頗深的著名學者,還是一個著名作家。他年輕時就創作發表了許多散文、雜文作品,是「清華四劍客」之一,在當時文壇很有名氣。

6、2009年7月11日11時10分27秒,季羨林逝世。

(1)翻譯者清華大學老教授擴展閱讀:

1、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2、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㈡ 梁宗岱的人物軼聞

1934年,一宗頗為「有趣」的離婚案件成為北京報紙爭相報道的焦點:一名家庭包辦婚姻的媳婦何氏上京向一位北大教授討回妻子「名分」,該教授並不承認婚姻的有效性,鬧到法庭試圖解除婚約,但由於不贊成朋友離婚的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的出庭作證,該教授一度敗訴;直至後來又頗費了一番周折,該教授對何氏作了賠償,婚約才正式解除。這件事聽起來就像一宗近代版的「鍘美案」,所不同的是,傳統意義上的「陳世美」並沒有因此而被強行押上「虎頭鍘」。時隔7年,又是這位已經名聲遠播的教授掀起了一陣不小的「同居風波」。他在廣西百色處理家務期問偶然看了一出粵劇,並對飾演女主角的花旦甘少蘇一見傾心,遂不顧社會輿論壓力,與現任妻子、女作家沉櫻分手,跟甘少蘇結合在一起。
對於「梁宗岱」這個名字,熟悉20世紀中國文藝的人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便不完全了解他的生平,也一定聽說過他的奇聞軼事--至少,應該讀到過他所翻譯的文字:莎士比亞、歌德、里爾克、瓦雷里等世界文學大師的詩歌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國風行,與他的大力譯介息息相關。「著名詩歌翻譯家」的名號戴在他頭上,相信誰也不會感到意外。而對於梁宗岱的詩人身份,要獲得承認也許就不這么簡單。著名的《蘆笛風》,不過是一個舊體詞的合集--舊瓶裝新酒?在白話文日益進入人們生活的當兒,在人們注重打破一切舊有形式的年月,這樣的集子只會遭到大規模的批評甚至嘲弄。然而梁宗岱並不與人們苟同,「就是詞又怎樣呢,如果它能恰當地傳達我心中的悸動與暈眩?」這是他的理由,也是他作為一名「詩人」獨特個性的極佳表現。對梁宗岱來說,他這個人本身、他的所作所為、他一生的「傳奇」,足以構成一首宏偉的大詩--即便他的詩寫得很少,甚至在晚期完全放棄了詩歌創作。
用一生來完成一首詩,「一生」就註定要成為為這首詩所付出的代價。所有能夠稱作「傳奇人物」的人都是如此,這是他們共同的宿命。20世紀初,一個大變革時代的起點,這樣的傳奇人物一個接一個出現。在文化界,梁宗岱算是浪尖上的人物。少年得志,16歲時獲得的「南國詩人」之美譽一直伴隨他的一生;留學法國,所接觸的中國同胞都是名聲響當當的人物--這還不算什麼,與法國象徵派詩歌大師瓦雷里的相識相知,以及從羅曼·羅蘭嘴裡所獲的贊譽,成為他終身受用的人生經歷;28歲,便被聘為北大教授,文學青年們源源不斷地慕名拜訪;再加上如上
所述的「風流韻事」,使他早早步入了「文化明星」的行列,以強烈而突出的個性而受到公眾的關注。人生的「得意之秋」匆匆度過,之後面臨的是人生境遇風起雲涌的大轉變。
1951年,港澳及海外曾一度盛傳他已屈死在獄中,「生前」好友甚至為他舉行了悼念活動。這是他第一次「死」的經歷,第二次「死」,是在「文革」初期。1966年,粱宗岱被揪斗、挨打,文稿、相冊、書信、名人字畫被毀、被燒,於是香港第三次風傳梁宗岱不在人世。兩次都沒有「死」成的梁宗岱,依然個性強烈,樂觀如舊,並潛心致力於「制葯」,同時向人們贈送葯品。這可能是很多人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一代翻譯大師,怎麼會「淪落」到「制葯」的地步?究其實,這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他們家原本就有制葯施醫的傳統,祖籍廣西百色又盛產葯草,梁宗岱愛上制葯在情理之內。若非時代發生變故,梁宗岱成為一名著名的制葯者也不一定。
風流、樂觀、好爭辯的梁宗岱,由翻譯家、學者轉向「制葯者」的梁宗岱,從1917年14歲時起,就與廣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後半生--從1956年中山大學籌辦法語專業,他被聘為教授起--全部都是在廣州度過。1970年,中山大學外語系並入廣州外國語學院,梁宗岱隨外語系轉至廣外,任廣外法語教授,之後廣外便成為他最終的棲息地。在廣外校園內,從一片五六十年代建的小閣樓叢中穿過,雲溪路10號,記者看到了梁宗岱的故居。他曾經的學生、同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前校長黃建華一邊打量著熟悉的故人地,一邊給記者講述梁宗岱的生平,由衷的自豪與憂傷的懷念齊上眉梢。一首大詩已經完成,詩與詩人最終融為一體,不管稱他做「翻譯家」還是「學者」或其他什麼名號,歷史因為粱宗岱的曾經存在以及他所完成的人生之詩,而多了一抹定格了的奇妙色彩。 少年時期的梁宗岱先後在廣州《越華報》、 《群報》等報刊上陸續發表詩作。
隨著詩作接踵問世,各界贊譽亦隨之而來,年僅16歲的宗岱就被譽為「南國詩人」。廣州各報館的記者聞訊紛至沓來。有一次,一位記者來訪,梁宗岱出門迎接,問記者找誰,記者見他小小年紀,便信口答道:「找你父親梁宗岱」。梁宗岱慢條斯理地說:「你不是要找梁宗岱么,我就是梁宗岱。」那位記者驚詫不已。 在文化成就之外,梁宗岱還是一位教育家,是中國現代外語教育尤其是法語教育的開創者之一。
從28歲留學歸來出任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和系主任,到80高齡在廣外去世,梁宗岱有40年是在三尺講壇上渡過的。他以詩人的激情和學者的謹嚴,為先後執教過的北大、南開、復旦、中大、廣外等高校培養了大批外語人才,其中不少人成為著名的詩人、學者或外交家。
梁宗岱的後半生--從1956年中山大學籌辦法語專業,他被聘為教授起--全部都是在廣州度過。徐真華,共同追憶這位傳奇一生的文化名人。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文化界,梁宗岱算是浪尖上的人物。他祖籍廣東新會,1917年考入廣州培正中學,少年得志,16歲時就獲得「南國詩人」之美譽。1923年他保送嶺南大學文科,第二年踏上赴法留學征程。
留法期間,與法國象徵派詩歌大師瓦雷里相識相知,以及從羅曼·羅蘭口中所獲的贊譽,成為梁宗岱終身受用的人生經歷。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同時兼任清華大學講師,年方28歲。1941年~1944年受聘復旦大學外國文學系主任,已經躋身於著名教授、學者行列。
他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被譽為「最佳翻譯「
如今對梁宗岱的學術評價,主要肯定其在詩歌創作、翻譯、文藝理論上的成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徐真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梁宗岱先生近乎完美的西詩中譯和精當獨到的西方現代詩歌理論評介,標明他對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時他又是中國文化的出色的傳播者,他因《陶潛詩選》法譯本與保爾·瓦雷里和羅曼·羅蘭結下的深厚友誼,成為跨文化交流史上廣為傳誦的佳話。更為重要的是,梁宗岱先生通過中西詩學與文化的匯通,建立起自己極具現代性與本土性的詩歌理論批評體系。直到今天,他的這一詩學大廈,仍是探討中國新詩出路的人無法繞開或迴避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終身榮譽委員柳鳴九稱「梁宗岱是中國翻譯史上的豐碑」;他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被悉數收入由眾多譯家注入心血的《莎士比亞全集》,被餘光中譽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最佳翻譯」;他翻譯的歌德《浮士德》,雖然只有半部面世,卻被海外學者認為是目前《浮士德》譯本中最優秀的……
「他對這個色、聲、香、味、觸的榮華世界充滿了激情」
古來書生多文弱,但在梁宗岱這里卻是例外。他平生追求歐洲人文主義者所倡導的一種美好理想,即人的全面發展,健全的智力寓於健全的體格。
有關於梁宗岱體格之強壯、體力之過人的故事很多。在復旦大學時,他應邀參加重要校務會議,卻於會議前臨時到幾十里外的村子去了。人家以為他無論如何趕不上開會,結果他不但在會議開始前回到學校,並且背著一頭奶羊,說是村上農民賣給他的。梁宗岱的神速和臂力立刻成了奇談,而他則認為這太尋常了。
與體格相匹配的,是梁宗岱強烈而突出的個性,因此他的公眾關注度一直很高。北京大學英文教授溫源寧在其上世紀30年代所寫的《一知半解》一書中,有一段對宗岱的記述:「萬一有人長期埋頭於硬性的研究科目之中,忘了活著是什麼滋味,他應該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領會。萬一有人因為某種原因灰心失望,他應該看看宗岱那雙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濕潤的雙唇的熱情顫動,來喚醒他『五感』世界應有的興趣;因為我整個一輩子也沒見過宗岱那樣的人,那麼朝氣蓬蓬,生氣勃勃,對這個色、聲、香、味、觸的榮華世界那麼充滿了激情。」
留學歸來,進入中國文壇的梁宗岱,愛爭辯的名聲迅速傳播。
他與美學家朱光潛「差不多沒有一次見面不吵架」;他毫不客氣地指責他敬重的李健吾「濫用名詞」;他挖苦他的朋友梁實秋:「我不相信世界還有第二個國家--除了日本,或者還有美國--能夠容忍一個最高學府外國文學系的主任這般厚顏無恥地高談闊論他所不懂的東西。」由於他的尖刻犀利,作家沈從文把他的作風比作「江北娘姨街頭相罵」。
於是有人說,求真善辯成為梁宗岱的生活方式,溫源寧在英文寫作的《不算知己》中,則留有梁宗岱與人爭辯時的生動描述:
「他辯論簡直是練武術,手、腿、頭、眼、身一起參加。」
而梁宗岱在復旦大學的一位學生,在回憶文章中也記錄了他與一位中文系老教授為學術爭論直至交手的場面。
正當梁宗岱身負美名,決定在中國文壇施展更大抱負的時候,卻身不由己地捲入國家民族命運動盪的驚濤駭浪中,中晚年經歷坎坷多舛。 晚年直至1983年去世,梁宗岱鮮少論著面世。而人們見到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采葯制葯--這個當年被法國大文豪贊譽不已的學者「轉行」去搞中草葯了。
現任(2007年)廣外(廣州外國語大學)校長的徐真華1972年入讀廣外法語專業,他記得梁宗岱還是廣外法語系教授,但已經不教書不帶學生了,反而很專注於中草葯的研發。
「我記得梁先生自己上山采葯,自己煮葯熬葯,免費派放給有需要的人。他派葯也不分什麼尊卑身份,有次我去他家裡做客,他知道我有鼻炎,馬上拿出一壇葯酒,說可以治好我的鼻炎。在梁老家裡,病人吃了他的草葯治癒的感謝信很多。」
「要是落到魯濱遜的境地,我也能活下成為魯濱遜的。」
因為出身中草葯世家,梁宗岱能辨識出中草葯不同的特點和葯性。他熟悉多種野果和樹木,曾說:「要是落到魯濱遜的境地,我也能活下成為魯濱遜的。」
梁宗岱不但采葯,還潛心鑽研《病理學》、《醫葯學》,創辦制葯企業,親手研磨配製出了兩種確有奇效的中成葯「草精油」和「綠素酊」,治癒過不下五六百人的各種疑難雜症。
據他的夫人甘少蘇介紹,梁宗岱不走中國傳統醫學「以毒攻毒」的老路,而取「祛邪扶正」之法。他發明的這兩種葯,尤其是「綠素酊」,和抗生素一樣,能消炎殺菌,應付許多突發症,但無副作用,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然而,由煮字烹文而蹈入從醫制葯之路,梁宗岱晚年這個轉行,不免帶著深深的時代悲劇色彩。這個遺憾,其實一直烙印在梁宗岱心中,到他臨離開人世的前兩年,病榻之上,依舊念念不忘平生心願--完成《浮士德》(下卷)的翻譯,以紀念1982年的歌德一百五十周年忌辰。
他似乎還欠著自己,欠著許多記掛著他的老朋友一筆舊賬,他要在有生之年償還它。最後的心願終究沒有完成,1983年梁宗岱在病榻中辭世,有人說他臨閉上眼睛之前,發出的是一聲低吼。

㈢ 朗讀者許淵沖心態特點

朗讀者許淵沖心態特點介紹如下:

2010年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8月2日許淵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

據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訃告消息:2021年6月17日7時40分,許淵沖在北京含晌裂家中逝世,享年100歲 。

2021年6月22日7時許,許淵沖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正式舉行。

熱點內容
建議大學生晨練的時間放在 發布:2024-11-23 14:32:47 瀏覽:11
重慶師范大學考研專業 發布:2024-11-23 14:22:21 瀏覽:363
何明教授陸軍工程大學 發布:2024-11-23 14:22:04 瀏覽:334
南京大學政治學原理研究生 發布:2024-11-23 14:21:15 瀏覽:423
大學生節日 發布:2024-11-23 14:20:33 瀏覽:237
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 發布:2024-11-23 14:10:02 瀏覽:854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地址 發布:2024-11-23 14:09:05 瀏覽:665
中山大學考研目錄 發布:2024-11-23 13:54:33 瀏覽:25
准大學生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23 13:50:19 瀏覽:52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是 發布:2024-11-23 13:49:20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