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研究生院導師
㈠ 馬志成溫州大學教授
馬志成教授,1959年9月出生於漢族家庭,中共黨員,擁有碩士學位,是溫州大學的教授和碩士生導師。自1977年8月投身教育事業,他目前擔任溫州大學重點學科A類《課程與教學論》和學校省教師教育基地的成員,同時也是教育部特色專業暨省優勢專業《化學》建設點的成員。他還是中國化學學會及全國化學教師教育研究會的會員,同時擔任浙江省中學化學、科學教研大組成員,以及《新校園》、《成才之路》、《職業技術》等雜志社的編審。
在科研領域,馬志成教授主持或參與了超過20項國家省市教育規劃課題研究,發表論文論著超過100篇部,獲得10多項教學科研成果獎勵。他是全國化學科技競賽的優秀指導教師,榮獲「教書育人」優秀班主任和實驗室建設先進工作者等榮譽。1999年5月,他被信陽市教育局選拔為首屆「名師」培養對象。2002年2月,他加入溫州師范學院化學系工作,並於2003年被評為重點科研人才。近幾年,他指導了中小學教師立項省市教育規劃課題研究超過50項,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研究超過100項,這些項目在「挑戰杯」科技作品與科技創業中獲得了近10項省校二、三等獎。自2006年以來,他在指導大學生科研工作量上連續5年位列學校第一。
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馬志成教授正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教育,涉及化學課程教學論、科學課程教學論、基礎化學、綠色化學、校本教研科研、課堂教學藝術、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與教育科研指導等。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各類核心期刊上,如《比較教育研究》、《實驗教學與儀器》、《學科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等。他主持和參與了多項重要項目及專利,涵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及指導了多個教育規劃橫向課題。
在教學成果方面,馬志成教授獲得了多項獎勵,包括河南省教育系統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獎、溫州大學科學研究創新成果獎、教育科學年會獎項等。他參與的項目和論文在不同領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在指導競賽方面,他培養了多支團隊在「挑戰杯」科技作品賽和科技創業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㈡ 陳迪妹個人簡介
陳迪妹,女,1966年11月出生於浙江省樂清市,是一位擁有教育學碩士學位的學者。她在教育領域的專業領域是化工與材料工程,目前在溫州大學擔任副教授,同時擔任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的化學教育教研所主任,也是碩士研究生的導師。
她的學術生涯始於1992年,那時她從溫州師范學院化學系畢業,開始了她的教學生涯。最初在樂清育才中學任教一年,自1993年8月起,她便一直在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奉獻。在學術晉升上,她於1999年晉升講師,2005年晉升為副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陳迪妹取得了顯著成果,主持和參與了多項省級和校級課題,共發表了20餘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知名期刊如《中國電化教育》和《中國大學教學》上。
她的科研工作得到了認可,曾榮獲浙江省教育廳的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獎,以及校教育科學學術年會的優秀論文獎。在專業組織中,她擔任浙江省中學化學教育委員會的理事,溫州市中學化學教育委員會的常務理事。在榮譽方面,陳迪妹多次被評為溫州大學的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和優秀女教工,還曾榮獲三育人先進個人的榮譽,充分展現了她在教育領域的卓越貢獻和影響力。
㈢ 徐清溫州大學教授
徐清,男,漢族,1977年11月出生於浙江永康,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並於同年進入浙江大學碩博連讀,師從黃憲院士,於2004年6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0月,他赴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任特別研究員,與韓立彪教授合作進行手性有機磷化合物的合成和應用研究。2009年2月,徐清加入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開始了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並於201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他的研究成果豐富,已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三十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封面論文和省自然科學基金優秀論文,這些成果為他贏得了2012年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三等獎。
在專利方面,徐清與團隊成員共同發明了多項重要技術,涵蓋了芴烷基化、醯胺的制備、查爾酮合成、雜芳基醚合成以及甲基酮和仲醇的烷基化方法等。他在綠色化學和綠色合成技術領域也有著深入研究,並獲得了相應的中國發明專利。
在科研項目上,徐清曾主導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和錢江人才計劃等項目,涉及光學活性磷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綠色導入研究,有機碲代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應用,以及復雜分子合成等課題。他的工作得到了認可,2012年被評為溫州大學「學生科技創新十佳指導教師」,並且在科研成果方面,他領導的團隊在《過渡金屬催化醇與胺有氧反應機理研究及應用》項目中獲得了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並入選溫州市「新世紀5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
(3)溫州大學研究生院導師擴展閱讀
人名。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江蘇省創業投資協會副秘書長。 曾參與組織並實施了企業重組、IPO、融資和資產並購全過程,具有多年科技、證券、金融及投資領域從業閱歷,深諳股權投資、私募融資及重組購並業務。
㈣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簡介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教師團隊,其中包括陳克秀教授,他是一位中國藝術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同時也是碩士生導師。陳教授的研究領域集中在音樂史論與民族音樂學,他在《中國音樂學》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了28篇論文,出版了2部專著,並且曾榮獲國務院文化部藝術科研紀念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目前,他正負責湖北省社科基金的重點科研項目。
另一位備受矚目的學者是李曉燕教授,作為研究生導師和浙江省人大代表,她在聲樂教學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作為溫州師范學院的「教壇名師」,她曾多次獲得教學成果獎,被列為溫州市[551]人才第二層次。李教授在音樂競賽中屢獲佳績,如1999年全國第九屆「孔雀獎」少數民族聲樂大賽「演唱獎」等。她還發表了20多篇學術論文和1部著作,積極參與國家課題,主持了多項省級科研項目。
吳曉勇教授在音樂研究領域也有著顯著成就,他在多個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出版過1本著作。他參與了國家教育規劃課題的研究,並負責浙江省教育廳的科研項目。在器樂演奏方面,吳教授曾榮獲江蘇省民族器樂比賽獎項,還曾舉辦二胡獨奏音樂會。他的鋼琴和二胡論文在省級論文評比中多次獲獎,顯示了他在教學和科研上的實力。作為器樂教研室主任,他領導的團隊規模雖小,但實力不容小覷,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學院在西洋樂器師資方面以鋼琴為主,且僅三人。
總的來說,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在師資力量和學術研究上有著堅實的基礎,不斷朝著成為中國音樂史學院的目標邁進。學院的教師們以其專業素養和研究成果,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和豐富的學習資源。
(4)溫州大學研究生院導師擴展閱讀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創建於1997年,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有一個音樂學碩士點,音樂學、音樂表演兩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82名(其中研究生30名)。院內教學資源豐富,擁有近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音樂樓,內含3個大型舞蹈形體房、1個功能齊全的高標准音樂廳、1個電腦音樂教室、1個高檔錄音棚、2個數碼鋼琴教室、280多間琴房;儀器設備先進,總值660萬,擁有鋼琴250多架(其中一架九尺德國BECHSTEIN三角琴),還有一批高檔的中西管弦樂器,硬體條件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