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清華大學老教授自殺

清華大學老教授自殺

發布時間: 2024-11-12 21:32:24

① 「殉清」還是「殉道」,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為什麼投湖自殺

對於一代學人王國維,中國學子必然是不陌生的。而對於他自沉昆明湖的經過,今天的人們就未必明了了。

1927年6月1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王國維,一清早就來到學校的工字廳。這天是國學院第二班36名學生畢業的日子,所以工字廳里早已布置妥當,畢業宴會即將在這里舉行。

雖然整個過程不過兩分鍾的時間,王國維不僅沒有嗆水,就連背後的衣服也未浸濕,但是由於湖水較淺,而王國維死志堅決,且入水時用力將頭首先栽下,所以口鼻中都被淤泥堵塞,以致窒息而死。

② 蔣國兵為何辭掉清華大學副教授工作,去國外當油漆工,為何又自殺

2006年7月,一則「43歲華裔博士蔣國兵跳橋身亡」的音訊惹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談論。說起來,蔣國兵曾是清華大學副教授,後來辭掉工作去國外開展,不過他在國外只能當油漆工,那麼,這終究是怎樣回事?是什麼事促成了蔣國兵自殺的呢?

蔣國兵是典型的寒門貴子,他生於1962年,是湖北天門人。他的父母都以種地為生,不過他卻天資聰穎,又非常好學,因而他在讀書的時分不斷首屈一指,這讓教師和父母都對他寄予了厚望

1979年,國度恢復了高考,17歲的蔣國兵自信滿滿地走進了考場。考完後,他盲目發揮得還不錯,考大學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果真,高考成果出來後,他以文科第一名的好成果成為了那一年的全省文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了。身為一名學霸,蔣國兵並沒有絲毫自豪,他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仍然堅持著刻苦學習的習氣,成果也非常優秀。大學畢業後,他又考上了清華大學研討生學院,在那裡順利地獲得了碩士學位。

想到10多年來在求學的道路上,不斷十分刻苦勤奮,本來以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沒想到一步一個足跡走上金字塔的頂端後,卻淪為了一個不需求什麼專業技藝的油漆工。這種心理落差讓蔣國兵久久無法放心,也讓他越來越緘默。

2006年7月20日夜,蔣國兵下班後給盧彩蓉打電話說他不回家吃晚飯了。隨後蔣國兵在多倫多繁華的街頭游盪了很久,最終他走到了多倫多的一座立交橋上。在那裡,他盯著橋下絡繹不絕的車輛發了好一會呆,然後忽然越過欄桿,縱身跳了下去……此時,蔣國兵不過才43歲的年歲。

凶訊傳出後,認識蔣國兵的人都表示不敢置信。在他們眼裡,蔣國兵質朴穩健,不管是在做人還是做學問,都非常踏實和積極。在學業和工作上,他追求圓滿,在家庭生活中,他對妻兒都很心疼,看不出來他有什麼理由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蔣國兵的父母也都不敢置信他會自殺,他母親說,蔣國兵是個很有勇氣的人,他能吃苦,遇到艱難也不會叫苦,他那麼剛強的人怎樣會自殺呢?

雖然大家都對蔣國兵的自殺十分不測,但是與蔣國兵一同在加拿大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理解到盧彩蓉孤兒寡母,生活困難後,還是在第一時間,經過媒體呼籲捐款。最終籌得了8萬多元的捐款,協助了正處於艱難之中的盧彩蓉和兩個孩子。他們說,蔣國兵是個很不願意欠人情的人,在他生前,不論呈現了什麼問題,他歷來不會向他們尋求協助。所以,他們也不曉得蔣國兵的狀況,而捐款協助蔣國兵的遺孀和子女,也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一點協助。希望這能讓蔣國兵在天之靈,得到些許撫慰。

③ 張首晟得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些物理學獎,為何卻得抑鬱症自殺

2018年12月6日,出色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被確以為由於得抑鬱症,不測自殺逝世,終年55歲。張首晟在不測逝世之前,他的人生是相當輝煌的。他的教師是楊振寧。包括楊振寧在內的世界上的一些頂級物理學家都以為,發現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張首晟,是十分有可能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實上,張首晟在55歲生活之前,其實拿到了物理界的一切重量級獎項,包括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根底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拿到這些獎項的物理學家,都被以為接著就是要拿到諾貝爾獎的。除此以外,張守成還於2013年創建了丹華資本,他擔任丹華資本董事長。丹華資本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應用和數字貨幣范疇投資金額到達了1.88億元。如此大的投資額,也可見這個企業是一個充溢希望的風險投資企業。

關於張首晟為什麼會自殺?有各種各樣的猜想。有一種猜想以為,這是由於張首晟投資失敗。張首晟的這個丹華投資,正如張首晟本人所說的,是一個前瞻性很好的風險投資企業。但是,由於在短期內並沒有得到效益,再加上虛擬貨幣,受世界經濟動搖影響很大。因而,張首晟短期內投資了那麼多錢,資金無法及時回籠,張首晟的壓力很大。同時,張首晟的投資團隊里,也出了問題。有些人主要的著力點,放在本身利益上。投資不是為了整個團隊,而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也就是說,張首晟固然是一個出色的物理學家,但是他在經濟范疇並不出色,在人才管理上,並沒有多大的才能管住人,因而下面的人才會胡搞。這算得上是張首晟跨界的失敗。失敗帶來了宏大的心理擔負,所以最終他才會自殺。

張首晟的家人對外傳出的話,是張首晟得了抑鬱症,多年服抑鬱症的葯。張首晟為什麼會得抑鬱症?顯然與他在企業上遇到了費事,有很大的關系。除了這種猜想以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張首晟墮入了中美貿易斗爭之中。張首晟是有愛國情懷的。從他2006年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以來,他就積極與國內協作。特別是與清華大學團隊協作,並且還獲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中國崛起之前,美國對張首晟這種協作,並沒有惹起多大的注重,但是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特別是科技方面開展勢頭,對美國形成的宏大沖擊。因而使得美國關於華裔科學家,停止了緊密的監控。2018年11月10日,美國政府的出來了《301調查報告》,裡面就公開點名丹華資本。由此可見,張首晟的確墮入了美國與中國貿易戰之中。固然張首晟有一腔愛國情懷,但是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他的肉體出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才會得抑鬱症,最終自殺。當然了,這種說法,遭到了張首晟家人的反對。他們以為這不是張首晟得抑鬱症的緣由。思索到復雜的國際形勢,張首晟家人出來這么說,也是能夠了解的。

④ 季羨林在德國的故事

1、一字不改的真性情

「媽的,這些混蛋教授,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 還整天考, 不是你考, 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看了這幾句話,大家會想,這又是哪個不成器的頑皮學生被考試所逼發出的憤怒呼聲吧。錯了,事實上,這段話來自己故國學大師季羨林。 1934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所寫的日記中的一部分。

2003年, 遼寧美術出版社決定把季羨林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寫的日記出版,當時,針對這段話,編輯曾向季羨林提出「做適當刪減」, 季羨蘊林堅決不同意, 他的意見是:一字不改。

「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沒有刪。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 今天不是聖人, 將來也不會成為聖人。我不想到孔廟里去陪著吃冷豬肉。我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就因為這樣,我們大家才有幸目睹了季羨林在清華園學習時的「原生態」的青春記錄。

2、用最便宜飯菜充飢

這一年,德國的冬天格外的冷。柏林一所大學食堂的廚師們卻發現最近出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絕大多數學生每到吃飯的時候都迫不及待地趕到食堂的窗口打飯,以免來晚了吃不到熱菜熱飯,可是有一個瘦弱的中國男孩卻總是最後一個到食堂,然後買最便宜的飯菜,獨自坐讀、一邊咀嚼。

時間一長, 熱心的廚師們就和這個名叫季羨林的年輕人成了好朋友。 這時,大家才知道季羨林生活窘迫,所以自尊心極強的他不得不避開用餐的高峰,選擇在沒人的時候用最便宜的飯菜充飢。

說這些話的時候,季羨林的臉上始終帶著平淡的笑容,好心的廚師們聽完之後,鼻子有些發酸,大家都被這個年輕人的堅韌打動了,紛紛出謀劃策,讓他在大學外找一些兼職來做,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緩解他的經濟壓力了。

沒想到季羨林苦笑著搖搖頭說道:「我兼職打工,的確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舒服一些,但是我的祖國現在貧弱異常,她需要的是我們這些學子更快更多地學到能讓國家富強的技術和知識。不去打工,只是我自己生活拮據,卻能盡快地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從而盡早回國盡力。」

聽了季羨林的話,大家都沉默了。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食堂的廚師們總是盡量多地給這個堅強的中國男孩留一些熱菜,然後看著他一邊吃飯一邊埋頭苦讀。

3、沒有創見別寫論文

季羨林《我的治學之道》演講:1936年,我師從瓦爾德施米特教授學習梵文和巴利文。第四個學期念完,我開始慢慢寫論文。過了大約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寫成了一篇,相當長,費了一番心血,自我感覺良好。

可當教授在研究所內把文章退還給我時,裡面沒有任何改動;只是在第一行第一個字前面畫上了一個前括弧,在最後一行最後一個字後面劃上了一個後括弧。整篇文章就讓一個括弧括了起來,意思是說全不要了。這真是「堅決、徹底、干凈、全部」消滅掉了。我彷彿當頭挨了一棒。

這時候教授才慢慢地開了口:「你的文章費勁很大,引書不少。但是,根本沒有自己的創見。看上去面面俱到,實際上毫無價值。」這是我—生第一次受到劇烈的打擊。然而,它使我終生頭腦能夠比較清醒。沒有創見,不要寫文章,否則就是浪費紙張。

4、她等待季羨林一生

1935年,季羨林來到德國格廷根大學留學,房東女兒名叫伊姆加,時年二十三歲。1937年,季羨林開始寫博士論文。論文在交給教授之前必須列印成稿,這可難住了季羨林,因他買不起打字機,更不會打字。

幾天後,伊姆加德首次造訪季羨林:「我父親的工廠淘汰了一部打字機,而我正好想練習打字。」季羨林高興得跳了起來,他窘迫地問:「你不會要很高的報酬吧?我可是個窮學生。」伊姆加德笑了:「我要的報酬,是讓你陪我走遍格廷根。」

接下來的四年,季羨林在伊姆加德幫助下完成了數百萬字的論文集。一天,兩人相約去森林咖啡屋,伊姆加德突然問季羨林:「當我們七十歲時,你還會帶我來喝咖啡嗎?」季羨林立即明白了對方的愛意,低頭不語。

經過無數次痛苦的思量後,季羨林作出了選擇——回到中國去。那天凌晨三點,論文終於打完了,季羨林對伊姆加德說:「累了吧,讓我幫你揉揉肩。」他按在她雙肩的手有些顫抖:「我要離開了。我的祖國需要我。」

伊姆加德哭著央求:「留在這里好嗎?我也需要你!」季羨林仰起臉不讓淚水流出來,他痛苦地搖了搖頭:「我要回到祖國去。將來,一定會有一個比我更好的呵護你一生的男子出現的。」伊姆加德沒有再說什麼,然後在論文稿的最後打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請不要忘記。」

2000年,一位女導演在拍攝季羨林傳記片時,專程前往格廷根打聽伊姆加德的下落。依然是那個地址,開門的是一位滿頭銀發的婦人。她笑盈盈地向來客問好。女導演激動地問:「還記得六十多年前那個中國留學生嗎?」

她遲疑片刻,潸然落淚:「是季羨林吧,我一直在等他。他還好嗎?」得知季羨林尚在人問,而且是德高望重的國學大師時,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我一直在等他回來,我的手指依然勤快靈活呢,我還能打字!」

5、講誠信千里寄條幅

有一次,還在上大學的李里前去拜訪季羨林,請求解答學問上的問題。上了樓,敲門,正是季羨林開的門。季羨林熱情地說:「快進屋裡坐。「季羨林的房子里到處都是書,滿滿當當。季羨林挪開書,才騰出一個位置,叫李里坐下。

來見季羨林之前,李里拜訪了老作家孫犁,孫犁在李里事先准備好的條幅上題了字。談話臨近束,他也請求季羨林題字,給自己留個紀念。季羨林爽快地答應了。

正在這時,有人來敲門,說:「下午開會!」這時,電話鈴也響了,忙中出錯,季羨林竟然將題字寫在了孫犁題字的背面。季羨林發現後,十分自責:「這樣吧,我隨後用毛筆寫個條幅寄給你,怎麼樣?」李里連連點頭離開。

後來,李里並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因為季羨林很忙,說不定時間一長就忘了。可是,他回重慶後,就收到了季羨林從千里之外寄來的條幅,上面寫著:「做好學問大有可為!」李里感動萬分。

⑤ 一個清華教授因感情喝硫酸那個教授叫什麼

1971年8月4日。清華園實驗樓值班室。黎明之前。
25歲的清華大學老師周士淵翻來覆去一個晚上無法入睡,身體疲憊不堪,腦袋炸了一樣。因為工作失意、感情受挫,他心情抑鬱,痛苦不堪,彷彿走到了生命的邊緣。最後,他下了決心——自殺!
他晃著身體下床,寫下簡短遺書,在陰森的大廳里找到一根繩子,把自己掛在了大廳和套間相通的門框上。萬幸的是,繩子斷了,他摔了下來。他的手在黑暗中亂摸,摸到一隻瓶子,擰開蓋子,一仰頭,把裡面的液體倒入嘴裡。瞬間,體內烈烈燃燒起來,他昏倒在地……
此後,周士淵全然不知。天亮了,同事上班了,打開實驗室,七手八腳將周士淵送到附近的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液體檢驗結果出來,醫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周士淵喝下的竟是濃度98%的硫酸!
周士淵命懸一線,搶救爭分奪秒。一個清華大學老師喝硫酸自殺的消息也在醫院不脛而走。一位女孩聽說,詫異得小嘴大張,成了O字形。她叫劉雅冬,21歲,清華大學附近的一家棉紡廠廠醫,因為哥哥患風濕性心臟病住院,她請假照顧哥哥。聽說周士淵的消息,她很擔心,才華橫溢的小夥子救過來了嗎?
四天後,周士淵活下來了。十天後,危險期過了,他被推入病房。醫生對病房裡的病友家屬說:「他的家屬在上海,最近會過來,這幾天大家幫忙照顧下吧。」
「我照顧他吧。」說話的是位年輕女孩。周士淵緩緩扭頭,女孩漂亮文靜,一雙彎彎的笑眼,甜甜的。他的心怦然一動,投去感激的眼神。這位女孩,正是劉雅冬。周士淵和她的哥哥住在一間病房。
劉雅冬詢問周士淵的病況,醫生告知,他的口腔、胃和食管均被嚴重燒壞,在清洗過後做了食道擴張手術,一旦食管收縮或結疤破裂將導致出血,必須勤觀察。醫生感嘆:「廢墟啊,他的體內一片廢墟。」
也是醫生的劉雅冬主動承擔起了為周士淵換葯掛點滴的工作,為他擦洗臉部和雙手,見他嘴唇發干,就為他喂溫水……幾天後,周士淵的親人從上海趕來了,對劉雅冬深表感謝。就在這時,周士淵臉色刷白,哇的一聲,鮮血噴涌。又是劉雅冬匆匆去叫醫生。
周士淵食道出血,又被推進手術室,打開胸腔,切開氣管,取出堵塞的殘留物……大夥兒都惋惜不已:他即使活下來,不是殘疾也是個葯罐子。待他又一次搶救成功後,病友離他遠遠的,唯有劉雅冬依然照顧左右。親人私下勸她別再做無謂的善舉,劉雅冬說:「他是清華高材生,我們該幫幫他。」
卧床一月後,周士淵下地活動了,可說話艱難,嗓音嘶啞。初秋夜深,劉雅冬要回家了,在醫院花圃走廊上,見周士淵獨坐,仰望星空。她悄悄走近,在他的身邊坐下,柔聲問他:「為什麼那麼傻,要喝硫酸呢?」周士淵嘶啞的聲音緩緩道來——
他是上海寶山區人,四個姐姐,兩個弟弟。他從小聰慧,進入清華大學後,又當班長,一家為他自豪。可留校後,學教育專業的他被分到了牛頭不對馬嘴的汽車專業,深感抑鬱,不久前他戀上一個女孩,斗膽示愛,遭到同事嘲弄,覺得愧對家人,羞憤自盡。
才華橫溢的人,分外脆弱的心。劉雅冬明白了,他的病根在於心。一旁,周士淵無助抱住腦袋:「現在,我成了大夥眼裡的窩囊廢了……」劉雅冬一陣痛心,反問:「你知道火烈鳥嗎?」周士淵點點頭。
「一隻流光溢彩的鳳凰,經烈火焚燒,從灰燼中重生,叫做火烈鳥。你不願做只火烈鳥嗎?」沒有等周士淵回答,劉雅冬起身走遠了。
周士淵恍然醒悟。與此同時,一種微妙的溫暖在盪漾:接觸以來,他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女孩,可她會喜歡自己嗎?自己傷得如此慘痛,她是出於善良的幫助吧?忐忑中,周士淵決定,先振作,像那隻浴火重生的火烈鳥。否則,哪有愛她的資格。
一股力量,從他的心中生長。力量的源泉,是宛如仙女的劉雅冬。周士淵積極地配合治療,每天盼著和劉雅冬多呆一會兒。偶然一回,他看見劉雅冬在看一本叫《走出抑鬱》的書,翻翻,她平時的一些說辭、一些做法,正是書中記載。霎時,他熱淚盈眶:多好的女孩,這些日子以來用心良苦啊!
四個月過去,周士淵准備回上海休養。臨別,他向劉雅冬告別,很費力地吞咽著嗓子,說:「明天回家了,想給你買點禮物,你喜歡什麼?」劉雅冬哪能不懂周士淵的心意,可她的心地太善良,擔心拒絕又會傷害他,對他的康復不利,委婉地說:「聽說上海鞋子漂亮,你幫我捎雙鞋子吧。」就這樣,周士淵拿到了劉雅冬的家庭住址。
20年苦戀也繾綣,另外一隻火烈鳥伴你起飛
回到上海,周士淵對劉雅冬的思念不斷增加,終於,他無法壓抑自己的情感,鼓足勇氣,揮筆傾訴了大膽得近乎莽撞的奢望:「你打開了我的生命之燈,也給我留下了思念,我渴望把這種思念變成廝守。如果你同意,請給我寄張你的照片。」信發出,周士淵忐忑不安,天天盼著郵遞員的自行車在他家門口停下。
終於,郵遞員在他家門口停下,遞給他一封北京來信。周士淵急切地打開信封,一看,猶如范進中舉——信中夾著她的一張四寸照片!他手捧照片,興奮不已。
1972年夏天,周士淵基本康復,准備回校報到,借機看劉雅冬。他買了一雙上海產37碼女鞋、一些焦鹽葡萄乾等若干禮物。他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敲開了劉家的門。一家人都在。劉雅冬的哥哥也康復了。一番閑聊後,他壯著膽子表明了對劉雅冬的心。
歡聲笑語,戛然而止。「小周啊,我們在醫院幫你是應該的,如果劉雅冬的做法讓你產生了誤解,我們表示歉意……」
劉家,書香門第,家教甚嚴。周士淵走後,一家人都要求劉雅冬與他斷絕來往。理由很簡單:周士淵遭此重創,指不定哪天復發。而且,劉家是回族,周士淵是漢族,不同的生活習慣會產生諸多麻煩……劉雅冬默默聽著,沒敢反駁,但淚光閃閃。
是夜,她腦子里盡是和周士淵在一起的場景——她欣賞周士淵的才華,知道他對自己的依賴。如果說,給他留地址只是不想傷害他,後來寄照片,就是真的心動了。可家人說的也有道理,她怎麼抉擇?第二天,她把心中的猶豫,寫信告訴了周士淵,順便也試探他:這次你又遭到拒絕,不會想不開吧?周士淵回信:有點失望,但不會發生上次的事件了。你放心。然後,他小心翼翼地問,其實生活習慣不是問題,若幾年內我的身體康復了,能否贏得你的家人同意?
不久,他收到了劉雅冬的信:家人答應給五年,五年沒發病,同意我們交往。周士淵苦澀中,感到了絲絲甜意。他不知道,讀到他的信,劉雅冬非常欣慰。既欣慰他在成熟,也欣慰他愛得堅定。劉雅冬有主意了,此生跟他!
家人敵不過她的軟硬兼施,也知道她的小心思,刮刮她的小鼻子,用上了拖字訣:整整五年,不愁為劉雅冬找不到合適人家、結婚成家。可他們沒想到,劉雅冬一個也看不上。一次,朋友給她介紹了一機關科員,小夥子很帥氣,能說會道。可劉雅冬當口一句:「我心裡已經有人了。」對方尷尬離去。
醫生建議,學校批准,周士淵又請了四年長假。他一邊看書養身,一邊給劉雅冬寫信,有時信發出去了,一連數月甚至半年沒迴音,他安慰自己,或許信讓她的家人扣下了。他沒有猜錯,事實如此。在他休養的第三年,周士淵到北京一趟,找到劉雅冬,久別重逢,兩人商定,再等上一年多,五年之約就到了,一定可以贏得家人同意了。可他們想錯了。1976年,周士淵去劉家,結果吃了閉門羹。此時,周士淵已30歲,劉雅冬已26歲,到了談嫁論嫁的年齡,可沒有辦法挽救他們的愛情。
同年,周士淵被清華大學派往河南三門峽水電站。又一次分開,又一次情感煎熬。周士淵的一家人著急了,姐姐四處張羅,可周士淵心不在焉。母親和姐姐哭勸他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可周士淵說,心裡裝不下第二個人,如果能和劉雅冬在一起,再等幾年也願意。
屋漏偏逢連夜雨。1979年,他的身體再次不適,吃不下飯,肚子痛起來滿頭大汗。他又住進了北大三院。經檢查,他的胃黏膜多處燒成了炭末,必須馬上手術。劉雅冬聞知,慌忙來到醫院,詢問病情。醫生告知,當年已經切除燒壞的部分,但硫酸濃度太高,他的身體內猶如廢墟,幾年下來,有些好的部分也腐蝕成了炭末……兩次手術,他的胃部切除了70%。那些日子,劉雅冬守在周士淵床前,無比心疼。
幾天後,周士淵滿心的溫暖,變成了滿心的歉意,他拉起劉雅冬的手:「我們有緣無分,我耽誤了你這么多年,你重新找人成家吧。」劉雅冬怔怔地流了一會兒淚,說:「記得火烈鳥嗎?」周士淵點點頭。
「火烈鳥還有一個特點。」劉雅冬說,「它們一生只有一個伴侶,不離不棄。一隻折翅,另外一隻就會煢煢孑立,至死不渝。」那語氣,又溫柔,又堅定。
劉雅冬越這樣,周士淵越不想耽誤她。他決定為愛放手。在上海休養的他不再給劉雅冬寫信,也不回劉雅冬的信。一年後,周士淵回到清華大學,同樣把這份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哪怕,他會一次次撫摸劉雅冬的照片,一次次控制不住自己的腳步,到了她的單位門口,也毅然折回了。
或許她已結婚,周士淵這樣想。為了淡化思念,他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白天備課,晚上讀書,周末泡在圖書館。寒暑假,已經名滿天下的他,甚至像個學生一樣,到北大、到人大,到處當旁聽生……日子煎熬著,周士淵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者。
1989年8月5日,周士淵偶遇北大三院的醫生齊大夫,齊大夫是當年的主治醫生,聊天時,齊大夫問:「你和小劉什麼時候結婚啊?人家都等你10多年了。」周士淵苦澀地笑了笑,說好久沒聯系了。齊大夫愣了愣,說:「昨天小劉還到醫院去了,我問她結婚了沒,她說,沒。然後一副不想說話的樣子。我還以為,你們吵架了呢。」
周士淵心頭一顫,淚如泉涌。昨天,8月4日,正是自己當年自殺的日子。他趕忙詢問內情,齊大夫告訴他,劉雅冬在三年前調到了中國政法大學當校醫……周士淵飛車趕到那裡,大汗淋漓地找到了劉雅冬。十幾年風霜中,兩人都已步入中年。在一家餐廳,周士淵問:「你沒有結婚嗎?」劉雅冬反問:「你結婚了?」
「沒有。」說完,周士淵幾乎情緒失控了,一一倒出了這些年心中積蓄的思念。從來文靜的劉雅冬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揮拳往周士淵身上捶了兩三下,委屈地說:「你以為我這些年等你容易嗎?你躲啊,我還以為,你真會躲到我老了,再來找我。」周士淵的心被劉雅冬的眼淚打濕了。他緊緊攥住她的手,堅定地說:「我們以後再也不分開了,誰也拆不散我們了。」
失聲嗓子迸出最強音:「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
從相識,到相愛,到今天團聚,整整18年過去了。從青年,到中年,一對有情人終於在一起了。周士淵提出結婚,劉雅冬很開心,可平靜下來,她表示,這些年家人很不理解,更不支持,如今母親年歲已高,哥哥心臟病嚴重,形式不重要,在一起就好。
周士淵表示贊同,兩人生活在了一起。
可是,幸福剛剛開始,命運給他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也是心情愉快,周士淵工作更加努力,1990年夏天,《清華大學學報》的繁重編務、經常口乾舌燥的授課任務,突然令他失聲了!
又一次住院,手術,打通氣管。手術之後半個月了,他的嗓子依然無法發聲。當過醫生的劉雅冬急了,照料他之餘,全部時間扎到了圖書館中,然後抱回了一堆醫學資料,又逐一整理,然後,開始指導周士淵恢復語言能力。周士淵失語的根源是他的氣管手術,氣流不足,阻礙發音。另一方面,他的急火攻心,導致幾個器官不能正常配合……劉雅冬第一步讓周士淵練習腹肌,增加氣流底氣。同時每天早上陪他一起練氣功,促進氣流順暢。一周後,正練氣功,周士淵突然踩到一塊石頭,險些摔倒,猛然間,喉嚨發出了一聲「啊」。劉雅冬驚喜交加:「你再啊幾聲。」周士淵照做,果然,他又能發出聲音了!而且,他的聲音要比原來高亢得多。「我的嗓子恢復了。」熱淚盈眶之時,這是周士淵說出的第一句話。
兩月訓練後。這天,買菜回家的劉雅冬打開門,聽他在高吟:「從今天,我擁有陽光心態/這是我生命的點金石/這是我生命的魔術師/這是我生命的北斗星/這是我生命的諾亞方舟/更是我生命中一盞奇妙無比的神燈……」劉雅冬無聲笑了。不容易啊,這個男人,無論身體,還是心靈,都從那片廢墟中站起來了!
那天晚上,兩人喁喁私語。劉雅冬感嘆他的不易。他笑了:「你不是一直跟我說火烈鳥嗎?」劉雅冬不明他的用意,點點頭。「我也講一個。」周士淵說,「樓蘭古國有種奇特的鳥,一直往南飛,直到天火點燃羽毛,將火種帶回樓蘭古國。樓蘭子民稱為火烈鳥。當樓蘭王子受困,火烈鳥就火光迸現,顯示超常神力,全身被耀眼的光焰籠罩,尖利的喙成為最鋒利的刃,保護王子。」說完,周士淵深情凝視愛人,又補上了一句:「你,就是守護我的火烈鳥。」
1991年初冬,劉雅冬接到母親電話:「這么多年過去了,你也應該有個歸宿,你們這么恩愛,辦了手續吧。」老人的話,讓劉雅冬潸然淚下,周士淵緊緊地抱住了她,說:「我們明天去領證。」一對整整守候20多年的戀人,終於獲得了家人認可。
2000年,周士淵偶然看到一句話:「我們的行為受到品味、情感、偏見、慾望、愛、恐懼、環境和習慣的影響,其中最厲害的就是習慣。」他恍然大悟,從此研究「習慣學」。數年潛心研究,他倡導的習慣學引發強烈關注。這些年,許多教育專家在國內掀起一股習慣培養的熱潮。「用腳做學問」的林格、發表許多重大影響的教育觀點的孫雲曉……他們不約而同尊崇他為「我國習慣研究第一人」——他的研究成果將促進我國教育事業質的飛躍。
這些年來,他無數次以教育家、演講家、心理學家的身份,站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許多中央機關、北京奧組委的講台上,用幽默的語言和真誠的話語博得了無數聽眾、無數學子的陣陣掌聲。
周士淵名聲日隆,事業輝煌。猶如一隻火烈鳥,他從那座身心俱碎的廢墟上,用傳奇一般的姿勢起跑,不斷奔跑,終於起飛了。自始至終陪伴他的,是他的愛人、另外一隻火烈鳥——劉雅冬。
感激妻子如火烈鳥一般的守候,紀念自己的浴火重生。2013年1月,周士淵寫下了新著《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清華大學出版社),序言中,他嘲笑自己曾是「清華園敗得最慘的人」,幸運的是,「敗至盡頭,一份人間珍貴的愛情,令我充滿信心。」
編輯/夏志軍
本文來源於知音網:http://www.yin.cn/2013/freeyin_0520/270940.html
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相關閱讀】
周士淵:清華大學教授 演說家 習慣研究專家
周士淵
清華大學教授 演說家 習慣研究專家
周士淵,從清華園走出的大眾演說家,習慣研究專家。
周土淵1946年生於上海寶山,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留校任教,1983-1988年為北京大學旁聽生,選修各種人文課程,1990年從清華園投身商海,1997年後辭去一切商務,專職從事感悟人生、啟迪智慧的研究和實踐。目前任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卓越人生的自我管理」「陽光心態」「領導者演講藝術」等課程簽約主講教師、中國老年學學會科學養生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卡耐基學校名譽校長等職。
周士淵閱歷豐富,經歷坎坷,青年時期曾陷入九死一生絕境,肉體和精神幾乎化為一片廢墟。幸在無數善良人的關愛下,他死而復生,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這之後,他在清華大學自強不息校訓的激勵下,頑強拼搏、艱辛探索,在總結古今中外各種成功理念的基礎上,終於找到了一條能使人不斷突破、不斷超越、反敗為勝的成功之道。而憑借這條成功之道,他自己不僅從生命的廢墟上重新崛起,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正因為此,他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辦公廳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務院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2008年奧組委、上海電視台《東方大講壇》等地的演講,既真摯感人、催人淚下,又激動人心、催人奮進,幾乎使每位聽眾聽後心靈受到極大震撼,並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周士淵所著《終生的財富》一書,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青年讀物獎」。所著《知道,更要做到!》一書,廣受好評,其「知道,更要做到!」的重要理念更演化為了2008年全國研究生入學政冶考試的一道時政考題 。
周士淵的人生使命,是要像美國的卡耐基那樣,用不多的幾本書和無數的演講,去鼓舞起千千萬萬人生命的力量。
來源:CNTV
千餘市民聽清華大學教授「習慣」講座
昨天上午,紅星大劇院內座無虛席,龍城講壇·市民課堂2008年第一講開講。千餘名市民冒著大雪,前來聆聽清華大學周士淵教授的「習慣」之道,分享了他在習慣學研究方面的心得與體會。
「習慣文化」的力量
在題為「走向成功之路——習慣成就未來」的演講中,周士淵先以自己的獨特人生經歷講述了與「習慣學」結緣的過程。他提出,習慣並不只是指刷牙洗臉之類的「小習慣」,一個好的方法、觀念、思維模式、精神狀態都應該成為習慣,我們經常把習慣狹義化了,事實上凡是涉及素質的方面都應成習慣。更重要的是,許多問題我們不能是僅僅知道,更要做到。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養成好習慣,克服壞習慣。
為了向聽眾驗證一個好的習慣往往能讓許多不可能成為可能,周士淵還當場表演了高難度的彎腰和劈叉動作,贏得了在場聽眾的陣陣掌聲。
習慣的「五動定律」
周士淵提出,習慣是綱,綱舉目張。習慣和行動的關系非常密切。他總結了習慣的「五動」定律:一是啟動,即有想法立即付諸行動。二是百動,即要不斷的動,從量變到質變。
三是自動,即讓習慣成自然。四是永動,指的是堅韌和毅力本質上來自於習慣。五是樂動,指的是習慣了的事情是很快樂的,要不斷自我突破和超越,讓人生進入良性循環。
當講述到如何用「習慣配方」來解決記憶問題時,周士淵再次當場表演。他從口袋中摸出5張印滿整整300個電話號碼、手機號碼等的紙條,隨手分發給5位聽眾,然後請他們任意從上面念出一位人士的名字,考考他能不能准確無誤地背出號碼。結果年過花甲的周士淵果真一字不差地背出了5個號碼。
培養習慣的「四步魔法」
怎樣養成習慣?周士淵介紹了培養習慣的四步魔法。第一步是必要性。當你要去養成一個習慣的時候,考慮一下有沒有必要,增強培養習慣的強大動力。第二步是可行性。養成一個習慣,要考慮可行不可行,能不能做到,理智、科學地培養習慣。第三步是策略性,在培養習慣的初期,注重「易」、「少」和「小」,循序漸進地養成習慣。第四步是操作性,用「一分鍾修身日誌」,對自己的習慣養成過程進行記錄、提醒和檢查,做到「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創新做。」
周士淵還提出,習慣養成平均需要21天。前3天最難,需要堅持。再用3個月鞏固,習慣就基本能養成
來源:常州日報

編輯推薦
悲情作弊DNA ,一個頂缸父親用心良苦
女醫葯代表婚姻惑:家有「挫男」一枚
墓地上的魯冰花:我讀懂了改嫁媽媽
還兄弟情碧水藍天:別了「多情妻」
高考前捐髓救父,釋放了愛前程敞亮
董卿深情回望:那時父愛深海幾多冷冽
點亮媽媽的初戀天空,愛比癌來得更猛烈
18年愛連著愛:趕不走的女婿鳳凰來儀
颳起妹妹的生命旋風,哥哥我在信息深海
從清純走向魅惑?"美妝紅人"裸死廣州
山鄉獨省一片天:癌哥,你好

⑥ 王國維為什麼要投湖自盡

王國維投湖自盡的原因是殉清。

王國維是滿清王朝的堅決擁護者,對大清朝忠心不二。在清朝末年他便出任過學部總務司行走,辛亥革命後他與羅振玉流亡日本,過著亡命遺臣的生活。

到了1923年,清廢帝溥儀詔他為南書房行走,對此王國維感激涕零,常伴清廢帝左右,盡心竭力的為小朝廷辦事。當時清華大學籌辦研究院,聘請王國亂笑維擔任院長,王國維推辭不就,後經溥儀勸說才前往擔任教授。

1924年,馮玉祥率軍逼宮,命溥儀遷出紫禁城,王國維引為奇恥大辱,在溥儀避居日本駐華使館之後,他就向溥儀上了一封「敬陳管見」的奏摺,表達了對民國的極端仇視。逼宮事件之後,王國維還曾與羅振玉等滿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後因家人嚴密看護而沒有成功。

王國維自殺後人們在他上衣的口袋中發現了他的遺書,上面寫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其中所謂只欠一死,便指的是在逼宮事件發生當時,他就應該投水殉清,卻被家人阻止,因此「欠」了一死。後面義無再辱的「辱」,明顯也是指的清帝被馮玉祥逼宮一事。

王國維的主要成就

王國維,中國近代的國學宗師,享譽國際的著名學者,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極深的造詣。

王國維把西方美學及文學理論與中國傳統美學和文學理論中相融合,創造了全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及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他的作品《人間詞嘩陪含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亂氏響的著作之一。

熱點內容
房山大學城租房 發布:2024-11-23 08:04:36 瀏覽:145
天津師范大學退休教授教授姜 發布:2024-11-23 07:55:56 瀏覽:714
人民大學陳老師 發布:2024-11-23 07:46:26 瀏覽:472
大學英語第一節課老師互動嗎 發布:2024-11-23 07:41:04 瀏覽:940
浙江大學藝術考研 發布:2024-11-23 07:26:48 瀏覽:934
江蘇大學副教授職稱評定條件 發布:2024-11-23 07:21:15 瀏覽:26
賓夕法尼亞大學華人教授 發布:2024-11-23 07:07:25 瀏覽:839
浙江大學機械設計基礎考研 發布:2024-11-23 07:06:45 瀏覽:441
合肥工業大學考研資料 發布:2024-11-23 06:56:45 瀏覽:308
台灣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發布:2024-11-23 06:48:50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