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人民大學老師丁超

人民大學老師丁超

發布時間: 2024-11-13 17:20:47

❶ 精神分列症的恢復時間

2017年7月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老師丁超在朋友圈發長文,稱妻子張某失聯近兩日時間,引發關注。丁超老師介紹,妻子曾經患有精神分裂,希望發現妻子行蹤的人盡快與他取得聯系。據了解,警方已派員陪同家屬一起調取了周邊的監控錄像。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4、 減少誘發因素:家屬及周圍人要充分認識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後精神狀態的薄弱性,幫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經常與病人談心,幫助病人正確對待疾病,正確對待現實生活,幫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學會對待應激事件的方法,鼓勵病人增強信心,指導病人充實生活,使病人在沒有心理壓力和精神困擾的環境中生活。

5、 開展社區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早期發現病人,早期治療,預防復發,必須在社會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機構,在基層醫療保健組織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識。建立社區精神病防治機構以來,精神分裂症的復發率有較明顯的下降。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日常注意點。

❷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機構設置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世界近現代史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歷史文獻學
專門史 漢唐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漢唐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年,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史學科相關教師組成的學術機構。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以鄭昌淦和沙知等前輩學者的研究積累為前提,已經建設起了比較合理的學術團隊,團隊成員包括王子今、黃朴民、孫家洲、李小樹、華林甫、劉後濱、孟憲實、韓樹峰、李曉菊、李全德、皮慶生、劉新光、王靜、楊梅、畢波、張忠煒、張耐冬、曹剛華、丁超等人。沙知、田余慶、吳榮增、吳宗國等擔任本中心的學術顧問,孫家洲、劉後濱兼任中心主任。
唐宋史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唐宋史研究中心成立於2010年,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史學科相關教師組成的學術機構。本中心的學術團隊成員包括包偉民、華林甫、劉後濱、孟憲實、李曉菊、李全德、皮慶生、劉新光、王靜、楊梅、畢波、張耐冬、曹剛華、丁超等人。沙知、吳宗國、田浩(Hoyt C. Tillman)等擔任本中心的學術顧問,包偉民任中心主任。本中心研究的主要課題有:宋代東南村落世界(中國人民大學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包偉民主持)、《天聖令》與唐代政務運行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人劉後濱)、唐代史料編年(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學者計劃支持項目,孟憲實主持)等。
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魏堅教授任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北方民族考古與中亞考古及中西北文化交流。現有專職研究人員6名,兼職研究員4名。在讀碩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1名。
史學理論研究中心
比較史學研究中心
西歐北美研究中心
生態史研究中心
清史研究所
21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領導董必武同志提議,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開始籌備清史編纂工作,在成立清史編纂委員會同時,決定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清史研究所。1972年,為落實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經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組。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礎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以後,始終以清史研究、培養清史專門人才和纂修《清史》為工作中心,為新中國歷史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是教育部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承擔了「211工程『九五』、『十五』規劃清史子項目」。擁有六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和六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1989年,中國古代史專業被國家教委定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點。1999年設立博士後流動站。現為國家歷史學一級學科點所在單位。2007年,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經過嚴格評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在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中,進一步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在人員管理上推行擇優上崗的競爭機制,由基地負責人與研究人員簽定聘任合同,定期評估,逐步建立起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的運行機制。

❸ 中國人民大學漢唐研究中心中心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漢唐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年,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史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中心由多位資深學者如鄭昌淦和沙知等人的研究積累為基礎,已構建出一支合理的學術團隊,成員包括王子今、黃朴民、孫家洲、李小樹、華林甫、劉後濱、孟憲實、韓樹峰、李曉菊、李全德、皮慶生、劉新光、王靜、楊梅、畢波、張忠煒、張耐冬、曹剛華、丁超等。沙知、田余慶、吳榮增、吳宗國等擔任學術顧問,孫家洲、劉後濱兼任中心主任。

該中心的研究目標是打破斷代的界限,以漢唐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其對中國歷史和傳統的影響,擴展問題空間。同時,引入西方學術界對中國政治文化傳統的研究視角,討論重大問題,充分展現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復雜性和積極面。

漢唐研究中心的標志性成果是陸續出版的「中國人民大學漢唐研究叢書」。已出版的包括劉後濱的《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孟憲實的《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孫家洲的《秦漢法律文化研究》、黃朴民的《秦漢統一戰略研究》、李小樹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史稿》、孫家洲和劉後濱主編的《漢唐盛世的歷史解讀》、李全德的《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等。即將出版的作品包括韓樹峰的《漢魏法律文化研究》、李曉菊的《唐宋檔案文獻編撰研究》、劉後濱主編的《日常秩序中的漢唐政治與社會》和《〈天聖令〉與中古制度變遷研究論集》等。

漢唐研究中心注重與國內外學界的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了多次學術研討會,如「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和「《天聖令》研究——唐宋禮法與社會」學術研討會。邀請了黃正建、陳懷宇、楊繼東、大津透、陸揚、郝春文、金子修一、董慕達等學者進行學術講座。

❹ 丁超的人物生涯

1998年月至2002年7月在曲阜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學習,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2年9月至2008年1月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2月至今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講師。 研究方向:城市與區域歷史地理學;元朝史。 二 主要已刊學術成果 (一)論文 1、《明代安東衛城建置時間考》,《歷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論赫連夏政權定都統萬城的地理背景》,載《統萬城遺址綜合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 3、《世界遺產入選標準的對比分析及中國申報世界遺產的對策》,《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版)》,2006年第2期。 4、《北京名人故居的三重屬性及其認定與保護原則》,《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5、《〈元史·食貨志〉點校正誤》,《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4期。 6、《〈元史·百官志〉點校正誤》,《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4期。 7、《經世致用——侯仁之學術生涯的思想基調》,《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7年第1期。 8、《元代遞帕禮俗考述》,《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2期。 9、《元代只孫校尉札記》,《書品》,2008年第1期。 (二)編著 1、《住在北京:北京居住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12月。

熱點內容
房山大學城租房 發布:2024-11-23 08:04:36 瀏覽:145
天津師范大學退休教授教授姜 發布:2024-11-23 07:55:56 瀏覽:714
人民大學陳老師 發布:2024-11-23 07:46:26 瀏覽:472
大學英語第一節課老師互動嗎 發布:2024-11-23 07:41:04 瀏覽:940
浙江大學藝術考研 發布:2024-11-23 07:26:48 瀏覽:934
江蘇大學副教授職稱評定條件 發布:2024-11-23 07:21:15 瀏覽:26
賓夕法尼亞大學華人教授 發布:2024-11-23 07:07:25 瀏覽:839
浙江大學機械設計基礎考研 發布:2024-11-23 07:06:45 瀏覽:441
合肥工業大學考研資料 發布:2024-11-23 06:56:45 瀏覽:308
台灣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發布:2024-11-23 06:48:50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