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賓夕法尼亞大學梁教授

賓夕法尼亞大學梁教授

發布時間: 2024-11-16 23:26:19

㈠ 我想了解我們國偉大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生平和他的下一代有什麼人謝謝``!

編輯詞條 梁思成 梁思成梁思成,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培養了大批建築人才,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築的創作道路,還提出文物建築保護的理論和方法,在建築學方面貢獻突出。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廣東省新會人,1972年1月9日病逝於北京。

目錄[隱藏]

個人簡歷
職業生涯
建築研究
教育事業
家庭生活
建築理論
主要論著

[編輯本段]個人簡歷
1901年4月20日出生於日本東京,原籍為廣東省新會縣。
1915—1923年北京清華學校學習。
1924—192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院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
1927—1928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肄業。
1928—1931年沈陽東北大學建築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中國營造學社法式組主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及兼任研究員。
1944—1945年任教育部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副主任。
1946—1947年美國耶魯大學聘問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築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贈授文學博士。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
1972年1月9日逝世於北京。
[編輯本段]職業生涯
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於日本東京,是他父親梁啟超因「戊戌政變」失敗後亡命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廣東省新會縣。童年時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華僑學校上學,在父親的影響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讀《左傳》、《史記》等古籍,使他對中國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礎和濃厚的興趣。當時是甲午之戰和庚子賠款以後,中國屢受外國欺凌,這種環境培養了梁思成濃厚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意識。他11歲由日本回到北京,14歲進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這是一所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梁思成在學習期間,不但學業優秀,而且興趣廣泛。他愛好美術和音樂,經常為校刊畫插圖,被聘為美術編輯,他參加學校的合唱隊、軍樂隊,擔任過樂隊隊長和第一小號手;他還愛好體育,喜歡踢足球。梁思成也很關心政治,五四運動時,他是清華學校「義勇軍」等愛國組織的中堅分子。1923年5月,他去天安門廣場參加二十一條國恥日的紀念活動,在途中被軍閥金永貴的汽車撞傷,左腿骨折,使他留學美國不得不推遲一年。1924年,梁思成赴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他刻苦好學,尤其對西方文化和建築歷史有特殊愛好。他自己說是用「笨功夫」到圖書館博覽群書,研究古代歷史,參觀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築一個個默畫下來,1927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建築碩士學位。接著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入研究生院,准備進行「中國宮室史」的博士論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書本中尋找資料而必須到實踐中去考察研究,於是決定離開哈佛到歐洲考察建築。1928年,梁思成回國後應東北大學之邀去沈陽創辦了建築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梁思成舉家遷到北平,他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這是專門從事對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學術機構,他擔任法式部主任,從此投入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辦的「東亞共榮協會」的請柬,邀他出席會議,他堅決不與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帶領全家長途跋涉於1938年1月到達昆明,1939年,又搬到四川省南溪縣的李庄鄉下,這時,營造學社的經費來源斷絕,有時連工資也發不出。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嚴重肺病,長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軟組織硬化症,行動極為不便,全家陷入了貧病交加的境地。當時美國有好幾處學校和機構邀請梁思成全家去美國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國難當頭,絕不離開祖國」。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率領營造學社的少數同仁堅持在抗日戰爭後方繼續古建築的調查研究工作,直至抗日戰爭的勝利。
1916年,梁思成赴美國講學,因他在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上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1947年,被中國政府派往美國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團的中國顧問。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思成除了仍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和建築系主任外,一直以高度熱情參加了各項建設工作,先後擔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聯中國委員會委員,中華中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理論與歷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是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梁思成還積極參加了國家的政治領導活動,曾任: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屆人代會常務委員。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病逝於北京。
[編輯本段]建築研究
1928年, 梁思成在回國之前,曾到歐洲參觀了希臘、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地的著名古建築.他親眼看到國外的古建築受到妥善保護,許多學者在對它們進行專門的研究,而對比自己的國家,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祖先給留下了如此豐富的古建築遺產,如今卻是滿目蒼涼。珍貴的龍門石窟、敦煌壁畫任意被盜賣,被搶劫,千年文物流落異邦,大批古建築危立在風雨飄搖之中。只有少數外國學者對它們進行過一些考察,而國內學者反而無力從事研究,甚至中國人學習自己祖先的文化遺產都要依靠國外編著的書刊,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狀況。梁思成深深感到這是一種民族的恥辱,他下定決心: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築,中國人一定要寫出自己的建築史。從1931年起,他將畢生精力投入到這項事業中去。一開始梁思成就把近代的科學方法應用到研究中國古建築上,他明確提出:「近代學者治學之道,首重證據,以實物為理論之後盾,俗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適合科學方法。」所以,他堅持研究古建築首先必須進行實地的調查測繪。選擇北京故宮作目標,因為這是目前留存最大量的明、清兩代古建築的代表。他手執清代朝廷公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則例》為課本,對著實物,從整體到局部,一一逐個辨識、測量、記錄。他求教老工匠,在他們幫助下逐漸弄清了清代建築的結構與形制,這如同跨入了門檻,為擴大調研范圍創造了條件。從1932年4月開始,梁思成對薊縣獨樂寺遼代建築進行了調查,寫出了詳細的報告,在不長的時間里,又連續寫出了《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趙縣大石橋》、《晉汾占建築預查紀略》、《曲阜孔廟之建築及修葺計劃》等10餘篇論文和報告,將一座座從漢唐、宋遼到明清各代的古建築珍寶展現在人們面前。
對古建築的調查研究,梁思成堅持測量力求細致,分析要有根據,繪圖要嚴密,所出成果要與世界水平比高低。30年代的華北,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梁思成每次外出調查都要經受不少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對測繪工作始終一絲不苟,並且身體力行。他和助手們一起,對建築物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詳細地繪圖測量;對各種構件與裝飾,從里到外,從正面到側面都細致地加以攝影記錄;對所有碑文、史料都一一抄錄無誤。正是憑著這一種民族自尊心和志氣,使當時營造學社的許多研究成果,測繪的許多圖紙都達到了國際水平。
經過對古建築的系統調查研究,1934年,他編著了《清式營造則例》一書,這部著作第一次將繁雜的中國古建築構造和形製作了科學的整理和分析,對清代建築的各部分作法和制度作了較詳細的介紹和論述,第一次用近代的建築投影圖繪制出清式建築構架、門窗、裝飾和彩畫的詳圖,使人們在多彩的占建築遺跡面前不再停留在般的感嘆上,而獲得了科學的認識和了解。幾十年來.這部《清式營造則例》成了初學中國古建築的入門必讀教材,研究中國古建築的不可少的資料,也是如今古建修整工作人員常用的工具書
1937年, 梁思成和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去山西五台山調查佛光寺。正當他們為第一次發現一座唐代建築而歡喜若狂時,北京蘆溝橋畔已燃起了抗的烽火梁思成和劉敦楨帶領著僅有的幾位研究人員,在雲南、四川等地仍堅持著古建築的研究,他們調查了40餘個縣,為當時的中央博物館繪制了大量古建築模型圖,在印刷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出版營造學社的匯刊。1944年,梁思成開始撰寫《中國建築史》。這時,多病的身體折磨著他,脊椎軟骨硬化病使他不得不經常戴著鐵馬甲工作;學社經費來源的斷絕又使他不得不多次去重慶政府募化微薄的津貼;十分短缺的物質條件使得只能靠大量的線描圖來彌補照片的不足。在林微因、莫宗江、盧繩等人的協助下,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終於在抗日時期西南的一個小山莊里完成了。在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據大量的實物和文獻資料,第一次按中國歷史的發展,將各時期的建築,從城市規劃、宮殿、陵墓到寺廟、園林、民居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並對各時期的建築特徵作了分析和比較。這些論述和分析都遠遠超過了過去外國人對中國建築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前人所沒有達到的高度。1946年10月,美國耶魯大學聘請梁思成去講學,他帶著《中國建築史》和同時完成的《中國雕塑史》的書稿、圖片,以豐富的內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了國外學術界的極大欽佩和贊揚。這些成就離不開集體的勞動,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們在十幾年的時間里,走訪了15個省,近200個縣,測量、攝影、分析、研究了2000餘項建築與文物,積累了大量資料。梁思成正是根據這些豐富資料,去粗存精,分析比較,和同事們一起使中國古建築這一瑰寶,終得拂去塵埃,重放異彩於世界文化之林。
[編輯本段]教育事業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 除了研究中國古建築以外,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1928年,他剛一回國就到東北大學擔任建築系主任,一心要為中國培養新型的建設者。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梁思成又想著戰後和平建設需要人才,於是回清華大學籌辦了建築系,從此,他把自己的後半生投入了中國的教育上。
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總是站在教學第一線,即使在他擔負著十分繁重的行政工作的情況下,他堅持親自教課。他十分重視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所以他除了講授中、外建築史外,還經常給剛進大學的學生講「建築概論」,擔任低年級的「建築設計」課程。他不但具有淵博的知識,而且善於深入淺出地、用生動的語言和比喻向學生講明什麼是建築,建築師的任務和建築師應該怎樣工作等。他善於從課內到課外,經常教育和引導學生時刻注意周圍的環境,觀察所見到的建築,研究與建築師有關系的一切事物,啟發學生對建築事業的責任感,培養學生對自己專業的興趣和感情。
梁思成在古建築研究中堅持的嚴謹學風也貫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審閱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論文都是逐句修改,從內容到錯別字,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他不僅自己做到,而且也要求教師和學生熟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築,能隨手勾畫出這些建築的形象和記住它們的建造時期。他不但培養學生的高超技藝,同時也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作風,反對少數藝術家的所謂不修邊幅的那種散漫習氣。他強調一個建築師要對一個工程負責,必須要有嚴格和科學的工作作風。他要求每一張設計圖紙都要制圖清楚,尺寸准確、連寫字大小都要按不同等級的規定,文字與圖分布均勻,干凈利索,一目瞭然。
梁思成在學風上要求嚴謹,在學術上平等待人。當他聽到教師和助手們在學術上的不同意見,包括反對他的看法的意見,總是很高興地與大家一起討論,從不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人。梁思成為培養人才,在學術上是大公無私的,他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傳授給年輕一代。無論他過去積累或新近獲得的資料,他從不保密,盡其所有地為大家所有。在梁思成去世後,遵照他生前的囑咐,將他收藏的豐富的圖書資料捐贈給了清華大學建築系,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本段]家庭生活
1928年3月21日, 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梁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之後按照其父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築,於8月18日回京。1929年8月,林徽因從東北回到北平,在協和醫院生下其女兒,取名再冰,意為紀念已故祖父梁啟超「飲冰室」書房雅號。
婚後夫妻二人致力於建築事業,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學者金岳霖,是中國一流的哲學家。金岳霖191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留學美國、英國,又游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飽受歐風美雨的沐浴,生活相當西化,身高一米八,極富紳士氣度。金岳霖在晚年回憶說,他還是通過徐志摩認識林徽因的。林徽因一家在北京東城北總布胡同居住的時候,金岳霖與林家比鄰。梁氏夫婦的客廳有一扇小門,穿過「老金的小院子」到他的屋子,而他常常穿過這扇門,參加梁氏夫婦的聚會。到星期六下午,老金在家裡和老朋友們聚會的時候,梁氏夫婦就穿過他的小院子來參加老金家的聚會。
據說金岳霖的生活很講究,他家的廚師做麵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給林徽因家送過去,沒事了就到梁家一起喝茶聊天。這樣交往久了,兩個人就互相有了愛慕之心。大概是1932年夏天,梁思成從河北寶坻考察古建築回來,林徽因告訴他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該怎樣辦才好。
當晚梁思成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你們永遠幸福。梁思成後來對他的第二個妻子林沫說,當時他和林徽因都哭了。後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話告訴了金岳霖。金岳霖說,思成能說這個話,可見他是真正愛著你,不願你受一點點委屈,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退出吧。
從那以後,他們三人毫無芥蒂,金岳霖仍舊跟他們毗鄰而居,相互間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此後終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歲去世。
在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曾跟林沫說過,作為徽因的丈夫,確實有點累。梁思成說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林沫問他關於金岳霖為了林徽因終生不娶的故事。據林沫說,梁思成笑了笑說:「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梁思成這樣評價過林徽因之後,詼諧地說:「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國有句俗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對我來說,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認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時很累,因為她的思想太活躍,和她在一起必須和她同樣地反應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費正清在《梁思成與林徽因》一文里回憶說:「我經常騎自行車或坐人力車在天黑時到梁家去。紅漆雙扇大門深鎖,傭人把庭院入口的門閂打開,我就徑自穿過內花園去找徽因。在客廳舒適的角落裡坐下,泡上兩杯熱茶,我們迫不及待地把那些為對方保留的故事和想法講出來。我們有時分析比較中國和美國的不同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接著就轉向彼此在文學、藝術和冒險方面的許多共同興趣,談談對方不認識的朋友。」
據《林徽因傳》的作者張清平介紹,當年梁思成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建築學在他們之間,是共同的事業,也是情感溝通的基礎。
關肇鄴《憶梁先生對我的教誨》回憶說:「在先生那樸素而高雅的書房裡,經常可以聽到他們對學術上不同觀點的爭論。有時爭得面紅耳赤,但都有很充足精深的論據。我在旁靜聽,極受教益。也常有某一雕飾在敦煌某窟或雲崗某窟、某一詩句出於何人之作等的爭論而評比記憶力,等到查出正確結論,都一笑而罷。這些都使我感到多麼像李清照和趙明誠家庭生活中的文化情趣。」
[編輯本段]建築理論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雖然以主要精力投入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但始終不忘他從事這些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在中國創造出新的建築。
梁思成早在青年時期就到過歐美許多國家,參觀過各國古代和近代的城市和建築。他清楚地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傳統文化,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建築也多具有自己的傳統風格。人類進入20世紀,物質文明大大提高,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在這樣的時代,中國新的建築應該是什麼樣子?將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這個問題長久地在他腦海中思考著。
早在30年代,他總結了近代國外建築的發展和近百年中國建築的狀況,他提出既反對全盤西化,將洋式建築照搬進來,也反對那種完全仿古的做法,認為這決不是中國新建築的方向。他嚮往著一種既能用新技術、新材料,又具有民族傳統的新建築形式的出現。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各國都在准備著戰後的和平建設,討論著新城市的理想規劃,探索著新住宅的多種形式。梁思成也嚮往著自己祖國在勝利後的建設,他在四川鄉下讀著國外新出版的書刊,研究城市規劃,住宅建築新的理論;他著書寫文,探討中國新時期的建築設想;但是,在舊中國,他的這種嚮往和主張是不可能實現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思成嚮往已久的新建設終於在中國大地上開始了。人民政府給予梁思成以極大的信任,委任他擔任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他開始為新中國首都的建設日夜操勞。他四處寫信,邀集國內建築專家來北京籌建國家建築設計機構,以擔負起新中國的建設任務;他參加制定國家基本建設的計劃,提出不要只著眼於個別工程的興建而必須著手制定一個省,尤其是每一座城市的整體規劃。1950年初,他與都市計劃委員會的陳占祥先生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規劃方案。他們根據北京作為中國政治中心的性質,預見到北京的長遠發展,提出將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區放在舊北京城的西郊。他們從新行政區佔地面積、交通聯系、長遠發展等幾方面加以分析比較,論證如將這個新區放在舊城之內則將帶來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難。他們認為北京舊城是一座規劃嚴整,保留有眾多文化古跡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城,他們主張把這座世界上少有的歷史名城保留下來,在改建中保持它的傳統風格。1950年,梁思成帶領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教師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1951年,他又組織教師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並擔任紀念碑設計委員會的領導,在他主持下確定了碑形的式樣。梁思成就是這樣,懷著滿腔熱情,以一個技術專家的極大責任心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之中,他自己說:「差不多每天都在興奮激動的心情中度過高興愉快的一天。」
在繁忙的工作中, 梁思成始終沒有忘掉為新中國創造新建築的理想,始終沒有停止對建築創作理論的探索。他學習了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論》,尤其是其中關於新中國文化的論述,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認為新中國建築也和新中國的文化一樣,應該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他寫文章,作報告,連續發表了《中國建築的特徵》、《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中國建築與中國建築師》等,熱情地介紹中國建築傳統,論述建築創作的主張。他十分注意新建築的實踐,對於北京民族宮、美術館這樣較多的應用了大屋頂和古代建築裝飾的建築,梁思成並不認為他們就是最好的和唯一的民族形式;他發現有些地區、有些農村的住宅採用了中國建築的橫向開間比例,用普通磚砌出少許具有中國風格的裝飾,他十分高興地認為這可能是創造民族形式的廣闊途徑。可以說,在建築創作這樣復雜的學術問題上,幾十年來,梁思成始終在進行著思考和探索。
1963年,他為促進中日兩國的友好,特地設計了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在這項設計中,梁思成根據1200年前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在日本興造了奈良招提寺的史實,特地採用了中國唐代建築的式樣和風格,以象徵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在揚州市建設局的具體領導和組織下,這一組精美的紀念性建築於1973年建成,1984年,榮獲中國優秀建築設計一等獎。
1962年,梁思成帶著助手又開始了對宋《營造法式》的研究工作。《營造法式》是中國宋朝朝廷頒行的一部關於建築制度的法規的書,是中國歷史上留存至今最完整的建築經驗總結。但是由於留存到今天的宋代建築很少,名稱與後代又多不相同,所以今人很難讀懂。梁思成在青年時代就有志於研究此書,從30年代開始就決心將難於理解的論述和名稱加以注釋,用現代科學制圖方法畫出宋代建築的圖樣,這樣做對深入研究中國建築的傳統技藝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此項研究由於難度大始終沒有完成,1965年,梁思成終於完成了上卷的工作。這時,他雖然已經60多歲了,身體又多病,們他仍滿懷信心地表示:「要為社會主義干他一二十年」。然而,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這位學者被迫終止了一切工作。
梁思成先後著書5種,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共150多萬字,現已整理成《梁思成文集》(1—4)全部出版。他和他領導的科學研究集體因為在「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和文物建築保護」這個領域取得突出成就,1987年,被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梁思成的學術成就也受到國外學術界的重視,美國有專門研究梁思成生平的學者並出版了他的英文專著《圖像中國建築史》。專事研究中國科學史的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梁思成是研究「中國建築歷史的宗師」。
[編輯本段]主要論著
1梁思成.《所知道的唐代佛寺與宮殿》.營造學社匯刊三卷一期,1932.3.
梁思成全集2梁思成.《薊縣獨樂寺山門考》.營造學社匯刊三卷二期,1932.6.
3梁思成.《寶坻縣廣濟寺三大士殿》.營造學社匯刊三卷二期,1932.6.
4梁思成.《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營造學社匯刊四卷,1933.4.
5梁思成.《雲崗石窟中所表現的北魏建築》.營造學社匯刊四卷,1933.12.
6梁思成.《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與劉敦楨合寫).營造學社匯刊四卷,1933.12.
7梁思成.《趙縣大石橋》.營造學社匯刊五卷一期,1934.3.
8梁思成.《修理故宮景山萬壽亭計劃》(與劉敦楨合寫).營造學社匯刊四卷,1934.
9梁思成.《漢代建築式樣與裝飾》(與劉敦楨、鮑鼎合寫).營造學社四卷,1934.
10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單行本).1934.
11梁思成.《杭州六和塔復原狀計劃》.營造學社匯刊五卷三期,1935.3.
12梁思成.《治故宮文淵閣實測圖說》(與劉敦楨合寫).營造學社匯刊四卷,1935.
13梁思成.《故宮文淵閣樓面修理計劃》(與蔡方蔭、劉敦楨合寫).營造學社匯刊四卷,1935.
14梁思成.《曲阜孔廟之建築及修茸計劃》.營造學社匯刊六卷一期,1935.9.
15梁思成.《建築設計參考圖敘述》.營造學社匯刊六卷二期,1935.12.
16梁思成.《建築設參考圖集簡說及(一)台基,(一)台欄桿.(三)店面.(四)斗棋(漢一宋).(五)斗拱(元明清)》.營造學社特刊.1935.12.
17梁思成.《中國建築史》(單行本).1945.
18梁思成.《中國建築和藝術》(英文稿).為美國網路全書作.1916.
19梁思成.《城市計劃大綱序》(單行本).1951.
20梁思成.《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文物二卷五期,1952.21
21梁思成.《中國建築與中國建築師》.文物,1953.(10).
22梁思成.《中國建築的特徵》.建築學報,1954.(1).
23梁思成.《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與林徽因、莫宗匯合寫).建築學報.1954.(2).
24梁思成.《東亞城市建設與改造》.在國際建築協會會議上的報告,1958.
25梁思成.《建築創造的幾個重要問題》.建築學報,1961.(7).

㈡ 梁思成的歷史功績和可貴的精神

梁思成( 1901——1972),建築學家。廣東新會人。1927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1928年入美國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回國後,曾任東北大學教授、建築系主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1947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建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建築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建築學會第一至四屆副理事長,北京市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古建築研究和教學工作。1946年創設清華大學建築系。對中外古建築、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造詣頗深。曾參加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設計了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著有《中國建築史》、《中國雕塑史》、《營造法式注釋》、《》(英文版)等。

梁思成,作為學者,是敢於為捍衛中國建築空間文化尊嚴而沖鋒陷陣的勇士。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就與朱啟鈐先生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事們一起,引用近代科學實驗研究方法,對當時現存的古建築進行勘測調研及歸納分析,為中國建築的現代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北平解放前夕,他與夫人林徽因女士懷著對共產黨領導的信任共同為即將攻打北京城的解放軍標繪了重要文物建築保護圖。在建國初期,他不斷撰文論述人民中國首都北京的建設策略與城建發展規劃。他曾出任北平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一片赤誠、廢寢忘食地為新中國的北京城建設貢獻著智慧。從北京的城市規劃到北京新建築的方案設計,從國徽的圖案設計到中國現代建築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處處點染著梁思成先生的心血。

然而,梁先生在歷史文化底蘊之上追求真正的現代建築創新的學術觀點卻始終被誤解。在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人們將對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體地發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築形態上,控訴前門牌樓是如何「奪去」勞動人民的寶貴生命、眾人齊心協力拆毀「封建城牆」並希冀著藉以敞開人民北京的胸懷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來。在這種民眾情緒下的北京城市建設,不可避免地將滌盪「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間形態作為追求進步與建設理想生活的行為標識。梁先生關於《北京———都市規劃的無比傑作》的建議最終被當時的人們誤讀為對封建城市建築形態的頑固。他成為輿論的焦點,成為人們批判的靶子,成為「落後文化」的活道具。

處在那樣的激情氛圍中的梁思成先生同樣被社會的風風火火感染著。他曾虔誠地反省過,不斷地、謹慎地、認真地研究著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途徑以及中國建築的歷史與未來。他真誠地期望他與他的同事及他的學生們能夠盡快找到中國現代建築傳承歷史的發展道路。在一切都還未及實現時,沉溺於新建設激情中的人們已經站在北京城牆的廢墟上高唱「建設者之歌」了。這距梁思成先生提出建設北京古城牆環城公園的設想沒有相差多少時日。梁思成站在被人們善良的願望夷為平地的北京城牆殘跡前,默默地流下了學者的眼淚。我們遺失的是祖先用幾千年為我們沉澱提純的燦爛文明的空間傳承,我們竟用自己的手將這巨大的財富成斤成兩地毀滅了。北京古老城市肌理開始在新建設的匆忙中被逐漸地肢解。作為學者,梁先生在之後的北京城市社會變遷中逐漸沉默,他的淚在當時的社會熱情中孤獨地飄逝了。這是北京城市建設史上永遠的痛。

現在,在新北京的建設中,梁思成先生的那種「為後代保存傳統建築文化生命力而不能」的悲哀,正逐漸引起後人的不安,盡管尊重建築文化遺產的傳承,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種令人痛心的遲到的覺醒。但,人們畢竟開始認真思考城市建築文化的承上啟下與繼往開來,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發展是民族生存的硬道理。如何發展卻是我們城市建設至關重要的「軟體」,任何一點程序上的失誤,都有可能將我們一息尚存的文明古城的城市「硬體」摧毀於須臾。

在這百年的懷念中,如果我們的建設者們能多些踏實的感悟,多些心思、耐得清平,好好研究建築的繼承與發展,對民族、對城市、對建築、對大家都好。我們能夠真正給予那些為樹立民族建築文化紀念碑而默默奮斗的人士更多的關懷,讓中國建築發展的基礎研究不再是清貧與失落的代名詞,我們的建設者們一定會創造出屬於中國文化傳承的、適應現代人生活方式的中國現代城市與建築。

今天,歷史發展的現實使人們開始認識到梁先生當年建議的意義。人們在回顧著先生的點滴。可是,在歷史、在懷念,甚至是在斷想中將梁思成先生當成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其實都不如對中國城市與建築多做些踏實的工作更能慰藉先生那本不該落下的淚水。

修訂版的《新華詞典》,終於有了關於梁思成先生的條目。雖然寥寥數語不能涵蓋梁先生的成就與正直,但我們畢竟已經開始普及一種認識,一種對學術的正直性的認識。梁先生是在正直的寂寞中逝去的,卻又在莫名的喧囂中被各式各樣的理由「懷念」著。紛亂和喧囂是歷史長河水面的浮萍,惟有真誠和正直才是支撐知識時代欣欣向榮的堅實支點。但願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從紛亂和喧囂中知道,曾經有一位建築學家用他不懈的追求留下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熱點內容
北京大學的來自美國的外教帕垂特 發布:2024-11-17 01:52:41 瀏覽:990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logo 發布:2024-11-17 01:52:38 瀏覽:267
中國教育法博士導師剝奪學生假期 發布:2024-11-17 01:52:02 瀏覽:205
天津大學招建築學研究生 發布:2024-11-17 01:26:37 瀏覽:425
濟南長清大學城酒店 發布:2024-11-17 01:21:08 瀏覽:544
美國大學統計分析 發布:2024-11-17 01:08:02 瀏覽:14
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博士目錄 發布:2024-11-17 00:57:15 瀏覽:160
東北林業大學材料學院老師 發布:2024-11-17 00:53:05 瀏覽:811
西南大學鋼琴考研 發布:2024-11-17 00:41:59 瀏覽:497
大學生的校園 發布:2024-11-17 00:37:24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