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研究生導師推薦意見
㈠ 江南大學法學院導師哪個好
這個可以到該學校的貼吧了解情況,或者聯系在讀的研究來詢問。
研究生如何選導師,其實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判斷,一方面是人品;另一方面是學術能力。
從學術能力來看,除了學長學姐能給出一些可靠的意見之外,很多網站上會有相關的學術研究,可以去查一下相關導師的學術信息。
人品方面其實很難給出准確的界定,想要作出初步判斷,最好的辦法是找他的學生了解相關情況。
比如:這位導師是否會壓榨學生的時間和金錢,經常讓學生干一些無關緊要的雜活,浪費正常的學習和研究時間。甚至讓自己的學生經常墊付費用,而且不予以報銷。
更過分的是「侵佔」學生研究成果,如果遇到了這種導師,學生不能容忍,要選擇正確的途徑予以解決,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
當然,對於高校中的大部分導師而言,都是有很強的學術能力,人品也是過關的,至於如何選擇,可以從這三種類型予以考慮。
第一種類型:非常忙碌的「業界大牛」教授
如果學生能夠碰到這樣的導師,可謂非常幸運了,這類人通常是院士、傑出青年或是優秀青年,不僅有重要的學術項目,還可能擔任了行政職責,學生可能一年也見不到幾次導師,甚至到畢業答辯的時候,也只能是「一面之緣」。
這樣的導師有優勢,自然會有劣勢,因為他沒有時間好好待你,你的學術水平只能靠自己,甚至連研究方向都需要自己的找。
不過好的一方面是,這類導師人脈廣,學術研究能力很強,能帶學生見世面,也能為自己的身價增值。
第二種類型:需要評職稱的「導師」
這類導師,一般帶的研究生人數並不多,他們自己在研究方面也是剛起步,也處在研究事業的開創期。
一般而言,他們比較年輕有干勁,想要通過努力和晉升,來評職稱,這類導師的優勢在於有時間帶學生,但在人脈方面可能幫不了你太多,也正因如此,你們之間都能夠獲得更大的進步空間。
第三種類型:一心想做「工程師」的導師
並不是所有導師的科研經費都來自於學校撥款,有一部分老師的項目其實來源於與企業合作,這類導師可能在外面開公司,或是接一些重要的項目。
他們對評職稱和論文評選並不是很重視,而是對實踐中的工程項目更加關注,因此對於學生的學術能力並不太過在意。
這類導師的優勢在於能將知識與實際生活接軌,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甚至有些學生在畢業之後,導師能夠直接為其推薦就業,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優勢。
這三種類型導師各有優勢,至於如何選擇,還需要研究生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後,再做定奪。
如果想走科研道路,當然大牛老師更有優勢,其次是學術能力很強的年輕老師;但如果想走職業路線,自然是「工程師」導師更受歡迎。
㈡ 北大法學研究生導師和專業
法學碩士和法律碩士的本質區別
時下社會上存在一種錯誤認識,只知道法律碩士,而不知道法學碩士。實際上,客觀的說二者是兩回事,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都是學習法律的,但含金量是明顯不一樣的。
一、招生條件是不一樣的,法學碩士必須要求本科畢業,不招收同等學歷;法律碩士要求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具有本科同等學力)的非法律專業的畢業生。本 科畢業生必須工作二年以上。同等學歷的專科畢業生必須工作三年以上。這里的差別在於同等學歷可以報考法律碩士,而不能報考法學碩士,且法律碩士必然是原來沒有學過法律的。
二、考試試題不同。法學碩士參加的是這幾年越來越難,但考生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入學考試,難度之大有目共睹;而法律碩士的考試雖然政治理論課、外語考試是一樣的,但專業課考民法學、刑法學和綜合考試(含憲法、法學基礎理論、中國法制史),為全國聯考科目,難度有限(已經形成了規范的復習教材)。
三、錄取比例不一樣。法學碩士的錄取比例,一般都是在10:1左右,北大等名校更達20:1,而法律碩士一般是3:1。
四、培養方式不同。法律碩士基本是自費,如北大的是每學分800元,論文指導和論文答辯費6000;法學碩士有公費也有自費。
五、教學方式不同。法學碩士分專業採取導師制,每個學生一個導師(教授或者副教授),在讀期間能夠得到導師的不斷輔導,深入學習相關法律理論。而法律碩士不分專業,也沒有導師,學習的課程只是法律的基礎課,共十二、三門,45學分。最後只不過找個老師輔導一下論文而已。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認識到從總體而言,法學碩士無論從本身的考生的素質、接受到系統深入的學習等諸多方面都優於法律碩士。
但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二者不分,社會上包括很多用人單位認為法律碩士就是學習法律的碩士,殊不知二者的本質區別。而且有的學校,也縱容了這種社會的誤解,比如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它們讓法律碩士在畢業分配的意見書上自己填寫專業:民法、經濟法、刑法等隨便,使得魚目混珠,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設置了障礙,甚至產生誤導。所以筆者在此直言,以澄清這個常識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