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廣工機電博士生導師

廣工機電博士生導師

發布時間: 2024-11-25 02:12:49

Ⅰ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

1. 院領導
顧曉勤、盧滿懷、楊洪祥高級職稱
王連圭、顧曉勤、熊矢、杜平安、楊平、唐賢遠、羅小發、劉海潮、周文輝、程文彬、盧滿懷、彭芳、倪利勇
2. 博士教師
何偉、黎萍、顧曉勤、張國慶、倪利勇
3. 自動化工程系
劉躍華、周文輝、程文彬、劉保軍、彭芳、潘奇明、朱春媚、劉金華、王連圭、唐賢遠、黎萍、張國慶
4. 機械工程系
盧滿懷、賈玉雙、李博、何偉、倪利勇、沈文浩、顧曉勤、於曉光、羅小發、劉海潮、彭偉、張春紅、任敏、劉艷霞
5. 實驗室
吳德強、王凡、謝湘平、何炳超
6. 輔導員
李娜娜、彭娟、劉輝、李保安
7. 師資介紹
盧滿懷,男,中山市人,黨員,副教授,1976年出生。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2000年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被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歷;2003年東北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2003年加入學院工作,承擔了多門專業主幹課的教學工作,主持實驗室建設項目3項、校級以上教改項目6項、修訂2008-2013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成《機械設計基礎》等十多門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大綱的撰寫;主持參與國家、省級質量工程3項。2009年至今,獲中山市、學校年度優秀教師6次,指導學生科技競賽獲國家、省級二等獎以上3次,發表教研論文多篇;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先後主持省市級科研項目10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專利授權2項;2009-2011年被聘為廣東省企業科技特派員、2011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2011廣東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信息員。2009年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青年教師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指導2名總校碩士研究生。
杜平安,男,62年5月生於重慶開縣,92年於重慶大學獲博士學位,03年在美國Georgia Tech進修訪問。電子科技大學CIMS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個人經歷:1980.09 - 1984.07 東北大學機械繫讀本科,獲學士學位;1984.07 - 1986.09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工作,助理研究員;1986.09 - 1989.07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二系讀碩士,獲碩士學位;1989.09 - 1992.07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讀博士,獲博士學位;1992.09 - 1998.07 電子科大CAE研究中心工作,副教授;2003.04 - 2003.10 美國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進修;1998.09 – 2010.03 電子科大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工作,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四川省機械設計與傳動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學科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製造拆襲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四川省製造業信息化達川、瀘州等市副組長、電子科大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機電系統的數字化設計、模擬與製造,基於有限元法的數值模擬技術,虛擬樣機技術等。先後完成包括863計劃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20餘項,獲友御世專利2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5部,發表論文80餘篇,指導研究生50餘名。講授課程:1、有限元分析與建模,碩士生課程;2、CAD/CAE/CAM方法與技術,本科生課程。
楊平,男,1963年09月生,教授,碩士。1984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精密儀器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四川大學機械製造工學碩士學位。2006年任電子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宇航學會會員。2009.8-2010.2 美國密歇根大學S.M.Wu MRC製造技術研究中心(S.M.Wu.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isty of Michigan)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機械電子工程、電力電子與電力拖動方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撰寫《機械電子工程設計》(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檢測技術-虛擬實驗室》(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教材2部;近年來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40餘篇(EI,ISTP收錄1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持各類研究課題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5項。
賈玉雙,講師,碩士,1967年6月生,黨員。1985.9—1989.6 中南工業大學機械繫冶金機械專業,本科1989.9—1992.1 中南工業大學機械繫冶金機械專業,碩士1992.5—1994.12 中山市電梯廠技術開發部,技術員1995.1至今 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講師
彭偉,男,生於1975年,工學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可靠性設計與優化、維修性設計。主講課程有《機械原理》、《機械製造工藝學》、《機械制圖》等。在國內外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數篇,其中3篇被SCI、EI收錄。
8. 專業介紹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機械設計理論、方法和先進生產、製造技術,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開拓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工程圖學、電工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機械原理、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製造技術、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等。實踐包括金工實習、社會實踐、開放式課外科技創新實踐、專業課程實驗及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1.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方向:機械CAD/CAM、塑料工藝與模具設計、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數控加工工藝及編程、模具製造工藝、模具安裝調試與維修等。
2. 機電一體化方向:單片機及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感測器及應用、光機電一體化、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
培養特色:既注重學生本專業及相近專業扎實系統的理論基礎培養,又重點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培養。通過實踐教學體系九大實踐平台(實驗室及實踐裝備)、四大教學模塊、二十多門實踐課程近六百學時的訓練,以及大量豐富的課外科技活動和學科競賽,使學生不但具備在裝備製造業及相關領域中所需的現代設計和製造技術,又使學生具有極強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大大地增強學生自身在社會、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核心競爭力。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裝備製造、機電工程、汽車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交通、建築、冶金、家電、倉儲等行業領域從事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研究開發、管理、策劃、營銷、服務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行政、事業、院校等部門從事科研、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電氣工程、電氣控制、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控制理論、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等領域的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受到較好的工程實踐基本訓練,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
核心課程:電路基礎、模擬電路基礎、數字邏輯設計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運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培養特色:本專業以電氣工程與電氣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系統工程等為特色,具有多學科交叉、內涵豐富﹑應用領域寬廣的特點;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使學生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開發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在本專業領域內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的訓練、課外科技活動、學科競賽及校企合作,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使學生在社會、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就業方向:面向科研院所、公司、企業、決策管理部門。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可到電力、機械、建築、電信、交通、電子、金融、工商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高科技公司從事各類電氣工程、電氣控制設備

Ⅱ 黃石生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學院教授-黃石生

黃石生,1938年10月出生於廣東大埔,是我國著名的焊接和機電一體化專家,現任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學院教授,自1990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他於1964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繫焊接專業,並留校工作,曾任助教、講師、系主任,科研處長及副校長等職務。

黃石生在科研領域成果豐碩,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及省市科技攻關項目的負責人,共主持25項,其中17項達到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他的科研成果顯著,如場效應管式和IGBT式弧焊逆變器系列,是國內外首創。他主持研製的九種機器人焊接系統及智能控制技術,榮獲多項國家級獎項,包括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教委自然科學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還擁有6項國家專利。

黃石生的學術貢獻不僅限於實踐,還體現在理論研究和教材編寫上。他編著的全國統編教材和專著共計7種,其中《弧焊電源》在1987年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他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7本專著,為我國弧焊電源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石生在教育事業上也卓有成效,培養了29名博士,並指導10名在讀博士生。他熱愛祖國,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開拓精神,治學嚴謹,實事求是,被譽為優秀科學工作者和工程專家。在華南理工大學任職期間,他致力於科研工作和學科建設,為學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Ⅲ 陳慶新廣東工業大學教授

陳慶新,1963年出生於廣東,現任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博士生導師。他是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的重點培養學術骨幹,致力於非重復性生產系統的設計、運行與控制領域的研究。

在他的科研生涯中,陳慶新曾參與多個重要項目。例如,1999年至2000年,他參與了863/CIMS基礎研究項目,項目編號為863-511-9944-008,研究具有半分散結構的模具異地製造協同管理和過程式控制制。此外,他還主持了多個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如1997年的單件全訂貨產品製造系統建模與智能控制(編號970380),以及2000年至2002年的模具半分散項目異地製造系統(編號200014)等。

陳慶新的研究領域涵蓋了模具網路製造系統、大型工程項目進度規劃與控制、模具網格化製造系統等多個方面。他的工作不僅限於理論研究,還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如面向CPC的模具網路製造系統理論與關鍵技術(編號50085001)和具有前攝與反應復合控制機制的隨機模具製造系統研究(編號50675039)等。

他的科研成果不僅局限於國內,還曾在2000-2001年擔任香港理工大學製造工程系的訪問教授,體現了他在國際學術交流中的貢獻。陳慶新的研究不僅推動了模具製造技術的發展,也為廣東工業大學乃至整個製造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知識和技術支持。

熱點內容
大學城廣外附近的酒店 發布:2025-01-11 19:48:08 瀏覽:86
深圳大學博士後出站 發布:2025-01-11 19:44:30 瀏覽:959
清華大學取消在職博士 發布:2025-01-11 19:43:41 瀏覽:414
上海海事大學宿舍條件 發布:2025-01-11 19:42:43 瀏覽:764
昆明理工大學博士2017 發布:2025-01-11 19:12:13 瀏覽:757
2017四川大學文博考研 發布:2025-01-11 19:03:51 瀏覽:592
東北大學專業都有什麼 發布:2025-01-11 19:02:29 瀏覽:202
青島大學琴海學院宿舍 發布:2025-01-11 19:00:54 瀏覽:94
大學數學研究生醫學可以嗎 發布:2025-01-11 18:38:04 瀏覽:789
西北大學考研官方網 發布:2025-01-11 18:12:43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