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南昌大學陳建華教授

南昌大學陳建華教授

發布時間: 2024-11-27 07:46:17

A. 曹樹基的著作論文

著作:
1、《中國移民史》第五卷《明時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國移民史》第六卷《清 民國時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國人口史》第四卷《明時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時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論文:
1、《明清時期的流民與贛南山區的開發》,《中國農史》1985年第4期,第19-40頁。
2、《明清時期的流民與贛北山區的開發》,《中國農史》1986年第2期,12-37頁。
3、《明代初年長江流域的人口遷移》,《中華文史論叢》第四十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9頁。
4、《湖南人由來新考》,《歷史地理》第九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129頁。
5、《明清時期移民氏族的人口增長——長江中下游地區族譜分析之一》,《中國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4期,第77-90頁。
6、《對明代人口總數的新認識》(葛劍雄、曹樹基),《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1期,第33-44頁。
7、《洪武時期河北地區的人口遷移》,《中國農史》1995年第3期,第12-27頁。
8、《洪武時期魯西南地區的人口遷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4期,第16-26頁。
9、《永樂年間河北地區的人口遷移》,《中國農史》1996年第3期,第33-52頁。
10、《洪武時期山東三府地區的人口遷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4期,第18-30頁。
11、《清代前期浙江山區的客家移民》,《客家學研究》第四輯,《歷史教學問題》雜志社出版,1997年,第1-13頁。
12、《太平天國戰前的中國人口》,《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32-41頁。
13、《洪武時期鳳陽府的人口遷移》,《安徽史學》1997年第3期,第14-21頁。
14、《是學術創新,還是低水平的資料編纂?——評楊子慧主編〈中國歷代人口資料研究〉》(葛劍雄、曹樹基),《歷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154-166頁。
15、《太平天國戰爭對蘇南人口的影響》,《歷史研究》1998年第2期,第39-47頁。
16、《洪武時期東南地區府縣治城市人口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1期,第19-33頁。
17、《國家對人民的控制——以洪武時期的戶口調查為例》,《歷史地理》第15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4-104頁。
18、《論明代的人口增長率》,《中國學術》第3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205-236頁。
19、《太平天國戰爭對浙江人口的影響》(曹樹基、李玉尚),《復旦學報》,2000年第5期,33-44頁。
20、《清代前期「丁」的實質》(曹樹基、劉仁團),《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1、《清代中期的雲南人口》,《歷史地理》第十七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258頁。
22、《清代中期的江西人口》,《南昌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第128-140頁。
23、《清代北方城市人口研究——兼與施堅雅商榷》,《中國人口科學》2001年第4期,第15-28頁。
24、《清代江蘇城市人口研究》,《杭州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第50-56頁。
25、《馬爾薩斯理論與清代以來的中國人口——對美國學者近年來相關研究的批評》(曹樹基、陳意新),《歷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41-54頁。
26、《清代中期的四川人口——以1812年數據為中心》,《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92-105頁。
27、《尊重中國人口史的真實——對〈摘掉人口決定論的光環〉一文之回應》(陳意新、曹樹基),《學術界》2003年第3期,第116-132頁。
28、《清中葉以來的江南市鎮人口———以吳江縣為例》(游歡孫、曹樹基),《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3期,第124-134頁。
29、《洪武大移民:來自湖南瀏陽的新例證》,《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第140-147頁。 著作:
1、《鼠疫:戰爭與和平——1320-1960年中國的環境與社會變遷》(曹樹基、李玉尚),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版。
2、《田祖有神:明清以來的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機制》,曹樹基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論文:
1、《地理環境與宋元時代的傳染病》,《歷史地理》第十二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192.
2、《鼠疫流行與華北社會的變遷(1580-1644年)》,《歷史研究》1997年第1期,17-32頁。
3、《鼠疫流行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曹樹基、李玉尚),《自然災害與中國社會歷史結構》(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167頁。
4、《18-19世紀的鼠疫流行與雲南社會的變遷》(第二作者),《災害與中國社會歷史結構》(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209頁。
5、《咸同年間的鼠疫流行對雲南人口的影響》,(李玉尚、曹樹基),《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9-32頁。
6、《歷史時期中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曹樹基、李玉尚)《中國經濟史上的天人關系》,農業出版社2002年版,第94-116頁。
7、《清代雲南昆明的鼠疫流行》(李玉尚、曹樹基),《中華醫史雜志》,2003年第2期,第67-71頁。
8、《光緒年間雲南鼠疫的流行模式——以市鎮和村莊為基礎的研究》,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編:《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一輯, 香港科技大學出版,2003年,第132-152頁。
9、《歷史時期的傳染病流行與社會應對——中國與西方的比較》,收入燕爽主編:《SARS與社會的現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歷史時期的鼠疫流行模式與社會變遷》,收入謝遐齡等主編:《SARS、全球化與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鼠疫大流行中的廣州、香港與上海——以申報為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第72-81頁。
12、《國家與地方的公共衛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第178-190頁。 著作:
1、《石倉契約》第一輯第1-8冊,(曹樹基、潘星輝、闕龍興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論文:
1、《〈禾譜〉及其作者研究》,《中國農史》1984年3期,84-91頁。
2、《〈禾譜〉校釋》,《中國農史》1985年第3期,74-84頁。
3、《玉米番薯傳入中國路線新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4期,62-66頁。
4、《清代玉米、番薯分布的地理特徵》,《歷史地理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287-303頁。
5、《閩粵贛三省毗鄰地區的社會變動與客家形成》,《歷史地理》第14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3-125頁。
6、《對明代初年田土數的新認識——兼論邊衛所轄民籍人口》,《歷史研究》 1996年第1期,第147-160頁。
7、《清代台灣拓墾過程中的股份制經營——兼論中國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理論的不成立》,《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127-141頁。
8、《中國村落研究的東西方對話——評王銘銘〈社區的歷程〉》,《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第119-133頁。
9、《清代中後期浙南山區的土地典當——基於松陽縣石倉村當田契的研究》(曹樹基、李霏霽),《歷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40-54頁。
10、《清至民國山東東部玉米、番薯的分布——兼論新進作物與原作物的競爭》(王保寧、曹樹基),《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第4期,第37-48頁。
11、《石倉地契的發現、收集與整理——來自浙南山區一個客家村莊的報告》,《客家學刊》(創刊號),2009年6月,第146-172頁。
12、《「殘缺產權」之轉讓:石倉「退契」研究》(曹樹基、李楠、龔啟聖),《歷史研究》2010年第3期,第118-131頁。
13、《送戶票與收糧字:土地買賣的中間過程——以浙江松陽石倉為中心》(曹樹基、高揚),《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4期,第28-36頁。
14、《從石倉土地執照看花戶內涵的衍變與本質》(單麗、曹樹基),《社會科學》2010年第8期,第119-129頁。
15、《石倉冶鐵業中所見清代浙南鄉村工業與市場》(曹樹基、蔣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一本,第四分,第833-888頁。 著作:
1、《大飢荒:1959-1961年的中國人口》,香港國際時代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論文:
1、《鄉鎮自治中的國家意識形態——以嘉興縣1946年鄉鎮職員政治試卷為中心》,《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2期,第98-110頁。
2、《1958-1962年四川省人口死亡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第1期,第57-67頁。
3、《1959-1961年中國的人口死亡(3250萬)及其成因》,《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1期,第14-28頁。
4、《1959-1961年廣西十縣人口數據的「加工」》(孫琦、曹樹基),《中國人口科學》2007年第2期,第75-86頁。
5、《兩種「田面田」與浙江的「二五」減租》,《歷史研究》2007年第2期,第108-121頁。
6、《土地分種:僱傭、合作還是出租——以南匯縣土改檔案為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5期,第5-18頁。
7、《蘇南地區「田面田」的性質》,《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第59-71頁。
8、《土地耕作與「田面權」之爭——以抗戰勝利後嘉善縣的佃權糾紛為中心》,(孫琦、曹樹基),《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第82-88頁。
9、《國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國家話語為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第16-26頁。
10、《劃分「右」派:以桐柏縣檔案為基礎的研究》(曹樹基、李楠),《學術界》2010年第1期,第180-194頁。
11、《兩種「田面田」與蘇南的土地改革》,謝國興主編:《改革與改造——冷戰初期兩岸的糧食、土地與工商業變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7月,第97-132頁。
12、《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中「工商業兼地主」的政治身份認定》(劉詩古、曹樹基),《中共黨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66-75頁。 1、《中國社會人類學研究的新突破——評張樂天〈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第203-206頁。
2、《以人為本的農業歷史地理學——評蕭正洪〈地理環境與技術選擇〉》,《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122-124頁。
3、《評包偉民主編〈江南市鎮及其在近代的命運〉》,《中國學術》第4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4、《歷史語言的文化闡釋——評陳建華〈現代革命話語考論〉》,香港《二十一世紀》2001年第3期,第153-156頁。
5、《學術研究與學術評審制度——評王銘銘〈閩台三村五論〉》,《文匯報》1998年11月13日。
6、《也談清代台灣的土地開墾、社會組織和經濟形態——答周翔鶴先生》,《台灣研究集刊》2001年第1期,71-77頁。
7.《經濟史學的方法論:描述與分析——評〈中國經濟通史·清代卷〉》,《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137-146頁。
8、 «Les normes scientifiques : Un grand débat dans le monde universitaire chinois», 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igie ( Review of Bibliography in Sinology), 2002.《學術規范:中國學術大論爭》,《漢學年鑒,2002年》,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EHESS)出版社,2003年版,第65-84頁。
9、《評馮筱才:〈在商言商:政治變局中的江浙商人〉》,《中國學術》2005年第2期,第270-273頁。

B. 互聯網時代,青少年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處在當今網路時代,網路的作用不可估量,網路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深刻。互聯網有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獲取知識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對社會的危害也日益明顯。面對非法網吧的種種危害,我們不應由此便否定網路的發展、普及,網路應該發展,網吧應該規范,我們中小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從自己做起。
(一) 青少年學生加強自控能力,有節制地約束自己。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要求。去年11月22日,共青團中央等八家單位聯合發布《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較為明確地規定了青少年的網路行為道德規范。公約內容包括"五要五不",即:"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無節制地沉迷於上網,將會直接嚴重危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象南昌學生余斌一樣心力衰竭"猝死"於網吧的情況。醫學專家認識,長期沉迷刺激性的電腦游戲,人高度緊張的時間一長,很可能導致"超限抑制"現象,使其電腦以外的"興奮灶"減少。所以,在生活中長期沉迷網路游戲的人,會對周圍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表現為易出汗、急躁、粗暴、激動甚至虛脫。同時,對於一些心臟不好、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刺激性電腦游戲極有可能成為誘發因素。沉迷於網路的人,極其容易患上眼科疾病。長期面對電腦,近距離的光線刺激和電磁輻射傷害了眼球,而刺激性的游戲又容易讓人興奮、睡眠減少,使眼睛得不到休息。正常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容易造成水分攝入量減少,而網吧的環境比較差,透氣性不好,眼睛自然會出現脹痛的現象,長時間在這種環境用眼還容易引起結膜炎甚至青光眼,也容易使人過早出現白內障。
(二) 青少年學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經調查表明,上網的學生中,大約只有15%的人是上網學習,60%的人是上網聊天,25%的人是上網玩游戲等。值得注意的是,85%的人上網與學習毫無關系,更容易受到網上不健康內容的侵害。誠然,網路和電腦游戲大都充滿了刺激、超現實的幻想的東西,使玩者樂此不疲。但是,中小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切勿玩物喪志",忘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辜負了家長和老師的期望。不要等到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或者中、高考名落孫山,才後悔莫及。
(三) 合理使用家長給的零花錢,養成量入而出的消費習慣。零用錢要用在學習、生活和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方面,不是用來泡網吧的。泡網吧上癮了,就會除上網之外什麼事都不想干,零用錢遠遠不夠用。貴州築城一名小學生從迷戀網吧以來,不但將家長給買早餐的零花錢很快用完,還偷家裡的錢到網吧上網玩暴力游戲,成績急劇下滑,從尖子生變成末等生。
(四) 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網路素養教育課程,正確認識、使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大眾傳播媒介。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網路,將會有助於培養學習興趣,擴大自己的視野。因此,要學會正確對待網上交友、聊天,正確對待電子游戲中的刺激場面。在電腦網路虛擬世界中的興奮與成功,並不代表現實生活中的成功,真正的成績,來自於辛勤的勞動,來自於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勤勤懇懇地積累。從而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區分開來,把精力放在學業上。
(五) 要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消除網路的負面影響。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陳建華教授認為,網路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網路成了青少年感受、實現自我價值的場所;第二,網吧成了青少年尋找精神寄託的場所,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便在虛擬世界裡沉淪,有的從聊天開始發展網戀,有的甚至利用網路行騙;第三,網路成了青少年尋找刺激、獵奇的場所;第四,網路成為青少年忘卻生活煩惱的"防空洞",生活不順、時間沒法打發時,他們首先想到網吧,有的甚至通宵達旦沉迷其中;第五,上網滋生青少年開支的"黑洞",極易誘發犯罪。 大家不要把網吧當成精神寄託的場所,沉迷於虛擬世界中。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自覺拒絕網路的負面影響。希望在座青少年同學們,在網路信息時代中學會自我保護,正確地使用互聯網,拒絕非法網吧,遠離青春陷阱。

熱點內容
天津工業大學電氣考研 發布:2025-01-11 17:13:00 瀏覽:278
雲南大學藝術類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2025-01-11 17:12:49 瀏覽:22
德國圖賓根大學莫爾特曼教授 發布:2025-01-11 17:12:46 瀏覽:585
大學與喜歡的老師相處 發布:2025-01-11 17:00:24 瀏覽:727
公安大學教授周農 發布:2025-01-11 17:00:19 瀏覽:664
韓國啟明大學讀博士 發布:2025-01-11 16:56:07 瀏覽:371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保送生名單 發布:2025-01-11 16:45:38 瀏覽:558
西南石油大學考研939 發布:2025-01-11 16:42:34 瀏覽:596
蘭州大學李文老師電話 發布:2025-01-11 16:32:19 瀏覽:701
大學客座教授有工資嗎 發布:2025-01-11 16:32:17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