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某教授給學生上課從來沒有學生睡覺
1. 你覺得戴建業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華中師范大學的教授戴建業老師的幾則教學視頻在網上飛快傳播,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網紅老師,被網友親切的稱為“課堂中的一股泥石流” ,在視頻中,我們為那個幽默風趣、才華橫溢的老教授感到震撼,震撼的同時,我們也在努力的向他學習。
不管怎樣,戴建業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絕對不只是幽默,還是一種樂觀豁達的心境,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一種學無止境的精神,所以,我們喜歡戴建業老師的同時,也要不斷向他學習,努力變得更好。
2. 葉瀾教授談:一堂好課有哪些基本要求
我國教育界權威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女士認為: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而言,大致表現在5個方面。
基本要求(1) :有意義
葉瀾說,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她說,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她介紹,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而言,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
從這個意義上,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 :生成性
葉瀾介紹,這節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基本要求(4):常態性
葉瀾說,不少老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
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的就是讓教師淡化公開課、觀摩課的概念。在她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老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她認為,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觀摩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後做大量的准備,最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基本要求(6) :有趣味
3. 怎樣才能做到教育公平讓學生在一個公平的教學課堂中學習。
陽光課堂的內涵概括為六個字:公平、高效、發展。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公平。教師應在課堂上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沐浴老師愛的陽光。課堂教學,作為教育過程中一個具體而且相當重要的環節,對教育公平的實現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體現教育公平呢?
一、在教學心理上體現公平
教師的心理期待和心理暗示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本著「五個手指都不一樣長」的意識,摒棄以成績的優劣和學生個體差異(家庭、性格、表現、相貌等)有意無意所作的心理期待和暗示,改而以個性發展的均等觀照每一個學生,給有著不同特長的學生以相關的特有期待和學生參與機會均等公平的心理暗示,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與教學氛圍。
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體現公平
教學中,我們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尊重學生差異,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開放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給學生提供公平受教育的可能。如練習題的安排應注重模仿性練習、基礎性練習、綜合性練習、開放拓展性練習等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作業要難易適度、多少適量。
三、在課堂的動作行為上體現公平
1. 教師應該在站坐行走上給予學生一個為人師表的表率引導作用。端正、挺拔、向上、有朝氣的站姿對全體學生的學習心理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的站位又直接體現著教師的公平意識;端正、優雅、穩當的坐姿,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自然、大方、協調的行走姿勢則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整潔、得體、大方的衣著,合適、淡雅的打扮,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生的評價,學生的心態。這些都可以體現起碼的尊重學生、尊重自己的教育公平精神。
2.教師的眼神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眉目傳情心!心中有生則滿眼是愛。一般來說,教師正在講課時,眼光應延及每個學生且顧盼神飛;當教師與學生親密接觸時,教師的眼光應和藹、親切、且目光交融;當教師正在處於嚴厲批評教育學生時,教師的眼神應嚴厲且直視學生。
四、在教學過程的師生互動交流中體現公平
1.以學生為本,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等教學組織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不僅注重了學生的差異性,又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2.設計多樣、多層次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思維含量低的、較高的、高的多層次的問題,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程度,讓全體學生平等地享有「思維權」「表達權」。
3.協調師生地位,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平等的多重對話。
五、在「有效學習時間」的調控上體現公平
表面上看,課堂時間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時間對每個學生成長的實際意義卻是不同的。整節課注意力集中的學生受到教育的程度就高,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受到的教育程度就低。因此,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加強課堂常規管理等方式盡可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學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六、在教學評價中上體現公平
1.要對不同學生學習活動目標進行不同的定位,應尊重學生基礎的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預定不同的目標,以此衡量學生的表現。
2.評價時不能只看到學生表現中好的一面,更不能只看到差的一面,要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做出主要以激勵性與矯正性相結合的評價。
總之,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在人格、尊嚴上是絕對平等的。教師要在人格、尊嚴上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但人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的教育環境中人所能享有的教育資源也是不均等的,因此教育的公平又是相對的。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唯有克服自我意識心理和行為表現上所體現的偏見和不公平,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樹立公平對待學生的意識,時刻提醒自己教學是面向所有學生的,並隨時對自己不公平的教學行為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在教學過程和結果上無限接近公平。
我們的口號是:給一點陽光,讓孩子在課堂上燦爛起來!
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公平問題
——對一個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余維武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界所關注的問題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民主平等觀念的深人,隨著人們的權利意識的覺醒,也隨著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的提出,教育實踐中的公平問題遂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但是,以往的相關討論和研究,大多是從宏觀的制度或者政策方面進行的.而很少從微觀的層面進行探討。實際上,很多教育實踐中的公平問題發生在微觀層面。本文即試圖運用倫理學的一些相關概念和理論,對一個常見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微觀分析,期望能引起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一、一個供思考的案例:被教育遺忘的角落
布置完學生的課堂練習,柯老師站在講台上,看著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的幾個學生,心裡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在講課的過程中,這幾個學生一直在睡覺。但只要他們不影響同學們上課,柯老師就不想花時間去管他們。
柯老師是某初級中學的一位數學老師。在教學的同時還擔任班主任工作。學校每個班的學生人數有六十多人。由於近年學校招收了大量擇校生,故班裡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程度最低的連小學畢業的水平都達不到。如何在教學時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這一直是柯老師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柯老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每周要擔負18個課時的教學任務。客觀上她很難抽出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精力給這些學生補課;同時,現在學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就要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升學率。不管人們如何詬病,在唯文憑是舉的東方社會里,升學率是一個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里,柯老師和她的同事們都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危機感。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生存,為了發展,柯老師和她的同事們常常是超負荷地工作。必須趕在時間的前頭!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柯老師們常常要加快教學進度。在這種情況下,柯老師很難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指導學習水平最低的學生身上。雖然,出於一個老師的責任感,柯老師還是盡可能指導他們的學習。但由於差距實在太大,成功的希望實在太過渺茫,這幾個學生早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故柯老師的努力收效甚微。於是在上課過程中經常出現聽不懂的學生在聊天的現象。柯老師不得不經常花時間來維持課堂秩序,而這又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與進度。柯老師很煩惱,同學們意見也很大,但柯老師也知道,要求這些聽不懂的學生每天靜靜地在課堂上坐上幾個小時也不可能。思慮再三,最後柯老師不得不採取某些妥協。柯老師與這幾個學生約定:只要他們不影響大家上課,他們在課堂上做什麼都可以,並且把他們的座位調到教室後面。這幾個學生看上去很高興地答應了:免去枯坐的痛苦,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
於是,從此之後,課堂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幅有趣的景象:柯老師與其他學生在認真地上課,而這幾個學生則在做著他們喜歡的事:看小說、漫畫,或者乾脆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大家似乎井水不犯河水,各得其所。
又一節課。布置完作業,柯老師看著教室後面那幾個自得其樂的學生,心裡不無愧疚地想:幸好學校最後還是會讓他們順利畢業的。想到這,柯老師沉重的心似乎輕鬆了一些。
二、對案例的分析
(一)從公正概念出發的分析
如何評價柯老師的做法?在這里,無疑是一個關繫到分配教育資源的問題。為了分析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引進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定義。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正在於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不同等地對待不同等的人。
亞里士多德所謂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其意思是,在相關特徵上情況相同的人有權受到相同方式的待遇。例如,兩個處於同一學習水平的學生應該享有同等的教育資源,如相同的師資條件,同等的教育設施,相同的受關注程度,同樣的參與學習,表達與交流的機會等等;另一方面,這意味著人若在相關特徵上各不一樣,則應受到不同的待遇。在這里,每個學生都理應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享有自己能從中受益的教育資源。判斷是否公正的標準是,學生是否從所給予他們的教育資源中受益。基於此,衡量分配給學生的教育資源是否公正的標准,不在於教育資源的多少,而是在於是否恰當,這種恰當包括資源的數量、質量、類型,提供的方式等是否能讓學生從中受益。如果提供給學生的教育資源數量足夠多,但卻超越了他目前所能接受的水平,從而造成了他學習上的挫敗感,這同樣不能說是公正的。
在這里,就涉及到一個確定什麼是相關特徵的問題。就與教育所涉及的特徵而論,我們通常認為學生的能力、需要及興趣等等是相關的特徵。這又引出了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教育資源的分配(待遇)怎樣與相關特徵發生聯系?通常我們會假定能力差異與一個人所受教育的類型與數量有關。但是,我們應該怎麼來決斷向能力不一的人提供什麼樣的教育資源?例如,我們可以這么認為:能力低的學生理應比能力高的學生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但我們也可以這么認為:能力高的學生理應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因為他們能夠利用更多的教育資源。
學生不能自己決定擁有自己所要或所需的教育資源。那麼,作為教育者,我們怎麼去抉擇學生所應享有的是什麼樣的教育資源?我們能否這么認為:由於此人具有某種特徵,他或她就應當受到某種教育。無疑地這樣的思維方式只有在各種需要從不發生沖突的條件下才有可能,但同樣無疑地這樣理想的條件幾乎是不存在的。
(二)從兩種相沖突的理論出發的分析
從公正的概念出發來討論教育中的公平問題,似乎難以得出一致的觀點。即使我們在原則層面可以達成一致的理解,但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實施,這種理解往往就產生了分歧。
為了繼續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換一種視角。在這里,我們試圖引進結果論者與非結果論者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
如何判定柯老師的做法?結果論者認為,必須根據促進最大多數人最大的善的原則,作出關於怎麼分配資源的決定。如果付出幾個學生的福利能夠換取全班的平均福利的提高的話,則這樣的交易不但允許,而且需要。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結果論者同樣也可以用諸如受益能力這樣的相關特徵來解釋柯老師的做法。結果論者認為,如果我們根據受益能力分配教育資源,就會把它們投向給人人創造最大的善的地方。無疑地,在結果論者的眼中,柯老師的做法是最經濟,收益最大的。為什麼要把過多的精力投向那些絲毫沒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身上呢?這樣做,不但於事無補——柯老師曾經的努力業已證明了這一點,而且由於把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向這些沒有升學希望的學生,勢必影響到對那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的關注程度,最終影響到他們的升學。說不定,在這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中間某些人,就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關注——這需要柯老師的時間和精力來保障——而失去了升學的機會。這對於他們無疑不能說是公正的。相反,如果柯老師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那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身上,就很有可能大大提高他們升學的機會。況且,柯老師似乎也用不著為自己如此的做法而愧疚。給那些學習水平最低的學生以相對的自由,這不正是他們所希望的嗎?這樣看來,功利主義者的主張是明確無疑的:只要能夠提高絕大多數人的福利,犧牲少數人所應享有的福利不但是允許的,而且需要。為了保證那些有希望升學的學生能夠升學,犧牲少數幾個沒有希望升學的學生所應享有的教育資源是值得的。況且,這幾個學生也自願放棄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實際上,就算他們不是自願放棄的,照功利主義者的觀點看來,他們也必須放棄。
這里還有一個疑問,即這種放棄或交易可以達到何種程度?功利主義者的回答其實非常簡單:只要能夠保證班上絕大多數人升學的機會,則這種放棄或交易可以隨便到任何程度。這種程度是沒有限度的,也與自願無關。只要有需要,就必須作出這種犧牲或交易。就是這樣。
那麼,非結果論者又是如何看待柯老師的做法呢?非結果論者首先關心的是每個人的尊嚴與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宗旨。每一個學生的尊嚴與價值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從這點出發,非結果論者認為,任何用一個孩子的教育同所有人的福利作完全以至廣泛的交易,都沒有對那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價值給予恰當的尊重。這種尊重勢必要限制用少數人的福利同絕大多數人的福利作交易的程度。但這個限度是什麼?為了分析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引進羅爾斯的一個觀點。
約翰·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一書提出了一個差別原則:只有當不平等有利於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時,這些不平等就是可容許的。否則,則是不容許的。把這條原則與前面所述同等地尊重人這一觀點結合起來,我們就有從處境不利者的角度判斷不平等的必要。我們思索應採取的做法,都應該能表明處境不利者同他或她所能成為的處境好的人是一樣的;現在的任何不平等都必須表明是為了造福所有的人(包括得利少的人)。
用這些觀點衡量柯老師的做法,我們就會要求對柯老師的交易作出限定。是的,所有的人都應被看成是有價值的目標,每一個人獨一無二的價值都應受到同樣的尊重。不能因為少數幾個學生完全沒有升學的希望就放棄他們;不能為了保證班上大多數人的升學而犧牲少數人的教育權;不能因為他們影響教學秩序就把他們安排在被人遺忘的角落,即使他們自己樂意那樣做——實際上,當他們年長成人,一旦他們覺醒過來,一旦他們有朝一日認識到他們的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一旦他們醒悟自己並未享有按他們的權利所應享有的教育資源,一旦他們意識到他們成了教師交易的犧牲品,他們會怎樣看待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師?他們或許會從中形成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為了一個貌似合理的目的,可以隨便犧牲某個人的福利,這種犧牲可以隨便到任何程度。並且把這個觀念遷移到他們的生活與工作領域中去。不能為了保證班上大多數人的升學而犧牲少數人的教育權。總之,照非結果論者的觀點看來,柯老師的所有的理由都不成其為理由。每一個人的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不管他有沒有升學的希望。因此,柯老師必須去關注這幾個能力低下的學生,盡最大可能使他們獲得最大的進步。或許,無論如何他們都升不了學。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的道路並非僅有升學一途。他們能夠進步到他們所能達到的程度。這種進步或許就為他們日後離開學校後的學習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這里還是有一個問題。柯老師抽出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這幾個學生身上才是合理的?如果我們的責任就是為處境不利的孩子謀求最大的福利,那麼柯老師所花時間與精力實際上是沒有限制的。只要這幾個學生不斷進步,只要班上其他人不落在這幾個學生後面,他們就在事實上有權排斥其他學生而無限制地佔有柯老師的時間。這樣的結果確實又是不公正的。它要求我們樂意以全班學生的重大進步與少數幾個孩子的少量進步作交換。這不可能是公正的,但它確乎又是前面訴求過的原則所要求的。
所以,似乎有必要作一個修正,這就是,有必要限制用少數幾個人的進步同絕大多數人的進步作交易的程度。如果這種交易影響了班上絕大多數人的進步和升學,那麼這種交易就必須停止,即使這種交易繼續下去會使這幾個學生得到提高。尊重每一個人,既要使這幾個水平底下的學生獲得他們所能達到的進步,又要保證班上絕大多數人的進步和升學,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他們所能達到的進步,這似乎是一個再完美不過的結果。但是,柯老師能做得到嗎?我們目前的教育能做得到嗎?盡管心存疑慮,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確實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三、結語
從上述對有關案例的初步分析,我們可看出,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公平,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問題。它不僅發生在教育實踐的宏觀層面,也發生在教育實踐的微觀層面。對這些問題,單純從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理論出發,我們似乎都可以作出有力的證明;但是,面對異常復雜的教育實踐領域,這些概念和理論的解釋力往往又顯得蒼白無力,或者是在原則層面上雖可得到一定的共識,但是一旦落實到實踐層面,往往就出現了分歧。可以這樣說,我們不僅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探討,也需要具有足夠的實踐智慧,耐心、謹慎、熱情地不斷地創造條件,才有望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復雜的教育公平問題。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見過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已經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教育設施也得到了較大發展。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低於廣闊,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因此,我國的教育公平雖然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問題。
我國教育的不公平有很多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就存在則會城鄉、東部和西部巨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大,也直接變現為教育發展的不平衡。
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原因也是教育不夠公平的一個重要原因,教育財政由政府負擔,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公共財政體系尚不晚上。同時,長期存在於社會上的一些不正確觀念也成為阻礙教育公平步伐的阻力。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一部分。同時,教育關系著一個人的就業、個人發展等等重要問題,如果不能夠實現教育公平,就難以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和諧發展。
要實現教育的公平,就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積極行動。
首先,要積極謀求教育公平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教育公平需要政府政策的復制,要大力推行科教興國戰略和素質教育,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各教育部分和學校的學校制度研究喲啊將如何實現教育公平作為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實現教育公平的新形式。
其次,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資金投入,減少差距。
我國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資占國民經濟的比例遠遠低於世界水平,這就更加加劇了優先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傾向。為此必須從政府投入和社會融資等多方面努力,耨球更多的資金投入。同時,公共教育資源要想農村、中西部氣度、貧困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退工公共教育協調發展。
再次,建廠教育資助制度和助學體系,推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公平配置。
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制度,積極推行學生貸款制度,建立各種形式的獎學金制度,實施勤工助學制度,開展特殊困難補助,實行學費減、免制度,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學。
最後,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建立和形成遍布城鄉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溝通,促進學習途徑、虛席模式和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努力創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條件。教育公平的實現需要全社會從多方面共同努力。之憂教育部門和學校、家庭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新的方法,同時簡介國外實現教育公平的方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才能夠逐漸實現教育的公平,促使社會的和諧發展。
4. 華東師范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錯過悔一生
我寫的都是上學期教過我的老師,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聽他們的課,但是這些老師真的既有實力又有魅力。
他總是會及時地反饋,真的非常耐心,有時候郵件都是在夜裡發來的。還有,這個老師非常的好,有一次(我忘了是為什麼了),突然就請全班同學吃披薩,哇,這個老師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