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
⑴ 99歲楊振寧寄語廣大學子,他都說了什麼
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尊崇,他是我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面鮮紅的旗幟。他的言行舉止以及思想境界,不但影響許多年輕學子投身物理,也對中國人的學術文化帶來深遠影響。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像楊振寧先生這樣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國家,不為外國的優厚待遇所誘惑、迷失,把熱血和本領貢獻給自己的國家。
⑵ 鏉ㄦ尟瀹佸湪緹庡浗鐨勫勾鍚鏄澶氬皯
100涓囧厓銆傛潹鎸瀹侊紝鍑虹敓浜庡畨寰界渷鍚堣偉甯傦紝涓栫晫钁楀悕鐗╃悊瀛﹀訛紝棣欐腐涓鏂囧ぇ瀛﹁插駭鏁欐巿銆佹竻鍗庡ぇ瀛︽暀鎺堛傛潹鎸瀹佸湪緹庡浗鐨勫勾鍚涓100涓囧厓錛屽湪浠栧洖鍥藉悗錛岀粰娓呭崕瀛︽牎鎹愯禒浜600涓囧厓錛屾槸涓浣嶅緢浼熷ぇ鐨勬暀鎺堛
娓呭崕澶у︽暀鎺堢殑騫磋柂
榪欎釜闂棰樿佺湅鏄浠涔堝ぇ瀛︼紝浠涔堢郴鐨勬暀鎺堬紝涓鑸澶у︽暀鎺堝伐璧勫湪5000涔6000錛岄珮妗e﹀簻涓撶戞暀鎺堝湪8000鍒10000銆
澶у︽暀甯堢殑宸ヨ祫鏄錛氬浗瀹跺熀鏈宸ヨ祫+璁茶劇殑璇炬椂璐+瀛︽牎濂栭噾紱忓埄鍒跺害銆傚苟涓斿ぇ瀛︽暀甯堢殑綰у埆涓嶄竴鏍鳳紝宸ヨ祫寰呴亣涓嶄竴鏍楓傛瘮濡傦細杈呭煎憳鍩烘湰宸ヨ祫涓鍗冨氬厓銆備竴鑸鏁欏笀錛屽熀鏈宸ヨ祫涓鍗冨氬厓鍔犺炬椂璐癸紝姣忚妭璇20鍒30涓嶇瓑銆
鏁欐巿鐨勮亴璐
鏁欐巿鐨勫伐浣滄槸鍦ㄥぇ瀛﹂噷閽堝逛粬浠鎵鎿呴暱鐨勯嗗煙寮璇俱佹垨鎺堜笌瀛︾敓涓撲笟璁緇冿紝濡傜戝﹀拰鏂囧︾瓑棰嗗煙銆傚彟澶栨暀鎺堜篃蹇呴』娣辮曡嚜宸變笓綺劇殑瀛︾戱紝浠ュ彂琛ㄨ烘枃鐨勬柟寮忔潵鑾峰緱鍟嗕笟涓婄殑鍚堜綔鏈轟細錛堝寘鎷浜嗘斂搴滃湪縐戝︿笂鐨勯【闂銆佹垨鏄鍟嗕笟鍙戞槑絳夛級錛屽悓鏃惰緇冭嚜宸辯殑瀛︾敓灝嗘潵鏈夎凍澶熺殑鑳藉姏涓庝粬浠浜ゆ掋
鍦ㄦ巿璇俱佽緇冦佹彁浜よ烘枃涓庡繪眰鍟嗕笟鍚堜綔榪欏洓涓鏂瑰悜閲岋紝瑕佸彇寰楀鉤琛″垯絝鐪嬪︽牎銆佸湴鐐癸紙鍥藉訛級鍜屾椂闂撮濆栧洜緔犮備緥濡傚湪嬈х編鐨勯《灝栧ぇ瀛︿腑錛屽︽牎鐩稿綋閲嶈嗗湪鐙涓棰嗗煙涓涓撶簿鐨勬暀鎺堬紝鑰屼笖甯稿父灝嗕粬浠浣滀負璇ユ牎鐨勫d紶閲嶇偣銆
娓呭崕澶у︽暀鎺堝伐璧勫氬皯閽憋紝娓呭崕澶у︽暀鎺堟槸浠涔堢駭鍒鐨
娓呭崕澶у︾殑鏁欐巿騫磋柂涔熸槸鏈夊樊鍒鐨勶紝灝戠殑鍙鑳藉彧鏈20涓囧乏鍙籌紝楂樼殑鍙鑳芥湁100涓囧乏鍙籌紝鍥犱負鏁欐巿涓涔熸湁綰у埆楂樹綆鐨勶紝姣斿傞櫌澹綰у埆鐨勬暀鎺堬紝閭e緟閬囪嚜鐒跺氨楂橈紝鑰屼竴浜涙櫘閫氱殑鏁欐巿錛岀壒鍒鏄鏂囩戞暀鎺堬紝涓鑸鏉ヨ村緟閬囦笉濡傛悶縐戠爺鐨
榪欎釜闂棰樿佺湅鏄浠涔堝ぇ瀛︼紝浠涔堢郴鐨勬暀鎺堬紒涓鑸澶у︽暀鎺堝伐璧勫湪5000涔6000錛岄珮妗e﹀簻涓撶戞暀鎺堝湪8000涔10000錛岀墰閫兼暀鎺堝氨鏄璇劇▼鏃墮棿錛屼竴鑺傝10000涔嬩笉絳夛紒瑕佹槸鍝堜經澶у︽暀鎺堟潵涓鍥斤紝閭h繕涓嶅緱璁哄垎閽熷皬鏃舵敹璐癸紝涓鑺傝懼氨鏄濂藉嚑涓囦簡錛
⑶ 楊振寧一生簡介
一、一生簡介:
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今屬肥西縣)。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1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千個字。 他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院士、委內瑞拉科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
1949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將其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342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
1954年,楊振寧和已故的米爾斯提出了一個稱為非阿貝爾規范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2017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當選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二、楊振寧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是華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代科學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的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說:"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
人們贊揚在理論物理前沿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諾貝爾獎得獎人楊振寧是一位堅忍不拔、具數學天才的科學家。他致力於揭示自然的對稱性,而這些對稱性常常是隱藏在雜亂的實驗物理結果的後面。
楊振寧長時期在看來是神秘的物理學和數學的十字路口工作。在這個領域內,一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靈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還沒有實驗證據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樣運轉的。這是一個外行很難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滿了希臘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尋求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的"品味"和"風格",有尋求用正確語言來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內心的靈感。
拓展資料:
學術成果
1、相變理論
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統計力學方面的特色是對紮根於物理現實的普遍模型的嚴格求解與分析,從而漂亮地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精髓。1952年楊振寧和合作者發表了3篇有關相變的重要論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獨立完成的關於2維Ising模型的自發磁化強度的論文,得到了1/8這一臨界指數。這是楊振寧做過的最冗長的計算。Ising模型是統計力學里最基本卻極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論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廣泛認識。1952年,楊振寧還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並發表了兩篇關於相變理論的論文。兩篇文章同時投稿和發表,發表後引起愛因斯坦的興趣。 論文通過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數的解析性質,發現它的根的分布決定了狀態方程和相變性質,消除了人們對於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熱力學相的疑惑。這兩篇論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論文中的單位圓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氣模型的巨配分函數的零點位於某個復平面上的單位圓上。在統計力學和場論中,這個理論精品就像一個小而精緻的貝殼至今魅力不減。
2、玻色子多體問題
起源於對液氦超流的興趣,楊振寧在1957年左右與合作者發表或完成了一系列關於稀薄玻色子多體系統的論文。首先,他和黃克孫、Luttinger合作發表兩篇論文運槐,將贗勢法用到該領域。正友在寫好關於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否守恆的論文之後等待實驗結果的那段時間,楊振寧和李政道用雙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確的基態能量修正,然後又和黃克孫、李政道用贗勢法得到同樣的結果。他們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驚訝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項,但當時無法得到實驗驗證。出乎他們的預料,近年來,這個修正項隨著冷原子物理學的發展而得到了實驗證實。
3、楊-Baxter方程
20世紀60年代,尋找具有非對角長程序的模型的嘗試將楊旁清友振寧引導到量子統計模型的嚴格解。1967 年,楊振寧發現 1 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費米子量子多體問題可以轉化為一個矩陣方程,後被稱為楊-Baxter方程(因為1972年Baxter在另一個問題中也發現這個方程)。 1967年,楊振寧還寫了一篇於翌年發表的文章,進一步探討了此問題的S 矩陣。 後來人們發現楊-Baxter 方程在數學和物理中都是極重要的方程,與扭結理論、辮子群、Hopf代數乃至弦理論都有密切的關系。楊振寧當年討論的1維費米子問題近年來在冷原子的實驗研究中顯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發明的嵌套Bethe假設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來解出了1維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後來成為高溫超導的很多理論研究的基礎。
4、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
對稱性是物理學之美的一個重要體現,是20世紀理論物理的主旋律之一。從經典物理以及晶體結構,到量子力學與粒子物理,對稱性分析是物理學中的有力工具。楊振寧對粒子物理的諸多貢獻表現出他對對稱性分析的擅長。 他往往能准確利用對稱性,用優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結果,並且突出本質和巧妙之處。1999年,在石溪(Stony Brook)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楊振寧被稱為"對稱之王(Lord of Symmetry)"。
5、1950年,楊振寧關於p0衰變的論文以及他和Tiomno 關於β衰變中相位因子的論文奠定了他在此領域中的領先地位。1956年,θ-τ之謎是粒子物理學中最重要的難題,當時普遍討論宇稱是否可以不守恆。楊振寧和李政道從θ-τ之謎這個具體的物理問題走到一個更普遍的問題,提出"宇稱在強相互作用與電磁相互作用中守恆,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許不守恆"的可能,將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變過程獨立出來,然後經具體計算,發現以前並沒有實驗證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否守恆。他們更指出了好幾類弱相互作用關鍵性實驗,以測試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否守恆。吳健雄於1956年夏決定做他們指出的幾類實驗中的一項關於60Co β衰變的實驗。次年1月,他領導的實驗組通過該實驗證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確實不守恆,引起全物理學界的大震盪。因為這項工作,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6、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
質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否守恆的論文預印本引起Oehme於1956年8月致信楊振寧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P)、電荷共軛(C)、時間反演(T)三個分立對稱性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這導致楊振寧、李政道和Oehme發表論文57e,討論P、C、T 各自不守恆之間的關系。此文對1964年CP不守恆的理論分析有決定性的作用。
7、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
1960年,為了得到更多弱相互作用實驗信息,利用實驗物理學家Schwartz的想法,李政道和楊振寧在理論上探討了高能中微子實驗的重要性。這是關於中微子實驗的第一個理論分析,引導出後來許多重要研究工作。
8、CP不守恆的唯象框架
1964年,實驗上發現CP不守恆後,引發出眾多亂猜其根源的文章。楊振寧和吳大峻沒有理會那些脫離實際的理論猜測,而作了CP不守恆的唯象分析,建立了後來分析此類現象的唯象框架。這反映了楊振寧腳踏實地的作風,也明顯顯示出他受到的Fermi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