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文學教授演講
『壹』 劉瑜《哈佛大學為什麼這么牛
清華大學教授、詩人、作家劉瑜的一篇勵志感悟文章:哈佛大學為何這么牛?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後,除了領錢,基本也沒有什麼別的任務。為了防止自己整天縮在家裡,把薄薄的那一沓錢翻來覆去地數,我決定去旁聽幾門課。
那天我去學校我所在的機構,跟機構里的秘書表達了此意。她非常乾脆地說,沒問題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問,有沒有一個什麼社科方面的課程清單,我看看有什麼課可選。我問的時候,想像的是幾頁紙,可以站那順手翻完。結果說時遲那時快,柔弱的女秘書突然掏出一個龐然大物,向我遞過來,我伸手一接,胳膊差點因為不堪重負而當場脫臼。
定睛一看,這本1000多頁的玩意的封面上,赫然印著幾行字: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6-2007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College Gra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s.
就是說,僅僅就本科和文理學院的課程表及課程的簡單介紹(一般3-5行的介紹),哈佛就一口氣列了1000多頁。我估計,把哈佛全校的課程名單一一排列出來,是不是得繞上赤道一周兩周啊。
以前在哥大聽課,我就覺得自己已經見過世面了。現在,捧著這個龐然大物,我有種金輪法王突然路遇蕭峰的悲涼感,過去六年建立起來的牛校感當即化作片片飛屑,隨風而逝。
端著它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仔細研讀起來。如同一個飢餓無比的人,捧著一個寫滿了各種山珍海味的菜單,邊咽著口水邊往下讀。讀到最後,就是《廊橋遺夢》裡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覺,之前和丈夫風平浪靜的婚姻,原來都是不算數的,這才是真正偉大的愛情。
當然,讓我產生偉大愛情的,不僅僅是哈佛所提供的課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課程之人性化。國內的媒體,時不時地就會把「大學精神」這個話題拿出來討論一下。基本上大家都會達成一個共識: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機構,大學精神不應當僅僅是訓練工作技能的精神。據說,大學應該熏陶的,是一種人文精神。雖然「人文」這兩個字,因為靠「文人」兩個字太近,已經臭大街了,我覺得,大家還是應該再給它一次機會。
哈佛大學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學,當然是因為它最有錢,然後用這些錢買了最先進的設備和雇了最牛的教授。但是同時,也是因為它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而這一精神,最集中地體現在它的「核心課程」上(哥大也有,但是跟哈佛比,是小巫見大巫)。
所謂「核心課程」,就是學校提供給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礎課,學生必須從中選出幾門作為必修課。這些基礎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進入知識的細枝末節之前,能夠對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個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這樣當他置身於自己的專業時,能夠知道自己所學習的,不過是一個巨大有機體裡面的一個毛細血管。
摘抄一段關於「核心課程」的說明:「The philosophy of the Core Curriculum rests on the conviction that every Harvard graate should be broadly ecated, as well as trained in a particular academic specialty or concentration. It assumes that students need some guidanc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and that the faculty has an obligation to direct them toward the knowledge, intellectual skills, and habits of thought that are the hallmarks of ecated men and women. 」
哈佛的「核心課程」分成七個板塊:Foreign Cultures; Historical Study; Literature and Arts; Mor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Science; Social Analysis. 拿Moral Reasoning這個板塊做為例子,所給的課程包括:
1、民主與平等2、正義3、國際關系與倫理4、倫理學中的基本問題5、儒家人文主義6、有神論與道德觀念7、自我,自由與存在8、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隸制9、社會反抗的道德基礎10、共和政府的理論與實踐11、比較宗教論理12、傳統中國的倫理和政治理論13、古代與中世紀政治哲學史14、現代政治哲學史
拿科學這個板塊來說,所給課程包括:1、光與物質的性質;2、空氣;3、宇宙中的物質;4、觀察太陽與恆星;5、時間;6、愛因斯坦革命;7、環境的風險與災難;8、現實中的物理;9、Cosmic connections;10、音樂和聲音的物理學;11、看不見的世界:科技與公共政策;12、能源、環境與工業發展;13、Life as a Planetary Phenomenon;其它的板塊,就不列了,太長。
基本上,「核心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在開始研究樹木之前,能夠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夠把這個森林地圖印在大腦上,以後走到再細小的道路上,也不會迷路。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討會」的課程(freshman seminar)――這個freshman seminar是什麼宗旨,什麼來頭,我不大清楚,但是有些課程名稱開得非常誘人,因為名單太長,我只列上那些我感興趣的課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頭六臂會去旁聽的課程。
1、人的進化2、翅膀的進化3、細菌的歷史4、銀河與宇宙5、象棋與數學6、疾病的話語7、DNA簡史8、美國的兒童醫療衛生政策9、道德判斷的本質10、火星上的水11、醫葯公司與全球健康12、傳染病對歷史的影響13、非洲的艾滋病14、關於意識的科學研究15、什麼是大學,它的目的是什麼?16、俄羅斯小說中的愛情17、懷疑主義與知識18、一個社區的研究19、基督教與美20、怎樣欣賞畫21、浮士德22、黑人作家筆下的白人23、香蕉的文化歷史24、烏托邦與反烏托邦25、蘇格拉底及其批評者26、怎樣讀中國的詩歌27、互聯網與法律28、美國的70年代29、The American Creed Excep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30、語言與政治31、信任與民主32、美國的總統選舉33、60年代的青春文化34、盜版35、全球變暖與公共政策36、當代印度37、公共健康與不平等38、公墓的歷史39、人權40、政治演講與美國的民主41、「犯罪」的概念42、現代歐洲國家的民族主義43、煙草的歷史44、酷刑與現代法律45、大腦的測量:心理學實驗的興起
你看,隨便這么一列,就有45個。對於一個求知慾很強的人來說,這些課程簡直就是一場饕餮之宴,舉著筷子,不知從何下手。不知道清華北大,能給那些剛剛背井離鄉的18歲孩子,開出上述45門課中的幾門。
我相信,大學精神的本質,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深奧,而恰恰是恢復人類的天真。天真的人,才會無窮無盡地追問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關於自然、關於社會。大學要造就的,正是達爾文的天真,愛因斯坦的天真,黑格爾的天真,顧準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顧的「獃子氣」。「成熟的人」永遠是在告訴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變的。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領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務主義引起的短視,來到星空之下,整個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數學、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樣在深藍的天空中閃耀,大人們手把手地告訴兒童,那個星叫什麼星,它離我們有多遠,它又為什麼在那裡。
前兩天讀王璐小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話說的挺好玩,說到國內某現象,他說:兩個連大學都算不上的什麼機構,竟然為自己還算不算一流大學而辯得臉紅脖子粗。
這事我沒怎麼跟蹤,所以也不太清楚。好像是香港幾個大學挖了幾個高考狀元走,清華北大就開始捶胸頓足,覺得自己不再「一流」。這種捶胸頓足有點滑稽,彷彿宋祖德為自己不再是一線男星而痛心疾首。其實,清華北大的確應該捶胸頓足,但不該是為了幾個高考狀元,而應當是為自己與天真的距離。
推薦閱讀:
哈佛圖書館牆壁上的20條訓言和館訓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www.201980.com/li/win/7559.html
『貳』 求彭林說禮1-7 的演講稿
彭
林
說
禮
(一)什麼是禮
講禮,因為禮與每個人生活關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舉手投足,談吐,是不是合於禮,想繞都繞不開。講話處事過程中,有很多禮在。
我舉幾個例子,倆口子出門,在路上,遇到一個熟人,我們這個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紹自己的配偶,一般稱為夫人,對第三方稱自己配偶為夫人,對不對?再比方說我們請人吃飯,隔著桌子,從座位上站起來,跟桌子對面的人說王先生,我敬您。這個合不合禮?這里不管意識到沒有,每天行為舉止是合禮還是失禮?對方做得好,我們往往在細節上高看他一眼,說他修養高。
中華是禮儀之邦,禮與儀是一個方面還是兩個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儀式,都有兩個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禮要拜天地之類是形式,設計都有思想在其中貫串,隱藏著深刻的思想在里邊,這是第二個方面,即內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學。而裡面的東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東西看作就是禮。《左傳》有故事,魯昭公一次帶領外交代表團去訪問晉國,這時外交特別講究,到郊區時,到賓館,要下榻。東道主得派人來慰勞,這是郊勞。這個儀式標志著兩個國家外交開始了。休息過後,第二天國君要拜見。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見,舉行宴會。所有活動結束後,要回去了,東道主要盡地主之誼。得准備一路上的吃喝用度。這是贈賄。這是標志著外交的結束。這個過程中間,活動非常多而繁瑣。魯昭公沒做錯一個地方,不容易。晉國國君感慨,這是真懂禮的人。沒想到大夫女叔齊不屑,說他懂什麼禮呀。為什麼呀?女叔齊微笑說,這是儀,不是禮。禮對於我們是修身成為君子,對於國君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國家。禮要求的就是這個。而魯昭公國內一塌糊塗,權力被三家大夫瓜分了,他被架空了,收不回權力,哪裡懂得什麼禮。
(季平子,用的樂隊人數超標,不合禮。魯昭公氣憤。結果,被季孫叔孫孟孫三家打敗,魯昭公落得悲慘的下場,為什麼呢?)
治理國家要用好人,魯國用人不當,因此要大亂了。自己要出問題了。可是弄不清應該做什麼,只考慮「習儀已亟」。說他懂禮,不是差得太遠了嗎?看來真懂禮的要數女叔齊,而不是魯昭公。像今天的課堂之上,學生向老師行禮,只有形式,沒有恭敬心。
(今天人崇尚自由,面臨一個問題,與周圍人關系不和諧了,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是有靈魂的生命,靈魂得管住,否則會出竅,怎麼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辦法。像西方人交給上帝來管。這是宗教文化,有萬能的上帝。在宗教文化中有理論,亞當與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生氣,趕走了他們。進一步懲罰他們,訂了契約,規定將來你們的孩子,不管到什麼時候,生下來靈魂里就有邪惡,這個邪惡讓你想做壞事,所以認為人性是惡的。這是原罪,這種邪惡與生俱來,不學而有,是本能想做壞事。這樣的靈魂要不管,只能成為惡魔。要打入地獄,怎麼拯救靈魂呢?得信教,禱告,懺悔。他們把靈魂交給了上帝。
中國文化不同,沒有上帝,人性是善的。人有一個善良的本質在。這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的東西。中國文化中,人的靈魂要自己管。而且要管好。拿道德來管。所以在中國,自古以來,講天理,講公道,講良知,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靠的是信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之至,親戚畔之。我們常看重有德無德。常罵人缺德,這是委婉的批評。這講的是德。道德又像空氣,看不出摸不著,又確實在,離不了。怎麼對人生對社會發生作用呢?古人把它轉換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行為規范。比方說有道德的人會孝順父母,不是嘴上說,而是有規范,出門怎麼樣睡覺前怎麼樣,有無德只要看看這些行為就知道。每個系列可以操作與檢查,所以說「禮者,理也」。是按照道理理性來做。一天天地按這個做,道德就深入紮根,不是空的,道德就通過禮來實現了。按禮來做,行為就合於道德理性。否則背離了道德理性。從周代開始,禮特別多,正常人在小孩時就要學禮,見到長輩怎麼做,父母喊你怎麼做,規定得細致,小孩的行為都受到道德理性約束,後來是成人禮婚禮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這些是人生禮儀。通過各種禮儀的活動來感受人生,接受人文的熏陶,對我們特別重要。我們的靈魂要通過禮來自己管。
(看起來西方禮儀更實用,我們古代的禮儀太虛,怎麼看待呢?)
兩千年前有同樣的問題:「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一套話語要什麼用?子貢是孔子的高徒,幾句話說服了棘子成,見過老虎與狗羊沒有?虎豹與狗羊不同,在於身上的斑紋。假如我們把虎豹的皮扒下來,去掉花紋與狗有不同嗎?沒有了。動物外在的東西像花紋,有與沒有,代表不同的動物。我們看君子與小人也一樣,君子身上有類似於花紋一樣東西即禮。小人卻沒有。君子除了內在像虎豹一樣,外在也要有花紋一樣的禮。我們身邊有些富豪,我們卻認為是小人,所以君子一定要學禮。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君子」一詞似乎離我們有些遠了,不過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還常常會用到「德才兼備」這樣的詞,由此可見,即使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今天,品德和修養依然是評價一個人是否有素養的重要標准,這和「君子」的評價標准基本吻合。那麼在中國古代,要想成為君子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孔子說過,我們身上有兩種東西,一是質,本質,像勤勞真誠孝順,這是質;二是文,現代社會與人交際,說話文雅,舉止有度,處事得體,讓人感覺舒服。一個人身上這兩種東西常不對稱。孔子說,「質勝文則野」,率性,給感覺是粗野,不講究;相反的是「文勝質則史」,一看到人就客氣讓你受不了,達頭了,為人不實在,做作,不實在。「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與質均衡發展,像老虎的花紋與體魄搭配得好,相得益彰。兩個都有,才能成為君子。所以,大家如果對人生還有期許,得學文哦。孟子也有話:「君子異於人者,在其存心也,」看你心裡存的是什麼,只存有錢,就成不了君子,有兩樣:「君子以仁存心」到一個地方就關注弱勢群體;「君子以禮存心」還得裝著禮。裝著愛會尊敬把兩樣存在心情里,慢慢就會成為君子。
(君子本指國君之子,後來最終成了有文化有修養的代名詞。)
要做君子,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願望。梁啟超做過講演,題目就是《君子》。說大學是要培養人格完善的人才,這個人格完善,周易六址四卦中就有五十三卦談到君子,要崇德,勉為君子;語默作止,都成為國民仿效的對象。南開中學出過兩個總理。校長曾對所有同學講,宋朝時,有著名教育家胡元,胡安定,痛感要培養人才,得從一舉一動開始,胡安定的學生走到市井中一眼能看得出是他的學生。是不是君子應該能看得出來,校長說,我們的學生要將來走到市井中也能看得出是南開的學生。這與梁啟超的寄語一樣。我們得有君子的規范,有君子的文采。今天算是開場白,下邊會把常用的東西一一介紹。
(二)學會稱呼
(我們與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常常是如何稱呼對方。可在很多人眼裡,「稱呼」不就是直接叫對方的名字或者「你」嗎,有什麼可講究的呢?在清華大學彭林教授眼裡,「稱呼」雖然簡單,但裡面卻蘊藏著很大的學問和智慧。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鬧出笑話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男性稱自己的配偶為「夫人」,這樣的稱呼已經司空見慣。可這樣尋常的一件事竟然不符合中國傳統禮儀的要求,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在稱呼自己配偶的時候,究竟還存在哪些誤區呢?)
有這樣的笑話,經常有人講,有一位船客,上船後不知道幾點開,就問船老大,喂,這船,幾點開?船老大不理睬他。船老大就用篙敲了他一下,他還喊,船老大就把他打進了水中。他沒稱謂讓對方不舒服。這是專門的學問。今天這種稱謂問題成了失禮的普遍現象。有外來辦事人,常問人時用「哎」。稱謂失當更不對。
我有朋友的老婆進了閱覽室,學生要借雜志,權衡怎麼叫,叫老師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師傅。這位朋友聽出不尊重,反應快,轉過臉來說,叫我師傅,我什麼時候帶過你這個徒弟,學生趕快道歉。不知道職務與身份時,怎麼稱呼?孔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可以稱大叔,大姐等。西方也說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西方人稱呼對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對父母的稱呼。在他們看來,姓名不過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已,就是讓人叫的。但在彭林教授看來,中國與西方不同,自古以來就崇尚「禮」的要求。那麼,按照這個要求,我們稱呼對方尤其是稱呼長輩時,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中國人的禮有這樣的話,自卑而敬人。卑是謙卑,無論跟什麼人打交道,都把對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有謙語,像北京話中的「您」,表達的就是尊重。自古以來就講究對人敬,對自己謙。像爵位里,作為敬稱,天子叫「君」,諸侯也叫「君」。後來把這個下移,用於一般人身上。古人寫墓誌銘,寫父親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君」成了普通的對方「你」,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像「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里君都是你。
還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稱。像許多國君稱公,可以用在生活中。像學者年輕人稱呼時也加公,從爵稱過來的。諸侯的孩子多,有繼承人是嫡長子,其他的叫公子。這個稱謂今天也用。開學術會時,介紹來賓會用某某先生的公子。女兒也一樣,女公子。這樣介紹比較雅一些。現在民間說是誰家的仔,一聽,意思沒錯,但是禮儀上不成體統。不尊重。像卿,古代大夫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後來用來尊稱。電視里常能看到,皇帝稱愛卿。小說戲劇中夫妻也互稱卿,今天還稱卿卿我我。追起來,其實最早也是爵稱。還有建築,像天子叫陛下,「陛」本指台階。還有殿下,閣下。閣下也用得多,這也是敬稱。其實皇帝並非是陛下,是大臣謙稱,無法與皇帝平起平坐,只能與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對話。再一層層傳上去。古代國君見面,中間有許多中介,有話要說時,就告訴介,一個接一個地介紹,一直到那個國君那兒。這叫陛下。殿下閣下都是這個意思。陛下是天子專用。低的叫殿下與閣下。稱自己為「在下」。現在沒了,這種稱呼保留下來了。章回小說叫看官,老北京跑堂的叫爺,看起來俗氣,但表達的也是尊重。廣東深圳看到客人來了,叫老闆。顯然表達的是尊重。還有像修飾詞,加「令」,古代是好的意思。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時辰叫令辰。「蒙蒙文王,令聞不已」。今天打交道時要注意,問人父母不能說老爸怎麼樣,老頭怎麼樣,這是玩世不恭,得說令尊大人令堂大人。孩子叫令郎令息。
(在我們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正式場合,我們稱呼對方最應該把握的一條原則就是多採取敬語,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那麼反過來,當我們在向對方介紹自己或者稱呼自己的時候,又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有什麼講究呢?)
謙,是用在自己。是另一套詞語。像介紹到自己時,一定要用謙稱。自帝王開始都有。像《老子》說侯王自稱,孤寡不穀。孤寡都是少,表明自己德行不夠。這是謙虛的說法。不穀,指的是稻穀的谷,當善講,表示自己不才,不善。諸侯見到天子叫寡小君。妻子見到丈夫得叫小童。這都是謙稱。
(古代大臣,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郭沫若把「臣」字說是眼睛豎起來了,臣指身份低。南面稱臣就是被俘。女子謙稱妾也是。謙稱是一種自我謙卑,壓低自己表示誠懇。最典型的是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這封信,司馬自稱「仆」。甚至自己稱為「牛馬走」。這是一種低調。還有鄭板橋,喜歡畫畫,最佩服的是徐文長,好畫青藤,鄭板橋就曾拿四十金換一幅畫,甚至有刻章,章上有畫,自稱是「青藤門下走狗」。鄭板橋這樣做與稱「牛馬走」一樣,是謙稱。這是低調的自謙。像說父親得說家父,母親叫家母。弟弟得說成舍弟。兒子說成犬子。這是中國人獨特的謙稱。中國人講低調,含而不露。問對方姓得問貴姓,回答得說,免貴姓某。甚至還說小姓某。問大人不能問幾歲,得問春秋幾何或者是高壽,回答得用虛度五十,這是中國人獨特的方式。
(按照「自卑而敬人」的原則,敬詞往往用於稱呼對方,而謙詞一般用於稱呼自己或者家人。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不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敬詞,哪些是謙詞而鬧出笑話。那麼,這些容易被曲解的詞都有哪些呢?)
一位老教授說,有學生鬧笑話,學生同學的父親去世了,同學去奔喪了,這位同學覺得情同手足了,得發唁電,一開頭說,「驚悉,家父不幸逝世」,到底是誰的父親去世了?如果是你的父親去世,發電給人家干什麼?給人家發的,就說不通了。也不能說是「我的家父」,這是你的,領回去就是了。
還有介紹配偶,現在生活中,介紹配偶的詞最亂。往往說,老婆,那口,我家裡的,太俗了。有說是夫人的。這是笑話的。我們去讀讀《禮記》,稱謂嚴格。天子配偶叫「後」,王後,太後。這是天子專用的。諸侯的配偶才叫「夫人」。現在要是稱夫人就是自大了。叫愛人行嗎?愛人是近代興起的稱呼。在漢字文化圈裡,愛人是情人。我們大陸稱自己的配偶為內人或者內子。這是古老農耕時代的叫法。如果女的介紹男的呢?外人?不能叫。其實,女的稱男的叫「外子」。這是通行的。
(三)以情動容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求職還是參加各種活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如何在短時間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多年從事禮儀研究工作,在他眼裡,舉止得體、服裝整潔都是表面的工作,在這些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而它正是人們取勝的法寶。那麼這個法寶是什麼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彭林教授將同您一起關注傳統文化,關注中華禮儀,為您帶來《百家講壇》系列節目--彭林說禮之《以情動容》。】
《禮記》裡面有一個《玉藻》,裡面說一個君子,在他平時生活的時候,他的體態非常舒緩,非常從容,可是突然通知他說有一個尊者,在哪裡等待要見你,這個君子聽到以後,馬上就整肅儀容,要調整自己的容貌,然後去見尊者,那麼下面的記載呢,非常精彩。他是從腳到頭三個字一句,「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庄」-《禮記-玉藻》。首先講腳,足容重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步履要穩重,要莊重,有些孩子給人的感覺輕輕佻,就是他的步伐是飄的,不是一步一個腳印,所以君子不重則不威,重首先立在足上。《禮記》裡面還提到在鄭重的場合的時候。走路的時候兩只腳要像車輪一樣,不離開地,這鞋子幾乎是擦著地朝前走。手容恭的意思是手要能體現你的恭敬,《弟子規》裡面講,就是說你跟人行禮的時候,古代相見要行拜禮。「拜恭敬,揖深園」-《弟子規》,作揖的時候要園要深,不能隨便的樣子,作揖要深園要恭敬,手的姿勢非常重要。
在拿東西的時候,《禮記》里規定的很清楚,在正式的場合要你拿禮品,或者接受一個禮品,那麼裡面叫奉者當心,接受人家送給我們的國禮,就不能隨便拿著也不能隨便拎著,一定要當心就是,心德位置。在古代如果是天子送你的東西,還要略高於心。走到哪裡一看很恭敬,這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那麼有的東西比較重就要提著,《禮記》規定手不能低於帶,低於帶,這東西就是擺在地上拖著走,叫提著當帶。現在我們的服務行業,窗口行業這個現象很普遍,不知道諸位遇到過沒有,我是遇到過,我到收銀台去交錢,完了以後,那個收銀的小姐,她把我的錢是朝外扔的,然後不理你了。
我看過轉播全國乒乓球比賽,女單決賽,那麼按照規定兩邊決賽運動員,首先要站在那裡,然後主持人介紹,今晚舉行的是什麼什麼比賽,參加決賽的是誰,那麼那位運動員出來很大家見面,結果那次那兩位運動員,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運動員,為國家爭了不少榮譽,確實球技很高。但是修養略有欠缺,兩個都隨便站著,沒有恭敬謙卑的樣子。
目容端的意思是眼光要端正,做人要正直包括你站立的時候,身體要正直,你的心是正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 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離婁》,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體現我們一個人,體現內在德行的器官,沒有比眼睛更好的了。內心正的人眼睛是正的是清澈的,內心不正的人眼睛是瞢的是渾的。所以考察一個人,看他怎麼說看他的眼睛,他不敢看你或偷偷看你,這就是人焉廋哉。跟人接觸的時候最討厭的是他的眼睛不看你,醫院就是一個例子,從頭到尾他的眼睛都不看你。不看人是對人一種輕視藐視。還有就是政府官員,我也知道晚上去找不好,打擾人家休息,但是沒辦法誰讓你是領導呢,領導在看電視,一會評論電視一會評論報紙,極為不尊重,我只好告辭了。這叫什麼「心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有些領導和第一排的同志握手,和其他人說話,心不在焉走過場。我們的周總理對廚師和司機都很好,眼睛注視著你說話。
【從手到腳,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處處卻體現出人的修養和內涵。雖然這是幾千年前古人總結出來的禮數,但對今天的人同樣適用,那麼除了手和腳以外,《禮記》里對人的容貌還有什麼要求呢?】
口容止、就是在正式的場合不能發出古怪聲音,比如打噴嚏。我們現在的社會立他又出現了新的含義。我在學校講課也好,到外面單位講課也好,經常受不了的就是女同志愛吃零食,叫口香糖就是口容不止。聲容靜就是跟人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了,太大了就是噪音我們現在已經把噪音列為公害,有修養的人心很靜話不多,他的舉止很從容,我們有句諺語叫「寬廣的大和平靜,狹窄的小溪喧鬧。」我們去歐洲火車上地鐵里都非常安靜,有修養的人都不喧鬧,要不是安靜的坐著,要不就閉目養神。絕少有交談的,更沒有大聲說話的。頭容直,我們在學校里聽課各種姿勢都有,給人感覺精氣神不夠。氣容肅就是到一個大的場合,要絕對安靜的,就像屏住呼吸一樣。立容德就是在站立的時候,好想對方要送給你東西,你要恭敬接受的樣子。金庸就是個好例子,做的非常好。色容庄神色要庄嚴,不要嬉皮笑臉,如果你端莊了,就會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神色。是不是我把這幾條都做的了,禮就算學好了呢?
【關於人行為舉止,從頭到腳在《禮記》里,都是有比較詳細的記錄和要求,所以彭林教授認為,中國的禮是一個豐富細密的體系,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禮記》記錄了比較詳盡的禮儀規范,所以彭林教授認為,中國的禮有一個豐富而細密的體系,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把「禮」完善成熟。那麼是不是把這些都學好了,就把禮學到家了呢?】
這兩年微笑服務,幾乎被所以的單位認同了,但是怎麼微笑,微笑要真誠不能按露幾顆牙齒算。孔子非常討厭做虛禮的人,春秋時期社會很混亂,兒子把老子殺了,他也照樣舉行禮儀活動。
【 事實上,禮的外在形式很容易模仿,又最能吸引人們的注意,所以很多人往往在這個層次上下功夫,於是衍生出了人與人之間一些毫無內涵的虛禮,特別是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禮就更是表面的存在了。那麼在彭林教授眼裡,真正有內容的容貌禮應該有什麼樣的標准呢?】
《論語》裡面說「祭神在,祭神如神在。」在祭祭祀的時候,祭祀誰就好比這個人在。「孝子將祭祀,必有齊庄之心以慮事,以具服物,以修宮室,以治百事。及祭 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 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 將復入然。是故,愨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結諸心,形諸色,而 術省之。孝子之志也。」-《禮記。祭文》,我們中國人禮不是講的外面的儀,禮是內在德行的內涵,儀是德行的外在顯示。
『叄』 李健清華大學演講稿
李健清華大學演講稿
時隔多年,再一次來到(清華)西階,跟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條件好太多了。15年前,我在這里學過信號與系統(笑聲)。當時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多年之後我會在這里講音樂。生活真的是太奇妙了!而且我發現,清華女同學的比例好像高了一點(笑聲),人文環境好了很多。尤其是後面站著的朋友,非常辛苦,非常感謝你們,這么熱還能過來看我講演。其實我一小時之前還在游泳,工作人員問:「健哥,你准備得怎麼樣了?」我說我還沒准備呢!工作人員就很驚訝。後來我想,我天天都在從事音樂,也不用太准備,因為我覺得我是一個時刻准備著的人(掌聲)。
我還看到很多我歌迷會的朋友。每次他們都是幾十公里迢迢趕來(笑聲)。(李健向歌迷會打招呼)我突然想,我是不是得重新准備一下我這個稿?因為今天來了很多學琴的人,我還是結合吉他講起吧。距離我上一次講演已經26年了,我上一次講演是在小學的時候(笑聲),我記得我的講演題目是「如何做四有新人」(笑聲)。今天我要講「吉他如何創造音樂傳奇」。我就講一講自己的感受吧。
我從小就喜歡唱歌。有一天,突然覺得,如果能夠自彈自唱該有多好。因為那時候有很多關於吉他的電視劇和電影。後來我就選擇了一個最便宜的吉他班,40塊錢一個月,就去學了。當時,我就有一個想法,我只要會彈唱兩首歌就OK了。一首是《大約在冬季》,另一首是《外面的世界》。後來學了一個月的時候,老師都教一些特別偏的歌曲。我記得有一首歌是《蘭花草》。大家都聽過哈,是一首不需要左手就可以彈唱的歌(笑聲)。另一首是《四季歌》,是日本的一首歌。但老師非常會做生意,在初級班要結束的時候,有一天忽然停電了,我也不知道這是他故意的,還是真的停電了。他就點了一支蠟燭,坐在桌子上,用一把古典吉他彈奏了《愛的羅曼史》一,這是很多朋友都聽過的一首比較通俗易懂的獨奏曲。然後,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我覺得,那個比彈唱更吸引我。然後我就又交了15塊錢,學下一個班。學了三個月,老師又彈奏了一個更好聽的樂曲,我就繼續學,繼續交更多的錢。後來,因為我表現得不錯,彈得也比較好,能夠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老師打掃教室,然後調琴(笑聲)——我是哈爾濱人,我普通話應該很好,我說的是「調琴」(笑聲)。在那段時間里,每天都要調60把吉他,所以耳朵變得比較好。然後老師就不收學費了,我就跟老師學得更深。當時已經開始學古典琴了,又帶了兩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生,來教他們彈最基本的。基本上,這個學費我是拿不到的,都是給老師,頂我向老師學琴的學費。
最開始,我彈那些和聲的時候,並不知道我彈的是哪些音,只知道彈的是哪些功能塊,比如說這個是A小和弦,D小和弦。直到後來彈古典琴,我才知道為什麼這個小結要彈這個音、這個和聲,為什麼下個小節就要換和弦。這是古典吉他二教給我的。當時在我學琴之前,中學也有音樂課。每次上課,老師沒什麼事做的時候,都會叫我到前面做一道音樂題。我每次都是以非常荒謬的答案結束問題的。因為對樂理一點都不懂。等學完琴之後,再上音樂課,我就成了全班樂理知識最好的人。因為那時很少有人會用假期的時間學音樂。老師也感到很奇怪。後來他問我,我說我在學吉他。所以我覺得,吉他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啟蒙者,內地、港台的歌手,包括我在內,百分之八十是在吉他的引領下打開音樂之門的。因為吉他是一個特別好的樂器,它能從最簡單的簡譜,到五線譜,到和聲學,甚至到最難的巴赫三的復調音樂,一步一步引領你。
一 《愛的羅曼史》,法國影片《被禁止的游戲》配樂。取材於西班牙傳統民謠,由西班牙著
名吉他演奏家葉佩斯改變並獨奏。樂曲優美純朴的旋律與清澈的分解和弦完全融為一體,充滿了溫柔和浪漫的氣息,是吉他曲中的一首不朽名作。
二 古典吉他,又名西班牙吉他、尼龍吉他及佛朗明哥吉他,是吉他的一個分類。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與琴箱結合處是12品格,指板較寬,使用尼龍弦,音質純厚。主要用於演奏古典樂曲。古典吉他從演奏姿勢到手指角弦都有嚴格要求,技巧精深,被認為是吉他藝術的最高形式。
三 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於他一生傑出的創作活動和對音樂藝術的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世界音樂史上,巴赫素有「音樂之父」的美稱。 但是,我們現在有一個誤區,認為吉他是流行歌手或是搖滾歌手的一個道具,好像成為了一種裝飾品。其實在我看來,吉他真正的價值還是在古典吉他這一部分。世界上有四大樂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有的音樂家形容很准確,鋼琴是樂器之王嘛!吉他相當於是王子,小提琴是公主。所以吉他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在裡面。好像在重大比賽中,這四樣樂器的獲獎者獎金也是最豐厚的。不過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忽略古典吉他。其實我學琴、做音樂,受益最多的還是在古典吉他那裡。從整個中學時代,好像除了學習就是彈琴,所以體育很差。當時體育課也沒有什麼可以訓練的,因為在哈爾濱,冬天的時候基本就以滑冰為主,夏天呢,就是單雙杠。所以我們那個時代畢業的同學,除了滑冰很好,另一個就是胸肌比較發達,天天體育課只做這兩樣。
中學時候,我是個很用功的人。一路過來,要學習、要高考,所以每天都是在中午午休的時候來彈琴。假期的時候,大概每天會彈4到6個小時,也就沒有什麼其它的業余活動。來到清華後,我發現很多熱愛音樂的朋友很多想法都非常好,也很有音樂天賦,但是缺少的是技術。如果你上大學再學琴的話,嚴格來講是比較晚的;如果你要從事音樂的話,是晚了很多。在我入學的時候,有很多搖滾樂團。清華當時,我不知道現在怎麼樣,有很多長發披肩、穿著皮衣的人(笑聲)。當時,九十年代,好像是搖滾樂,尤其是重金屬樂非常發達的時候。所以當時玩搖滾樂的人都比較有優越感,尤其是彈電琴的人。像我們彈古典的,或是寫民謠的,好像在氣勢上就不太夠。我剛上大學之後也彈了一陣電吉他,後來發現不太適應。因為電吉他弦特別軟,而且很細。關鍵是它還很費錢!為什麼呢?要買效果器,還要有電。宿舍經常就沒電,太晚就不行(笑聲)。後來就放棄了。
在清華二年級以後,我真正梳理了我在音樂上的一些雜亂無章的技術和知識。我去了清華的合唱團,合唱團里有四個聲部,那個和聲是特別美妙的。當時有一個高年級的同學被稱為「和聲器」,就是你唱什麼他都能和聲。後來我們有一次唱越劇,越劇他也能和聲(笑聲)。他一下就能找到那種3度的關系。半年以後,我也會了,別人一唱,我就能找到高的大3度和小3度。由於是唱男高音的,下3度找不到。後來又去特意學了一下男低音聲部。這個對一個流行歌手來說很重要。以至於我在水木年華開始的時候,唱和聲是不用額外開支請當時的「黑鴨子」一等專門唱和聲的人的,因為自己就可以找到和聲。
一 「黑鴨子」組合,最早成立於1984年,是中國歌壇的第一個和音組合。最初成員徐秀霞、陸莉莉、尹淑占皆為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畢業生。正規的音樂教育,系統的訓練,培養了她們良好的音樂素質。96年陸莉莉移居加拿大,98年郭祁加入。02年底,原「黑鴨子」演唱組合重新調整成員。在「黑鴨子」創始人徐秀霞重新調整演唱組成員後,「黑鴨子」演唱組合分成了(徐氏)老「黑鴨子」組合,和李氏(李蓉、郭祁、李偉)「黑鴨子」組合。 另外一個在清華很重要的階段,就是在大二的時候開始了輔修課程。我不知道你們現在有沒有。當時就是中國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就在這里,來教樂理。(我們)學得很系統。有藝術概論,民歌學,一年半的視唱練耳,斯波索賓一的和聲學,還有基礎樂理,曲式分析。學到最難的時候,大概是兩年半的時候,我就退出了。因為我是電子系的,電子系的功課實在是太重了,尤其是我剛才提到的在這個房間里學的那個「信號與系統」(笑聲),還有一門最重的課叫「隨機過程」(笑聲)。這里有電子系的嗎?(觀眾回應:「有!」)你看都不敢舉手啊(笑聲)。真的是學得太累了,我覺得如果不把那個(音樂輔修課)停掉的話,我在電子系就很難畢業了。
一 伊斯波索賓(1900-1954),蘇聯音樂理論家、教育家。主要論著有《二聲部及三聲部視唱集》、《音樂基本理論》(有中譯本)、《和聲學教程》等。
一路學的這些古典音樂,對流行音樂是非常有幫助的。今天我們所有流行音樂的手段,還是在沿用古典音樂的。那有人會問:爵士樂呢?爵士樂受古典音樂家德彪西一啟發很多,都是由古典音樂過來的。所以我覺得在清華這幾年,在技術以及音樂的成長上,清華給我特別多。當時跟合唱團的老師也是有很多分歧的,因為我當時民歌唱得特別好,老師們還是希望我能在民歌的路上走得遠一些。但當時我跟後來「水木」的盧庚戌他們總在一起,唱一些校園歌曲。學校開始不是很支持,但後來也很理解;然後在流行音樂上從默許到支持。後來我們有了校園歌曲協會,很可惜只舉辦過一次,之後就解散了。但當時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學校的創作氣氛非常濃厚。那時已經成名的比我們年長一些的,像高曉松啊、老狼啊,包括鄭鈞等,也經常來學校;也來過這里。來表演,給我們這些熱愛音樂的人很多鼓勵。我記得九四年吧,就在隔壁的大禮堂,當時《同桌的你》剛剛流行,然後老狼在上面唱歌。記得當時天很熱,我還穿著一件很厚的綠衣服,好像是什麼「宜而爽」之類的牌子吧(笑聲)。老狼上場的時候,下面掌聲如雷,我很羨慕。我想,要是有一天我像老狼這樣就好了:站在舞台上能夠歌唱(如雷的掌聲)。多年以後跟老狼說過這個事兒,老狼笑呵呵地就拍了我一下,說:「你可以呀。」但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笑聲)。
一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1862-1918),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種「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在,我坐在這里,逐漸梳理我這些記憶的片段,特別美好。但當時在清華的時候,真的是在學習上很累,就想盡快畢業,過一種沒有考試的生活(笑聲)。後來畢業之後,我和我的一些同學每年到1月份、6月份就有點不太舒服(笑聲),也常常做噩夢(笑聲)。幾個月前我還夢到有人說:李健,你要參加高考了。我說我都從清華畢業了,怎麼還要參加高考呢?他說:對不起,那個不算(笑聲)。後來發現,我們班學習最好的那些人也會做這樣的夢,我就安心了一些。
畢業的時候,有人說,如果在清華不考試的話,很多人願意在這兒生活一輩子。我能夠理解這種美好校園的感覺。當歌手之後,也有人采訪我,問清華對我音樂創作的影響。我想一想,說:如果不來到這個學校,我可能不會做一個歌手。恰恰是這樣一個理工科院校,當它的人文氣息出現的時候,就會特別吸引人。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有太多人文的協會,比方說有詩社,有古典音樂學會,還有吉他協會、國標舞協會等。昨晚在跟美術圈的一些朋友聚會的時候,我又想到,我可能是比其他的同學有一些額外的收獲。九六年的時候,我在清華北門的民房裡住了一個夏天,正好遇到了一些流浪的詩人和畫家,從圓明園搬到了清華北門。他們的說話方式、生活方式和作品,都給了我不太一樣的感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有一些去創作的沖動。我看到了他們的詩歌和油畫作品後,發現原來還有另一種思維方式的存在。這對於我來講是有吸引力的。我在中學的時候,很不喜歡語文,語文成績也很差。我記得考試第一道題總是要找出字音型全對的一組,沒有一次對的時候(笑聲)。但九六年時,我突然發現,我是喜歡語文的,我只不過是不喜歡曾經學的那些文章而已。我喜歡看《梵高傳》,看《麥田守望者》,後來看博爾赫斯一的作品。那些真的給了我很多人文上的鼓勵。後來我寫了一首歌叫《風吹麥浪》,其實是在寫這一階段的記憶。
在清華的這幾年,是我真正成長的階段。在中學,你是不自由的,是完全被動的,因為你要高考;家人會照顧你,你的生活是受到約束的。來清華之後,首先你要自己支配你的這些錢。開始前兩年我總是控制不好,一半時間錢就花沒了(笑聲)。又不願意向家裡要錢。所以,後來也去外面酒吧唱歌;做過一些勤工儉學的事情。我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我已經有一萬塊錢了,覺得已經很富有了,就經常請同學喝汽水(笑聲)。我喜歡游泳,就買各種高級的游泳鏡。當時是很快樂的。
大學中,你的生活是很獨立的,但你也會遇到情感上的掙扎。你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到「戀愛」這兩個字。在清華戀愛又很特殊(笑聲)。我不需要贅述太多;有時候是無計可施(笑聲和掌聲)。隔壁的北大呢,北大的女同學又很驕傲。我們也很驕傲,所以我們就不去(笑聲)。所以後來在創作當中就寫了很多幻想(笑聲)。孤獨導致幻想,幻想導致創作,這是這么多年來都沒有變的一個道理。當時很多學長都勸我。說你應該多談戀愛,這樣你才能有創作;你不憂傷怎麼能有創作(笑聲)?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有很多校園歌手莫名地目光憂郁(笑聲),經常沉思。我有一個學長也寫歌,經常說一些很有哲理的話。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他面前,說:「李健,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說我怎麼了。他說:「你老唱一些譚詠麟二他們的作品,你為什麼不去唱更有深度的呢?」我就問,什麼是有深度的歌曲。他說:「你應該多唱唱羅大佑,唱唱Beatles三,就是甲殼蟲。」我說:「我聽過他們唱,但我覺得他們唱功不行。」當時我對音樂的理解很長一段時間是停留在技巧上。他非常生氣。我記得當時他是在喝一瓶啤酒,然後他就「啪」地把酒瓶放到桌上,很憤怒地說:「你是一棵好苗子,你不能再這樣了!」(笑聲)當時給我嚇了一跳。因為清華有一個傳統,即使你唱得再好,彈得再好,面對學長的時候,你都要很聽他的話。一直是這樣。當年我比很多年級比我高的人唱得好、彈得好,但我依然對他們畢恭畢敬。他這個話給了我很大震動。後來我就真正開始去聽他說的這些人的音樂。的確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
一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作品涵蓋多個文學范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代表作有詩集《面前的月亮》,散文集《探討集》,小說集《杜撰集》等。
二 譚詠麟,香港樂壇的天皇巨星,他和許冠傑、張國榮、梅艷芳等人代表了粵語歌曲的最高水準。
三 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又譯甲殼蟲樂隊),英國搖滾樂隊。給流行音樂帶來了**性的
變化,影響了自60年代以後的數代搖滾樂隊的音樂和思想,直接導致了搖滾樂的變革和發展。而樂隊中四名偉大的音樂家,特別是約翰列儂(John Lennon)和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對於世界各個角落的後輩搖滾歌手及音樂創作者們的影響持續至今。 其實我在音樂上的成長經歷特別能夠反映當今的樂壇。你能理解為什麼網路歌曲能那麼流行,你能理解為什麼小孩兒愛聽港台歌曲,也有很多農民工拿著聲音巨大的手機聽音樂。因為我就是這么過來的;我也是從港台歌曲聽起。因為港台歌曲最簡單、最直接,跟人身體上的感覺是最相近的。你喜歡音樂一定是從港台歌曲開始的。那很多網路歌曲現在做得比港台歌曲更貼近你。比如說,說得專業一點,你可以測試一下,所有的流行歌曲的速度基本是每分鍾80到90;跟你的心跳是一樣的。包括最流行的周傑倫的《雙節棍》,它的律動也是你的心跳速度,只不過他多唱了一些16分音符。這個規律是非常明顯的。我第一次聽甲殼蟲的《Yesterday》的時候,是很失望的,我覺得怎麼能唱歌連顫音都沒有呢(笑聲)?就是唱得太隨意、太不講究。但是,那個師兄跟我說完之後,隔了一段時間,我再聽《Yesterday》時,是感動得熱淚盈眶。從那以後,我基本上就很少聽港台歌曲了。聽羅大佑和甲殼蟲給我打開了特別好的一扇門,它告訴我,音樂最重要的是簡單與真誠。可能只有一個淡淡的弦樂和吉他,它的講述也可能非常的簡單,即使是一個中學生也能看懂所有的歌詞。三年級以後,我就聽了很多那樣的好的音樂。
在學習輔修課組後,我又開始聽古典音樂。我最初對古典音樂都是敬而遠之的,認為古典音樂就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作品)那樣的東西。當時我們有很多同學願意聽肖邦啊、舒曼啊,包括更深一些的斯特拉文斯基一這樣的人,我總覺得他們在附庸風雅。但真正有一天,你學音樂,你聽得多了的時候,你才能夠欣賞古典音樂。到今天為止,我每天聽的音樂有一半以上都是古典音樂。因為它是所有音樂的一個源泉,是海洋;所有的音樂類型都和它有關。比如說甲殼蟲,他們只不過是用吉他來演繹古典音樂。如果你用其他的樂器來代替吉他,比如用小提琴,它基本上就是古典音樂。我當歌手之後,面對很多情況,也開始疑惑:為什麼有那麼好聽的音樂,很多人都不聽,而去聽其他的音樂?但現在想一想,我也是那樣過來的。我現在再聽小時候的那些歌曲,除了有一些情結,很難再得到音樂上的感動。
一 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是美籍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西方音樂的重要人物。原學法律,後跟隨里姆斯基科薩可夫學習音樂作曲,終成現代樂派中名副其實的領袖人物。他1939年定居美國,先後入法國籍和美國籍。其作品眾多,風格多變。
音樂就像人一樣,一定會有一個成長期。你責怪一個人審美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像我這樣在音樂上花費這么多精力的人是少數的,沒有代表性。作為一個歌手,你既要考慮公司利益,提高唱片銷量,又要有一點堅持,就是希望你的音樂能引領大眾,有一天他們能欣賞你的音樂。就像我8年前寫得這首《傳奇》一樣,是一首特別不起眼的歌曲,但今天恰恰成為卡拉OK中很多人唱的歌。我覺得這可能就是堅持的一個結果。絕大部分事情都不是立竿見影的,就像我當年在大學裡面寫了很多歌,我會經常問我的同學:「你聽我這個旋律怎麼樣?」同學心情好的時候,會說:「還行;還挺好。」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有時會問:「李健,你寫這些有什麼用啊?」當時我也很迷惘:我天天寫這些旋律有什麼用啊?他們說:你寫這些能夠出國嗎(笑聲),能賣錢嗎?我困惑了那麼一陣,後來也就好了。我是一個容易敏感,但也能很快把不好情緒忘掉的人。我當時是因為熱愛。你做的很多事情在當時看來也許是沒有用的,它不是立刻就能給你換來名和利的,但它一定在潛在地慢慢培養你。
『肆』 求關於朗咸平清華大學演講的論文
朗咸平清華大學演講(一)
朗咸平清華大學演講
清華大學建館報告廳 2005年12月21 日
——天涯——yantao118——2006。1。9。10:08
主持人:
非常感謝大家做客「時代論壇」,「時代論壇」是清華大學學生會主辦的面向全校的大型綜合性論壇,本次演講是時代論壇自創辦以來的第59場活動。在過去的兩年半中,論壇的講台上,曾經有許多位政商精英、全球五百強企業CEO、各個領域的時代人物同我們清華同學暢談理想、規劃人生;在這里,學者與大師們同我們一道追本溯源,探求真知。
現在是清華最緊張的考試周,在清華最大的教室裡面,還有這么多的同學站在後面或坐到台階上,可以看出今天這位演講嘉賓的魅力和號召力。我們把這場活動作為時代論壇的年終特別獻禮。我們的想法是,能夠請到這么受同學歡迎的重量級嘉賓來到今天演講現場,就是對同學們對時代論壇支持的最好的回報。歡迎來到時代論壇現場的各位老師和同學,謝謝你們!(掌聲)
1980年的某個夏夜,陸軍上尉林毅夫抱著籃球從小金門游向大陸,這讓同一戰壕里的戰友們困惑不已:什麼理想讓他甘冒如此風險?20年後,有個人對此恍然大悟:想做大事就要到祖國大陸去!這個人終於來到了大陸。
他是世界級財務專家,他具有超常的膽識,他擁有最廣泛的民意支持,他引起了最受關注的爭議,他「炮轟德隆、三叩TCL、四問海爾、七敲格林柯爾」,德隆和格林柯爾這兩個顯赫一時的企業帝國轟然倒塌。他,也引發了2004年最受矚目的國企改革大討論。同樣是他,出身台灣桃園農家,100分的初中數學考試曾經僅得7分,初中差點沒能畢業;可是,服完兵役三十而立的他卻奇跡般地在兩年半中連拿沃頓商學院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他,就是傳說中的郎咸平教授。
我想同學們在電視里已經充分領略了郎教授的風采,一定非常想見到郎教授本人。下面我們就把屏幕上的郎教授請到講台上來,讓我們熱烈歡迎郎咸平教授!(熱烈掌聲)
主持人:
郎教授,您好。我們很多清華同學都是第一次見到您。首先,希望您能夠用幾個詞兒來形容一下您心目當中的清華,或者清華人,是什麼樣子?跟我們大家共享一下。
郎教授:
這個問題問得讓我太感慨了。因為我們從初中到高中,念歷史的時候,都會讀到一個「庚子賠款」,對清華大學,對「清華」兩個字,是我們在台灣念書的小夥子第一個認識的大學。高中的時候,我就立志要念工科,要考台灣的「清華」。可是很不幸,高一下來,數學也不及格,物理也不及格。我們老師說,郎咸平呀,我看你還是念文科算了(笑聲),總是失之交臂。那麼,「清華」,當時給我什麼印象呢?就是「追求卓越」這四個字。到那個時候,我才悟出這個道理,「追求卓越」是我心目中的清華,但是自己本身還是離「卓越」很遠。當時我不卓越,所以沒有進清華。那麼這個「追求卓越」也是我追尋努力的目標,也同時呢,送給各位同學好嗎?(掌聲)
主持人:
到了清華,還有一位跟郎教授淵源很深的老師——清華歷史系的秦暉教授。秦暉教授在90年代初的時候,也曾經提出了一些關於國企改革的主張,可以說跟您是「英雄所見略同」。那麼在清華時代論壇這樣一個講台上,您覺得有什麼話要對秦老師說嗎?
郎咸平:
我相信這句話不只是對秦暉老師說的,同時也向崔之元教授等等著名教授說的。這個事件,體現一個什麼道理?清華看事情,比我還清楚,比我還遠。這是個什麼表現呢,這就是「追求卓越」的表現,這就是清華的精神。
主持人:
還有些同學托我問最後一個問題。有很多同學准備出國留學,所以他們要考英語,考英語大家復習得很郁悶,要考GRE和TOFEL。但是有很多同學知道,您當年在申請美國學校的時候,GRE和TOFEL兩門成績加起來,好像還不到2400分。(笑聲)不知道您是怎麼評論這件事兒的呢?
郎咸平:
我當時並不想出國留學的,當兵退伍下來就想過過小日子,就是上床老婆孩子,下床鞋子襪子的日子,准備了此殘生了。當時我的教授說:「郎咸平,你這個水平不行呀。你也不要出國了,你就到銀行找個事兒干算了。」所以我就找了十多家銀行,但沒有一家要我的。百般無奈之下,只有申請出國留學了。(笑聲)很不幸,GRE考了1640,TOFEL經過兩次努力,考了550。(笑聲)我申請了七家學校,有六家不要我,只有一家要我,那就是沃頓商學院。(熱烈掌聲)
主持人:
前面,非常感謝郎教授給我們分享了一些輕松的話題。我們就把下面的時間,留給郎教授,請郎教授為我們開壇佈道。
(熱烈掌聲)
演講:
郎教授:
感謝各位同學!從去年開始一直走到今天,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到底什麼叫做改革開放?」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我也想找到一個適當的場合來陳述我的想法。今天,我感謝清華學生會邀請我。學生的邀請對我個人而言,意義極其重大。因為國家未來需要的就是你們。我准備在今天這個場合談談一個新思維——到底我國的改革開放出了什麼問題?什麼才是一個改革的新思維?在場這么多同學,冒著天寒地凍的危險(笑聲),跑來聽我的演講,我想請現場每一位同學,當次歷史的見證人。今天我以一個學者的身份來談一談我心目中的改革開放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思維,好嗎?(熱烈掌聲)
各位同學如果比較關注我的言論的話,應該能從最近的網上對我的批評得知一二。有很多人說我是「反改革」,說我忽略了鄧小平先生提出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道理,像這一類的批評,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這類批評對我來講,已經是司空見慣。今天在一個「追求卓越」、世界級的學府,在這樣一個場合,我要告訴各位,什麼才叫做正確的改革。我選定一個題目——「資本主義精神與社會主義改革」。
我要請各位同學思考一下,你認為我們25年來的改革開放是成功的嗎?我們回頭看一看,25年之前,鄧小平說過一句話:「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各位注意到沒有,當時講這句話的時候,全國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當時在社會主義的環境里,竟然能夠喊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什麼條件呢?我想在清華大學,把這個條件重新的定義清楚,我不希望在這個基本問題上面,我們學術界,或者企業界再有任何爭論,以及任何的懷疑。它的條件就是,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是其他人不能變得更貧窮,這就是原則。(掌聲)
今天,我就想拿一本你們曾經念過教科書,叫做《微觀經濟學》來談一談鄧小平的理念。各位同學回去以後,翻開書里的最後一章「福利經濟學」,裡面講了一個理論-----「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改進」,就是一部分人財富可以增加,可是其他人財富不能減少。鄧小平在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提出來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是各位請注意,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其他人不能變得更貧窮就是一個前提。但是一個資本主義的結晶------《微觀經濟學》的思維理念,竟然和社會主義的思維是一模一樣的。「帕累托改進」,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公平一定是在前頭的。公平是什麼?是一個初始條件的平等。也就是給你同樣的機會,你不能夠剝奪他的機會,當然是一個起點的公平,也就是在不剝奪他的公平機會之下,允許一部分人富起來。所以不論是以社會主義或者是以現代資本主義觀點來看,公平就是一個起點,在公平之上才能談效率,而「公平產生效率」是一個不容爭辯、不容討論的事實,這是鄧小平所提出來的,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理念,更是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所在。
各位都是最高學府的同學,你們有沒有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今天聽我講到現在,你竟然發現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如此的類同性。在我們心目中,所謂的「資本主義」這個虛幻的名詞後面,應該是所謂的自由、民主、議會、憲法、民營經濟等等。怎麼會變成「福利經濟學」裡面追求公平,在公平之上才有效率呢?那麼我清楚的告訴各位,這是馬克思主義沖擊一百多年的結果。所以我在這個場合,和各位談一下: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又是資本主義?好嗎?(掌聲)
我把各位帶回到1720年的歐洲談一個歷史故事。1720年,英國、法國等國針對當時所發生的三次歐洲金融危機擬定了一個《泡沫法案》。所謂三次金融危機,是連續發生了三次股票市場大崩盤。各位可以上網查一下,包括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國的「南海泡沫」。我們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16世紀到18世紀的一兩百年間,是所謂的「重商主義」時代。當時的歐洲各國政府,為了掠奪大量的黃金白銀,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國營企業——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給我們中國人帶來了無窮的噩夢)。東印度公司是國有企業,是以炮艦為前導、以盈利為目的一家公司。當時歐洲各國政府,為了掠奪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窮財盡。不得已只有發行戰爭債券,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債券。但問題出來了,戰爭債券到期得還錢啊。如果還不起怎麼辦呢?那隻有「打白條」了。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一個英文單字-----把這些還不了款的「白條」摞成一堆的存量的英文怎麼講?對,就是同學們所說的「stock」。也就是說,政府利用國有企業掠奪財富,而還不起的債務就叫做「存量」。政府控制著一大堆還不起錢的債券,或者叫「白條」,到最後還是要還嘛,那怎麼還呢?當時就有幾個聰明的人說,要還掉「白條」就得搞個「市場」來騙。市場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個stock market——「白條市場」(我們翻譯成「股票市場」)。如果你要搞個市場來騙,就不能搞個臟臟亂亂的菜市場,不好看嘛。那你要怎麼騙呢,就要搞的富麗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偉之極,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樣。(笑聲、掌聲)。當時國王就說,好啊,這我可以做到,沒問題。但我怎麼騙人去買白條呢?聰明人說,「白條」現在千萬不能賣,因為它沒價值。那麼國王說我怎麼創造出白條的價值呢?聰明人就說白條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你就告訴他們這個「白條」的價值是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國王說,這個未來的現金流用什麼做擔保呢?聰明人就說用「東印度公司」未來掠奪的金銀財寶來做擔保。所以你們今天讀財務管理,你發現股票價值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這個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然後,政府就勸告老百姓買「白條」,因為它代表的是未來的財富,就是東印度公司從亞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而這就是「白條」未來現金流的保證。政府將白條賣給第一批傻瓜。(笑聲)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樣理由賣給第二批傻瓜,然後賣給第三批傻瓜。到最後把「白條」的價格炒得無比之高。可是這么細小而不成熟的市場所寄託的只是未來不可預測的現金流。終於發生了三次金融危機。就是我剛剛說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南海泡沫」。
到這個時候,歐洲各國政府才理解了股票市場官商勾結、內幕交易、操縱股價,以及借錢炒股的本質。我們今天在中國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當時都發生過,只是我們不了解這段歷史。歐洲三次金融危機之後,歐洲政府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個《泡沫法案》。英國政府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達一百年之久。而法國政府禁止了銀行這個名詞達到了150年之久。
「重商主義」走到這個階段,算是走到了盡頭,1776年,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寫了一本偉大巨著《國富論》。《國富論》堅決反對國有企業,呼籲市場化和民營化,主張以看不見的手來調整市場的供需,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這不是和我們改革開放喊的口號類同嗎?我們今天喊的口號,我們今天做的改革,包括股改,幾乎都可以在過去歐洲歷史上找到痕跡。只是我們不學習,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悲哀。我們今天是踏著歷史的足跡,不斷重復著過去的悲劇。(笑聲、掌聲)
《國富論》針對國有企業的弊病,提出了一個當時所謂的新思維,那就是政府與國有企業徹底分家,政府退出企業經營。一個很時髦的理念——民營化和市場化——出來了。亞當.斯密提出以法制為基礎,以自由為手段,追求財富。但這一切必須在民營化和市場化的原則下完成。請記住,那是1776年。從1776年至1867年的90年間是歐洲最困難的時間,這段期間叫做工業革命。整個工業革命時期,歐洲是歷盡劫難。在自由經濟,民營化和市場化的理念下——類同於今天中國的「大欺小,強欺弱」的現象層出不窮,例如資本家剋扣工資,聘用童工,製造污染等等。
1867年,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馬克思在《國富論》出版90年之後寫了一本巨著《資本論》。這本書在今天世界歷史上扮演角色之重,是我們所不可想像的。當時的歐洲社會,是遍地暴動,社會嚴重動盪不安。究其原因,就是社會財富由於自由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過速,而造成大欺小、強欺弱的不公平現象。在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公的情況下,原始的資本主義遭到了挑戰。馬克思利用歷史的觀點,詳詳細細地批露了一個讓人竦動的理論,那就是勞動剩餘價值說。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根據比他更早的經濟學家李嘉圖的觀點寫的。李嘉圖認為這個經濟體系所創造的財富是由勞動力所創造的。我們今天研究經濟學仍然秉承這個思維。最原始的生產力就是勞動,勞動創造資本,資本有了勞動才有後續的活動(這個理論在1966年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姆爾遜(Samulson)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所發表的論文得到了證實,)。馬克思認為如果這個社會的財富是由勞動所創造的,那麼資本家為什麼那麼富裕呢?顯然是資本家剝削了勞動者的剩餘價值。他以相當的篇幅陳述了一個觀念,就是以大歷史的視角來看,工業革命結束了封建王朝,而工業革命之後就是一個追求公平的共產主義。當時所謂的「共產」,目的就是追求著公平。馬克思並不是不重視效率,而是認為效率是由外部因素所推動的,例如蒸汽機的發明改進了效率。但是《資本論》對公平的追求影響了歐美國家此後數十年法治系統的改變。這本書所描繪的情況,深深打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因為歐洲資本主義走到了1867年前後,幾乎要到達盡頭,整個社會無法再容忍不公平。當時一種追求絕對自我的理念,使得巴黎、倫敦等城市變成了骯臟、臭氣沖天的城市。每個人把大小便、垃圾都往街上倒,因為我只要自己好就是了,不管別人死活。這不是我們今天經常聽到的話嗎?——「東西是自己的才會做得好?」我們的國企改革不正是這個思維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只顧及自己好,而把不要的垃圾都扔到街上,結果使得整個巴黎、倫敦、維也納等城市臭氣沖天。當時不論是經濟結構,還是社會環境,都處於崩潰的邊緣。所以《資本論》的結論就是資本主義必定滅亡。我可以告訴各位,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資本主義確實已經滅亡了。
可是其後的資本主義就在《資本論》的沖擊下逐漸社會主義化。以英國為例,英皇亨利二世創立的皇家法院編輯了過去的判例,形成了今天《普通法》系的基礎(也叫《海洋法》,或者《英美法》)。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沖擊,英國大法院開始研究平等法案(國內翻譯成衡平法)。普通法和平等法兩個法案於1873年和1875年在英國司法法案中合並,成為今天的普通法。普通法所追求的,是把一個社會的平等觀念,加入到法案裡面。什麼叫做社會的平等觀念?舉個例子,在英美兩國的法院,真正做成判案決斷的不是像我們中國這樣的法官,而是陪審團。這個思維我們很難理解,因為我們中國所遵從的是「精英主義」的理念。所謂「精英主義」就是你在年輕的時候,爸爸媽媽天天督促你讀書,不然怎麼考得上清華呢。你這次考了個97分,還不好,要好好努力,一定要考滿分。把書念好了,現在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我們這一群人,包括我在內,都是「精英主義」下的可憐蟲。我小的時候,父母就逼我念書,我的智慧又不是很高,我念得非常辛苦。我當時就想,等我將來當爸爸以後,絕對不逼我孩子念書。結果我當了爸爸以後,不但逼我兒子念書,還要逼他學小提琴,學鋼琴。(笑聲)這就是「精英主義」在作祟。在「精英主義」制度下,我們很難理解、也無法體會普通法的平等理念。
我想問在座同學一句話,假設今天你要去法院打官司,有人告訴你,這個法官是哈佛大學的博士,你馬上就放心了。如果別人告訴你,「這個法官是個農民」,你就擔心死了,「完了,完了,這官司別打了」。我們都是這么想的,因為我們都是「精英主義」下所培養的人群。但是英國司法法案所強調的就是「非精英主義」。整個社會的公平標准,不是由社會精英所決定的,而是由普通老百姓所決定的。也就是說由社會大眾組成陪審團。比如說像我這種有沃頓商學院博士的教授,都有可能被認為是神經病,簡稱偏執狂,而被排除在陪審團之外。因為我這種人特別自以為是,所以是不能在普通法系裡面判案的。各位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一向有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念博士,就是這個目的,讓你知道如何堅持自己的偏見叫博士。(笑聲、掌聲)
2006-01-20 15:34
舉報帖子
復制貼子
加為精華
單貼屏蔽
帖子評價
xixiangle
等級:版主
文章:269
積分:2609
注冊:2006-01-20 第 2 樓
可是判案就不行了,普通法中的判案是不能讓你有偏見的,所以對方律師會問陪審團團員,「你們最近有沒有看報紙了解案情啊?」你只要說看了報紙了解過案情,你可能就會被淘汰,因為你不客觀因而不夠資格當陪審團團員。如果是博士呢?也可能要被淘汰。(笑聲)陪審團就要找那些不看報,也不看書,每天渾渾噩噩,打打麻將的最好。(笑聲)各位知道為什麼嗎?這就是普通法系的偉大創建,因為像這樣一個成天打麻將的人,他腦袋裡所想的,他的價值判斷標准,是從小到大這個社會給他的哺育,包括電視、收音機、鄰居、朋友、老師、同學所灌輸他的想法。他這個簡單的想法,是整個社會價值判斷的濃縮,因此他會判案。各位知道嗎?只有在普通法的國家,才能有好的股票市場,如果不在普通法制之下,就沒有一個好的股市。歐洲大陸是大陸法系國家,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是好的。比如說銀廣夏案件,這樣一個明顯的造假的案子,在我們中國法院很難判刑,因為犯罪通常都是走在法條之前的,而我們中國又是一個大陸法系國家,必須依法判案,沒有法條在前,就判不了案,這就是大陸法系的缺點。可是普通法系就不一樣,陪審團不需要懂法律,也不需要看法條。他們會這么想,如果我的兒子成績單造假的話,我捶死他。(笑聲)如果我的兒子成績單不能造假,那上市公司的成績單為什麼能造假呢?那麼就有罪。(笑聲)他根本就不需要法學知識,也不需要學習。他只要憑他的一個簡單、普通的概念,就能夠判別你是否有罪。這樣一種判刑方法,把全社會老百姓所認知的價值標准,當成一個社會的公平標准。這種創建是非常偉大的。什麼是這個社會的公平呢?那就是老百姓認為是公平的,那才是公平。而這種公平,取決於全社會所有百姓的一種公平的認知。陪審團所代表的就是一般老百姓的價值標准,這就是公平。各位請注意,這是在馬克思完成他的《資本論》八年之後形成的平等觀念。
除了利用法律追求一種新形式的平等之外,後續的法律依然受到馬克思的沖擊。馬克思主義清楚地指出資本家跟勞動者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要發展必定要剝削勞動剩餘價值,所以《資本論》的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是對立的。我再請各位回憶一下美國1890年的《反托拉斯法》。 《反托拉斯法》英文是 Anti-Trust。Anti是「反」的意思,什麼叫Trust呢?對,清華同學的水平果然高。(笑聲)那就是信託基金。《反托拉斯法》到最後就是反信託基金。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當你仔細回顧歷史之後,你會發現歷史是多麼的有趣----因為美國大家族實際上是很多信託基金的持有者。因此,Anti-Trust,《反托拉斯法》實際上是反信託基金法,也就是反大家族法。大家族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既得利益者的問題,而是一個資本家的理念。所以歐美各國不但在法律層面上,例如普通法,來尋求一個馬克思所追求的公平。同時擬定法律,化解資本家及勞動者之間的矛盾。而化解是從資本家開始化解,而不是說從勞動者開始化解,這個思維太重要了。因為從1844年開始到1867年間,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既得利益者的資本家會利用一些偽觀念來毒化勞動者,例如推廣基督教精神,要求勞工接受上帝的帶領,接受上帝所給於的一切,包括接受這個社會的不公平等等。所以馬克思提出,社會要進步就要打破妨礙社會進步的思想,包括基督教思想,而這也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觀念的由來。為了避免馬克思主義的沖擊,因此勞資沖突要從資本家開始化解,而不再由勞動者開始化解,這一切都是受了馬克思的沖擊才有如此重大思維的轉變。
我給各位舉個例子,微軟的比爾.蓋茨——他也是每一位同學心中的偉大人物——在幾年前提出把所有的財富捐出來成立比爾.蓋茨基金會。因為他認為他今天的成就除了個人的能力以外,整個社會的哺育具有更大的貢獻,所以他取之於社會,就要還之於社會。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現象,這是從《反托拉斯法》一直延續的一種新形式資本主義維持公平的精神。我們很意外的發現,美國政府的矛頭針對的竟然是大家族。但是它絕對不是採用所謂武鬥的方式來解決(笑聲),而是希望大家族頤養千年,退出美國的經濟舞台。
各位還要注意一件事情,美國跟英國是不一樣的國家。美國移民都是願意跟過去的文化、民族、親戚、朋友一刀切斷關系的極端個人主義的一群人。這樣的個人主義帶給美國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些人一旦成為資本家之後,所帶給美國社會的就是動盪與不安。我這句話,可以從1929年的美國股市大崩盤得到印證。《美國證券交易法》的第二章描述了和1720年的《泡沫法案》中一模一樣的現象,就是官商勾結、操縱股價、內幕交易,把股價炒得老高,而導致了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總市值由當時的890億美金跌到了150億美金,可以說是美國帝國主義的末路。但是各位請注意,延續了《反托拉斯法》,美國政府在這個階段受到馬克思主義沖擊的結果,深切的領會到了一個道理——「一個國家要長治久安,必定要以民為本」,更具體地說必須要藏富於民來化解勞資沖突。而藏富於民的結果,造就了今天的美國。
我再以美國股票市場為例,解釋如何透過股票市場的財富重分配功能,達到藏富於民化解勞資沖突的效果。美國和加拿大都是相同的普通法系國家,但是加拿大的上市公司當中89%以上都是家族控股。美國呢?它大部分的公司竟然是大眾持股而不是家族控股。全世界除了美國英國之外,都是家族控股。為什麼美國是大眾持股?這個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化的結果。當時是一個極其巨大的工程,從1890年到1934年的四十多年可以說是整個美國法治化完成的時代。整個工程之浩大,目的性之強,以及效果之震撼,讓每一個人動容。
如何創建一個財富重分配的股票市場呢?首先,美國政府放棄了1720年的策略(當時英國法國等政府束手無策,只有關閉股份制公司和銀行), 而採取了徹底化解資本家與勞動者的矛盾,避開馬克思主義的預言的偉大國策。美國政府除了通過《反托拉斯法》限制大家族之外,更進一步的是,是要讓社會大眾變得更富足來化解矛盾。怎麼樣才能讓社會大眾變得更富足呢?那就是從1932年開始推行了一系列的嚴加監管的法律,用嚴刑峻法來發揮股票市場的財富重分配的功能。當時提出了股票市場的正確思維,所謂股票市場就是全社會集資,把資金交給最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經營。社會大眾怎麼知道他最有能力呢?職業經理人就必須披露正確信息,這個時候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政府必須確保職業經理人所披露信息是真實的,而且必須確保這個人有一種責任感,即信託責任。就是說你一旦成為職業經理人,你就有責任要把工作做好,你要替股東創造財富。這就是美國嚴刑峻法下的信託責任,而且是不容挑戰的。上市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不敢不有信託責任。如果這個職業經理人披露假消息,美國政府一定會以社會大眾(或中小股民)利益為前提和職業經理人打官司,打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為止。我這句話根本不是開玩笑,你看一看安然的事件就理解了,最後安然倒閉了,五大會計師行的安達信業倒閉了,合夥人自殺了……
大家族在美國政府的運作之下,以高市盈率拋售股票相繼(而富裕的)退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美國的上市公司變成了大眾持股公司。美國政府通過證監會嚴刑峻法的監管,確保職業經理人有信託責任,確保他所披露的信息都是真的,如果有假,則嚴懲不貸。這就是為什麼世界通訊會因為一個小事情而受到嚴懲。世界通訊犯的罪,就是更改一些會計科目,原先是費用的科目改成投資,通過折舊來提列費用。這種事情,在我們國內來講是小事一樁,沒人在乎的。在美國是不能被允許的,因為你已經觸犯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就這個小事情,負責人被逮捕。美國電視的新聞每天晚上都會重復播放一個鏡頭:司法人員把世通負責人的手從背後用手銬銬住,連續幾個禮拜「遊街示眾」。美國政府要讓所有的美國人,包括從嬰兒開始到老頭,清清楚楚地看到,這就是違反信託責任的下場。讓每一個美國小孩子都知道,你將來成長以後,你所要做事情就是對股東有信託責任,如果沒有,遊街示眾就是你的下場,這個意義太重大了!就是因為
『伍』 求關於神話的演講稿、要有故事和感想、
古希臘神話的現代性: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徐葆耕在文學館的演講
希臘是遙遠的,但希臘所創立的奧林匹克離我們卻越來越近了。希臘的神話及其對西方文學、對現代意識形態的影響,也是許多文學愛好者喜聞的話題。4月21日早8時許,不少聽眾就來到了文學館。9時30分,主持人傅光明先生介紹了主講人後說:心靈的歷史是一門學科。普遍認為文學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形態的反映,而這些形態其實都涵蓋在心靈史裡面。今天我們請徐葆耕教授專門談談古希臘神話的現代性。
徐教授自帶筆記本電腦,邊講邊進行多媒體演示,大屏幕最先出現的是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一句名言:
「我愛回憶那毫無掩飾的時代。」
之後,徐教授指著一幅斷臂維納斯像說道:80年代我到近郊參加了一位青年農民的婚禮,當我看到在眾多禮品中有一尊維納斯的雕像,引起我的思考:這個距我們已有2500多年,來自遙遠國度的希臘女神,為何進入了一位中國農民的家中?我在一些旅遊點的攤位上也常看到維納斯的雕像。
第二幅是希臘天神之父宙斯與其妻赫拉。這位宙斯相當於我國神話中的玉皇大帝,他應該是莊重威嚴的,而從圖片中看到的宙斯與赫拉相偎相依,雙目閃著情愛的熱火與仇恨的厲光。這使我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丈夫與妻子又愛又恨的混合情感。
第三幅是神普羅米修斯。他駕著太陽車,從太陽邊飛馳掠過,盜天火給了人類,從此人們從原始時代進化到熟食時代。這個人類生活上的飛躍,神話中完全說成是靠普羅米修斯的功勞,而他也受到了天地的懲罰。他象徵著為人類的自由解放而獻身的人。
馬克思說:「希臘神話是人類美麗童年的詩,有不朽的魅力」。我們也有很多類似的神話,但沒有那麼系統、多姿多彩。
從人類文化學的角度講,神話是人類最偉大的天賦——想像力開出的最絢麗的花朵。
在遠古時代,人的抵禦能力很弱,原始人不是在「發明」神話,而是在「體驗」神話。面對著洪水猛獸,他們感到神秘莫測,驚恐萬狀。然而人終究是有意識的,會從單純的共在關系中直接發現因果關系。譬如一個原始人,他躺在洞里進入夢鄉:他意外地一箭穿透了兩頭野豬。為慶祝勝利,人們圍著他跳舞,一個姑娘跑過去與他野合。正高興時他醒來了,既沒有野豬,也沒有狂舞和姑娘。他對夢境無法解釋,這是怎麼回事?比擬類推的方法使他們認為:一定是在自己體內棲息著另一個類似的東西,他乘自己睡著時出遊了。這個東西就是「靈魂」,「靈魂」寓於肉體但又可以獨立存在。意識到「靈魂」的存在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發端。
按照比擬類推的思維方法,人有「靈魂」,萬物都該有靈魂,但可能比人類的靈魂更強大和不可捉摸。這是「萬物皆有靈」神話產生的哲學基礎。在神話時代,把自己感覺到而對之驚奇的那些事物的原因都想像為神,於是自然種種現象的神產生了。而後有了開天闢地的神話,人類起源的神話,經過千百年的藝術加工,終於構成了宏大而完整的體系。
希臘的神話和傳說大體可以分為神的故事與英雄傳說兩大部分。屬於神的部分又有舊神譜系與新神譜系。舊神譜記載了天地的起源,最初的宇宙一片混沌,從混沌中最先生出了大地(地神蓋婭),接著在大地底層出現了「黑暗」與「黑夜」,兩者結合生出「光明」與「白晝」。大地又生出了「天空」。地神蓋婭與她的兒子天神烏拉諾斯結合,生下了十二提坦巨神……。舊神譜保存了遠古社會人吃人和雜婚制的野蠻風俗,這些成為後來西方文學中綿延不斷的母題。
新神譜系中,諸神都居於俄林波斯山上,一般認為有十二主神:
1. 宙斯:天神之父,地上萬物的最高統治者。
2. 赫拉:宙斯的正妻。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徵是嫉妒。
3. 雅典娜:起初被視為女戰神,後逐漸變為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護女神。
4. 阿波羅:在詩與藝術中表現為光明、青春和音樂之神,又是太陽神。
5. 阿爾忒彌斯:月神,又是狩獵之神、婦女之神,是女性純潔的化身。
6. 狄俄倪索斯(又稱巴古斯):是灑神與狂飲歡樂之神。
7. 阿佛洛狄特(又稱維納斯):愛情女神。她的忠實隨從小愛神厄洛斯(又稱丘比特)手持弓箭,被射中者即跌入情網。
8. 波賽東:海神。
9. 哈台斯:冥王。
10. 赫斐斯托司:火神。
11. 阿瑞司:戰神。
…………
十二個主神都有鮮明的性格與七情六慾。他們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緒,具有超人的特殊本領。
古希臘除了神的故事以外,還有許多由神與人交媾而生的半人半神的「英雄」。關於英雄的傳說,最為有名的是阿喀琉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立十二大功的故事和伊阿宋率領英雄奪取金羊毛的故事等等。
阿喀琉斯:希臘民族性格的豐富性和整體性
公元前800年左右出現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西方文學史的里程碑。《伊利亞特》中的主人公阿喀琉斯就是其中的一個傑出典型。
據傳阿喀琉斯是人間國王留佩斯與海洋女神忒提斯結婚生下的兒子。神諭他有兩種命運:或者默默無聞而長壽;或者在戰場上光榮地死亡。忒提斯愛子心切,將他喬裝打扮置於女孩群中,但智者奧德修認出了他。阿喀琉斯愉快地走上了同特洛伊人作戰的戰場,建立了無數功勛。他的馬預言他的末日正在臨近,他也清楚自己將葬身於特洛伊城下,但他依然挺身參戰。
在戰斗中奮不顧身乃至魯莽殘暴只是阿喀琉斯的一個側面,他的殘暴是出於對朋友的熱愛。如果說忘我戰斗與溫厚善良構成阿喀琉斯性格中兩個對立側面的話,支配這兩個側面的內核則是他對個人榮譽的理解與追求。不畏死亡是因為他把勇敢視為最高榮譽。忘我的戰斗精神、溫厚善良的情感和悍衛個人尊嚴的意識作為三個頂點,構成他的性格,其中對於榮譽的理解與追求則是這個三角形的核心。因此,荷馬史詩的創造者有理由驕傲地宣布:在西方文學的史冊上,我們創造了第一個「人」!
希臘神話,西方文學作品的母胎
1. 酒神與愛神
如果我們考察希臘神統與東方神統的區別,最引人注目的莫過酒神和愛神了。
中國的聖人講「食色性也」,但卻把遠古時代專司「男女野合」的女神貶為伺侯楚襄王睡覺的「神女」(妓女)。於是華夏部族的情慾失去了它的藝術象徵。而古希臘則相反,據說愛神原是在神殿賣淫的「神女」,後升格為女神;司植物生長的狄俄倪斯(相當於中國的神農氏)則是豪飲、狂歡的作樂者。愛神酒神在希臘神話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他們對食與色兩大情慾的崇拜。
希臘神話認為,人類的不幸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天災;二是人禍。所謂天災是指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人類後,宙斯為懲罰人類,派美女潘多拉帶「禮品盒」下到人間,打開盒子從中放出各種災禍;所謂人禍則是人類的各種情慾。潘多拉所以降災人間也是因為人類被她的美色所惑而接納了她,所以情慾是「萬惡之源」;但另一方面人活著就要追求各種情感及慾望的滿足,所以它又是「萬樂之源」。快樂與災禍就是這樣相伴相隨,構成希臘神話中悲劇意識與喜劇精神,在「爭奪金蘋果」的故事中希臘美女海倫被特洛伊人帕里斯拐走,從而導致了長達十年之久、死傷無數的特洛伊戰爭。
情慾毀滅英雄,毀滅理智,明知毀滅仍執意追求,猶如飛蛾撲火,這就是希臘人的悲劇性的性格和命運。
2. 人和命運
希臘人庄嚴地把「認識你自己」這一箴言寫在太陽神阿波羅神殿的大門上,同時在自己創造的神話里,展開了對於人這一世間「最奇異的事物」的思考與探索。古希臘諸神沒有中國神祗那種高高在上的尊嚴,卻極富人類的個性。由於生產力低下,遠古時代的人類處處受到自然界的制約,當人類處於自在狀態時並不感覺,一但進入自為狀態,就會發現自己實際上處於無所不在的羅網之中。這種使他們無法解釋的支配著自己的神秘力量被叫做「命運女神」。
探索人與命運的神話中,最震撼心靈的莫過於俄狄浦斯的故事。他對命運的反抗是人類試圖擺脫支配自己的異已力量而走向自由王國最初的努力,他的悲劇性結局又向人們揭示了人類從必然走向自由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歷程。
3. 女人與愛
天神之父宙斯有7個妻子,情人無數。荷馬史詩所描寫的征戰英雄都有若乾女奴與自己同床。好像是西方多麼尊重婦女,處處「女士優先」,實際上這與重視一個藝術品所差不多。著名的《美狄亞》的故事值得我們研究。在這一悲劇中,美狄亞一出場就說:
在一切有理智、有靈性的生物中間,我們女人算是最不幸的。首先我們得用重金爭購一個丈夫,他反會變成我們的主人。……而最重要的後果還要看我們得到的,是一個好丈夫,還是一個壞傢伙。因為離婚對我們女子是不名譽的事……。
這段話是母權制被推翻以後,對婦女的奴隸地位的控訴,是女權運動在歷史上的第一篇宣言。
遇人不淑的美狄亞說:「愛情真是人間莫大的禍害」!從美狄亞開始,「痴情女子負心漢」、「愛而不能終其所愛」就成為西方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一個母題。
返回神話,現代社會的必要補充
當前,西方文化界正在興起一股「返回神話」的潮流,神話思維重新滲入文學,原始主義盛行於繪畫界。
卡夫卡的《變形記》寫的是一個職員變成了甲蟲,引起了一系列驚人的怪事。人變成了蟲不能再變成人,只有人的倒退沒有人的升華,因此顯得悲哀,它驚人的荒誕框架和驚人的細節再現了人的異化主題。這在今天有很強的生命力。
最後,徐教授引用了一段馬克思的精闢論述結束了他的演講:
「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否則就變得稚氣了。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們感到愉快嗎?他自己不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真實再現出來嗎?在每一個時代,他的固有的性格不是在兒童的天性中純真地復活著嗎?為什麼歷史上人類的童年時代,在它發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該作為永不復返的階段而顯出永久的魅力?」
徐教授的演講,獲得全場聽眾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