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王教授
⑴ 武漢大學有哪些比較厲害的人物
作為一名武大學生,怎麼能不知道自己學校的知名校友呢。
巍巍珞珈,百年武大。百年間不知有多少人才從這里走出,從此一飛沖天,其中便包括了這些知名企業家。
孫宏斌,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本科就讀於武漢大學,後又去了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94年回國後,孫宏斌創建了一個房產代理公司,並曾在天津房產二級市場中佔到了30%的份額。2003年至今,擔任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
除了這些企業家,還有各行各業的傑出校友、知名人物活躍在中國的各個角落,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自己卓越的貢獻,一代代武大學子,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
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點幫助!
⑵ 武漢測繪學院的學生中心在什麼地方
12月29日晚7:00,「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優秀學生獎」頒獎儀式暨測繪學院2005年元旦晚會」在信息學部大學生活動中心隆重舉行。
出席本次晚會的嘉賓有學校校長劉經南院士、學校黨委副書記王傳中教授、學校紀委書記俞諶明教授、寧津生院士、李德仁院士,夏堅白基金委在武漢的委員,學校各職能部門的領導、兄弟院系領導等六十多名來賓,學院黨委朱德友書記、李建成院長、趙龍飛副書記、曹立新副書記、許才軍副院長、孫海燕副院長、徐亞明副院長、沈作霖副院長等60多名教職工,兄弟院系研究生會、兄弟院系團委學生會50多人,本院學生1400多人,兄弟院系學生500多人,參加了本次頒獎會和元旦晚會,與我院師生同喜同樂,共迎新年的到來。
晚會分為頒獎儀式、文藝演出和開心游戲三個部分。
李建成院長主持頒獎儀式並宣布「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優秀學生獎頒獎儀式」正式開始,學院黨委書記朱德友向全院師生作新年致辭,校長劉經南院士宣讀了獎勵決定和獲獎學生名單,校黨委副書記王傳中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在稱贊夏堅白院士「敬業樂群求是創新」精神的同時,勉勵獲獎學生和全院師生創造出更大的成績。
文藝晚會由測繪學院研究生、本科生和解放軍總後武漢基地文工團專業演員精彩演出,集歌曲、舞蹈、口技、小品等精裝曲目於一體,為熱情的觀眾們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晚會。整台晚會的氣氛非常熱烈,到場的觀眾將演出大廳圍得水瀉不通,笑聲、歌聲、掌聲、喝彩聲交匯起伏,連綿不絕。歌舞《開門紅》的喜慶鑼鼓和「過年了!」,「過年了!」的喊聲清脆響亮,淋漓盡致地營造出歡歡喜喜過大年的喜慶氣氛,給廣大師生帶來了新春的歡樂,帶來了新年新開端、新氣象、新局面的「開門紅」的衷心祝願;勁舞動感十足,讓人充滿活力,充滿激情的《踢踏舞》;讓人難忘的經典歌曲;幽默、誇張、俏皮的小品,無不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快樂無比。同時由學校紀委俞湛明書記、原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現校統戰部李物讓部長和上海歐亞測量系統設備有限公司代表錢鵬分別抽出了幸運觀眾獎的一、二、三等獎號碼,現場產生二十六名幸運觀眾,總值近千元的獎品降落到現場觀眾手中,新年有欣喜,順祝廣大師生在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驚奇!
隨後是開心有獎的游戲節目,互動的游戲,提高了大家的參與度、讓大家更為快樂、輕松。
獲得第三屆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學生獎的12位學生的名單如下:
一等獎2名。測繪學院博士生王華;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學生李治江。兩人均獲得8000元人民幣獎金。
二等獎10名。測繪學院馬飛虎(碩士生),本科生劉冠蘭、李進、魏娜;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祝曉坤;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學生尹大朏、黃茂軍;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生盧麗君、張路;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本科生李博峰。10人均獲得5000元人民幣的獎金。
基金委員會希望獲獎同學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弘揚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優良校風,繼承夏堅白院士無私奉獻、嚴謹治學、團結合作、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秉承測繪學院「敬業樂群求是創新」的院訓,勤奮進取,刻苦鑽研,開拓創新,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⑶ 逆境出人才的經典人物事例(五篇)
關於逆境出人才的事例1:
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很多人的狀態、很多不愉快就是自己跟自己擰巴著。
其實大可不必讓自己陷入這種境地,一切還是順其自然地發展好。這讓我想起物極必反這個詞,很有道理。
在不同的場合經常會看到養得特別好的花,毫無瑕疵到讓人以為是假花,不禁想用手摸摸是不是植物;而一些裝飾用的假花又做得與真花極為相似,擺在家裡不用打理就可以天天看到花。
一次在機場三號航站樓送人,隨便進了一家店,見到幾幅畫很美,很象放大的照片,特別是一幅溪流中布滿鵝卵石的畫,水流著、還有光斜照過來,但店主人一定說是油畫,用手摸了確有凹凸的感覺。而我近來接到的好友郵件中,很多各地的美景照片,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幅油畫!
結果我們形容真花兒像是假的,假花兒像是真的;油畫真實得像是照片,照片朦朧得像是油畫;女人大度得像男人,男人細心得像女人;……倒都成了一些贊美之詞。
人在順利的時候不要狂妄,因為好事會得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在逆境中不要悲觀,因為壞事會一點點被歲月消磨掉。
關於逆境出人才的事例2:
阿克曼教授是國際航測界的知名權威,李德仁讀過他的相關論著後,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文章中的幾個問題。
新年上班第一天,陽光真好,記者前往武漢大學拜訪李德仁院士。
李德仁院士是湖北省唯一的兩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長期從事以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教學與研究,是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
進得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迎面便是王之卓院士的塑像——王院士,是李德仁院士的恩師。
李德仁院士待人平易,笑容溫暖,一點沒有想像中的學究之氣。年過七旬,依然步履矯健。院士告訴記者,他年輕時有過多年野外作業經歷,現在和學生一起爬山,他還經常能搶先佔領山頭呢。
本科生質疑蘇聯教科書,
受到王之卓教授垂青
1957年,18歲的李德仁從江蘇省泰州中學畢業,報考了 北京大學 工程物理系。後來陰差陽錯,被武漢測繪學院(以下簡稱武測)航空測量系錄取。當時,武漢測繪學院院長是中科院學部委員(即院士)夏堅白教授,航測系主任是王之卓教授(1980年亦當選為學部委員)。李德仁很快愛上了自己的專業。
因為高考分數遙遙領先,李德仁一進校就被任命為班長。不久,有人揭發他1957年在中學擔任團總支副書記時有「不當言論」,班長被免。但因為他成績確實冒尖,於是讓他轉任學習委員。
李德仁說,他一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讀本科時,他就敢於對教科書上的公式打問號。大學四年級,他在蘇聯專家撰寫的教科書上發現了問題,寫了好幾篇文章。文章先是交給任課老師陳適教授,但陳適是陳布雷之子,此時處世非常謹慎,看完後只簡單寫了一個「閱」字。李德仁不甘心,托同班女同學朱宜萱把文章轉給王之卓教授(朱宜萱和王之卓的女兒是好朋友)。王之卓在李德仁的文章上寫了很多批註,又把李德仁叫到自家的小洋樓,師生倆長談三個多小時,連晚飯都耽誤了。李德仁說,王教授能肯定他這個學生是對的,說蘇聯那位學者是錯的,這對他是一個莫大的鼓勵。他再接再厲,在大學畢業設計中,又把加拿大一個教授的公式給改進了。
大學畢業遭遇15年逆境,
謹記恩師王之卓囑咐
1963年,李德仁本科畢業,王之卓教授鼓勵李德仁報考研究生。當年選拔的考試科目一共3門,李德仁兩門滿分、一門99分。但因為檔案里有那一份1957年的「莫須有」材料,他被取消了錄取資格。
關於逆境出人才的事例3:
產雞蛋上千公斤年產值超400萬元養蛋雞3萬只,日產蛋1000多公斤,年產值突破400萬元,年收入近百萬元———經過5年奮斗,簡陽市清風鄉的李良平成為了資陽市最大的蛋雞養殖大戶。
怎樣從一名回鄉青年成長為資陽最大的蛋雞養殖戶,李良平的成長經歷可以讓大家借鑒。
回鄉創業
缺乏技術屢遭重創
「回顧我的養雞之路,一句話:很曲折。」一見面,李良平便向筆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2000年以前,作為一名勤勞朴實的農民子弟,李良平先後在外地打過工,做過生意,經過多年打拚,他有了一筆不小的積蓄。
2000年初,懷揣著創業經費回到家鄉的他,開始琢磨著尋找一條新的賺錢路子。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良平得到了一些養雞致富的信息。經過市場調查,他發現:當時市場上雞蛋價格較高,而飼養蛋雞投資小、見效快,肯定能賺錢。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李良平開始著手准備建設養雞場了。他把養雞場選在了交通和區位優勢相對較好的簡陽市清風鄉付家坪場鎮,將那裡由於撤區並鄉後留下來的閑置房改建成養雞場,從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
作為一個「門外漢」初辦蛋雞場,一缺技術、二缺資金,困難比想像的要大得多。剛開始,李良平養了1000多隻蛋雞。但由於對隱形成本預計不足,蛋雞需要一年半左右才開始產雞蛋,中途資金嚴重短缺。在無法運轉的情況下,李良平將蛋雞換成短平快的肉雞,所購買的幾批雞苗都出現成批死亡的現象。
此後的兩年中,李良平嘗試過自行孵育雞苗,同樣是由於種源、技術等方面掌握不好,這些嘗試也一一夭折了。「自己虧得很慘,沒有新的資金注入,我當時很絕望!」李良平告訴筆者。創業故事大全
逆境崛起
懂市場讓他賺一筆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一是不懂技術,二是資金缺乏,三是沒有親歷親為,在外面一邊做生意一邊遙控指揮,純粹就是門外漢在瞎指揮!」李良平這樣總結。
清醒地認識到技術成為自己發展養殖業的瓶頸後,李良平於2003年徹底放棄在外地經營紅火的生意,開始回鄉專心養雞了。
關於逆境出人才的事例4:
經常寫文,釋放自己的情懷,抒發自己的慷慨之路。有人不免要問,你有那麼多語言嗎?怎麼經常在網上寫字?我笑著說,是逆境,給了我創作的靈感。
其實搞創作的人,首先得要有生活素材,沒有素材,何來得語言?其次將這些素材加以整理、修改,就是一篇文章。生活中的素材就是生活的積累,日常的瑣事。只要平時多觀察,多豐富自己的人生,就不難寫出好文。我之所以有語言是與自己的環境、生活閱歷、平凡的點滴分不開。再者,自己所處的逆境,就是很好的素材。
逆境,給了我創作的靈感。我不得不說,逆境,是我寫文章的話題。我大多數的文章都是寫我的閱歷,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維。有了親身體驗,就有了語言的投入。有時沒有話題可寫了,就瀏覽別人的美文,看到與自己有切身感受的,靈感就來了,便直奔主題,進行寫作。
雖然我的文章不算美,但我的文字實在!有樸素的文風,有自己靈感的表現。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華麗炫耀,有的是自己的體會,有的是自己的感受,從不偷取別人的文字,更不會復制別人的美文。在我眼裡,自己的人生,就是寫作很好的素材。於是,經常寫自己的人生步履,寫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寫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特別是自己的這段逆境人生,對我的寫作有了更大的促進。
逆境,給了我創作的靈感。多年來,與文字結緣,與文字為伴。別人吃飯,我在寫文;別人休息,我在看文。別人渲染在繁華的鬧市,我卻獨做電腦旁;別人尋歡作樂,享受快樂的氛圍,我卻在書寫自己的人生經歷。因為我的人生坎坷,不平凡,所以創作起來語言滔滔不絕,有說不完的話題,有道不盡的情感。
逆境,是與人相反的經歷。別人走直線,我走的是彎路;別人平步青雲,我攀登艱難。正因有不一樣的人生,造就了我非凡的閱歷,所以創作起來就有了素材。因此逆境,給了我創作的靈感。
也許,普通的人生,不會有更多的話題。而我的人生與眾不同,有著特殊的路途,有著輾轉的遷徙,有著不同的風味,有著艱辛的苦難,語言就會深入骨髓,文字就會尖酸刻薄。此時,靈感來了,話也就多了。這就是我每天上網寫文的主要原因。
平庸的生活起不了波瀾,驚險的劇情會掀起大浪。逆境,給了我創作的靈感。
關於逆境出人才的事例5:
在一座信奉佛教的城市裡,應許多教徒的要求,城市裡的一個非常著名的雕塑師傅准備塑造一尊佛像讓教徒們膜拜。
要雕塑好的佛像,雕塑師傅必須選擇一塊好的石頭,以便雕塑出的佛像栩栩如生。在一番精挑細選後,他看中了其中一塊石頭,這塊石頭不論質感還是色澤以及其他條件都非常上乘。挑選完後,雕塑師就拿出了雕塑工具准備開始工作。
沒有想到的是,當雕塑師剛拿起銼刀開始敲琢幾下,這塊石頭就痛不欲生,不斷地哀嚎:「痛死了,痛死了,你不要再刻了,饒了我吧。」
雕塑師對它說:「只要你忍受住了這點兒疼痛,日後當你成為一尊佛像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來膜拜你的。」
石頭說:「我只想好好地做一塊石頭,對於是否能夠成為佛像從來沒有想過,你放了我吧,我真的特別痛!」聽罷,雕塑師就只好停工,又將其重新放在了地上。
接著,雕塑師又開始尋找其他的石頭,但一直都沒有看見特別合適的。這時,一塊質感差一點的石頭看見了雕塑師,對他說:「聽說您正在尋找可以做佛像的石頭,您看我怎麼樣?」
雕塑師想了想對它說:「這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做到的事情,你怕痛嗎?」
「不怕,您試試吧!」石頭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