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馬未都雄辯大學教授

馬未都雄辯大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4-12-26 15:52:51

⑴ 至今為止百家講壇收視率之最是哪個教授創造的

縱觀10餘年百家講壇的歷史,個人認為北京郵電大學趙玉平教授講的最好,凡是你看過趙老師的節目,你就知道趙教授碾壓那些知名的老教授。
趙玉平教授的節目,相對於知名的那些老教授,比如王立群,易中天等人最大的優點是,1。契合當下時代發展不僅僅是過去的歷史。2。趙老師語速較快,同樣40分鍾的百家講壇的節目,趙老師的內容差不多是王立群教授的4~8倍左右,凡是看過百家講壇的人都知道一些老教授的語速特慢。3, 趙玉平老師的人品極好,人格魅力深深的令我折服,如果你喜歡趙老師的節目,你可以關注它的微信公眾號,平講平說,你會發現趙老師學識淵博,口才出眾,每次上節目准備極為充分,有些知名教授可能倚仗著自己的名氣,可能會擺架子,就比如2020年7月18日的百家講壇的主講老師是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你那明顯的察覺出他准備極為不充分,全程都在看題詞器,並且特別口語化,兩者一比較你就有自己的判斷了。
順帶一提,凡事有趙老師節目的那年的百家講壇收視率第一一定就是趙老師的節目。趙老師一共上過8次百家講壇前4次是麻辣說三國系列,講過,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劉備4個人物,目前今年正在籌備孫權,後來還講過水滸智慧相關系列,一共4部,百家講壇並非談談都是好酒,若要說其中最香醇的美酒,那必定是趙老師的節目。

⑵ 羅振宇《邏輯思維》讀後感

【篇一】《羅輯思維》讀後感

一個網友對羅胖的評論挺好的:我覺得他講的問題需要把自己的感情剝離出來分析,在生死、金錢面前,很多人確實做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進行兩面分析。

羅胖的觀點是反駁一些大眾的、主流的、似是而非的觀點,他的觀點也可能不正確,很多是援引某些書中的內容,其實這些觀點也都來源於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不能簡單地說是錯還是對。

在話說環保那一集說到地球從宇宙中看就象是一個小小的微塵,那麼微塵中還用環保嗎?我認為,太空有資源,並不代表你可以揮霍地球的資

源,這兩個相對性,有點象佛教中的勝義諦和世俗諦。

引用柴靜博客中一位美國大法官的話:什麼是自由?自由就是對什麼是正確不那麼確定的精神。其實這句話也不一定正確。

人類怎麼去把握如此復雜的外在世界呢?就是用簡化機制賦予其意義,再通過意義去理解這個世界,而地域歧視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簡化機制。賦予符號,有點象形式邏輯中的公式,其實這樣沒什麼不好,可以提高效率,形成共識,利於溝通,但符號並不能代表更充分的意義,即使語言有時也是蒼白的,但離開語言又不行,所以要兩方面去分析。

他提到的U盤化生存方式: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鼓勵要有一技之長,並且不一定在單位中生存。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做為一個節點,跟外界的接觸會很多。參考的書目是大前研一的《專業主義》。

援引法律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段對話,庫克法官對英國國王詹母斯一世想審案子的拒絕:各種權力背後都站著一個叫公正的東西。法律審判所需要的理性和知識,並不是一種自然的理性和知識,它需要一種人工的理性和知識。這些知識必須是像我們這樣的人,經過長期的訓練,才可能獲得。

在“不負責的民意”中有網友質疑,這種追求真相的方式很好,我們讀書也是一樣,不能完全跟著作者的思路走,要學會自己思考。

當同時代的人對馬克思進行評論時,很多人都在贊嘆其邏輯的嚴謹,讓人有相信的理由,我認為邏輯相當於智慧,而後來體現的道義相當於慈悲,這有點相合於佛教中的智慧雙運。

馬克思對人們獲得自由後反而墮入地獄有疑問,對此,他用了一個詞,在德文中稱為“異化”,所謂的異化就是指一個事物發展到後地走向了它的反面。所以,很多事情並不是向著我們追求的方向發展,為什麼?因為這個目標不究竟,就象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但樂可以轉為苦,有漏皆苦,並且輪回中還會隱入苦中。因為他沒有真正的解脫,不是真正的自由。

一句話“恐懼是個壞謀士,一定會給出你出餿主意。恐懼是個奇怪的東西,是懦弱的原因,也是暴行的源頭。”用這句話來論證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會開戰,就是因為恐懼,害怕俄法會聯合起來,想先下手為強。這就象兩個人打架一樣,先下手的也許是害怕的,擺出嚇人的資態的也許是心裡沒底的,要認出事實的真相。

本書中在羅胖的文字旁摘有網友的點評,有跟他意見相左的,有贊同的,但相互的思想碰撞反而是一件好事,事實也許都不是我們所想的,但可以讓我們多一個角度,科學就是從一堆堆假設再推翻中不斷地進步的。

米蘭達警告的雙刃劍,就是那句著名的你有權保持沉默,這個看似司法公正的東西卻使很多罪犯成為漏網之魚

書中還提到了制度成本,我們往往基於某種簡單的目的去推行一種制度,但執行這種制度的成本卻沒有考慮充分,這要從經濟學去分析。有時候一種簡單的方法確是有效的。

【篇二】《羅輯思維》讀後感

各有所愛,《羅輯思維》,這是一本書名,也是一檔視頻脫口秀的節目。喜歡在空餘閑暇的時光聽羅胖說書。我覺得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盡管他的觀點不一定全都正確,但是他的思維方式和視角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個隨手即得互聯網海量信息的時代,如何突破思維瓶頸?

不妨讀讀《羅輯思維》,作者羅振宇。《羅輯思維》一書是根據羅振宇的互聯網視頻知識脫口秀《羅輯思維》創作。知識信息量極大,喜笑怒罵;羅胖讀書,講給你聽,這里聚合的不僅是精彩內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們的口號是:“死磕自己,愉悅大家!”。幽默犀利的語言引導大家擺脫舊方法束縛,增長見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作者羅振宇對正在到來的互聯網時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認為,互聯網正在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基礎設施”,它將徹底改變人類協作的方式,使組織逐漸瓦解、消融,而個體生命的自由價值得到充分釋放。《羅輯思維》的口號是“有種、有趣、有料”,做大家“身邊的讀書人”,倡導獨立、理性的思考,凝聚愛智求真、積極上進、自由陽光、人格健全的年輕人。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羅胖講教育的話題,他說這個話題太大了,平時真的借一百個膽子都不敢說,因為學養不夠,駕馭不了。但是《羅輯思維》這個節目有個好處,羅胖可以什麼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識的生產者、那些書籍的寫作者還活著,還在勤奮地工作,他們一旦寫出書來,我看得懂,我就能講地出來,所以我在合適的時候,當合適的知識搬運工。之所以今天我膽兒這么肥,敢碰這個話題,是因為我看了這本書,《吾國教育病理》,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其實就兩個:第一個是不公平,第二個,就是它毀滅了一代人的興趣、創造性和求學的'熱情,每個受過中國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關於教育這一講,內容龐多,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站搜索,挺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對其中有關創造力的言論,我覺得聽來耳目一新,聽著似乎覺得哪裡不太舒服,但想想確實也有些道理。

創新是一種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徵,美國研究創新的學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統計,比方說把人類歷史上很多創新人物給他擱一塊,然後一統計,發現一個特徵,他們在十歲的時候,有四分之一的人雙親都死去了一個,到了20歲的時候,有一半以上的人雙親死去了一個。說白了,什麼意思?就是有奇才異能的、有創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問題家庭的孩子通常是兩條路,一條是上街當流氓,殺人、撒謊、吸毒;還有一種,成為我們剛才講的奇才異能之士。你說哪個概率大?當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們在很多研究創造力的時候發現,比方說還有一個實驗,人類目前七個領域的最傑出的人,發現一看,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特徵,這些人跟家庭成員相處有情感障礙,比如說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年輕的時候,就願意獨處,這種獨處的方式,導致他後來的無數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處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沒法相處,這些特徵,為什麼?因為他怪人嘛!他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很多東西,其實回到一個原點,什麼叫創新力,創造力就是這個人是個怪人,甚至在別人看來極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說左撇子的人有創造力,你能找到一堆左撇子,畢加索、弗洛伊德、愛因斯坦,這些人都是左撇子,創造力的本質是什麼?就是異類。這話可能不好聽,但是你從進化史一看,它就是如此,這就是底牌!

那請問,怎麼培養創新力啊?很多學校高舉大旗,創造力培養學院,請問怎麼培養創造力?要知道“創造力”這個詞,它創生出來之後,你就會發現,他既不可測量,也不可識別,更不可培養,如果你能測量、能識別、能培養,那還叫創造力嗎?創造力在它發生的那一瞬間,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叫創造力,比爾蓋茨退學的那一剎那,所有同學都嘲笑他是傻子,這才對,他才叫創造力;喬布斯一定是一個性格特異的人,這才叫創造力。

所以如果這樣去理解創造力,我們還要培養創造力的話,那教育該怎麼轉型?很簡單,不幹涉,不要去試圖培養創造力,給選擇,造環境,讓他想要什麼可以更輕易地、低成本得到即可,這就是好的教育。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呢?用一句土話說,伺候地太勤,老想干涉,我看著你,我怎麼給你搞點創造力,你怎麼知道你能給他創造力呢?我們人類只能搞清楚怎麼毀滅創造力,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搞明白,怎麼培養創造力。所以根據鄭也夫先生的判斷和學術上的研究,等什麼時候我們的教育從智力教育,變成了情商教育,等什麼時候我們的教育,從過度干涉地、伺候地太勤的教育,變成一種袖手旁觀似的,更溫煦的,看故事的,旁觀者似的教育,我們的教

【篇三】《羅輯思維》讀後感

讀了幾頁《羅輯思維》,卻再也讀不下去了,作者的觀點真的很難讓我認同。我在想為什麼老師會覺得這本書好看呢?但凡讀過一些書的人,稍微有些學識和見地的人都不會認同書中的觀點的吧。可為什麼那麼多人推薦呢?徐小平——大學時期我心目中博學多識的人,也是推薦人之一,這真的是他的本心嗎?

近年來各大網站涌現出了各種以作者命名的脫口秀,以此來表達作者自以為”獨特”的觀點,來博人眼球吸引觀眾。其實每個人的觀點都能稱之為獨特,而這種獨特最終會贏得眾人的認可令人刮目點贊還是換來一片嘩然被人罵做sb,就要看作者是否真的有沒有兩把刷子了。飽讀詩書博古通今。我看這個羅老師只是徒有其名罷了。

當初的《百家講壇》為什麼受歡迎?因為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已經無法讓年輕人靜下心來好好地拿起一本書來讀了。獲得知識的途徑又回到了最開始的面傳身教的講學,就像古時候孔子的開壇講學。當然現在科技的進步,我們通過電子產品就能看到現場直播,面對面都省掉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上講的都是些什麼人?易中天、於丹、馬未都這些都是大學教授啊。他們每天都在研究他們講的東西,花了半輩子的心血,讀了大量的書,翻閱了大量的史料最後才得出了他們講給我們聽的這樣一個研究成果。而講脫口秀的是什麼人呢?他們只是讀過一些書的人然後看到一個新聞或一個事件隨即發表自己評論和觀點的人。在言論高度自由高度開放的當今中國,隨隨便便一個人都可以發表一個觀點的,但這個觀點真的是否具有指導意義就可待商榷了。

名人在給一本書點贊的時候更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因為你的名望和大眾對你們的信賴擺在那裡,你的一個不經意就可能做了錯誤的指引。

⑶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你同意嗎

具有很高名氣的文化偶像有很多,但能夠真正內斂自己的本性,做到自己的本職的文化偶像少之又少。說起文化偶像,大家應該第一個想起的是高曉松。於丹於1965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自己的父親也是紅極一時的國學大師。也許是在自己父親的熏陶下,於丹對於文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功夫不負有心人,於丹在自己高考結束以後,成功的進入了北京師范大學的中文系,繼續探索國學的奧秘。一年又一年,時間來到了於丹30歲的時候,也許是因為她起步比別的小孩更早。於丹在30歲如此年輕的情況下,成為了北京大學的講師。

在演講的過程中,北大的學子發現,於丹其實對於《論語》的理解真的非常的淺。而整個講座的中心並不是她這本書,講的更多的是一些雞湯故事,這讓許多北大學子非常的不滿意。

讓觀眾們感覺到這位國學大師在打自己的臉。遇到這樣的事情,其實並不憤怒,更讓人感覺到的是可惜。明明都是紅極一時的國學大師,為何會搞出這樣的事情呢?這是因為名利讓他們紅了眼,讓他們無法更加專注於國學本身,變得浮躁起來。這是導致許多問題的原因,但他們卻渾然不知。

⑷ 你覺得鄙視鏈現象普遍存在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古人曰:「故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醜。」強而有愛,富而有禮,才令人尊敬,否則錢再多也是無教養的庸俗之人。


人類社會自誕生起就一直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社會上有著許多的不公平甚至是歧視,這些現象在我們身邊都十分普遍,就從內心深處正視這個問題,正確自己的價值觀,平等對待,才會消除這種鄙視。

⑸ 為何大學教授鑒賞詩詞,滿腹才華,但是卻無法自己作出優秀詩作呢

這是太正常不過了。

一個大學教授,文學功底自然不淺,他可以作出很好的理論研究,但是寫出一首好詩幾乎不可能,這是為啥呢。

其實自隋唐科舉制度以來,讀書人逐漸增多,狀元,進士,舉人,秀才,這些人多到不計其數,相當多都是飽學之士,他們可是只讀古文古詩的主,也沒有現代五花八門的知識干擾。這些人裡面,又有多少人可以作出一首好詩?

熱點內容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4-12-27 05:29:00 瀏覽:617
三十上大學 發布:2024-12-27 05:21:39 瀏覽:900
日本九州大學專業 發布:2024-12-27 05:15:20 瀏覽:496
深圳大學朱教授 發布:2024-12-27 05:15:19 瀏覽:584
大學生生命教育ppt 發布:2024-12-27 04:43:03 瀏覽:968
大學生食堂調查報告 發布:2024-12-27 04:27:43 瀏覽:320
怎麼形容大學生活 發布:2024-12-27 04:24:49 瀏覽:335
韓國宿舍最好的大學 發布:2024-12-27 04:16:52 瀏覽:532
大學生擇業目標有哪些 發布:2024-12-27 04:13:48 瀏覽:393
大學家長對學校或老師的建議怎麼寫 發布:2024-12-27 04:12:28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