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劉池陽教授
A. 黃汲清先生誕辰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2004年6月7日9時30分,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舉行。紀念大會由國土資源部聯合全國政協辦公廳、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九三學社中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同發起,由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第四紀研究會、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協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出席大會。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及其他發起單位領導,中國地震局局長宋瑞祥,國土資源部領導鹿心社、葉冬松、陳邦柱、孟憲來、王世元,原地礦部、國土資源部老領導朱訓、塞風、夏國治、方樟順、張文駒、張宏仁、陳洲其、蔣承菘、楊朝仕、董道華,有關單位領導洪紱曾、沈國舫、邱中建、宋南平、張耀倉、茹克、孫樞也出席了大會。
大會由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地質學會代理事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文盛同志主持。
首先,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孫樞宣讀關於頒發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決定,授予劉敬黨、余秋生、陳志勇、李金高、李丕龍、孫龍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授予金小赤、彭平安、王京彬、郭正堂地質科技研究者獎;授予鄧軍、劉樹根、蔣少涌、武強教師獎。值此紀念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召開之際頒獎。獲獎者們隨著《勘探隊之歌》的樂曲聲走上主席台,從曾培炎、路甬祥、徐冠華和孫文盛等領導人的手中接過鮮紅的獲獎證書。全場熱烈鼓掌,表示祝賀。
接著,曾培炎副總理發表講話,他說,黃汲清先生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地質學家,是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地質工作和科學事業,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和懷念。他簡略地回顧了黃汲清先生光輝的一生,高度評價了黃汲清先生的優秀品格和為地質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號召大家向黃汲清學習,弘揚愛國主義傳統、發揚求實創新精神,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努力做好新時期的地質工作。
孫文盛部長最後說,曾培炎副總理的講話對我們廣大地質工作者和國土資源系統的同志們來說,既是巨大的鼓舞和關懷,又是殷切的期望和囑托。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新的時代、新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國土資源部門新的職能和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溫家寶同志指出,地質工作在經濟建設中起著「先頭部隊」的作用,貫穿建設的全過程,並且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要求地質工作要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出席大會的還有:劉東生、楊遵儀、塗光熾、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等50位兩院院士,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黃汲清先生的子女、親屬、生前友好和家鄉仁壽縣代表,第一屆和本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地質學會名譽理事、第37屆理事及秘書長、副秘書長,國土資源部所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領導和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色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地震局、武警黃金指揮部、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中化地質總局、中國建築材料地質中心、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領導和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石油大學、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安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工業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領導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領導和專家,已故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趙亞曾、李春昱和程裕淇先生的晚輩等,共計500餘人。
紀念大會召開之前,曾培炎副總理等領導同志親切會見了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全體獲獎者和黃汲清先生的親屬代表,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上午10時30分,按照中國地質學會的安排,繼續進行紀念活動,有350人參加。40多位院士不顧年事已高,繼續與會,體現了他們對黃汲清先生的仰慕之情。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毓川院士主持大會。
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戴進業代表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致賀詞。給本次紀念大會發來賀信和賀電的有: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古生物學會、南京大學、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等單位。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以個人名義發來賀信,還有劉池陽、周志武、張雲湘、王戰等個人發來賀信和賀電。
陳毓川代表會議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向發來賀信和賀電的單位和個人,向參加這次會議的新聞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郭正堂代表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發言。他表示,我們14名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能夠得到以黃汲清命名的地質科學技術獎,感到非常光榮。黨和國家始終重視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為我們迅速成長創造了十分優越的條件;遼闊的國土和廣袤的海域,為我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組織上的關懷、事業上的重託、同行們的支持是我們取得成績的前提。我們將把這次獎勵作為新的起點,再接再厲,努力攀登新的高峰,不辜負黨和政府及老一輩科學家的期望。
接著,劉東生、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和肖序常六位院士相繼發言。
劉東生院士回憶說,他與趙亞曾之子是中學同學,那時他就聽說黃汲清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位十分負責的前輩;在趙亞曾先生不幸遇害後,黃先生長期為趙先生的子女提供了生活和學習費用。後來在黃先生手下工作,更感到黃先生十分注意提攜青年人。
施雅風院士說,黃先生是他最景仰的地質學大師,欽佩黃先生對冰川研究有很深的功底。
陳夢熊院士回憶了1945年起黃先生帶領他和其他8位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進行全國1∶100萬和1∶300萬地質編圖工作的經歷,他說,黃先生對年輕人要求嚴格,但作風民主;工作時嚴肅認真,工作之餘則談笑風生;還和黃夫人一起經常參加青年人的文體活動。陳夢熊說,黃先生十分重視年輕人野外地質工作能力的培訓。陳院士還批評現在有些人好像水平很高,但到野外去不認識斷層,最普通的岩石也搞不清,有的甚至連羅盤都不會用。
葉連俊院士回憶說,在重慶時期,日本鬼子的飛機天天轟炸,我在山上能看到日本的飛機扔炸彈。就在這種情況下黃汲清卻在防空洞中寫他的「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上面轟轟響,洞里什麼資料也沒有,他天天寫,出洞後由別人給他打字。我們問他您為什麼這么緊張工作,他說:我做了好多工作,現在應該把它紀錄下來,如果炸死了不是白浪費了嗎?無法向國民交代。這種情景,真是感動了我們。葉先生說到此處,十分動情,潸然淚下。
王鴻禎院士重點總結並贊揚了黃先生的高尚品格:景仰前輩,尊重同齡人,提攜後生。倡導章鴻釗、丁文江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和設立青年地質科學獎就是很好的證明。
肖序常院士說黃先生嚴謹而民主的科學學風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促進了自己成長。他還介紹了黃先生對板塊構造學說的態度:一不盲從,二不輕易否定,三要結合中國的實際。
下午進行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學術報告會,有150人參加,由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邱中建主持。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張彥英作了「發揚黃汲清先生的治學精神」報告,李星學院士講了「黃汲清先生對中國二疊系研究的重要貢獻」,任紀舜院士談了重讀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的體會,丁國瑜院士作了「新構造研究的幾點回顧」報告,李廷棟院士作了「中國地質編圖的先驅——黃汲清先生」的報告,李德生院士報告的題目則是「辛勤調查山川盆,廣描油氣發展圖」。這些報告從地質科學的不同角度緬懷了黃汲清先生對地質科學的卓越貢獻,並展示了當今地質科學幾個主要方面的重大進展。
中國地質學會十分重視這次紀念活動,除了籌劃紀念大會外,還在《地質論評》2004年第3期出版了紀念專號,組織出版了《黃汲清年譜》和《我的回憶——黃汲清回憶錄摘編》兩本書,並請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壽嘉華分別題詞。
這次紀念大會開得很成功,正如曾培炎副總理講話所說:紀念和學習黃汲清先生,繼承和發揚黃汲清先生的精神,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號召廣大地質工作者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標,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為國家的繁榮強盛作出貢獻;就是為了大力弘揚求實創新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積極探索,追求真理,與時俱進,勇攀科學高峰;就是為了大力弘揚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精神,為科技進步和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
黃汲清先生的一生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科學遺產,還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始終不渝地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忠於共產黨、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尚情操;振興中華、造福人民的博大志氣;嚴謹篤學、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正直誠實、剛正果斷的優良品質;關心青年、誨人不倦的師表風范;鞠躬盡瘁、奮斗不息的奉獻精神。他的精神鼓舞著獻身於我國地質事業的幾代人。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學習他。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國土資源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科學時報、證券時報、海峽之聲廣播電台、新華網、中國廣播網、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中國科學院網站、中國海外聯誼會網等對這次紀念大會作了報道。
B. 懷柔偶成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懷柔偶成作於1981年8月青山猶戀一池水,綠蔭如發柳絲垂;秋光不只蒼翠色,夜雨喧喧伴驚雷。
1987年,與趙重遠、湯錫元、楊俊傑、劉池陽等師友同在懷柔參加國際地質構造討論會。住在懷柔城內,距水庫不遠。懷柔水庫因山就勢而建,山水相依,盡顯湖光山色。城內街道綠蔭成行,垂柳拂面,俱都是宜人景象。入夜後常常雷鳴電閃,夾一陣秋雨,帶來一派清新。與師友們晚飯後一起漫步,我則口誦此詩以為助興。當時趙重遠教授也曾有和詩一首,可惜現在已背記不出。趙重遠老師是西北大學資深教授,而且文化修養很高,和藹可親。趙教授無論是在做學問上還是在人際交往中堪稱為人師表,令人尊敬。我雖然不是西大學生,但在石油地質構造研究方面得到了西大老師們的諸多幫助。我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也有著許多密切合作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