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蔡拓教授
1. 全球化與政治的轉型作者簡介
蔡拓,一位哲學博士、教授與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其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了政治學理論、國際關系理論、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等多個領域。通過他一系列的著作,如《契約論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政體學說》、《可持續發展——新的文明觀》、《當代全球問題》、《全球問題與當代國際關系》等,以及譯著《古希臘政治學說》,我們可以窺見他對全球化與政治轉型的深入思考與獨到見解。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領域也面臨著深刻的轉型。蔡拓的研究致力於探索全球化進程如何影響國家治理、國際關系以及全球治理結構。他強調,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擴張,更深遠地涉及到政治、文化、社會等多維度的全球整合。在這一過程中,政治體系需適應新的全球秩序,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協調,以應對如氣候變化、經濟不平衡、跨國犯罪等全球性挑戰。
蔡拓的研究成果不僅局限於學術界,他提出的思想和理論對實踐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可持續發展——新的文明觀》中,蔡拓探討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如何實現的可能性,強調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這不僅關乎經濟效率,更關乎社會公正與環境保護,是全球化時代下政治決策不可或缺的考量。
在《全球問題與當代國際關系》一書中,蔡拓深入分析了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如經濟危機、能源安全、人口流動等,以及這些挑戰對國際關系格局的影響。他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國家間合作與競爭的關系變得更為復雜,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以應對全球問題。
蔡拓的研究不僅關注理論的構建與分析,更著眼於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促進政策制定與國際關系的發展。他通過一系列著作,為理解全球化與政治轉型提供了獨特的視角,為推動全球化進程中的政治變革與創新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考。
2.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有哪些專業那些專業相較於其它高校比較有競爭優勢求解答。。。
法大當然是法學比較有優勢咯,政治學次之、社會學再次之,其他專業貌似都不咋的啦!法大法學專業的介紹遍地都是,可以上網去看看,重點給你介紹一下 政治學方面的專業吧: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是中國政法大學法科強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校非法學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排頭兵與孵化器,目前已成為國內政治學、公共管理和國際關系學科領域的一方重鎮。
政管學院至今已走過了二十一年歷程,但其學術積淀和辦學經歷卻有五十餘年的歷史,學院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積累時期(1952—1985)。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北京政法學院,是由原北京大學的法律系、政治系,原清華大學的政治系,原燕京大學政治學和原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的部分師生為主體組建而成的。成立之初,我校聚集了一大批政治學者和教師,其中比較著名的學者有來自北京大學的錢端升、樓邦彥、吳恩裕、龔祥瑞,來自清華大學的曾炳均、杜汝輯等人,這些傑出人才為政治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資源。1959年學校在法律專業外增設政治理論教育專業,1979年北京政法學院復辦之初,組建了馬列基礎理論部,負責全校政治公共課教學。正因為有如上教學、科研隊伍的存在和學術積累,所以我校於1983年在全國政治學恢復之初就早於很多學校擁有了政治學理論碩士點。
第二階段是初創時期(1985—1988)。1985年,學校進行教學體制改革,正式成立了法律系、經濟法系和政治系,從而標志著我院(系)的誕生。新成立的政治系由劉聖恩擔任首任系主任,設置了政治學與政治教育兩個專業,成立了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國際政治、政治學、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七個教研室。在此時期,雲光教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理論方面,杜汝輯先生在西方政治哲學研究方面,為我校政治學學科建設和學術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培養了我校第一批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生,形成了我校在當代中國政治學理論研究和西方政治思想與文化研究的兩大特色。
第三階段是穩步發展時期(1988—1998)。1988年第二屆系領導班子在常紹舜系主任的帶領下,調整了專業方向,1989年將「政治教育專業」改為「行政管理專業」,1995年又新設企業管理專業,並將政治系就此更名為「政治與管理系」。
第四個階段是跨越式發展時期(1998至今)。1999年11月,學校決定撤系建院,成立了政治與管理學院,由張桂琳教授擔任院長,馬列主義基礎理論部掛靠在學院。學院下設政治學、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三個專業,並確立了「務實、自強、兼容、創新」的院訓和辦學理念。2002年6月,學校原教學建制重組為12個教學單位,成立了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由朱維究教授擔任院長。學院開設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四個本科專業,至此,學院成為橫跨政治學、管理學兩個門類的綜合性學院。2005年6月,第五屆院領導班子產生,由蔡拓擔任院長,學院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目前由副校長張桂琳兼任院長。
政管學院是我校非法學學科、專業和學院的孵化器。學院及其前身政治系、政治與管理學院先後創辦了6個本科專業:政治學與行政學、政治教育(1985)、行政管理(1989)、工商管理(1995)、國際政治(2002)、公共事業管理(2002);孵化和發展出4個學院:政管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馬列學院。對改變我校法學學科專業的單一型,形成多學科性大學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學院經過二十餘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與國家政治文明建設、法治建設和公共管理發展需要具有密切關聯度的學科體系和專業布局。形成了從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後多層次、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20餘年來學院先後向社會輸送畢業生3000餘人,許多畢業生已成為政府管理與社會服務的骨幹力量,涌現了佟麗華、夏華等多位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優秀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 860餘人,碩士研究生240餘人,博士生 30餘人,在站博士後3人,MPA 專業碩士生100餘名。
學院擁有4個本科專業、8個碩士點、2個博士點和1個博士後流動站。即擁有政治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和國際政治4個本科專業;擁有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外交學、科學社會主義、行政管理7個碩士點和公共管理碩士( MPA )授予權;擁有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專業2個博士點及政治學碩士一級學科授予權;擁有政治學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政治學理論學科被確定為司法部重點學科。
學院下設政治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國際政治研究所和公共管理教研室等4個教研實體。設有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建設研究所和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2個在編科研機構和4個非在編科研機構。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較高、以中青年為主、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5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教授17人,12位教師具有海外教育、學術背景,其中富布賴特高訪學者1人。學院中擔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政治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副會長各1人,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1人。國務院參事1人,人民檢察院專家委員2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3人,北京市先進師德標兵1人。
學院經過多年的積累,在中外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公共治理與政府改革,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等領域形成了三支教研團隊和研究特色,並取得可觀的研究成果。2001 年以來,我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12項,省部級項目 10餘項 ,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項目1項,國家精品課程1門,與福特基金會、歐盟、全球環境研究所國際合作項目 3 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世界經濟與政治》等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撰寫出版學術著作 30 余部(含合著),其中兩項科研成果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學院的發展目標定位為:秉持人才興院、學科強院、兼容發展戰略,在十餘年內把學院建成學術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居於國內前列、擁有一定國際影響、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學院,成為全國政治學科與公共管理學科人才培養、教學與研究的重鎮,成為全國政治文明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政治學-管理學-法學復合型知識結構,具有較強政治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人才主要面向黨政機關、公共管理機構及公共服務機構。
該專業在同類院校間的優勢
行政管理專業是每年的十大熱門報考專業之一。作為公共管理這個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行政管理專業擁有以中國政法大學校黨委書記石亞軍教授(博導)為首的眾多優秀教師,包括劉俊生教授(博導)、潘小娟教授(博導)、馬建川教授。另外還有十幾位擁有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南開等國內名校博士學位的碩士生導師,(李程偉、胡叔寶、翟校義均為北大博士;魯照旺為南開博士;呂芳為清華博士後;王明傑為人大博士後),另外還有留學英國(李環)、 日本(孫曉冬)的優秀教師。各位老師科研項目較多,而且待學生和藹親切,是理想的選擇。
3. 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簡介
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是中國政法大學於2007年成立的在編科研機構,起源於2003年的非在編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中心。該所由十幾位專職或兼職的研究人員組成,他們分別來自政治學、國際關系、公共管理等多元學科,展現出跨學科和綜合性的研究特色。現任所長蔡拓教授不僅是博士生導師,還擔任中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的副會長。
研究所的核心使命是:一是探索全球化與全球問題對現代社會的新挑戰和問題,為社會模式轉型、公共管理創新和價值觀重塑提供理論分析和策略建議。二是研究全球化與中國改革開放、社會轉型與現代化建設的關聯,為以人為本、和平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和世界提供理論支持。三是深化政治學和國際關系理論的研究,推動全球學這一獨立學科的形成和發展。
作為開放的學術平台,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歡迎國內外團體和個人參與研究,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作為非營利機構,其主要經費來源是自籌,也接受外部資助。研究所實行專職與兼職人員結合,以項目為導向進行研究。研究所的過往成就顯著,已出版多本專著,如《當代全球問題》和《全球治理與中國公共事務管理的變革》,並在《中國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了一系列論文。
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連續三屆(第二、三、四屆)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中獲獎。其提出的整體政治學、從國家政治向非國家政治轉型以及全球主義下的國家主義等學術議題,既是研究的指導方向,也是核心內容,體現了研究所的專注和學術追求。
4. 蔡拓的簡介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蔡拓老師
蔡拓,1947年出生,安徽淮南人,畢業於南開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法大學國際交流委員會副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政治學系副主任。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中國國際關系學會理事、南開大學兼職教授、深圳大學兼職教授,自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5. 中國學者論全球化與自主作者簡介
蔡拓,哲學博士,教授與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關系理論、全球化與全球問題以及政治學理論。其著作涉及《全球化與政治的轉型》、《當代全球問題》、《全球問題與當代國際關系》、《契約論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政體學說》、《可持續發展——新的文明觀》等,另有譯著《古希臘政治學說》。
6.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主要領導
中國政法商學院全部都是一線經濟學、金融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