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教授及校友
A. 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部的科研成果
建校以來,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與創新,在西南地區交通和三峽工程建設的重大科技攻關中取得了大量有影響的成果,成功解決了西部地區300多項交通建設關鍵技術,產生了30多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如解決了鋼管混凝土世界第一跨徑拱橋——重慶萬縣長江大橋的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難題,為三峽工程175m水位線決策和施工通航方案論證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等。
學校在拱橋修建技術、內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設等領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近五年,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近7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0餘項;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在教育部全國高校200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統計排名中名列第16位;2011年科研經費達1.5億元,2012年2月14日,由我校主持,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交第一勘察設計院等七家研究單位共同研究,由學校周建庭教授、周志祥教授、顧安邦教授等老師多年刻苦攻關的研究成果「山區拱橋建設與維護新技術研發及應用」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及國家發明獎11項、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0餘項,20餘項科技成果被列為國家和省部級重點推廣項目。 鄭皆連(1941.7.17 -),男,中國工程院院士,路橋工程專家。重慶交通大學橋梁與隧道專業1965屆校友,重慶交通大學特聘教授。1968年首創我國雙曲拱橋無支架施工新工藝,解決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橋的難題。1976年主持設計了廣西第一座無支架施工鋼筋砼箱拱橋,十多年中修建此類大橋達40多座2萬多延米,占當時廣西公路大橋總數70%。1992年任邕寧邕江大橋鋼骨鋼筋砼拱橋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課題組組長和大橋專家組組長,建成了當時世界最大跨徑的鋼筋砼肋拱橋,他提出了千斤頂斜拉扣掛懸拼架設拱骨架技術和連續澆注拱肋外包砼技術,國內首創,廣泛推廣。
韓其為(1933.11.2-),男,漢族,湖北省松滋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泥沙(運動)與河床演變(水庫淤積)專家,重慶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自1964年開始,韓其為採用力學與隨機過程相結合的方法,對泥沙運動統計(隨機)理論進行了長期研究。研究獲水利部論文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前國際水利學會主席林泰造和肯尼迪等著名學者對其評價很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家鑒定認為:「研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泥沙運動統計理論體系,有顯著的開創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動了泥沙運動理論的發展」。
梁應辰(1928.8.30-),河北保定人,1994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水道和港口工程專家,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重慶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作為三峽工程航運專家,參加了三峽工程各個階段有關航運工作,對三峽工程壩址選擇,技術攻關,科學論證,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做出了貢獻。
王夢恕(1938.12.24-),河南省溫縣人,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交通大學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名譽主任。王夢恕院士從事鐵路工程科技工作40餘年,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論研究、科學試驗、開發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以及指導設計、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促進我國隧道建設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顧安邦(1935.10-),男,漢族,江蘇無錫人,博士生導師,重慶交通大學教授。1957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土木系,同年分配到成都工學院土木工程系任教,1960年院系調整隨遷重慶交通學院,曾任重慶交通學院副院長。2006年6月10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員會第十五屆頒獎大會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在此次頒發的6個不同類別的茅以升科學技術獎中,顧安邦教授榮獲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獎項——橋梁大獎。截至目前,全國高校中僅有4人獲此殊榮。
劉忠(1963.8-),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交通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大跨徑橋梁施工控制、橋梁非線性與空間分析研究。在大跨徑拱橋幾何非線性、材料非線性分析及施工控制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完成和承擔了多個科研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5項、發表論文30餘篇。
周志祥(1958.4.11-),男,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交通運輸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第一層次人選,重慶市橋梁與隧道學科學術帶頭人,山區橋梁與隧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全國土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黨總支書記。主持國家級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發表論著100餘篇部,獲得發明專利十餘項;主研完成「大中型橋梁檢測、維護、加固技術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橫張預應力砼梁工藝及性能試驗研究」,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橋梁結構損傷機理與神經網路」,獲得2008年度重慶市技術發明二等。2000年來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共9項;在「橋梁結構行為與新技術」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獲「全國交通系統青年科技英才」等多種榮譽稱號。
陳洪凱(1964.10-),男,重慶江津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振興重慶爭光貢獻個人。迄今,代表性專著有《危岩崩塌演變理論及應用》《公路泥石流力學》《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危岩防治原理》《岩石邊坡滲流與排水機理研究》;發表論文210篇,被SCI收錄6篇、EI收錄29篇、ISTP收錄2篇;獲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研究成果處於國際先進、國際領先水平,得到同行專家高度贊賞。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區大量推廣應用,解決了8000多公里干線公路沿線的泥石流、危岩崩塌災害,確保了三峽庫區50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周建庭(1972.9.8-),浙江金華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圍繞結構安全監測、評價與加固方向開展科學研究,主持和主研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項目20項,主持橫向項目25項。
B. 重郵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哪個好
在評估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時,可以看出重慶郵電大學的整體綜合實力更強。根據2022年全國校友會綜合排名,重慶郵電大學位居153名,而重慶交通大學則位於167名。這意味著在師資力量、科研成果、學生就業等多個方面,重慶郵電大學的表現更為出色。
重慶郵電大學作為一所專注於信息技術和通信領域的高等學府,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實踐機會。學校擁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台,能夠為學生提供先進的科研環境。此外,學校還與多家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相比之下,重慶交通大學雖然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但在綜合排名上略遜一籌。學校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領域有著較高的學術聲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專業教育。然而,在整體綜合實力方面,重慶郵電大學的表現更為優異。
綜上所述,從整體綜合實力來看,重慶郵電大學在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方面均表現得更為出色。對於那些追求更高學術成就和更多實踐機會的學生而言,重慶郵電大學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兩所學校的特色和優勢各有不同。重慶交通大學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領域有著深厚的研究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在選擇學校時,學生應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權衡。
C. 重慶交通大學的知名校友
劉曉峰,男,1947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70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水道與港口系,高級工程師。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
謝邦珠,男,196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道路與橋梁專業,全國十大橋梁人物,現任四川省公路設計院高級技術顧問、四川省川交公路咨詢公司顧問總工程師,為國家級設計大師。
鄭皆連,男,1941年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1965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梁與隧道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路橋工程專家。
蔣樹屏,男,1978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交通大學前身),「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獲得者,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董事長、首席專家,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何志軍,男,198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梁系,全國十大橋梁人物,貴州省公路橋梁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
孫雲,男,198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全國十大橋梁人物,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
周哲瑋,男,1950年6月生於湖北武漢,1982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現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
孟凡超,男,1982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橋梁系,全國十大橋梁人物,中交公路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賴明,男,1956年8月生出生於江蘇徐州,1982年畢業重慶交通學院,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第9、10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羅霞,女,1962年生,重慶人,1982年畢業重慶交通學院道橋專業,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韓道均,男,1962年生,重慶市人,1983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隧專業,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院長,教授級高工,道橋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鍾華,男,1983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路橋專業,交通運輸部監察局局長。
朱碧新,男,1986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中國交建副總裁。
周文,男,1986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道橋系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廣西北部灣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董事。
冉仕平,男,1988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道路工程系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專業,現西藏交通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兼總工程師。
王劼耘,男,1988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路橋專業,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公司總經理。
姜友生,男,1988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梁工程專業,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黨委書記。
劉先鵬,男,1990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港航專業,全國十大橋梁人物,中國交建西南區域總部黨委書記。
王海懷,男,1968年8月出生於四川省南充縣,199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水港系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現為中國交建副總裁。
劉春紅,男,1995年從重慶交通學院應征入伍,第七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現任武警交通部隊第四支隊副支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