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山大學王國利教授

中山大學王國利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1-05 13:01:05

1. 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是誰

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四大國學導師都是我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者。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當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創辦兩年後,其聲望就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並且,清華國學院由此開始,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

清華國學四大裂空導師之二:陳寅格

陳寅恪,著名歷史學家,學貫中西。是公認的20世紀最有學問、最有成就的學界大師。他的專業是中嘩源搏古史,長年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中山大學擔任教授,還曾任牛津等外國名校教授。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三:王國維亂祥

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在四大導師中,王國維是第一個來到清華的。王國維年輕時學習語言、科學、哲學和心理學、社會學,30歲之後研究文學。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四:趙元任

趙元任(1892~1982年),是「中國語言學之父」,是中國近代音樂先驅者之一。28歲時,就被美國康乃爾大學聘為物理講師。29歲時,他回到清華,擔任物理、數學和心理學講師。30歲時任哈佛大學哲學講師。33歲時被聘為清華哲學教授。

2. 清華大學沒學歷的教授,被譽為百年一遇的大師,他是誰呢

中國近代出現了許多文豪墨客,其中比較出名的有五大文豪分別為:魯迅、巴金、矛盾、郭沫若、曹禺。這幾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個人他叫陳寅恪。大家可能會不禁發問,既然小編說的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師,那為何在這幾大文豪之中卻無一席之地呢?小編是這樣認為的,俗話說得好,大魚總是沉在最底下的,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位陳寅恪到底有多牛。

陳寅恪從12歲開始留學了美、日、德、法、瑞等國,但是一路游學學會了幾十門語言到頭來一張文憑都沒拿,對此陳寅恪自己說:博士不難,但是耽誤時間,只要我學到了知識,有沒有學位一點都不重要。正是這位視文憑為廢紙的大師,他在國難家恨和個人的不幸中,為學術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3. 汪秋安湖南大學教授

汪秋安,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及化學系主任,出生於1962年8月。他在1997年從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在2000年至2001年間在比利時王國根特大學完成了博士後研究工作,之後回國。

汪教授承擔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天然產物化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至今,他已指導了11名碩士研究生,其中已有6名順利完成學業。在科研領域,汪教授主持了多項國家級和教育部的科研項目,包括「九五」和「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以及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學基金項目。他獲得了三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獎勵,並成功申請了中國專利。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汪教授發表了40多篇論文,其中6篇被SCI收錄,5篇被EI收錄。他主編並出版了《高等有機化學》、《化學化學習題精解》等教材。

汪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有機合成和天然產物化學領域。他致力於科學研究與教學的結合,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同時也在教育領域做出了貢獻,為培養化學領域的高級人才貢獻了力量。

4. 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教學理念

近年來,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院經過實施一系列的改革發展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開發出了一批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下面擷要介紹如下:
大力加強學科建設
集中力量,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申報新的博士點、碩士點。在學院的統一組織下,近年來,我院就新增了2個博士點,3個碩士點和3個工程碩士工程領域。並遴選了一批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
抓好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利用中山大學的品牌效應和科研環境優勢,花大力氣引進人才,成效顯著。自2000年以來,我院先後引進各類人才 88名,其中按百人計劃的有16人,包括美國摩托羅拉專家周淵平特聘教授、黃繼武教授、蘇開樂教授、常會友教授、湯庸教授、楊智教授、戴憲華教授、王國利教授、譚洪舟教授、馬嘯教授、林小拉教授等一批國內外頗有建樹的青年學者,他們當中不少人目前已成為學科帶頭人。
另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為他們創造訪問進修的機會,以挖掘潛力,加大培養力度,目前我院在職教師中有7名獲得了博士學位,有15名青年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此外,學院還引進了通信技術專家孫玉院士、計算機圖形學專家王仁宏教授和齊東旭教授、信息安全專家王育民教授等國內著名學者來校工作部分時間,以凝聚學科力量,促進科研團隊的形成。
這一系列措施,使我院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逐漸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穩定且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學術隊伍,學科發展有了長足的後勁。目前我院博士學位以上的教師共有56名,有6人入選校級以上「千百十」人才工程。
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我院十分注重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各單位均定期或不定期舉辦高水平學術講座。最近,我院舉辦的「新世紀通信技術講座」,由多名院士主講,體現了國內外通信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受到了國內同行電信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學院還聘請國內外計算機、電子通信等知名企業的多名信息科技專家擔任兼職教授,促進校企交流,校校交流。不僅如此,我院還與與英國倫敦大學、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日本築波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合作關系。

5. 王國利個人簡歷

王國利於1965年4月誕生,現擔任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自動化系主任。


教育背景方面,王國利於1982年進入南開大學計算機系學習,分別於1986年、1989年及1992年獲得南開大學計算機系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專業的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上,2003年11月,王國利通過中山大學的「百人計劃」引進,被聘為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教授與博士導師。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他在德國杜伊斯堡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參與了歐共體信息計劃的研究項目。此外,王國利曾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以及2001年10月至2002年7月期間,與香港城市大學製造工程系進行學術合作交流。作為洪堡學者,他分別於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及2003年2月至2003年10月在斯圖加特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進行客座訪問研究。1996年至2000年期間,王國利擔任計算機系系主任,並於1999年12月晉升為教授。1992年7月至2000年2月,他在汕頭大學工學院計算機系任教。


(5)中山大學王國利教授擴展閱讀

王國利是一個常見人名,在我國各個地區及職業領域均有分布。本詞條內分別是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國利和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王國利,財政部駐甘肅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黨組書記、監察專員,繪畫大師等。

6. 中山大學軟體學院的人才培養

1、急社會所需,突出高級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
中山大學針對泛珠三角地區軟體業「一般人才好找,高級人才難求」的局面,以及中山大學培養研究型、國際型人才的目標定位,將軟體學院的建設作為計算機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步驟,將軟體學院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IT行業的高級應用人才,即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適合我國軟體產業發展需要並能與國際軟體人才需求接軌的高素質軟體人才。
基於這一方針,學校充分利用中山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藉助學校多學科的條件,全力滿足軟體學院的教學需求,為培養軟體工程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強力的支持。
軟體學院在做好軟體工程本科、研究生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為地方軟體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培養服務,並積極探索軟體人才培訓的新模式。廣州市將軟體產業的發展列為「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的領域,市政府成立了「軟體產業發展領導辦公室」,直接由主管副市長領導,並建立了軟體人才培訓的專項基金。軟體學院抓住這一與自身發展方向一致的機遇,積極與廣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配合落實政府的各項人才培養計劃,尤其是中高級軟體人才的培訓計劃。這種合作密切了學院與人才需求單位的關系,學院通過這個窗口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社會對高級應用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體系。學院目前正在與廣州市發改委探討更深層次的合作,與地方政府建立全面共建關系,將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積極探索「課程+實訓」的課程體系建設。
2、創辦軟體工廠,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
培養工程型高端軟體人才離不開實踐環節。然而,目前國內的軟體企業以及國內的大環境還沒有在大范圍形成接納學生實習、為在校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平台的文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山大學軟體學院借鑒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模式,於2006年3月和合作夥伴廣東電信工程公司、廣東南方海岸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創辦了中大軟體工廠。
利用軟體工廠的模式引進行業經驗,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近距離接觸前沿技術和解決實際問題,並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錘煉綜合素質,這是中山大學軟體學院的重要培養特色之一。
軟體工廠的成立為學院和企業搭建了溝通對話的平台,為進一步的產學研結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軟體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校內實踐的重要平台,為學生搭建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橋梁。學生可以在實際軟體工程項目中鞏固和掌握課本上的理論和方法;反過來,在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又回到課堂和書本里尋找答案,增強了學習興趣。
軟體工廠除了作為軟體學院學生的實踐平台外,還具備如下功能:第一,承接軟體開發類項目,並進行自主產品研發。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參加實際項目的機會;另一方面促進軟體工廠自身的發展。第二,作為教師、學生科技成果轉化和孵化的窗口;第三,為學生的創業提供一定的條件和相應的平台。
軟體工廠在對外合作、自主研發等方面中大軟體工廠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和運行。與多家IT企業開展廣泛合作,承接了「直屬海關預警系統」、「SAVL車輛自動監測系統」、「嵌入式教學實驗平台」、「七號信令網關」、「石油公司調運系統」等項目的開發,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和條件。在項目開發中,軟體工廠的高級軟體工程師為廣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項目開發指導,編碼和測試工作基本上是學生完成的。部分同學先後參加了2-3個項目的開發,還有一部分同學已經有能力進行系統分析與設計。由此可見,同學們不但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結合動手實踐能力。
經過軟體工廠項目錘煉的學生,在學業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同時增強了就業方面的優勢和競爭力,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學院以後還將繼續走醫學院的教學培養方式,把教學過程和實踐環節進一步有機的結合起來。
學院還准備利用軟體工廠的平台,向國際知名企業徵集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結合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院學生軟體工程實踐能力,提高軟體人才培養質量。
中大軟體工廠還是學院和市場的一個重要窗口。學院的老師可以將科研成果拿到中大軟體工廠進行轉化、孵化,再推向市場,創造效益。中大軟體工廠向軟體學院投入80萬元設立學生虛擬創業基金,該基金由軟體學院和軟體工廠共同管理,用於資助學生團隊在軟體工廠內部進行虛擬創業。在學院的組織下,軟體學院的學生,可以向軟體工廠申請虛擬創業基金。已資助的項目有:基於2.75G的視頻監控系統,資助金額:15萬元。創業團隊共7人,全部為軟體學院本科生。虛擬創業基金的運作和管理參照風險基金管理模式,當創業項目孵化到一定階段,從軟體工廠剝離出去,單獨成立創業公司運營該項目。
學院還和eBay、Microsoft、IBM、Oracle、SUN、HP和Cisco等跨國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與Oracle、TCL集團工業研究院、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幾十家知名IT企業簽訂了實習基地合作協議,並與這些公司在聯合實驗室、學生畢業實習、聯合開展項目研究、就業培訓等各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
3、引進行業經驗,培養研究型、創新型高端軟體工程人才
在校內針對所有軟體工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實訓必修課,這是中山大學軟體學院人才培養第二個重要特色。
為此,學校專門建設了一個軟體工程實訓基地,共投入建設經費300多萬元。中山大學軟體學院的學生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起點高、就業面廣。學生的就業去向不僅僅局限於IT產業;二是中山大學學生具有成為團隊技術和管理領軍人物的願景和潛質。因此,學院的軟體工程實訓教學和一般軟體企業的職業培訓不同,不僅著重進行具體的計算機系統技術和領域知識的培訓,而且著力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自主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和優良的職業素質。因此,實訓教學採用了企業化管理和自主型學習組織相結合的模式。
學院對軟體工程本科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完善,將「軟體工程實訓」列入本科生的必修課,共分三個層次進行實訓。在高級實訓期間,同學們在實訓導師組的帶領下,完成一個完整的軟體項目開發。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入重要知識點的教學和實踐。實訓教學模擬公司管理模式,指導老師作為實訓項目總監,項目組的各種角色,如PM、SCM、SQA、DBA、TS等都由參訓學生擔任。為此,學院與軟體工廠一起制訂了一整套實訓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實訓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管理制度、軟體工程實訓過程規范、實訓案例庫、績效考核辦法、考核評價辦法、獎懲辦法等。2007至2009年分別對1500名2004級和2005級本科生進行了實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學院在此基礎上,初步總結出一套研究型大學培養創新型軟體工程人才的實訓方案。
4、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突出創新能力培養
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從另一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是中大軟體學院的人才培養的又一特色。
學校專門為軟體學院的學生創業和科技創新活動建立了實驗室。學院撥出專項經費,派出指導教師,形成了以學生科技骨幹為主體、廣大同學積極參與的學術科技活動氛圍。在嵌入式軟體、電子標簽、信息家電、網路游戲等方面形成了學生科研團隊。其中多項作品先後參與了中山大學「創意基金」、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等比賽。已經取得的成果涉及到多個應用領域,如音樂王國門戶網站、網路加密傳輸系統、電子游戲地圖編輯引擎、裸眼可視三維立體顯示器等。
學院還充分利用校內外各類比賽及交流機會鍛煉學生,每年舉辦 「軟體創新設計大賽」, 2007年承辦了IBM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對抗賽(華南賽區)等比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先後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省級獎6項、數學建模比賽省級獎1項、 「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大賽省級獎7項、金蝶杯全國高校企業模擬經營實戰精英賽全國二等1人近兩年共有10個本科生項目獲得學校「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項資助,「中山大學3D數字圖書館」還獲得教育部大學生創新項目資助。
學院學生富有活力,工程實踐能力強,幾年實踐下來,有不少學生在高水平的學術性比賽和綜合能力競賽中取得佳績,同時也擴大了學院在社會上的影響。由學院學生組成的Blackstone團隊在2006「IBM杯」中國高校SOA應用大賽中蟾宮折桂,力奪冠軍,並贏得了10萬元獎金;而P&T團隊在2008「IBM杯」全國大學生SOA業務流程建模競賽決賽中,勇奪大中華區總冠軍,成功蟬聯「IBM杯」。此外,還獲得其它科技類獎項,如2007年蘋果公司全球優秀學生獎學金、廣東省「挑戰杯」課外論文比賽一等獎、廣東省「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二等獎、「花旗杯」科技應用大賽總決賽三等獎等獎項。
在推進山區信息化方面,學院學生更是積極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地方信息化,協助邊遠山區梅州市梅江區完成了「中國·梅江」政府網站建設和山區信息化建設的調研與規劃工作,並完成了逾五萬字書稿「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山區信息化——梅州市梅江區信息化實踐與探索」。這次實踐還建成了「中山大學軟體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正式確立了政校合作模式,為同學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平台。
5、成立軟體人才培訓中心,為地方經濟服務
為地方經濟服務,也是中山大學軟體學院的辦學特色之一。
廣州市政府非常重視軟體產業,張廣寧市長提出「要像抓汽車業那樣抓軟體業」。2006年廣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軟體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廣州市軟體人才發展戰略,指出要「大規模培養和培訓適用軟體人才」、「建立1-2個大型示範性軟體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計劃以中山大學等高等院校為依託,大規模培養、培訓適用軟體和動漫人才。
軟體學院積極響應廣州市政府的號召,為廣州市軟體人才培養出謀劃策,派出骨幹教師參加了廣州市相關軟體產業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並於2007年1月成立了「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致力於為廣州地方培養培訓大量適用軟體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同時也作為學院面向政府的窗口。中山大學軟體學院為廣州市制定了培養中高級軟體技術和管理人才的計劃,根據自己的特點,主要承擔中高級軟體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培訓、低端軟體人才培養環節中的師資培訓、培訓和實訓課程體系建設等任務。
現學院已經承擔了為廣州市市屬大中專院校培養軟體師資的任務,至今已入學兩批學員。與國外大學、企業合作進行高層次軟體人才培養的工作也正在進行中。通過這種合作,廣州市獲得了地方軟體產業發展急需的中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軟體學院不僅獲得了一定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密切了與地方人才需求單位的合作關系,對他們的需求更加了解,有利於促進各項教學改革,尤其是面向實踐的課程體系建設。而且通過這種社會服務活動,擴大了軟體學院的社會影響,提高了學院的聲譽。
6、攜手國外高校和跨國企業,培養國際化人才
為了能真正讓學生在國際合作中受益,學院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現學院已經開始了與國外著名大學和知名企業的合作與交流。至今為止,學院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工作進展順利,與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簽訂了2+2本科生合作框架協議,並與英國伯明翰大學、比利時魯汶工程聯合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簽訂了2+2本科生合作培養協議。2007年開始已經有學生到國外高校進行境外2年的學習。
學院積極參與由海外知名學者參加,旨在提高國內研究生教學水平的「龍星計劃」。 「龍星計劃」的發起人美國A&M大學副校長趙偉教授於2004年12月到中山大學訪問和落實「龍星計劃」合作後,學院已經連續兩年承辦了「龍星計劃」的美國研究生課程 「高級圖形學和可視化」和「數據挖掘」,分別由美國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秦洪博士和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裴健博士進行授課。
學院與多家知名IT企業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進展:如2009年11月,美國IBM公司軟體部資深工程師、科學家凌棕博士來我院為本科生開設選修課程《高級電子商務工程》;2006年11月微軟公司派出資深工程師為我院研究生開出課程《微軟生產技術》;2007年11月IBM公司派出資深工程師講授研究生課程《面向服務的軟體工程》。先後和Intel、IBM等 6個知名IT公司聯合建立了8個聯合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的建立,是學院國際化以及深層次的校企合作的良好開端。
7、建立高端立交橋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人才
學院充分發揮中山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從2004級本科生開始實行「專業高端立交橋」模式:和傳播與設計學院合作建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與電子系通信工程專業合作建設「通信軟體」 方向等。
在軟體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中,這種高端立交橋培養模式也是中大軟體學院的重要培養特色。軟體學院與學校所有培養工程碩士的院系一起,整合學校培養工程碩士的資源,建立「8ME」聯合體,旨在集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軟體學院等8個有工程碩士培養項目的院系,在教學科研、對外推廣、「8ME」論壇等方面進行合作,利用各專業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聯合培養培養跨專業、跨學科、符合市場要求的、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
8、與行業合作辦學,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學院始終按照教育部和學校的有關要求,積極推進辦學機制改革,將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思路推進了一步,開展與行業的合作辦學,為社會培養急需的、有行業特色的人才。在軟體工程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下,根據行業特點和要求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計劃,實行「訂單式」培養。例如:學院與廣東省衛生廳合作開設廣東省醫學界衛生系統行業班,培養衛生行業急需的軟體人才,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衛生信息管理」、「醫院信息概論」等課程。2007至2008年,受廣州市發改委委託,開辦了廣州市市屬大中專院校教師師資班,也針對師資班的具體情況增設相應課程。
9、注重素質培養,全面發展
學院經常性地開展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先後承辦了「金蝶杯全國高校企業模擬經營精英賽(華南區)」總決賽等比賽,舉辦了全校性「文華杯」知識競賽、「情滿海珠區,助殘送溫暖」文藝演出、「五四」徵文比賽,白雲區神山鎮三農問題考察、參觀烈士陵園、黃埔軍校,組織田徑運動會和球類比賽等活動,舉辦歌舞、演講比賽等文藝活動,開展最佳黨團日、班級風采展示、實訓作品展示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了廣大同學的精神文化生活。2004年至今,我院學生的文藝類文化活動獲國家級獎3項,省級獎4項,校市級獎25項;體育類獲省級獎13項,校市級獎55項。
近幾年來,學院先後舉辦了30多場人文科學講座,將特色培養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並開展精英教育,使學生學有楷模,明晰了成長目標。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博士、中國前駐以色列外交官陳騰華教授、時代財富科技公司總裁張靜君女士等知名人士先後赴我院講授成功經歷。
為了使廣大同學及時了解國內外軟體產業的前沿動態,拓寬學術視野,我院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學院舉辦各類學術講座,包括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博士、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副校長趙偉教授、美國亞特蘭大大學吳傑教授、美國ACDSee總裁Douglas Vandekerkhove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還邀請微軟亞洲工程院、IBM等IT企業的資深技術經理與我院大學生交流。
10、重視培養質量,贏得良好社會聲譽
學院成立伊始,學校和學院領導就一直將辦學質量視為軟體學院的生命線。在軟體工程碩士招生、入學考試、培養過程、學位論文指導和畢業答辯等環節,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和「嚴進嚴出」的原則。在本科生教育方面重視教學質量,注重規范管理,切實做好培養的每一環節。為此,針對軟體學院的辦學特點,在學校相關管理條例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條例,以保障教學質量。經過努力,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術聲譽。
2009年1月,我院05級本科生張磊同學喜獲「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攻讀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這是我院第二次有本科生獲得此類資格。此前,我院04級本科生黃晨昱同學獲得2008年國家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項目的資格,是全校67名獲公派資格學生中的唯一一名本科生。
學院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我院學生專業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在一些高水平的學術性比賽中取得佳績。例如由我院王青等學生組成的Blackstone團隊在2006「IBM杯」中國高校SOA應用大賽中蟾宮折桂,力奪冠軍,並贏得了10萬元獎金。在初賽時,他們是241支隊伍當中最早最完整地提交作品的團隊,他們的方案甚至成為了評委用於評判其他方案的標准。復賽的方案展示中,他們出色的表現征服了眾多的評委,評委們給了Blackstone 團隊「專業、專心、優秀」的高度評價。最後2個月在IBM中國研究中心和開發中心進行項目開發的決賽中,Blackstone團隊在評比的各項指標上一直領先於來自清華、北大、西安交大的其餘4支隊伍,最後成為了名至實歸的全國總冠軍。隊長王青總結軟體學院的專業培養和素質錘煉是他們贏得比賽的關鍵。
我院趙杭等同學組成的P&T團隊在2008「IBM杯」全國大學生SOA業務流程建模競賽決賽中,勇奪大中華區總冠軍。在全國200多所高校的800隻隊伍參賽的初賽階段,P&T團隊憑借自身豐富完整的初賽交付件順利進入復賽。在復賽階段,他們重新對業務建模流程進行細化,並且提出多個創新點,完成文檔49份、共881頁,視頻4個,最終通過嚴格篩選,進入決賽。決賽階段共有大陸15支隊伍和台灣2支隊伍參賽,P&T團隊在決賽期間對每個細節都考慮周到,從決賽答辯到作品展示都准備充分,最終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競賽評委對P&T團隊的評語如下:「P&T團隊在業務流程和模擬方面都具有創新性的表現,對於ROI和績效評估分析中,能夠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是一隻思考型的團隊,本作品體現了一隻優秀的團隊所具有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精神,團隊文化建設和展示對於作品的成功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畢業生綜合素質好,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在2006年軟體學院驗收評估中,由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組織的畢業生質量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綜合評價分數在全國示範性軟體學院中名列前茅(全國有9所學校得分4.3分以上,中山大學軟體學院得分4.34分)。
畢業生就業去向好,除繼續攻讀更高一級學位外,多數進入華為、Cisco、IBM、亞信、網易、騰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部分在銀行、學校、稅務、通信等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熱點內容
華北電力大學考研成績 發布:2025-01-07 10:03:28 瀏覽:388
西政研究生導師學科分類 發布:2025-01-07 10:00:26 瀏覽:439
國防大學教授有哪幾個 發布:2025-01-07 09:57:12 瀏覽:675
清華大學教授量子力學 發布:2025-01-07 09:55:50 瀏覽:55
聊城冠縣替人上大學 發布:2025-01-07 09:54:28 瀏覽:985
渤海大學教授馮旭簡介 發布:2025-01-07 09:40:34 瀏覽:492
揚州大學水利考研 發布:2025-01-07 09:40:30 瀏覽:173
川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 發布:2025-01-07 09:38:52 瀏覽:300
黑龍江科技大學外語系老師 發布:2025-01-07 09:28:03 瀏覽:969
考研復試大學證書 發布:2025-01-07 09:27:14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