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博士後導師
⑴ 施一公的學生有哪些
施一公的學生有顏寧、萬蕊雪、白蕊。
1、顏寧
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章丘,1996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2000年本科畢業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深造,師從施一公,從事細胞凋亡研究。
2007年10月,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後訓練後,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3、白蕊
在2014年以武大生物學基地班專業排名第一的成績,成功拿下清華大學推免名額,並以優秀的表現通過了直博生面試,正式加入施一公實驗室。
2019年7月,白蕊提前完成博士學業。四年間,她發表了8篇高水平科研論文,其中5篇發表於《科學》,3篇發表於《細胞》。博士畢業後,直奔杭州,加入「師父」施一公任校長的西湖大學,開啟博士後生涯。
⑵ 施一公的人物經歷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小郭庄。1972年,離開小郭庄,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駐馬店鎮。1984年畢業於河南省實驗中學,並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
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89年提前一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
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1998年—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2013年4月25日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4月30日 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授予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 。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校長助理身份,會見匈牙利羅蘭大學校長巴納·德布勒森一行。2014年12月11日證實,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2015年08月,施一公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5年09月,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6年3月25日,施一公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16年6月2日,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第九屆全委會第一次會議,施一公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8年1月9日,施一公已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籌建西湖大學。 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2)施一公博士後導師擴展閱讀:
奇跡誕生的根源:瞄準最前沿的世界課題
早在2008年,《紐約時報》就這樣報道施一公的回歸:「施一公和其他頂尖科學家的回歸是一種信號,中國在拉近和發達國家科技鴻溝的時間上,比許多專家預期得要快。」
如今,施一公和他的同事們,以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科研成果,讓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僅僅是一個月之前,清華生命科學學院的年輕教授顏寧剛剛在同一地點發布了另一個世界級的科研發現。
首次破譯人體能量轉運通道,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奇跡,為什麼能接二連三地出現在中國科學家的實驗室里?
施一公說,今天所有的成就,是他自己在回國前都「始料未及」的。放棄美國優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條件毅然回國的他,被很多人認為「瘋了」,「連我在美國的親戚都覺得我腦子有問題。」
可他說,自己現在的心情卻「前所未有的舒暢」,「當時也有過很多擔心,擔心學生質量,擔心科研設備。但現在,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實驗室的總體水平、做科研的深度、系統性等。
已經全面超過我在普林斯頓最鼎盛時期的水平。」事實上,6年來,施一公在科研上的貢獻顯而易見: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多個。
被他引進到清華全職工作的世界范圍的優秀人才多達70餘名。他自己也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級的期刊上發表了15篇學術論文。
總結自己、團隊和同事的成功,施一公認為有三條:一是有一批優秀、努力的學生;二是不再囿於論文、課題的壓力,瞄準的全部都是最前沿的世界級課題;三是得益於良好科研環境的支持。
如今的他,盡管已經站在了全世界結構生物學研究的制高點上,卻仍然時刻保持著拼搏的警醒和擔當。「我們的目標是得到更高解析度γ分泌酶復合物的結構,這樣就可以精細地解釋。
任何一個引起老年痴呆症突變的氨基酸突變是如何導致γ分泌酶復合物切割A42的肽段,這樣就可以根據結構來設計葯物分子,這是一種願景吧。」
「不能只把眼光盯在現在的成功上。別忘了,中國的整體創新力還只排在世界20多名。要是在所有的科研領域都能取得令人驚嘆的成就,那我們的國家就真得不得了了。
⑶ 顏寧的介紹
顏寧(1977年11月21日-),女,山東章丘人,中國結構生物學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
顏寧主要從事與疾病相關的重要膜轉運蛋白、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結構與工作機理及膜蛋白調控膽固醇代謝通路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
生平
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導師是施一公),後來留校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2007年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導,成為清華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至今已在《自然》、《科學》和《細胞》等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論文10多篇,主要科研成果有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原理等。
2017年,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Shirley M.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的決定,在中國國內引起了很大關注和討論。此前,顏寧曾在博客中批評中國國家自然基金會,稱他們不願支持風險較高的研究。一種普遍的猜測是,顏寧因為在中國學術體制下難以進行自己想做的研究而離開。
然而,顏寧則表示離開是為了換個環境,她認為「改變環境能對學術突破帶來新的壓力和啟發」。
(3)施一公博士後導師擴展閱讀:
榮譽:
1、 2019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 2019年,魏茨曼婦女與科學獎,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3、 2011年,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
4、 2012年,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5、 2012年,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6、 2012年,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