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被開除
1. 蔣國兵為何辭掉清華大學副教授工作,去國外當油漆工,為何又自殺
2006年7月,一則「43歲華裔博士蔣國兵跳橋身亡」的音訊惹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談論。說起來,蔣國兵曾是清華大學副教授,後來辭掉工作去國外開展,不過他在國外只能當油漆工,那麼,這終究是怎樣回事?是什麼事促成了蔣國兵自殺的呢?
蔣國兵是典型的寒門貴子,他生於1962年,是湖北天門人。他的父母都以種地為生,不過他卻天資聰穎,又非常好學,因而他在讀書的時分不斷首屈一指,這讓教師和父母都對他寄予了厚望
1979年,國度恢復了高考,17歲的蔣國兵自信滿滿地走進了考場。考完後,他盲目發揮得還不錯,考大學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果真,高考成果出來後,他以文科第一名的好成果成為了那一年的全省文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了。身為一名學霸,蔣國兵並沒有絲毫自豪,他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仍然堅持著刻苦學習的習氣,成果也非常優秀。大學畢業後,他又考上了清華大學研討生學院,在那裡順利地獲得了碩士學位。
想到10多年來在求學的道路上,不斷十分刻苦勤奮,本來以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沒想到一步一個足跡走上金字塔的頂端後,卻淪為了一個不需求什麼專業技藝的油漆工。這種心理落差讓蔣國兵久久無法放心,也讓他越來越緘默。
2006年7月20日夜,蔣國兵下班後給盧彩蓉打電話說他不回家吃晚飯了。隨後蔣國兵在多倫多繁華的街頭游盪了很久,最終他走到了多倫多的一座立交橋上。在那裡,他盯著橋下絡繹不絕的車輛發了好一會呆,然後忽然越過欄桿,縱身跳了下去……此時,蔣國兵不過才43歲的年歲。
凶訊傳出後,認識蔣國兵的人都表示不敢置信。在他們眼裡,蔣國兵質朴穩健,不管是在做人還是做學問,都非常踏實和積極。在學業和工作上,他追求圓滿,在家庭生活中,他對妻兒都很心疼,看不出來他有什麼理由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蔣國兵的父母也都不敢置信他會自殺,他母親說,蔣國兵是個很有勇氣的人,他能吃苦,遇到艱難也不會叫苦,他那麼剛強的人怎樣會自殺呢?
雖然大家都對蔣國兵的自殺十分不測,但是與蔣國兵一同在加拿大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理解到盧彩蓉孤兒寡母,生活困難後,還是在第一時間,經過媒體呼籲捐款。最終籌得了8萬多元的捐款,協助了正處於艱難之中的盧彩蓉和兩個孩子。他們說,蔣國兵是個很不願意欠人情的人,在他生前,不論呈現了什麼問題,他歷來不會向他們尋求協助。所以,他們也不曉得蔣國兵的狀況,而捐款協助蔣國兵的遺孀和子女,也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一點協助。希望這能讓蔣國兵在天之靈,得到些許撫慰。
2. 清華頂尖科學家被拘的原因是什麼
清華頂尖科學家付林主要有兩項罪名:貪污和挪用公款。
起因是有人給北京市檢察院寫了封舉報信,舉報他巨額貪污。2016年3月17日海淀區檢察院反貪局對付林採取了刑事拘留措施。2016年4月1日付林被正式批捕。2017年5月19日,海淀檢察院公訴處正式起訴付林,根據起訴書付林有兩項罪名,一項罪名是貪污造成科研經費損失220餘萬元,另一項罪名是挪用公款439萬元。
付林案在高校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科研成果轉化所引發的事故。該案的焦點在於,付林的關聯公司參與了上述重大課題的研究過程,以及後續的科研成果轉化。
但她沒想到的是,付林很快被關進了看守所,他的聲音再也沒有聽到過。
在這個案件中,一共出現了付林的3家關聯公司:環能瑞通、華清泰盟、華源泰盟。有人做了一個這樣的假設:如果當初由外部公司取代付林的關聯公司,成為其搞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平台,那麼付林可能不會涉入商業江湖,他也就不會面臨如上的指控。但問題恰恰是,當時並沒有公司願意支持他。
「科研成果轉化的第一步並不是企業在求你賣專利,常常是你要去求企業支持,把初步產品做出來。」江億院士說,很多人都以為把專利或者想法賣掉就完成了科研成果轉化,但現實從專利到產品還有很長的路,很少有企業冒風險買單。如果得不到企業的支持,只能自己組織資源做開發,組織資源就少不了要開公司,而開公司就有一堆麻煩事——付林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入了商業江湖中。
江億院士也有類似的無奈經歷,因此特別渴望能有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們安安心心把第一步轉化先做出來」。但這科研成果轉化最難的第一步,在當下大學體制、社會機制中是一個空白地帶。
最初,曲燕很反對付林注冊環能瑞通,她的顧忌是,老師們開公司總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一開始,曲燕的這種憂慮似乎是多餘的。但隨著技術研發成功,尤其是技術的商業價值被市場認可時,這種「身份的嫌疑」就會越來越重,直到變成無法承受之重。在固有的觀念中,知識分子應該是安守清貧的,而付林在網路上被一些人稱為「清華首富」,這本身就很容易招致猜疑。
但即使沒有注冊公司,付林也早已跨入商業的河流。中國的高校體制下,很多老師事實上都是小老闆。以付林為例,雖然他領導的能源所是科研機構,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公司實體——它是清華同衡規劃院的下屬機構,企業性質是全民所有制,營業執照上的負責人是付林,注冊時間2004年。但規劃院並沒有給能源所注冊資本,也不給員工發工資,事實上能源所是自負盈虧運轉,付林要像老闆一樣組織人馬做研究項目掙錢,否則就沒辦法給研究人員發工資。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朱穎心教授說,這類研究所在高校很常見,主要是便於老師們承接項目,以及提供平台留住高水平科研人才。但能源所「全民所有制」的性質,為付林後面被指控「挪用公款」打下伏筆。
回到環能瑞通。張世鋼介紹,這家公司並沒有經營活動,主要是安置課題組從事設備研發的工作人員,管理上也很粗放——最初由付林的一個朋友代管,後來由一位員工管理,甚至公司的公章都放在這位員工手裡。這樣鬆懈的管理,已經為付林出事打下了伏筆。
那麼,老師們的關聯公司到底能不能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據接近此案的人士透露,清華大學科研院負責人2017年1月在接受檢察機關問詢時明確表示,科技部、北京市和清華大學對關聯單位參加課題沒有限制,清華大學牽頭的課題,課題負責人可以把確實承擔科研任務的關聯單位加入到課題里來,而且將課題經費撥到課題參與單位,也不需要對關聯關系進行申明。
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創業,高校出現了一大批學科性公司,都是掛著公有制之名的紅帽子公司。這些公司在股權上的復雜性,製造了很多故事,比如浙大褚健案。此後國家又多次出台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的政策,但老師們開公司始終籠罩在身份嫌疑的陰影中——在一種復雜的社會心態下,做得越成功嫌疑就越大,做得不成功倒是沒人關注。
在高校科研人員創業的案件中,知識產權是一個很容易出事的領域,拿著屬於學校的專利給自己賺錢等同於貪污。這個指控曾經也出現在北京海淀區檢察院對付林的起訴意見書里,環能瑞通擁有3項專利曾被估價2800萬,因此檢察院指控付林貪污2800萬。而在最終的起訴書上,這項指控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