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余教授
1. 余小平詳細介紹
余小平醫生在醫學領域的職業生涯始於1987年,自大學本科畢業後就加入了重慶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1992年,他進一步深造,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原單位繼續工作。在1994年,他赴第四軍醫大學的西京、唐都醫院研習冠心病介入和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技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1999年,他轉至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心內科任職,隨後在2000年7月至10月,他又前往德國柏林心臟中心進一步學習。2004年7月至12月,他又前往英國萊斯特大學Glenfield Hospital心臟中心專攻冠心病介入診療,次年,他又赴法國Massy Jacques Cartier醫院接受培訓。2011年,他調至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開始了新的工作階段。
作為廣東省介入心臟病學會的理事,以及中國冠心病介入沙龍的委員,余小平醫生還擔任了南方國際心臟病學術大會和北京長城國際心臟病學術大會的主席團成員。他在學術領域擔任著嶺南心血管病雜志、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和中華臨床醫師雜志的審稿人,以及特約編委等職務,對醫學研究和知識傳播做出了貢獻。
在長達24年的從醫生涯中,余小平醫生發表了20多篇省級以上的學術論文,並參與了兩本醫學專著的編寫。他的專業技能得到充分展現,包括獨立植入了超過100台人工心臟起搏器,完成了150餘台心內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術,以及1500餘台冠狀動脈造影和1000餘台PCI術。他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心內科的創建和學科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同時在心律失常、高血壓病、先心病和瓣膜病等疾病的臨床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重慶醫科大學余教授擴展閱讀
嗯
2. 余瑜的簡介
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重慶醫科大學葯學院副院長,院黨總支委員。重慶市首批葯物化學專業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重慶醫科大學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系重慶葯學會理事,葯物化學專業組副主任委員及中葯與天然葯物專委會委員,重慶葯品監督局葯品評審專家,重慶市高等學校教師職評會化學學科組成員,重慶市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兒科葯學》雜志編委。
從1995年開始招收碩士生,2001年開始招收博士生,已培養博士生3名,碩士生5名。正在培養博士生4名,碩士生9名。
3. 於超重慶副院長
於超教授是一位在重慶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擔任副院長的傑出學者,他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和教授職稱,同時還是碩士生導師。他長期專注於葯學與生物醫學交叉學科的研究,尤其在心腦血管疾病炎症機制與葯物治療的分子層面、中葯抗腫瘤成分篩選及其作用機制、中葯新葯開發、中葯質量標准制定以及中葯和天然葯物成分化學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探索。
自2002年至2003年,他在日本富山醫科葯科大學進行了客座研究,期間積極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的研究,包括8項國家級項目和15項省部級項目,作為主要研究者之一。他主持了重慶市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成果顯著,曾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兩次,並在重慶市衛生局科技進步獎項中分別獲得一、三等獎。
在他的領導下,完成了16項中葯新葯的研發,如乳消寧膠囊、咳喘靈膠囊等,這些成果已成功轉讓給企業,為單位和制葯行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於超教授在科研領域也有所建樹,已申請並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在國內外知名期刊如SCI和CSCD發表了30餘篇研究論文,並參與編寫了《生物分析化學》和《臨床蛋白質組學》等專業書籍。他還積極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已經指導了4名碩士研究生的成長。
4. 求重慶醫科大學葯學院導師介紹。。。
於明安
男,副教授,1953年10月出生,湖南人,原成都科技大學畢業。1981.9-1987.7重慶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助教,1988.8-1995.9重慶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講師, 1995.10-至今重慶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葯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生物催化與轉化途徑和過程,優化生物催化反應過程,建立高選擇性、高穩定性、高效性的生物催化與轉化體系,研究和建立非水相生物催化技術體系和全細胞催化體系,研究和開發應用於化學工業和醫葯行業重要的手性化學品、葯物中間體、葯物和新制劑。先後參加了省部級課題研究,其中,部級課題《血液灌流吸附劑瓊脂糖包膜微囊活性炭CAAC-Ⅱ的制備》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科委攻關項目《二磷酸果糖晶粉原料葯新工藝》從小試到大興葯業中試獲科技進步三等獎,獲重慶市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第二完成人),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第二完成人)。參加編寫人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2本,國內外發表SCI、EI、CSCD等論文10多篇,現帶有碩士研究生3名。
張良珂,男,葯劑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審評專家,重慶市執業葯師繼續教育培訓專家,中國組織工程與臨床康復雜志審稿編委。1998年6月畢業於四川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精細有機合成方向,獲碩士學位。1998年-2001年於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從事新葯開發。2004年6月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葯學院葯劑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4年7月於重慶醫科大學葯學院工作至今。承擔本科葯劑學、生物葯劑學與葯物動力學、制葯工藝學,葯物劑型與臨床,研究生葯物新劑型與新技術等課程。
承擔數項國家及省部級相關課題,近年來發表CSCD核心期刊及SCI論文十餘篇。
近年來發表的相關論文如下:
1) 張良珂,袁佩,田睿,凌旭,余睿傑,不同離子交聯果膠凝膠微丸溶脹及釋葯性質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9,(已錄用)
2) 張良珂,田睿,袁佩,孫麗瓊,凌旭,牛血清白蛋白從不同果膠凝膠微丸中的釋放[J],中國葯學雜志,2008,43(18):1407-1410
3) 張良珂,袁佩,張彥,程紅衛,不同離子交聯劑對海藻酸凝膠微丸溶脹和釋葯性質的影響,中國葯學雜志,2008,43(8):606-609
4) 張良珂,張彥,田睿,賴潔娟,阿西美辛海藻酸鈣凝膠微丸釋葯影響因素考察,中國醫院葯學雜志,2007,27(12):1671-1674
5) 張良珂,侯世祥,盧懿,宋相容,葉酸受體介導米托蒽醌白蛋白納米粒的體內分布及葯效學研究,中國葯學雜志,2007,42(9):676-678
6) 張良珂,侯世祥,宋相容,盧 懿,一種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與評價,中國葯學雜志,2007,42(5):365-367
7) 張良珂,侯世祥,毛聲俊,魏大鵬,宋相容,受體介導米托蒽醌白蛋白納米粒腫瘤細胞靶向性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7(1):77-79
8) 張良珂,侯世祥,盧懿,宋相容,葉酸偶聯米托蒽醌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體外性質研究,中國葯學雜志,2005,40(10)763-765
9) Liangke Zhang, Shixiang Hou, Shengjun Mao, Dapeng Wei, Xiangrong Song, Yi Lu. Uptake of folate-conjugated albumin nanoparticles to the SKOV3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4, 287(2):155-162 【SCI收錄】
10) 張良珂,侯世祥,毛聲俊,宋相容,陳彤,葉酸偶聯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4,21(2):225-228
11) 張良珂,黃瑜,陳錫如,微波輻射烴基化合成異亮氨酸,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0(1):21-24
12) 張良珂,陳錫如,黃瑜,微波輻射烴基化合成苯丙氨酸,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1999(5):53-57
13) 盧懿,侯世祥,張良珂,李曄,何俊瑤,郭丹丹,透皮淋巴靶向長春新鹼傳遞體,葯學學報,2007,42(10): 1097-1101
14) Mao SJ, Hou SX, He R, Zhang LK,Wei DP, Bi YQ, Jin H. Uptake of albumin nanoparticle surface modified with glycyrrhizin by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20):3075-9【SCI】
15) 毛聲俊,侯世祥,張良珂,金輝,畢岳琦,蔣彬,肝細胞靶向甘草酸表面修飾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工藝,葯學學報,2003,38(10):787-790
16) 毛聲俊,侯世祥,張良珂,魏大鵬,張繼芬,喬小蓉,何茹,甘草酸表面修飾萬乃洛韋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其肝靶向性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4,21(4):570-574
17) 毛聲俊,侯世祥,金輝,張良珂,蔣彬,肝細胞靶向甘草次酸表面修飾脂質體的制備,中國中葯雜志,2003,28(4):328-331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王馳
男,48歲,博士,副教授。
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分配在四川省造紙工業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93年在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攻讀碩士,1996年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留校,在重醫基礎醫學院化學教研室任教。2001年任副教授。2001年至2004年,在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檢驗系攻讀博士學位。
參加重醫與重啤集團共同開發新葯研究課題,為主要研究成員之一;完成重慶市衛生局課題《果糖二磷酸類新葯的創制研究》,為主要成員之一。2000年申請的《D-果糖-1,6二磷酸鈉鎂,其制備方法和在制備葯品上的用途》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專利號:98112218.3)。2005年~2007年,在研項目為博士啟動項目:聚合物作為葯物載體材料的研究。
2000年在清華大學參加教育部舉辦的《葯物研究與葯物設計研討班》學習。2001年在重慶醫科大學檢驗系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1.《果糖二磷酸鎂動力學穩定性研究》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0.25(2);115-117。
2.《果糖-1,6二磷酸鈣的制備研究》中國葯物化學雜志,2000.10(2);110-112。
3.《醛縮酶-DNPH比色法測定果糖-1,6二磷酸鹽的含量》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00.17(3);249-251。
4.《果糖二磷酸鎂對垂體後葉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四川生理科學雜志,1999.21(4);22。
第二作者發表論文:
1.《常用抗腫瘤葯物抑制喉癌KBv200細胞株增殖抑製作用研究》臨床檢驗雜志,2003;21(4):45-47
2.《抗腫瘤葯物及維拉帕米對KBv200細胞P-糖蛋白表達的影響》臨床檢驗雜志,2003;21(4):10
3.《抗腫瘤葯物及苦參鹼對KBv200細胞P-糖蛋白表達的影響》臨床檢驗雜志,2003;21(4):10
黃華
1982年7月畢業於四川醫學院葯學系化學制葯專業,本科。
1982年8月—1999年11月在重慶制葯六廠從事葯物制劑生產技術管理和新葯制劑研究開發工作各十年,先後擔任車間技術員、廠技術工藝員及科長、葯研所長及該廠改制後的重慶葯友制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葯研所長等職務,制葯高級工程師。
1999年12月調至重慶醫科大學葯學系葯劑教研室工作,任葯劑學教師。
注意了解國際先進的醫葯技術的發展方向,特別關注國內外新的釋葯系統和制劑技術的研究動態。同時具豐富的新葯開發和管理經驗,直接進行了新葯開發從市場調研選題、葯學研究與醫學研究等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以及新葯申報的全過程工作,熟悉其所涉及的葯政法規以及相關技術。
組織並主持研究開發出了數個新葯。作為處方工藝負責人研究的乳劑型黃體酮凝膠曾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曾成功地研究開發了近幾年在醫葯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的產品—單一產品年銷售上億元的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阿拓莫蘭),以及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的治療骨質疏鬆的阿法骨化醇片等。與企業合作研究的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在全國首家申報,取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我國第一個口腔崩解片新劑型的《新葯證書》和《葯品注冊批件》,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已進行產業化生產。研製並申報了各種化學葯和中葯口腔崩解片及注射液、凝膠等劑型產品。
2004-2006年發表論文8篇:
1.表面活性劑對葛根素固體分散體體外溶出的影響[J].《中國葯科大學學報》 2004,35(4):315-317.
2.硫酸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人體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國葯房》2004,15(9):551-554
3.口腔崩解片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葯學雜志》 2005,23(2):167.
4.脂質體主動載葯及其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葯學分冊 2005,32(4):271-274.
5.固體分散法制劑工藝研究進展[J].《中國醫葯工業雜志》2005,36(10):648-650.
6.自乳化釋葯系統的研究進展[J]. 《中國葯房》2005,16(19):1499-1501.
7.制黴菌素口腔粘附片的研製及粘附考察[J]. 《中國葯房》2006,17(11):815-817.
8.植入劑的研究應用[J].《中國葯業》2006,15(6):3-5.
朱照靜沒有找到,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