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一位大學教授9年前對中美貿易戰

一位大學教授9年前對中美貿易戰

發布時間: 2025-01-18 21:21:40

『壹』 置身事內第七章筆記

國內國際失衡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巴蘇(Basu)教授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演講,談到中美貿易戰時說:「我來自印度,過去的大半輩子,一直都是發達國家用各種手段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要求貿易。沒想到世界有一天會倒過來。」

2001年加入WTO之後,我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2010年,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2019年,製造業增加值已佔到全球的28%(圖7-1)。我國出口的產品不僅數量巨大,技術含量也在不斷提升。2019年出口產品中的三成可以歸類為「高技術產品」,而在這類高技術產品的全球總出口中,我國約佔四分之一。因此我國出口模式早已不是簡單的「來料加工」,絕大部分出口價值均由本土創造。2005年,我國每出口100美元就有26美元是從海外進口的零部件價值,只有74美元的價值來自國內(包括在國內設廠的外資企業生產的價值)。2015年,來自海外供應鏈的價值從26%下降到了17%。

在2018年GDP中,居民最終消費佔比只有44%,而美國這一比率將近70%,歐盟和日本也在55%左右。從20世紀80年代到2010年,我國總消費(居民消費+政府消費)佔GDP的比重從65%下降到了50%,下降了足足15個百分點,之後逐步反彈到了55%(圖7-2)。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從80年代的54%一直下降到2010年的39%,下降了15個百分點。圖中總消費和居民最終消費間的差距就是政府消費,一直比較穩定,佔GDP的11%左右。

這些巨大的成功背後,也隱藏著兩重問題。第一是內部經濟結構失衡:重生產、重投資,相對輕民生、輕消費,導致與巨大的產能相比,國內消費不足,而消化不了的產品只能對外輸出。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國外需求的不穩定和貿易沖突。過去20年,世界製造業中我國的佔比從5%上升到28%,對應的是「七國集團」佔比從62%下降到37%,而所有其他國家佔比幾乎沒有變化。2020年中央提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低消費和產能過剩

2018年GDP中,居民最終消費佔比只有44%,而美國這一比率將近70%,歐盟和日本也在55%左右。

從20世紀80年代到2010年,我國總消費(居民消費+政府消費)佔GDP的比重從65%下降到了50%,下降了足足15個百分點,之後逐步反彈到了55%(圖7-2)。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從80年代的54%一直下降到2010年的39%,下降了15個百分點。圖中總消費和居民最終消費間的差距就是政府消費,一直比較穩定,佔GDP的11%左右。

當我們觀察到消費佔GDP的比重下降時,無非就是兩種情況:或者GDP中可供老百姓支配的收入份額下降了,或者老百姓把更大一部分收入存了起來,儲蓄率上升了。

【居民高儲蓄】

我國居民儲蓄率很高,20世紀90年代就達到了25%—30%。同期美國的儲蓄率僅為6%—7%,歐洲主要國家比如德、法就是9%—10%。日本算是儲蓄率高的,也不過12%—13%。國家之間儲蓄率的差異,可以用文化、習慣甚至語言和潛意識來解釋。

【居民收入份額低】

居民消費不足不僅是因為儲蓄率高,能省,也是因為確實沒錢。

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業逐漸興起,勞動密集程度高於工業,又推動了勞動收入佔比的回升。

加入WTO之後,一方面,進口資本品關稅下降,增加了企業的資本投入;另一方面,工業在東南沿海集聚引發大規模人口遷移,而與戶籍和土地有關的政策抬高了房價和用工成本,不利於外來人口安居樂業,「用工荒」現象屢有發生,企業於是更加偏向資本投入。

如今各種信息技術讓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做的事越來越多,對勞動的替代性比較高,所以機器相對勞動的價格下降後,的確擠出了勞動。舉個例子,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國,2016年就已佔到了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三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工成本上升。

從收入角度看,國民經濟分配中居民佔比下降,政府和企業的佔比就必然上升。同理,從支出角度看,居民消費佔比下降,政府和企業支出佔比就會上升,這些支出絕大多數用於了投資。也就是說,居民收入轉移到了政府和企業手中,變成了公路和高鐵等基礎設施、廠房和機器設備等,而老百姓汽車和家電等消費品佔比則相對降低。

居民消費支出佔比下降,不僅對應著投資佔比上升,也對應著出口佔比上升。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拉動我國GDP增長的主力是投資和出口,而國內消費則相對不振。

在這個大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修改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二,中美貿易沖突

各國內部經濟結構的平衡程度,會反映到其國際收支狀況中。我國國內產出沒有被國內消費和投資完全消耗掉,因此出口大於進口,經常賬戶(可以簡單理解為貨物和服務進出口情況的總結)是順差,對外凈輸出。

美國可以吸納其他國家的對外凈輸出,當然離不開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每年進口都大於出口,相當於不斷從國外「借入」資源,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

【就業與政治沖擊】

在中美貿易沖突中,美國政客和媒體最常提起的話題之一就是「中國製造搶走了美國工人的工作」。主要論據如下:20世紀90年代美國製造業就業占勞動人口的比重一直比較穩定,但在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國貨沖擊美國各地,工廠紛紛轉移至海外,製造業就業佔比大幅下滑。受中國貨沖擊越嚴重的地區,製造業就業下滑越多。

雖然製造業就業一直在下跌,但是從1970年到2013年,製造業創造的增加值佔美國GDP的比重一直穩定在13%左右。人雖少了,但產出並沒有減少,這是典型的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高的表現。機器替代了人工而已,並沒什麼特別之處。

【技術沖擊】

中國製造業崛起和中美貿易對美國的就業沖擊其實不重要。相比之下,對美國的技術沖擊和挑戰更加實實在在,這也是中美貿易沖突和美國技術遏制可能會長期化的根本原因。雖然製造業佔美國就業的比重已是個位數,但製造業依舊是科技創新之本,美國研發支出和公司專利數量的六七成均來自製造業企業。

對站在科技前沿的國家來說,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一般從科學研究和實驗室開始,再到技術應用和專利階段,然後再到大規模工業量產。但對一個後起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很多時候順序是反過來的:先從製造環節入手,邊干邊學,積累技術和經驗,然後再慢慢根據自身需要改進技術,創造一些專利。產品銷量逐步擴大、技術逐步向前沿靠攏之後,就有了更多資源投入研發,推進更基礎、應用范圍更廣的科研項目。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又過了10年,2019年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超過美國。而按照目前的科學論文增長率,2025年左右中國就可能超過美國(圖7-7)。

所以對後發國家來說,工業製造是科技進步的基礎。世界上沒有哪個技術創新大國不是製造業大國(至少曾經是)。而從製造業環節切入全球產業鏈分工,也是非常正確的方式,因為製造業不僅有學習效應,還有很強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技術高壓雖然可能讓我國企業在短期內受挫,但很多相對落後的國產技術也因此獲得了市場機會,可能提高市場份額和收入,進而增大研發力度,進入「市場—研發—迭代—更大市場」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國產替代。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國國內市場確實能繼續壯大,國民消費能繼續提升,能真正支撐起「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模式。

三,再平衡與國內大循環

中央於是在2020年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個發展戰略上的轉型。

這一戰略轉型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雖然政府目前仍然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所謂「供給」和「需求」,不是兩件不同的事,只是看待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比如從供給角度看是調節產能,從需求角度看就是調整投資支出;從供給角度看是產業升級,從需求角度看也就是收入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升級。2020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改革的關鍵是轉變地方政府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遏制其投資沖動,降低其生產性支出,加大民生支出。這會帶來四個方面的重要影響。其一,加大民生支出,能改變「重土地、輕人」的城市化模式,讓城市「以人為本」,讓居民安居樂業,才能降低儲蓄和擴大消費。其二,加大民生支出,可以限制地方政府用於投資的生產性支出。地方政府一旦參與,就不容易退出(第三章)。即便本地企業沒有競爭力,政府也可能不得不持續為其輸血,擠佔了資源,降低了全國統一市場的效率

其三,推進國內大循環要求提升技術,攻克各類「卡脖子」的關鍵環節。而科技進步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因此地方政府加大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民生支出,正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長遠看有利於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其四,加大民生支出,遏制投資沖動,還可能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發展模式的依賴,限制其利用土地加大杠桿,撬動信貸資源,降低對土地價格的依賴,有利於穩定房價,防止居民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而侵蝕消費(第五章)。

『貳』 北京郵電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最為一個在北郵生活了兩年的學生,也聽過不少老師的課了,先來說說我最喜歡的幾個老師。

1.曲偉傑

曲偉傑老師是北京郵電大學的毛概老師,要知道在這樣的工科院校教毛概是比較困難的,面對一眾的工科生,是很難讓大家對毛概這一文科課提取興趣的,當時曲偉傑老師卻做到了。他憑借著幽默風趣成功的讓同學們對毛概產生興趣,曲偉傑老師的課基本無人缺勤。但是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曲偉傑老師本科卻是山東師范的化工專業,而哲學這些都是曲老師自學的。憑借著興趣和天賦,曲老師在2013年7月獲得清華法學博士學位,9月入職北郵,曲偉傑選擇成為一名毛概老師。「32歲的曲偉傑微微自然卷的平頭配合著淡淡的山東口音,確實有幾分民國革命者的風范」。當問起他在清華的求學經歷,曲老師笑了:「我本科讀的是山東師范大學,化學專業。07年跨專業跨地區考清華的碩士。」

『叄』 女學生單方面宣布和清華教授結婚,是單相思還是惡意炒作

筆者覺得該女生這么做,就是惡意炒作。

01 並非師生關系

該「單方面宣布」事件中女學生,她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她單方面宣布結婚的對象是清華教授,這有點太無厘頭,如果說是同一個學校的師生戀關系,還有點說服力,比較老師和學生之間,日久生情,也可以理解啊,可是這跨校的「單方面宣布」也太過牽強了。

只能說該女生太會演戲,太能編造故事,太追求出名了吧。

對於此類損害他人名譽權的事情,必將會受到法律的處罰,也奉勸大學生們,還是要把心思多花在學習上,不要動不動就想讓自己成為網紅,這要不得,最終自食其果,得不償失。

『肆』 電子科技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電子科大作為一個傳統的工科學校,擁有眾多的知名校友。我選擇幾個知名回度較高的給題主介紹。答

網易總裁丁三石

丁磊爸爸1993年本科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創立網易,15年時,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十,《陰陽師》《第五人格》……網易爸爸的游戲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他的總裁丁磊竟然是我校本科生!據說他當年差點因為掛科沒有畢業,因此對我校總是懷有一種不明的怨念。

王東升,京東方董事長,為我校95年碩士畢業生,我校的畢業生涉足於電子信息產業的方方面面哦。

其實我校還有很多很多知名校友

比如馬吟吟學姐,前段時間的電影《無名之輩》就是她主演的,她也有回到學校和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經歷,再比如李雨奚學姐,獲得過韓國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頒獎禮最佳新人獎。還有許多軍方的大佬,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伍』 中山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值得你翹課去蹭

【關於南校嶺院的優質好課】

1.郭凱明老師的宏觀經濟學課

先簡短的介紹一下郭凱明老師

郭凱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結構轉型、經濟增長、人口發展和中國宏觀經濟等。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7.09-2012.07,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南京大學商學院,2003.09-2007.07,獲管理學學士學位

職業經歷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2017.01-現在,副教授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09-2016.12,講師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07-2013.08,主任科員

郭老師把課程內容講得淺顯易懂,即使是宏觀經濟學這種偏學術類的學科也讓學生很好接受,老師在宏觀經濟的課堂上也要求我們多去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財政部等找數據,每周進行分析。其他專業的同學想來旁聽的話是非常推薦的,其實宏觀經濟學在經濟學里是相對基礎的課程,難度不會太大的。

此外,中美貿易戰開始時,郭凱明老師還特地額外的開講座,向全嶺院學生講述其背後的原理以及發生的原因,是比很多課程都還要實用的講座,受到大家的好評!


熱點內容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專業 發布:2025-01-19 03:31:19 瀏覽:628
111計劃大學名單2016年 發布:2025-01-19 03:30:06 瀏覽:59
山西大學城的學校 發布:2025-01-19 03:27:06 瀏覽:705
美國大學提前申請 發布:2025-01-19 03:26:56 瀏覽:743
上大學的暑假 發布:2025-01-19 03:26:02 瀏覽:889
求職時要像個大學生的樣兒 發布:2025-01-19 03:25:59 瀏覽:631
青海女大學生失聯調查 發布:2025-01-19 03:16:49 瀏覽:435
大學城選房 發布:2025-01-19 03:10:08 瀏覽:398
暨南大學教授評審名單公示 發布:2025-01-19 02:59:49 瀏覽:276
2017大學報考時間 發布:2025-01-19 02:47:43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