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復旦大學研究生導師張國華

復旦大學研究生導師張國華

發布時間: 2025-01-20 15:35:36

A. 鄲城有哪些名人

周洪文,男,1965年7月生於河南省鄲城縣。1997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獲農學碩士學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職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農村區域發展;農業技術經濟。主要承擔課程: 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農業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農業)項目投資評估。
謝易坤,1971年生,河南鄲城人,1991年畢業於山東佛教大學考古專業,獲易學博士學位和學歷。現任中華國際風水研究院院長、香港「風水水起」電視節目特邀嘉賓,山東佛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易學研究協會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會員,中國道教協會河南太清宮分會會員,中國佛教協會河北分會會員,中華伏羲文化研究協會會員。
周勝,1961年生,河南鄲城人,1981年畢業於揚州師范學院理化專業,2001年畢業於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紡織材料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和學歷。現任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廣播電視大學和揚州職工大學校長,教授,東華大學和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

魏新:周口鄲城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現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方正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正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方正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等。2005年集團銷售收入245億元。
柴建方:1943年生,河南鄲城人。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寧夏書畫院副院長、寧夏書協副主席、賀蘭印社社長。中國書協二屆理事、西泠印社社員、』99中國百傑書法家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書法藝術家。
孫學敏:教授,在讀博士。1963年生,河南鄲城人。1985年鄭州大學經濟系畢業,2004年3月攻讀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學習西方經濟學、經濟決策學、數量經濟學。先後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鄭州大學商學院碩士導師,西方經濟學學科帶頭人。曾任國際經濟與西方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國際貿易系主任、鄭州大學MB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現任鄭州大學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寒心:原名:張國華。男,1982年生,河南鄲城人。<<文學與人生>>雜志社特邀記者; <<詩選刊>>特約創作員,2000年騰王閣杯全國文學作品大獎賽少年組一等獎,2000屆香港環球書法比賽銀獎得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書法家協會會員。有當代"小張顛"之稱。主要作品<<一生誓>>、<< 英雄頌>> <<母親>> 。
馬艷麗:英文名:Mary Ma,女。1974年生,河南鄲城人。1991年 河南省賽艇比賽冠軍。1995年 上海首屆國際時裝模特大賽冠軍。1996年 上海青年崗位能手、上海青年突擊手。1998、1999年 』98、』99連續兩屆獲得「中國時尚大獎-中國十大名模首席」;2000年 被評為中國國際時裝周時尚媒體評委年度四大時尚人物之一。

B. 張國華的工作經歷

1985年07月中國醫科大學醫學系法醫學專業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並留校在法醫學系法醫病理學教研室工作,任助教。1990年07月獲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專業碩士學位,
2003年06月獲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6年6月-2007年12月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和神經科學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2年12月晉升為講師,
1999年9月晉升為副教授,
2000年被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4年9月晉升為教授。
教學工作:
在教學中主要承擔法醫專業本科生《法醫病理學》、《法醫毒理學》、《專業英語》,非法醫學專業本科生(包括六年制、七年制)的《法醫學》及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先後參加編寫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法醫學專業規劃教材《法醫病理學》第二版、《法醫毒理學》第三版,主持編寫了校內教材《法醫病理學實習手冊》。
科研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已在國家級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3篇(第一作者),先後承擔了省級課題2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沈陽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各1項。目前主要從事阿片類葯物依賴形成機制和葯物不良反應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發現了海洛因、嗎啡、度冷丁慢性依賴和自然戒斷可引起的神經細胞凋亡和變性、壞死等神經生物學變化以及神經細胞凋亡與葯物依賴的關系。參加編寫專業著作《刑事科學技術大全?法醫病理學》(第一版)和《法醫學辭典》(第一版)。作為主要完成者,獲遼寧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沈陽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一項。作為研究生導師,每年招收和培養一定數量的碩士研究生。
法醫學鑒定工作:
除科研、教學及培養研究生等工作外,還承擔和參加省內外司法機關和醫療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法醫病理學鑒定工作,並多次被邀請參加省內外疑難案件的法醫學鑒定。

C. mba好考嗎,考了有用嗎

讀mba有什麼用?

讀mba有什麼用?你是因為什麼而讀mba,一時的興起,想先了解了解?看見身邊的朋友同事也讀了,就跟風也讀一個mba?

當你參加mba院校的面試時,基本上考官首先要問的就是,你為什麼要讀mba,讀mba有什麼用?所以,如果自己從開始報考mba都是猶猶豫豫的狀態,那麼後面在職mba課程學習,都沒有辦法去投入,兩天打漁三天曬網。

我們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讀mba有什麼用?總結一句話投資自己。缺哪補哪,學歷不夠補學歷,人脈不夠補人脈,管理能力不夠的加強能力。明確了這些目標,知道了最終的方向是好的,那麼就算中途道理曲折,也要努力克服。

讀mba提升學歷這塊,對於很多專科,這部分人很多都有一個名校夢。尤其是自考本科,中專自考大專,高中自考本科的等等,讀mba提升學歷這塊尤其重要,畢業了之後就是直接碩士學歷了,很多用人單位會首先看到這點,那麼就是很好的一個敲門磚了。

讀mba擴展人脈這塊,很多人一直覺得自己在所在的領域是佼佼者了,平時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呆的很舒服,換到了大圈子,才發現比自己優秀的人還有很多。各種行業都接觸,認識一些利益相關的朋友,關鍵時刻能夠幫自己一把。

讀mba加強管理能力這塊尤其是人事管理,會有很多機會進入到大型的管理實踐當中去,團隊中成員任務如何協調,如何管理一群人更好的工作達到最好的效果。

讀mba,他不是一個你事業上的唯一捷徑,更不是你事業唯一的跳板,所以我們專業領域的能力還是要不斷加強的。讀mba只是為你的事業添磚加瓦。

崑山教學點 地址:崑山嶗山路9號人才市場2樓 67138889

D. 什麼是MBA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縮寫,中文稱工商管理碩士。MBA是源於歐美國家的一種專門培養中高級職業經理人員的專業碩士學位。MBA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培養的是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
MBA是商業界普遍認為是晉身管理階層的一塊墊腳石。現時不少學校為了開拓財源增加收入,都與世界知名的大學商學院學術合作,銷售他們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
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分三種:
第一種是供任職公司高層管理者報讀的課程,通常利用工作時間之餘修習,名為高階工商管理碩士(Executive MBA,簡稱EMBA);
第二種是供現職管理職者或大學畢業生報讀,以增進其管理知識的普通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此即工商管理碩士的原型。
第三種是供現職從業或具備兩年以上工作經驗者,以強化其企管專業基礎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亦名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s Administration,簡稱MScBA )。
不完全統計,今年1-9月份商學院為MBA項目投放的廣告就達到了5500萬元,但報考人數卻出現明顯下降
雖然已經讀了幾個月的MBA輔導班,在最後時刻郭永還是放棄了2004年MBA考試報名。
「MBA畢業後,我能否找到一個跟現在一樣好的工作?」將來的就業狀況是郭永最大的擔心,他現在是上海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與郭永思考同樣問題的幾個「考友」最終也暫時放棄選擇攻讀MBA學位。
郭永及其「考友」的放棄直接體現在了2004年MBA入學考試的報考人數上。來自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數據表明,在各院校招生計劃沒有大規模調整的情況下,報考2004年MBA入學考試的人數較2003年下降了11%,其中北京下降了17%,上海下降了5%。數字表明,超速發展的中國MBA教育伴隨著冬季的到來已悄悄進入熊市,這將促使MBA教育褪去浮躁,理性回歸本原。
理性熊市
在快速降低的數字當中,曾經最為風光的國內第一梯隊的商學院感受深切。對比近幾年的MBA報考數據,報考2004年清華大學MBA的考生為2314人,此前的2002年和2003年分別是4482人和2871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04年計劃招收320名MBA研究生,但報名人數僅有1454人。上海交大從2003年的2000出頭下降到了1200多人,復旦也首次出現了下降,由2003年2600多名下降到2200名。
與清華、復旦等MBA教育的第一梯隊相比,今年新增25所院校的MBA招生面臨更大的挑戰。據來自上海理工、上海大學、蘇州大學等校的消息,這些學校多計劃招收MBA研究生在40-60人左右。
「就目前報名情況看,新增的這25所院校中的部分院校在MBA招生開課方面可能會存在很大問題。」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鄭紹濂教授說,有可能有的院校的MBA不能如願開課。
而來自教育部的消息是,國家在MBA教育方面還將增加新的院校。在10月20日由交通大學主辦的「2003年中國MBA發展論壇」上,清華經管學院院長、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趙純均說國家的政策是鼓勵一些院校「為培養當地人才做出貢獻」。
「要讀MBA的人有了更多選擇,他們或許在充實了工作實踐後直接讀EMBA。」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國華說,他們的選擇還有MPA、工程碩士、法律碩士等,MBA不再是惟一的選擇。
另外,國外各類商學院紛紛搶攤中國市場,也奪走了一部分生源。自去年開始,僅記者本人被邀請去參加的諸如來自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商學院的項目推廣會達十幾次。
「2004年MBA報考人數下降與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壓力有一定的關系。」鄭紹濂教授說,如同郭永的例子正是如此。
鄭教授說,前幾年的MBA高峰其實也是此前積累的「量」釋放的過程,經過前幾年的釋放,現在MBA將逐漸進入到理性平穩的發展軌道。
但郭永的判斷則來自他所知的市場對MBA的態度,「MBA不再是一張頭等車票了」。
「前幾年MBA地位的竄升使人們理所當然地把這張文憑當成一張頭等車票,憑著它可以得到理想中的高薪,奔向光明的職業前程。」但時到今年,那些MBA學子們突然發現,市場上願意給他們檢票的人是那麼的少,那種動則急聘數百名MBA的場面都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在招MBA。
「MBA是商業精英,多了自然就不值錢。」一位正在找工作的MBA抱怨院校的大量擴招計劃。
從絕對速度看,MBA在中國多起來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1991年全國招生MBA80多人,到2003年9月,全國MBA累計招生超過了82000人,EMBA招生人數超過4000人。招收MBA的院校從1991年的9所發展到2003年的87所。
但與龐大的中國經濟相比,中國MBA的數量又顯得微不足道。北大光華張維迎教授計算說,中國有600萬家企業,如果每家企業只需要一個MBA,那就是600萬人―――市場對MBA的需求何其大。
但還是有那麼多的MBA似乎找不到工作。張維迎解釋說這是因為中國MBA還不夠多。張國華也持同樣觀點,他說MBA學習的更多是一種交流語言,共同的表達範式和思維方式可以使MBA在一個組織中得到更大的認同。
在這種說法之外,企業老總們則認為MBA的「價高質次」才是問題所在。上海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俊曾對MBA的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過於理想化、缺乏職業精神提出批評。據一項調查表明,中國企業對MBA「質量」的滿意度只有3.4%。
顯然,2004年MBA報考人數的下降直接體現了市場對MBA這種產品本身的信任危機和MBA們對自身的反思。
實際上,在報考人數逐年下降的市場上,尤其對於國內的前幾所高校而言,MBA的招生爭奪可謂是短兵相接。商學院的廣告投放量顯示了這個市場的競爭狀態。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商學院的招生推廣廣告投放了1000萬元,而今年的1-9月份就達到了5500萬元。
投資還是投機
「MBA抱著什麼態度來學習很重要,一些學生不夠勤勉努力。」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陸雄文說,是投資的態度還是投機態度對MBA來說是很不一樣的,對於商學院而言也是如此。
曾幾何時,MBA與「金領」被認定為同義語,考上MBA就等於預訂了令人仰慕的管理職位和高薪,在中國被概括為「MBA=高薪+升職」。在這種社會普遍心理的支配下,很多人把報考MBA當做一種對人生的賭注,希冀通過MBA「一跳龍門」。
根據記者調查和相關信息也說明了目前國內MBA的「急功近利」。目前國內就讀MBA的人基本有幾種目的:第一,原來境遇不理想,想換個身份,擴大社交網路。而商學院也以此來吸引學員,有的商學院的項目說明直接列了一些著名企業家的名字,下面註明:「在這里你可以叫他們為同學。」可以與著名企業家稱兄道弟,建立同學之誼,對一些想讀MBA的人來說,想想都令人興奮。第二類,原來工作不錯,想讀MBA充實自己,錦上添花。前文提到郭永為此一類。第三,職業、崗位換了,需要補充管理知識。很多技術人員調整到管理崗位後很多選擇攻讀MBA。此外就是一些企業總裁通過MBA提升管理技巧和領導能力。
令眾多MBA尷尬的事實是,在浮躁的社會狀態下,MBA投機比例不小―――部分MBA對結交「同學」的興趣遠遠大於用心領會商業案例中的精髓。
「職業經理人只是千百種職業工作中的一種,不是通往功成名就的惟一道路。」陸雄文教授說,要讀MBA的學員應該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不能採取對學校盲目依賴的態度,要增加自己的准備。
「並非所有的人都合適讀MBA。」陸雄文告誡那些要讀MBA的人說。
據記者觀察,部分MBA在管理課程中缺乏溝通和學習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一些人的MBA學習像是進了一次「美容院」。記者本人曾參與過多所院校的MBA、EMBA課程學習,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分組案例學習過程中,有大約一半的學員基本上沒有參與討論,小組的集體作業則由某人(一般是來自跨國公司的經理)操刀,或者輪流坐莊。
「如果是這樣的學習過程,我可以說這是失敗的MBA教育。」張國華教授說。記者與陸雄文教授和張國華教授交流中,他們均表示要有好的「教育管理」才能保證好的「管理教育」。
「以Business的方法經營MBA品牌,整合資源,重視教育質量方能長期發展。」張國華教授和陸雄文教授說,國內的MBA教育機構同樣要以投資教育的心態發展MBA教育,而不是投機於市場,最後損害了MBA品牌。
張國華建議說,每個商學院都應該發揮他們自己的特色,後來院校若總是以北大或者清華的標准來要求自己是不現實的。張說,中國的很多院校都很有優勢和資源,關鍵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整合資源,給自己准確定位,找到本學院發展的路徑,對所有商學院而言現在是調整的時機。
「不怕小,就怕沒有腳踏實地。」張國華強調。
「大魚吃大魚應該吃的,小魚吃小魚應該吃的。」上海大學商學院一位人士說招生情況時描述目前的商學院的生源競爭狀況。熊市中,對於後來者而言如何確立自己的地位的確是巨大的挑戰。
MBA同學不同運 ?故事?
「MBA沒有什麼用!」朱小軍說。1999年報考MBA時,朱小軍是江蘇省某單位辦公室的一名普通公務員。4年過去了,雖然已經讀完了MBA課程,但朱小軍的位置還是沒有變。
「當時的選擇完全是一種沖動。」朱小軍坦言。1999年,這個工作不到兩年的年輕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沉悶乏味而坐立不安,恰逢全國都在炒MBA,彷彿讀了MBA就一步登天了似的――當時網大統計出清華MBA畢業生的最低年薪是10萬元,平均年薪達到22萬元――這足以讓月薪不到3000元的朱小軍心動不已。
另一個沖動體現在學校的選擇上。1999年,某高校MBA的學費從3萬元上漲到5萬元,同年,另一高校的學費維持3萬元不變。權衡之下,朱小軍報了另一高校的MBA。至於具體的項目和教師的組成實力,朱小軍絲毫沒有考慮。「反正排名差距不大,我就選了便宜的那個。」
之後的三年,朱小軍每周五、六日,奔波於上海和南京兩地之間,每周來回坐6小時的火車,三年僅車費就一萬多元。不少朱小軍的同學比他更繁忙,經常是提著行李箱來上課,不是剛下飛機,就是快要上飛機。令朱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每周從北京飛來上海上課的學生。這位同學曾經在上海通用電氣任職,後來跳槽去了北京清華同方任事業部經理。職位的調動,仍沒有使他放棄在上海的學業。
「當時我們都對MBA充滿了希望,但事實是MBA的就業形勢一年不如一年。等到我們畢業的時候,有人只找到了月薪3000元的工作。」巨大的心理落差讓朱小軍們灰心喪氣。
「有人說MBA是投資,我怎麼都覺得MBA是消費。」MBA朱小軍開始明白,MBA只可能是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炭。
但朱小軍另一名同學宋飛則是迥異的命運。他原來是財務大專畢業,在讀MBA之前,曾在南京珠江路電子商業街做會計,原有的商業經驗為宋飛的MBA畢業就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畢業前一年,宋飛就到了浙大網新(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797)實習,畢業後成為了浙大網新杭州子公司的財務總監。
而與很多行政背景的同學一樣,朱小軍無處可去,被迫放棄了留上海的夢想,回到了原職。
更令朱小軍失望的是,MBA班的人際關系在畢業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工作背景不同,現在我已經很少與他們聯系。」機會和關系網,朱小軍似乎一個都沒有得到。
曾繁明是MBA的受益者,他是98級南京某大學MBA班年齡最長的一位。他認為MBA課程對他的「幫助蠻大」。
「MBA讓我學會理性管理,而在此之前,我的管理處於無意識的自發狀態。」
曾繁明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91屆的畢業生。畢業後分到外經貿部工作,1998年到經貿部子公司江蘇萬方網路工程公司任總經理。
「我原來是個工科背景的人,管產品生產還行,管生產銷售讓我力不從心。」為此,曾繁明報考了南大的MBA,「確實想學些東西」。
畢業的時候,曾繁明基本達到了他的預期。一方面他了解了從未接觸過的財務知識,彌補了「木桶短板」,另一方面,他從同學之間的交流中也感受到不少啟發。
「交朋友的目的不是功利的,首先是交流和啟發,合作是進一步的事情。」
在1998年讀書前,曾繁明的月薪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也使得曾繁明的心態趨向沉穩。
「月薪和MBA學位並不是一種線性的關系。」曾繁明認為,將MBA與月薪等同考慮是一種不成熟的行為。MBA課程讓曾在管理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2001年曾繁明畢業之後,再次獲得了單位的提拔。

E. 請問復旦法理學考研參考書是哪些~!

復旦大學2005年法學院碩士考試參考書目

030101法學理論:
①《法律基礎》張光傑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②《民法總論》(修訂本)王全弟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③《法理學導論》楊心宇主編上海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④《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030102法律史: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中國法制史》葉孝信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④《中國法律思想史》張國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⑤《中國法制史》郭建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⑥《外國法律制度導論》李昌道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⑦《憲法學(外國部分)》許宗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① ②同030101①②
③《憲法學》張世信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④《行政法總論》張世信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⑤《行政法學》(新編本)羅豪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030104刑法學: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理論刑法學》陳浩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④《應用刑法學》陳浩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⑤《刑法新教程》(第一版)趙秉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030105民商法學: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債法概論》王全弟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④《物權法》梁慧星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
⑤《中國商事法》王保樹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
⑥《合同法原理》胡鴻高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030106訴訟法學: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民事訴訟法新論》(修訂本)章武生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
④《民事訴訟法教程》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⑤《刑事訴訟法學》謝佑平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⑥《刑事訴訟法學》陳光中等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① ②同030101①②
③《環境法學》金瑞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④《生態環境法論》周珂法律出版社2001

030109國際法學:
① ②同030101①②
③《國際法》王鐵崖主編法律出版社1995
④《國際私法新論》韓德培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⑤《新編國際經濟法導論》(第二版)張乃根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⑥《國際法原理》張乃根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

030180法律碩士: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招生考試大綱》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招生考試指南》教育部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07年的基本不變

F. 武樹臣簡介

武樹臣,194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山東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968年,他開始在山西省夏縣、四川省新都縣進行插隊鍛煉。1973年,他在四川省溫江地區師范學校學習,1975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他考入北京大學法律學系,1982年畢業後獲法學學士學位,留系任教。從事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法律文書寫作等教學研究工作。

1985年,他被評為講師,1991年被評為副教授,1993年晉升為教授,並於1994年成為北京大學首批中青年學術骨幹,1996年成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992年,他擔任系副主任。1993年,在張國華教授指導下,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他調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2005年調至北京奧組委法律事務部,擔任部長。他繼續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招收和指導中國法史博士研究生。

武樹臣擔任過多項社會職務,包括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會長、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等。2010年,他被山東大學法學院引進為文科一級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比較法律文化、民事審判、司法改革、奧運法律實務等。

G. 西藏民族學院是幾本

西藏民族學院於2015年更名為西藏民族大學,是二本院校。

西藏民族大學位於渭水之濱的古都咸陽,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是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國家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一期入選高校,華東師范大學對口支援高校 。

學校是西藏和平解放後黨中央在祖國內地為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前身是1957年中央指示創辦、1958年9月開學的「西藏公學」。1965年4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2015年4月28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西藏民族大學」。

(7)復旦大學研究生導師張國華擴展閱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後的西藏百業待興,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少數民族幹部。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後,西藏上層反動集團極力反對西藏社會制度的改革。根據西藏斗爭實際,為保存基本力量,培養民族幹部,為今後的民主改革作準備。

1957年3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針對當時西藏的形勢,決定西藏在內地辦學。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西藏工委於同年6月開始籌建西藏公學。9月,學校正式定名為「西藏公學」。10月,中央批准將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的原西北工學院的校址轉交西藏,作為西藏公學的校址。

1958年1月,經中央批准,中共西藏工委副書記張國華同志兼任西藏公學校長。9月15日,西藏公學在咸陽(原西北工學院校址)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當時,共有學員3415人,教職工716人。

1959年9月,西藏公學開辦藏語文專修科,這是西藏歷史上創辦最早的專科專業,它成為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個標志。 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偉大勝利,西藏進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為了適應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公學在繼續培養政治幹部的同時,開始培養西藏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

在開設藏語文專修科的基礎上,又先後創辦了師范、衛生、農業、畜牧獸醫、會計、郵電等專業,為西藏輸送了一大批粗通專業技術的民族幹部,填補了西藏民族幹部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空白。1963年10月,公學成立專業系科,辦學方向逐步向專業教育和綜合院校發展。1965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西藏公學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郭沫若同志為學院題寫了校名。

熱點內容
東北大學2015年招生專業目錄 發布:2025-01-20 19:23:58 瀏覽:765
華中科技大學專業碩士 發布:2025-01-20 19:23:52 瀏覽:629
當代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發布:2025-01-20 19:18:05 瀏覽:729
中北大學博士 發布:2025-01-20 19:13:07 瀏覽:378
中國民航大學專業分數 發布:2025-01-20 19:08:53 瀏覽:871
北京理工大學緩考時間 發布:2025-01-20 19:08:18 瀏覽:442
大學宿舍的肉文 發布:2025-01-20 19:01:32 瀏覽:450
安徽工程大學的專業排名 發布:2025-01-20 18:51:22 瀏覽:616
復旦大學應用數學考研 發布:2025-01-20 18:42:16 瀏覽:628
洛克菲勒大學博士 發布:2025-01-20 18:42:11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