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導師管得太死
㈠ 國外博士的能力真的比國內博士強嗎
謝邀。接觸過幾個國外博士,也看過一些國外博士畢業論文,整體感覺和國內博士差別不是太大。當然可能跟接觸的不是最好的那批國外大學有關。
給人的印象是,國外大學對博士畢業應該卡的很早,很難畢業,所以國外畢業的博士含金量很高。不過自己親身體會是,國內985水平高校畢業的博士,整體來說水平並不低。可能有這幾個原因,一是現在國內對博士畢業要求也很高,我畢業的學校14年的時候要求當年入學的博士畢業時需要有兩篇還是三篇SCI檢索論文;二是隨著這些年我國整體實力的進步,大學的整體硬體水平較前些年走了很大提高;三是國內高校的軟環境同樣有很大提高,經常能有國外大牛的報告,各種學術會議學生老師也都能參加,在交流中大大提高了學術水平。
國外大學由於 歷史 沉澱,整體水平還是挺高的,當然這里國外指的是歐美發達國家。這些學校牛人多,當然畢業的學生水平高,在頂尖大學畢業的博士這塊,應該和國外還有較大差距,畢竟國內最好的清華北大國際排名一個49,一個七十多,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慢慢趕上的希望很大,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穩步前進,經濟基礎決定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又能影響經濟水平,我是這樣覺得。
大家是什麼想法,歡迎討論。
首先點明下問題中的「能力」是指哪方便的能力,我暫且認為是學術能力吧。
那麼問題變成「國外博士的學術能力真的比國內博士強嗎?」
我的觀點是:國外畢業且能留在主流學術圈的博士 > 國內畢業且能留在主流學術圈的博士 > 國外畢業無法留在學術圈的博士 > 國內畢業且無法留住學術圈的博士。
我認為,博士畢業能否留在主流學術圈是考驗一個博士學術能力最有力的標准之首。我的接觸和我的觀察是給了我這樣的結論。謝謝
(補充說明:我這里給出的比較主要指博士畢業初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職業去向受其博士畢業的學術能力的影響重大,而不是說博士整個職業生涯。)
博士是進入工作單位的敲門磚,這一點毫無疑問,畢竟能從博士畢業,科研、學術水平是證明了的。很多985高校招聘教師要求海歸博士,這也分學科了,諸如理工科之類,雖然咱們的清華北大中科大的博士也很搶手,但相比於南洋理工、麻省理工這樣的學校,在某些方面肯定是有差距的。現在國內雙一流高校都會要求招聘人員海外學習經歷不少於三年,相對而言,海外博士國內求職有一定優勢。整體而言,海外博士就業前景不錯,就業可期。打算讀博的同學可以考慮海外申請博士。國外博士一般很少有自費博士,都是帶薪水或者獎學金資助。
目前來說,在985、211的學校任教,基本要求要有海外科研經歷。因此,就目前博士在高校、科研院所就業情況來看,國外博士占據很大優勢。但這意味著國外的博士能力就強於國內博士,這並不一定。985留校要求,最低是雙985博士,論文項目各有要求。最基本的是必須至少有一年出國留學經驗。看好了,是要求有出國經驗,可不是說必須是海歸博士。至於為什麼要留學經驗,整天窩在一個地方,不出去走走眼界怎麼能開闊呢?又怎麼知道世界其它國家相關領域和體系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可不是悶頭在家裡就能讀好的。但是,總體上來說,國外博士在個人視野和外語應用能力上顯然要強於國內博士。並且以往國內學術發展欠規范,學術環境欠完善,導致培養的博士生學術水平不高。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學招聘教師時會優先青睞於海外博士,道理就是這樣的。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這種情況已經有明顯改善了。
國外與國內的博士相同嗎?肯定不同,從培養方式和待遇上可以很明顯的區分出來。在國內讀博士,基本還被視為學生,國家進行貼補培養,還是屬於高等教育范疇。相應的,國內博士基本都是跟著導師走,導師安排任務博士去做,即使是給導師寫本子什麼的基礎工作也很常見。而在國外,讀博士更像是一份工作在歐洲,讀博基本就是一份工作,拿的工資更多,在研究方向上相對更自由,而且國外博士在視野上還是佔一些優勢。但退一步說,視野能否轉化為能力並產出,這就是一個未知數了。迷失自我、學術不精、找不到方向的大有人在。而國內博士跟著導師走碩果累累的也很多,說到底得看這個培養方式適不適合你,你自己的學術科研道路走得是否平穩扎實。由於國內的博士只要是以做科研發文章為導向的,這就導致了一些博士把全部精力放在課題實驗上,所以科研能力很強,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培養。還有一點,有些導師只是把博士生當成是實驗室的勞動力,博士生只能埋頭去實驗,並不能參與到實驗的核心設計當中,所以只是一個實驗的實施者,而不是設計者。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學到的只有實驗技術,而沒有創新和獨立思維。
但是能夠讀到博士學位的學生對於科研的熱愛是不容置疑的,他們也具備常人沒有的科研能力。但是能否做出出色的科研成果,不僅要靠自己的能力,更要靠周圍環境的支持,以及學校能否給個人充足的科研經費。目前國內的某些高校尚未達到這方面的條件,科研經費不充足,導致一些研究人員的科研熱情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在一些特定的領域,西方國家的 科技 發展的確要好與我國,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留在那裡,也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海歸博士可以接觸到先進前沿的科研項目,參加一些國際交流會,可以和一些優秀的外國學者交流,外國名校的老師也非常優秀,對博士的科研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這樣的學術科研環境下,海歸博士的學術視野比較開闊,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格局也更加高。而國內的名師數量有限,學術峰會的數量和級別也是有限的,本土博士的科研視野格局就會受到影響。
目前海歸質量不如從前,雖然說現在也有優秀的海歸人才,但是與以前相比質量卻是大大的下降了。曾經的留學大多是國家項目公派留學,能留學的都是尖子生,進入的也是世界頂尖的學府。但是現在很多人出國選擇的學校都只是一般般的學校,甚至是只要你語言成績過關,能夠支付相關開銷就能夠上的大學,甚至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野雞大學。甚至有些同學高考沒考好,不能上大學,就花錢去了國外留學,這樣的海龜,可能還不如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在招聘的時候,招聘單位也會去查海龜的相關資料,所以說對於這些學校畢業的同學一般都不會選擇錄用,畢竟海歸的招聘成本還是會比國內高校的學生稍稍的高一些。不會有人願意用更高的成本去招聘一個能力普通的職工。
在人們的記憶中,海歸就是高精尖人才,一直是各種企業爭搶的對象,然而,近些年來,海歸卻越來越不受企業的喜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人統計意義上,有著海外經歷的人相對於沒有海外經歷的人,綜合能力要好一點。這是統計意義上的,也是現在很多單位制定規則所依賴的數據點,可是這樣一個按照統計意義制定的規則,運用到了每一個具體的人的身上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非常不公平的事情。就拿海外經歷這件事來說吧。海外經歷還分很多種呢,有國家的不同,學校的不同,在國外時間長短的不一樣,具體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更是千差萬別。事實上,之所以一些公司不喜歡招海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因為目前海歸的素質良莠不齊。很多年前,海歸就意味著高素質人才,不過,近些年來,海歸群體也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除了少數人是真的就讀於海外的名校之外,很多海歸都是從一般的大學畢業,甚至有的人就是野雞大學的畢業生,其能力遠遠不如國內的大學畢業生。所以,企業的HR不願意花時間在鑒別海歸的成色上,也就越來越不喜歡海歸人才了。因為一些海歸的個人能力一般。海歸中不乏有非常厲害的人才,但是一些海歸也是徒有其名,根本沒有多少能力。比如某個企業曾經招收一個在國外生活了六年的海歸,結果工作之後才發現,他竟然連基本的商務術語都弄不清楚,能力簡直低得一塌糊塗。
博士的就業發展還是要看個人的能力和科研成果,所以即使海歸博士有一定優勢,也不能過分崇拜,企業和高校要客觀看待海歸博士和國內博士。其實無論是對於國內名校生還是海歸留學生來說,你們所面對的壓力都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你做出回國發展的決定,就要做出充分的准備。你需要了解國內各行業的發展形勢,並且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夠有一個好的發展。
老甘閑聊,跟你聊聊。我目前在國外做博後,博士在國內讀的。對於國內國外的差別確實有一些體會。
1. 博士的能力主要因人而異。
一句話,國內的博士,高手多了,國外的水博士,也是一抓一大把。沒辦法根據博士就讀的學校,以及是不是在國外讀的來判斷其水平。有這么一句話,叫博士看導師。可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學校,在某一個專業有一個頂級專家。那麼讀這個專家的博士,含金量就遠遠超過學校名牌的價值。
2. 國內高校博士的優勢。
在國內讀博士,最大的優勢是關系。你有一個國內的導師,未來做項目,寫論文,在起步的時候都有個依託。青年教師這一關不好過,有的熬出來了,副教授有個3年多也就上了。有的熬不出來,十年八年也都是講師。如果國內有關系和資源,給你提供一些起步的支持,這一步上的就穩妥些。還有一點,就是國內博士不隨項目走,培養計劃是國家和學校聯合管理。國外的博士隨項目,有可能遇到導師跑路,無人接收的尷尬情況。我有一個師妹就是遇到這種情況,導致最後博士不能畢業。
3. 國外博士的優勢
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大學看中新進老師的國際交流背景。有海外學歷,在求職時更有優勢。如果滿足條件還能夠獲得引進人才計劃的支持。當然,前提是你所就讀的學校在主流世界大學排名里能夠排進100名。另外就是一些軟實力。國外的博士培養,更注重科研素養的教育,更有利於博士的長遠發展。對文章要求少一些,更鼓勵博士去思考一些基本問題。國內的博士培養就更急功近利一些,還是以做項目,發論文為導向。
強的太多了,以美國為例,如果博士畢業,你的工作機會將是無敵的存在,獵頭公司會早早地為你打造好。對於博士的學習能力,任何公司都不懷疑你適應新專業知識挑戰的能力。
說句不敢說的,在我了解的領域,國外畢業的博士比國內的不是強,那是相當強啊!當然,這取決於個人,我說的是總體概率。再說句難聽的,國內混博士文憑的太多了,也太水了,好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烏紗帽。當然,我說的是我了解的領域,其他領域不知,也不敢亂說。關鍵原因在於,一是國內博士培養中,缺乏關鍵的博士生科研要求的課程設置;二是缺乏有資格的導師,有些導師自己大專畢業,所以怎麼能帶出合格的博士生呢?當然,不否認個別人才,好多牛人也是學歷未必高的;三是關系起著作用,缺乏了真才實學。希望回答完這個問題不會被罵的狗血噴頭。
就博仕培養問題,個人發表點看法。無論國內國際的博士,數理化的博士是真博士,工科與醫學的博士是好博士,文史類的博士算個博士,其他類的博士應該不是博士。在應用型的行業里邊動手能力第一,如果學生在讀博期間沒有動手能力,這樣的博士基本是無用的博士。現在居然出來美術博士,設計模式,電影博士,舞蹈博士,是不是還要出來一個烹調博士?國內許多行業的博士培養制度很 搞笑 。在博士培養制度上,教育部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博士應該是一種學歷,而不是一種能力。正如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一種曾經奮斗的榮譽,而不是當下所謂的工作能力。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總愛把榮譽和能力混為一談。這一點我贊成西方人的就事論事,不談以往。現在科研隊伍中的許多博士真的很誤事,你用了他會錯誤百出,你不用他,人是單位花重金引進的所謂人才。這種模式往往是一種雞肋。還是以前的高校教育制度好,不管什麼學歷,進入高校先干三年助教,後邊視你的教學實踐能力確定你的教學崗位。今天許多高校引進的博士,從心理上還是一個沒有成熟的孩子。光有知識沒有能力,談何教書育人?這可能是今天中國高校教育質量大幅滑坡的主要原因。
能取得萬眾矚目的博士學位,本身就已經足夠說明他在某一學術研究領域的出類拔萃了。學術研究上的能力與在實際工作中取得成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學術能力不等於實踐能力,如同高智商不等於高情商一個道理。
自上個世紀末中國的高校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瘋狂擴招浪潮以來,爛大街的大學生已然無處容身,碩士研究生也是高開低走,很難謀取一份較為理想的工作。隨之而來的博士學位泛濫,學術剽竊造假的丑聞不絕於耳,要位高薪卻低能劣品者不在少數,嚴重拉低了中國博士學位整體的含金量,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連賴以炫耀的學術能力都打了嚴重的折扣,其實踐能力在急功近利的物慾滿足中恐怕也難以提升吧。
外國的博士學位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人家肯定你的是開拓性的發現問題和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中國趨之若鶩的博士文憑在他們眼裡充其量是一紙證明而已,絕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免死金牌。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土博士」「洋博士」,完全沒有將能力高下進行比較的必要。
當然,任何極端化的表述或者全盤否定「中國博士」所擁有的能力的論調,都是對中國教育進步的歪曲。畢竟中國過去有,現在有,將來會更多的博士生,懷揣民族崛起的夢想,肩負國家進步的重任,孜孜不倦刻苦鑽研,韜光養晦厚積薄發,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他們必將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國外博士很難畢業,要求非常高,我兒子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完了碩士再讀博士(世界排名30名左右的大學,著名的工科名校),這幾年來,我見證了他的辛苦,艱難,迷茫、堅強,在博士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老師的指導,靠著自己不斷的摸索,日復一日的在實驗室做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老師要求的文章也不能發出來,看不到前途,年齡也越來越大了,我聽他說了很多次放棄博士學習 ,我一直鼓勵他堅持下去,今年終於博士要畢業了,如果時間能再來一次,我和兒子都不會選擇去了美國讀博士
我只說一個方面:
如果做出的科研成果是同檔次的,那麼反而是國內的博士科研能力更強,因為國內博士的科研條件相對艱苦。
㈡ 為什麼現在一些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幫導師跑腿、報賬、打雜
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幫導師跑腿、報賬、打雜是很正常的,但不是天天如此,在我看來,如果不涉及到導師的私事,而是課題組的事,這些事情是應該去做的,而不是要想辦法去避免,你有這種想法真心要不得。
我讀碩士的時候,因為是我導師招的第一個弟子,而且那一屆我們專業一共只有六個學生,所以我導師有且僅有我一個弟子。研一的暑假,實驗室從老樓搬到新樓,要先裝修,導師安排我監工,我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我懂啥?我能做的就是天天守在那裡,給導師每天匯報進度。裝修完了就是搬家,還是我一個人,我也幹不了啊,找了同學幫忙,還好我導師也是剛參加工作,家底不厚,實驗室要搬的東西不多,借了個三輪車,一上午弄完了。
我讀碩士的時候好像沒有報過賬,因為我導師當時只有少量的科研啟動費,花錢很謹慎,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瓣花。平時買試劑都是在固定的供貨商那裡買,如果用量大,人家送貨上門,我們用的少,我都是直接去門店拿,記賬,一般隔半年或者一年結一次帳。當然我買試劑的時候要還一下價的,那個老闆說我是唯一一個和他討價還價的[呲牙]。
研二的時候,我有了小師弟,這些瑣事導師一般都安排他去做了。後來導師評職稱,都是小師弟幫忙整理材料的,這個應該算是導師的私事了吧?但我覺得小師弟幫忙做這個事情自己也受益非淺。
等我讀了博士,因為導師帶的是一個團隊,下邊有幾個小導師,還有學生若干,每年花費至少10幾萬,當然瑣事就更多了。比如我們每年都會有同學出差,去做測試或者參加學術會議什麼的,產生的費用一般由當事人負責去報賬。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外地做測試,直接住在他們學校的賓館里,一晚上180,那是零幾年,我對這個也沒概念,去之前導師也沒有說標准。找導師簽字報賬的時候,他開玩笑說「你住這么貴啊,還好你就去了三天,你要是像誰誰誰(我師妹)在北京一住就是快一個月,我都養不起你們了。」
後來我才知道,我師妹在北京住的是地下室[捂臉],這樣一對比,我確實有點兒奢侈了!應該去住學校招待所的[捂臉]。
報賬這個事情確實挺煩人的,經常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打回來,有時候報個幾百塊可能需要跑好幾趟,導師不可能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上面的,這個時候肯定需要學生出面去做了,不過報賬這個事情工作之後也是不可避免的,早點入手鍛煉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實驗室里的雜事挺多的,比如扛蒸餾水,各種氣體鋼瓶等。蒸餾水隔幾天就要送一次,賣家只送到樓下,需要有人扛到5樓,這些事情一般是當時誰在誰去做,沒有人推諉,當然了僅限於男生,我們女生是扛不動的。
我們平時做的化學實驗比較多,每天都需要洗瓶子,洗瓶子需要用到鹼液和洗液,鹼液好配,隔一段配一桶,也沒啥危險,這個就沒有指派專人去配,大家都是主動去做。但是洗液就不一樣了,需要用到高錳酸鉀和濃硫酸,還要加熱,操作很危險,一般都是專人來配,其他人不允許操作,負責配洗液的人在畢業前要找好接班人,培訓好。
我們課題組自己有幾台測試設備,每台設備都有專人負責,其他人需要做測試,得先找負責的同學預約,讓他(她)做或者自己操作。還有一些測試是需要拿到學校測試中心去測的,比如核磁,如果有人第二天要送樣,一般頭一天就會在課題組問,還有誰要測,一起拿過去,我那時候就經常搭師弟師妹們的「順風車」。
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有的是固定有人負責,大多數是沒有指定人的,靠自覺,如果你想偷懶也沒有人會管你。但是我個人感覺上學期間把心思放在去逃避做這些事情上很不值當。
一個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良好的氛圍靠大家共同努力,小心思太多會被邊緣化的,所以我勸題主好好想一下,值不值得那樣做?
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了不好的導師,你的導師讓你做的大多是他的私事,那麼這個事情確實不應該,但是你也不可能逃避,你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按期畢業,早日脫離不良導師的「魔掌」。
這兩年一直在985大學里與教授合作搞一個項目,期間接觸幾個導師及他們手下的研究生,對這個問題有我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也談不上什麼不正之風,只要把握得好,於師生雙方都有所助益。
一、從導師方面看,目前高校的教學與科研體制的原因,導師們要搞好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不得不承擔煩瑣的申請、報表、總結、報銷等事務性工作,這些事如果都要導師親自去做的話,無疑要耗費很多時間與精力,這肯定耽誤導師去從事自己更擅長的教學科研工作。在行政單位,這些事都有科員、秘書去做,但高校里的教授肯定沒有配備相關編制的服務人員,所以讓自己的學生協助這些工作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一般碩士生們也樂意去做。另外,導師也會從科研經費里適當給予學生適當的補助,雖不多,但總比沒有好。
二、從學生方面看,碩士研究生特別是研一、研二的,論文任務還不是很重,他們也樂於協助導師去完成這些事務性工作,一方面可幫助導師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可拉近與導師之間的關系,加強溝通交流,更重要的,通過這些工作,可以從導師那裡不僅得到學問,還可以學到待人接物、接待辦事等方法與流程,有利於畢業後盡快地融入 社會 。我認為這一點更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往往又是以後走向 社會 更需要的。
雖然這幾年個別高校存在導師把研究生當"免費僱工"的案例發生,但終究是極少數的。總體來看,師生關系是很融洽的,學生對導師是尊敬與感恩的。只要注意學生工作有所分擔,不過多涉及私人事務,我認為碩士研究生幫導師報報賬、跑跑腿、打打雜是有益且必要的,作為家長,我也建議自己的小孩盡可能地幫導師分擔這些事務性工作。
這種現象是極不正常的,在西方國家出現這種情況,導師會被起訴,校長會被問責。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行政化色彩愈來愈濃,學術不端行為愈演愈烈。導師把學生當成私有物品,視作賺錢的工具,上演了一幕幕丑劇,令人作嘔。
有不少所謂的導師本身學術水平不高,人品素質低下,憑關繫上的位。試想研究生跟這樣的導師不但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其"三觀"也會被顛覆。
希望我們的學院領導對研究生導師的任用要慎重,要以德為首,把對導師考核做到民主化,要充分參考研究生的意見,打造一支純潔的研究導師隊伍。
說實話這是中國研究生培養當中算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見過從來不讓學生幫助自己做私事的導師,報賬等雜事全部交給一個人做然後每個月按照2000給錢,我也見過動不動就讓學生拿這送那的導師,甚至之前網上爆出來的一些還讓研究生去家裡幹活的!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研究生大部分依賴導師的培養,讓學生做點小事不敢不幫忙!
我國碩士和博士就是導師負責制,如果導師不簽字讓你參加畢業答辯那麼你就無法畢業,這就是事實,而且在做實驗前期的想法,過程中的儀器、材料,做完寫論文需要修改等等事情都需要導師來參與,那麼導師平時讓你跑個腿你敢不答應嗎?
2.導師需要人來干一些雜事!
現在的老師也不單單是要做科研這一塊任務了,還要教書、處理報賬、開會等事情,一些行政老師還要干行政的事情,這些都使得研究生導師需要人干一些雜事!對於一些大牛導師可能會專門聘請一個秘書來處理一些日常瑣碎的事情,但是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沒有這個多餘的錢來請專職秘書處理這一切,而且身邊現有的學生不用還要誰呢?
總而言之就是導師時常會有需要找學生干雜事,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非常過分的事情,學生也只能勉強答應!現在想找一個不讓學生干雜事的導師怕是非常難了!
帶過10屆49名研究生,沒讓學生干過這些事情。
報賬?沒有外來項目,只做過幾個在學校立項的「教改項目」,每個項目批下來兩三千元,還用學生去報賬?
跑腿?沒啥要跑的
打雜?也沒啥要打雜的
從當年做學生的經歷和如今身為人師的經歷,我覺得我可能有點發言權原因是多樣的:
1.對於大部分的沒有組建研究團隊的單人作戰的導師而言,這是客觀需求!因為單人作戰的老師,沒有專職的科研秘書之類的管理崗位配置,因此,不得已將部分跑腿工作分給了學生去做!這實際也是為了提高其培養學生和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不然時間真心不夠!
2.科研相關的跑腿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外展能力的培養!比如了解科研工作的全貌,提高其時間管理和交際能力。實際上,除了科研以外的事情,什麼都不讓學生做的話,並不一定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和實驗效率。
3.當然有一部分的確是導師高人一等的思維作怪,習慣了指使學生干私人跑腿事物,並且沒有任何回報,這的確必須得嚴厲打擊的侵犯人權行為!
所以,導師和學生都要擺清自己的位置,珍惜師徒緣分,不要搞的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
這個問題確實很多人遇到過,說說我們上學時候的解決辦法吧。
首先來說,很多學校的行政管理極為繁雜瑣碎,導師們如果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些方面,那麼做科研和教學的時間就會更少。另一方面,對一些沒有出過校門的學生來說,做一些瑣事也有助於了解相關部門的運作。比如,我自己幫導師報賬的時候,可以了解學校的財務制度,幫導師聯系設備的時候會認識設備供應商,幫導師送材料的時候能接觸到出版社和基金委的人。剛入行的新人做一些瑣碎的事情似乎也是很多單位的慣例。比如我自己博士畢業後去一家上市公司,也不是一上來就做管理,也是先到基層鍛煉一段時間,期間就是各種打雜和熟悉情況。
我們當時是每年導師指定一兩名學生做這些工作,然後每人做一學期或一年,然後輪換。實話實說,很多研究生即便不做這些工作,也會把時間花在 游戲 之類的事情上面。做這些工作的學生我們一般會給予一定的補助,補償所花的時間。我們當時是給學生一個月發四十五塊錢,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基本相當於一個學生三五天的伙食費(當時出差的伙食補助是一天不超過十五塊),也算變相給學生提高了一點福利待遇。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當時還是有不少學生想參與的。如果不想參與,直接和導師溝通就是了……
這個問題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且有些原因比較隱晦,很多當事人不願過多解析,其實總結起來不外乎幾種原因:
1、我們國家是人情 社會 ,很多研究生認為多和導師走動,多幫助導師打雜,服務,協助導師工作,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很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也是表明了一種態度,讓導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勤勞,有能力,而且懂得人情世故的,在學校評優評先或者有好的工作時,導師可以多幫忙推薦;
2、有句俗語「要想學得會,挨著師傅睡」,有些研究生認為幫助導師做事情,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通過細節,可以學習導師的專業知識,了解導師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體會導師待人接物的很多心得,全方位地學習在課堂上,實驗室里未能學到的內容;
3、現在的研究生導師是擁有很大自主權的,而且也自己承接,研究項目,有時候是需要人手的,自己的研究生可靠,熟悉,團隊協作起來也順暢,成本低。
現在的 社會 不知道怎麼啦, 社會 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每年大量的畢業人數,和沉重的就業壓力。讓剛從走出校門的的大學生是越來越不值錢。
現在流行的是,最不值錢的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最貴的就是農民工。
如果你仔細的看一下,還真是這個理的。我們建築工地項目上,那些從大學剛出來的,大學生到我們項目上實習參加工作,第一年的工資每個月才3000多,說的是八小時,但是競爭激烈的崗位,每天還是要加班。算啦一下,一天也是要工作十個小時,每天也是累的跟狗一樣。再看看我們的農民工。一天干十個小時,一天的工資是300加。干一個月是大學生的三個月。
對於提問中的這種情況,現在一些高校的,導師們,光靠學校里那點工資,不把自己餓死,才怪。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公司,科研場所。而大學生跟著老師學習,為啦能夠順利的畢業,拿到文聘。只能多跟導師學習,幫導師分享點點單子。只能選擇做出上述行為啦。
過來人分享一下經歷,不止在國內,國外的實驗室也是一樣的。一般一些零碎活都是交給新來的去辦。
其實我覺得,說到底也不是什麼人情上面的問題。而是因為一個實驗室的運作,肯定要涉及到購買材料啊,報賬啊跑腿啊之類的雜事,但實驗室肯定是沒有專人來負責管這一塊的。
一般來說新人手裡的科研項目不多,一個人手裡一般就一個項目,相對會有很多的空餘時間,所以打理實驗室的雜事就一般分配給新人,這是國內外絕大多數研究生要經歷的過程,遇到了也不要覺得很不公平。
等你在實驗室干一陣子起步了,項目忙碌了,你也會把這些事務轉交給你的學弟學妹的。
換個角度想,等你干到了教授副教授的位置,手頭同時有十多個項目,每周開會上課,手底下還要帶研究生,會有時間去跑腿報賬么?
無非是科研路上必經的一關罷了。
㈢ 博士的待遇真的有那麼好嗎
博士畢業待遇差別也很大,任正非給華為"天才少年"開出200萬年薪,但也有不少博士年薪不到10萬,這就是現實。
小舅子211大學碩士畢業去深圳某生物公司,月薪8000元,工作半年,老丈人是基層領導幹部,組織上為了照顧老幹部子女,安排小舅子到某初中當1名中學老師,教書1年半後辭職讀博士,在長沙的1所985大學讀了4年博士,畢業只能去一個3、4線城市的大學當老師,每月工資只有8000元,加上一些福利和補助,年收入在15萬左右,轉正後從講師做起,30多歲了才這點收入還是有點低,不過學校給小舅子提供一套房子住,服務10年後這套房子歸我小舅子,按現在的當地的房價應該值80萬左右。
入職大學或科研院所做研究是不少博士首先選擇的職業路徑,我侄女從中南大學碩士畢業,當時有碩博連讀的機會,她自己要就業,去了西部一家央企下屬的公司,看到自己和單位博士的待遇差距,就想立即辭職考博的沖動,她們單位:博士年薪在18萬左右,單位提供一套房子,服務8年後房子產權歸博士,而她這個碩士,每月拿到手5000多元,2人一間宿舍,心理落差真的很大,忍受了1年,還是回來繼續讀博士。
㈣ 不堪導師奴役博士溺亡,你被導師「整」過嗎
讀博這么久以來我沒有被導師整過,我導師非常好,處處為學生著想,比如我師兄,正常情況下應該延期一年,但導師親自幫我師兄調整了論文框架,並和師兄一起熬夜加班加點,兩個人愣是三四個月把畢業論文調整過來了,並通過了答辯。
答謝宴的時候,我師兄哭著對我老師說,恩師的恩情如山,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他也畢不了業。也對我們幾個師弟妹們說他在讀博期間老師在學術、生活上的指點。
所以,總體來說,我還是很感謝我導師的,也希望能在他的門下做出更多的成績,發出更多論文。
㈤ 博士的待遇真的那麼美好么
1.博士之前是你求人家工作,博士畢業以後,人家求你來工作(我聽著就覺得特別假)
找工作不存在誰求誰。不進高校,用人單位來招聘,求賢若渴只是個姿態,別以為只要有個博士學位,對方就二話不說奉上offer。相對於崗位來講,收到的簡歷數量永遠只會更多。想進高校,更加不可能是高校來求著你。而有望進高校,需要博後來攢資歷,反而是你需要求人的時候多了去了,比方求導師或者師兄師姐幫你引薦,或者求曾經的合作方考慮你的申請。足夠優秀,相對來講找工作容易的多。但在博士這個群里,足夠優秀也只是絕對少數。
2.博士畢業直接可以評副教授,只要上課就夠了,不用再像他們那樣辛苦發論文評職稱(家人在高校任教)
進高校評教授,博士學位只是個敲門磚。現在很多高校不但要博士學位,還卡是不是海龜,還卡本科是不是985。評職稱,最重要的是論文發表。如果你是HYPMS的博士,不看論文,目前還有機會去211直評副教授。而靠前的985,沒有論文,只怕HYPMS的博士都評不上副教授。等到你博士畢業,只會更加水漲船高。論文發的好去哪裡都好使,但是論文發的好有多難?現在只怕你是理解不了。
3.博士享受我們這邊的人才引進政策,直接送一套房+幾十萬科研啟動資金+其他各種補貼,科研啟動資金餘下的你還可以自己支配
目前四五線城市可能還有這樣的人才引進政策。但四五線城市房子不值錢。另外還可能有附加條款,諸如工作多少年房子才給你轉產權。二三線城市引進博士給安家費的有,給房的只怕是夢還沒醒。一線城市,只有深圳還有孔雀計劃,但是標准已經提升了。科研啟動基金只能做科研用。科研啟動基金你還能拿去買房買車?這個思路很危險啊。
4.博士畢業到高校任教,寒暑假都可以帶薪休假,一周上完課就可以回家,只要沒什麼教學事故飯碗就很穩定,還說什麼企業動不動裁員,事業單位穩定工作累死累活一年到頭都沒幾個假期,高校工作穩定而且輕松(家人特別不希望我去企業,因為企業一言不合就裁員。所以當初我本科畢業想找工作被嚴詞拒絕,壓著我考
進高校任職有兩種,一種是講師,不做科研,只授課。有寒暑假。拿學校薪水之外,按上課多少計算課時費。另一種是副教授教授,需要帶研究生做科研發論文申請各種基金,這種是肯定沒有寒暑假的。每年享受若干天的年假。如果覺得這個活很輕松,建議上網搜一下最近五年多少個三十多四十多高校教授/副教授猝死的。
5.如果想搞行政,博士直接正處級待遇,想去企業直接高級工程師待遇,無論以後想往哪個方向發展都很不錯
搞行政正處級待遇?這是誰告訴你的?正處現在這么容易?去企業高級工程師這個說法基本靠譜。但是行政正處,可能一些偏遠鄉縣招聘博士去當副職,從基層開始鍛煉,能給到這個級別。大城市哪個單位博士去就能給正處?麻煩給個聯系方式蟹蟹。
另外給個靠譜的建議,你這種情況,別考慮讀博士了。原因很簡單:沒有做科研的興趣和熱情。博士不是上上課考考試就拿學位了,自己內心都抗拒做科研,趕著鴨子也上不了架的,而且博士生涯會被折磨的很痛苦。成功的路不止一條,這是註定不合適你的道路,沒必要拚命往裡面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