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博士生和導師發論文

博士生和導師發論文

發布時間: 2025-01-28 23:28:30

① 博士論文裡面可以放和導師合發的論文么

當然可以,無論你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等都可以,只要作者那一行裡面有你,不過人家主要看的還是你作為第一作者發的sci

② 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能否發一篇sci

本人親身經歷,完全可以。

工程領域,導師給個大方向就沒影了,實驗室缺測量儀器、比較摳門。研一下學期用了半年調研、選題、可行性分析,做了模型裝置驗證效果。後來又用了半年,通過實驗不斷地優化裝置,再用半年做實驗記錄數據,寫論文。研三9月份第一次投稿投的領域top刊,因寫論文吹的有點過被審稿人揪住被拒,後來轉投二區sci,很快接收、出版。

在整個過程中,導師除了添亂沒啥用,最後還想搶一作。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幫了很大忙,從搭建裝置、做實驗、處理數據、寫論文、投稿、修回,都有幫忙。沒有儀器就自己聯系別的老師借用,放心都會借用的。需要買的設備不敢買整機,都是買模塊自己調。

其間,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選題,必須保證要有創新性、自己還得能做出來。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出來的,這時多虧師兄們的建議,雖然他們不完全懂我想做的,但是在你覺得無路可走開導你的思路是非常有用的。

個人的時間變:

研一上結束時,開始調研、選題。

研一下,實驗各種方案,分析可行性。

研一暑假,開始搭建裝置,邊實驗邊優化。

研二上11月份,觀察到細微的預期效果,感覺穩了。

研二下,前期主要做實驗,後期處理數據、畫圖,然後寫文章、翻譯、潤色。

研三上9月份,初投。11月份,二投。

研三下2月份,接收、出版。寫大論文,6月畢業。

前車之鑒

這個老師在讀博士的時候非常聰明能幹、科研能力很強。他發表了好幾篇自己作為唯一作者的高質量的sci論文。憑著這幾篇論文,他順利地就職於一所不錯的高校成為了一名終身軌助理教授。在正常的情況下,他會在6年之後拿到教職,並且晉升為副教授。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看似要冉冉升起的科研好苗子,6年之後居然差點拿不到終身教職,也就是說他差一點就要走人了。這在他們學校是非常罕見的,由此可見他的科研生涯非常不順利。

原因是什麼呢? 在非升即走的終身軌制度下,能否拿到終身教職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有足夠多的科研成果。更直白點來說,就是看發表的學術論文夠不夠多。

仔細看一看這位老師的簡歷就會發現,他發表的論文並不多。他沒能夠發表足夠多論文的原因就是他所有的論文基本上都是自己一個人寫的,和他合作寫文章的人屈指可數。因此他的科研成果產量太低。

至於為什麼他的合作者很少,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他自己不喜歡和人合作,很強勢,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第二個原因是,別人看到他的簡歷,一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單獨發的文章,很容易就知道他不會是個好的合作者,因此也不會主動找他合作。

再加上,他和博士生導師的關系也一般,畢業後也未能和導師以及師兄師姐有過任何合作。久而久之,他的事業只能靠他一個人單打獨斗。

而進入中年的他,精力不如讀書時候好,結婚生子之後更是被生活瑣事所累,工作時間有限。一個人的單打獨斗終究是艱難的,有時候一年連一篇文章都發表不了。

研究生只靠自己發表學術論文有何害處

一般情況下,研究生都是和自己的導師一起發表學術論文的。原因很簡單。論文的方向是導師給的,科研經費是導師申請的,學生是在導師(或導師指導過的師兄師姐)的指導下做的科研。

如果一個研究生自己發表的所有學術論文裡面完全沒有導師的名字,難免讓人有一些不好的揣測。

第一種揣測:這個研究生和導師對論文有不同意見。導師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比如論文質量不高),沒有批准這篇論文,要求學生改進,但是學生有不同意見,私自發表。或者導師想當一作,學生反對,於是自己作為唯一作者,私自發表。

第二種揣測:這個研究生沒有協作精神,很難相處,導師完全管不了,只好任其自由發展。

第三種揣測:學生人品有問題。認為導師只是動動嘴皮子,對論文的貢獻不足以作為作者之一。

以上三種就是高校老師知道一個研究生自己獨自發表了學術論文之後的真實想法,基本上都是比較負面的。

說實在的,我認為研究生和自己的導師爭學術論文的作者順序這件事情很沒有必要。不管學生發表的文章有沒有掛導師的名字,也不管導師的名字排在哪裡,只要是讀研究生期間和畢業論文有關的學術成果,一般人預設地都會認為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的,特別是那些和導師研究領域相關的科研。

讀研階段根本沒有必要去證明自己很獨立。和獨立相比,協作精神顯然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和自己的導師都無法合作完成一篇論文的話,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是個好同事、好合作者。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個大學老師,他和同事相處得不算好,也沒有什麼科研方面的合作者。

研究生可以獨立發文章,但是不能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單獨發表的。除非你有合理的解釋並且導師願意給你寫很強的推薦信,否則的話,和自己的導師至少要有一兩篇合發的文章才算是合情合理的。

現代的科研講究的是合作、是互惠

如果你去看看當代的學術期刊,就會發現 幾乎95%以上的論文都是由多個作者合作完成的,很少有單獨作者的論文。 至少在我所處的領域是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幾點。

第一、和他人合作可以取長補短。 比如說,一個人擅長理論證明,另一個人擅長應用和編程。那麼這樣兩個人就可以在一起合作完成他們一個人無法完成的既有好的應用又有理論支持的高質量論文。

第二、和他人合作可以極大地提高產量。 比如說,自己一個人一年拼了命最多發表2篇sci論文。但是在和他人合作的情況下,自己只需要負責自己擅長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於是,一年可以發表5篇、10篇、甚至更多的論文。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有名的教授一年可以發表幾十篇論文的原因。這些論文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他們數目龐大的合作者。

第三、有時候科研很苦,有人一起作伴會更有樂趣、可以走得更長遠。 科研之所以苦,是因為它總是與挫折為伴。很多新的想法經過實驗檢驗後都被證實是沒有用的。如果是一個人做科研的話,就很容易想要放棄。但是,如果有合作者的話,情況就有所不同。你取得的一點點進步,有人和你一起分享、為你鼓舞。你陷入困境的時候,有人幫你想辦法。你想放棄的時候,你不想連累合作者,於是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正因為和他人合作有很多好處,所以大多數科研人員都願意(或者是不得不)和他人合寫論文。

結束語

研究生讀研階段可以只靠自己發表sci論文,但是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不值得提倡。 如果不需要導師,就沒有必要讀研。 既然讀研了,就應該和導師好好地合作,做一些雙方都感興趣的科研工作、合寫幾篇論文。

好的讀研經歷應該是讓研究生和導師都受益、雙贏的。 而不是學生和導師都覺得對方是多餘的、是擺設。作為研究生,如果想在學術界立足,就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和他人的協作能力,可以從改進自己和導師的關系開始努力。

什麼都是有圈子的,對圈外人比上天還難。回答字不多,但好理解吧?

圈子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別重要。重要的事情說3遍。

本人親身經歷,完全靠自己發一篇還不錯的SCI文章比較困難,除非你在英語方面有較高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選擇發一篇開源期刊的SCI論文,難度則會有所降低,基本上可以完全靠自己發1篇。

另外, 發表1篇SCI論文,碩士生完全靠自己發出來可能性太小,比例基本小於5%;博士生能夠獨立發出來的則相對較高,但佔比也不會超高30%。 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發表SCI論文對於中國研究生來說不得不承認是有一定困難的,除了文章的創新點的挖掘外,還包括英文寫作能力、專業英語表達、有效回應審稿人等一系列問題。 當然還必須考慮學術內卷嚴重的問題,作者只是自己一個「弱小」的研究生的話,從結果可信度上就會受到質疑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SCI: SCI英文名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的縮寫,是目前國際上三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種 ,其中以生命科學及醫學、化學、物理所佔比例最大,收錄范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 SCI論文則是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在國內,SCI論文通常被認為是具有一定高水平的學術文章,非常值得被拿來參考學習和引用。 在國內的很多單位績效考核、學生畢業等也因此將SCI論文的發表數量和期刊質量作為重要的選擇依據。

那麼,為什麼說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只靠自己發表1篇SCI論文難度很大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SCI論文質量水平具有一定水準

SCI論文不是像國內常見的通過花錢買發表等一些學術不端手段就能簡單完成的, SCI的期刊審稿過程本身非常嚴格,一般採取的是2-3人匿名評審,有時候會多達5人之多 ;而審稿人也會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返回自己對文章的范圍、學術價值、語言等全方面的評述,其中如果有一人給出的結論為拒稿的話,編輯通常會選擇拒稿。 因此,SCI的拒稿率也是非常高的

SCI論文強調必須有明確的創新點、扎實的數據分析以支撐所得出的結論、文章背景論述必須科學合理迫切、綜述必須切題、結果必須有價值討論環節、語言表達需清晰明確等, 這一系列的要求自然對文章的質量進行了保證,而也正是這種高要求使得文章的發表難度加大

不論碩士還是博士研究生(可能博士研究生要比碩士研究生對文獻閱讀掌握的更加熟悉)在科學問題挖掘和分析方面都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領悟、分析、實驗、討論等步驟完成的,且科學的路總是崎嶇不堪,跟別說沒有輔導的情況下。

2、SCI的邏輯思維與中文論文不同

SCI論文難寫的另外一個客觀原因在於其邏輯表達與中文論文的差異性。 首先,在文章結構方面 ,SCI論文強調研究方法獨立成章、重視討論要勝過結果、數據分析及處理環節需要足夠嚴謹等,所以在其寫作習慣方面初學者就會感到非常別扭,沒有中文 科技 論文的直敘方便; 其次,在語言表達方面 ,英語具有天生的簡潔和意思的直接表達性,所以對於英語寫作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這一點在我國的研究生身上是普遍欠缺的; 最後,在深度挖掘方面 ,中文小論文更加看重方法的高大上、內容描述的全面性,一篇文章可能有幾個論點,但是SCI論文要求必須在一個創新點上深挖、討論、明確, 必須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因此,SCI論文的寫作邏輯需要基於大量的外文期刊文章的閱讀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和把握,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3、研究生自身能力水平不夠

不得不說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研究生的質量水平卻在逐年下降,最主要的方面就體現在研究生的自身能力方面。一方面, 寫論文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地去累積研究領域的參考文獻,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前人的研究成果,並進行批判性總結之後提出自己的創新點的,讀文獻的基本功顯然研究生是普遍不足的 ;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升是一個客觀的螺旋上升的過程,斷不可揠苗助長,自身能力水平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成長和沉澱的 ,而基於經驗,研究生幾乎70%的小論文發表都集中在研究生三年級階段,個別優秀的學生則在研究生一年級和二年級發表了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是基於導師、師兄師姐等的他人協助下完成的。

研究生研究能力不夠是另外一個事實,當前能認真做自己研究的學生真是稀少,大部分都只是為了拿到一張畢業文憑,也沒有對SCI論文發表的太高的述求。

4、成果產出時間問題

SCI論文從准備、寫作、完成發表、審稿、修改、錄用等整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一方面,研究生通常學制為3-5年,第一年主要任務主要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考試;第二年則開始細致地研究文獻並參與一些科研項目,這一年研究能力才開始提升;第三年則基本上可以進行一些自主寫作,對於研究領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創新點也能和導師等進行深入討論。 可以說研究生的時間是非常緊湊的

另一方面,SCI論文從構思到寫作完成基本上按照經驗需要1年時間之久,而從投稿到最終錄用時間至少也得1-2年之久 ,但不排除一些比較快速的半年就可以見刊的期刊。這樣看來,假設從研究生一年級就開始准備寫SCI論文,假設一年級就具備了一定的文獻閱讀和寫作能力,客觀時間來看也需要在研究生三年級的時候才能有50%的可能發表,而 這其中還並沒有考慮上課、讀文獻、拒稿再重投、好幾個月之後拒稿再重投等系列問題

因此,從時間來看,碩士生獨立完成基本不可能,博士生獨立完成也需要到博士四年級或者五年級。

5、論文發表經費問題

這是一個難倒無數學生的問題,導師給不給論文版面費。雖然很多SCI期刊是不收取版面費的,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開源期刊是需要高額的版面費,通常在1萬到1.5萬元之間,有的會更高。這些經費對於一名學生來說顯然是巨大的。

寫在最後:

(1)研究生全程只靠自己發表一篇SCI文章太難了;

(2)研究生在能力養成和論文寫作到發表之間存在巨大的矛盾,SCI論文從准備、寫作、完成發表、審稿、修改、錄用等整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正常時間需要2年之久;

全程靠自己發表SCI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一、研究課題的創新性和前瞻性自己沒法完全掌握;二、實驗的開展需要老師和同門的支持,無論是經費、實驗儀器、實驗方法及經驗都離不開大家的探討;三、論文的結構、邏輯以及語言的修改自己是無法做到很完美的;四、發表論文時必須帶上導師的名字,否則沒法畢業;五、論文的返回與修改有時候也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在沒有前期的實驗基礎條件,實驗開展起來也是非常吃力的,除非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很高,能夠很快地解決困難,但是剛開始大家基本都是白紙一張,所以基本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因此還是不建議完全靠自己,因為你的獨立會給你帶來孤獨,無法融入群體中去。

這要看你是什麼專業。對於不需要做實驗的學科,比如數學等,只靠學生自己發表SCI是可能的。我就有數學專業的博士同學在讀書期間自己發表了SCI。對於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比如化學,實驗物理,生物這些,想要發表需要實驗數據支撐的SCI論文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沒有導師提供實驗平台,如試劑,測試儀器等。但是,這些學科的學生還是可以自己寫SCI綜述論文的。只不過一般發表綜述時雜志 社會 要求作者提供相關研究方向的個人論文清單。如果學生自己的研究背景比較薄弱的話,可能文章的檔次不會太高。

總而言之,對於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自己發表SCI是可能的。

考研閑聊,跟你聊聊。

題主的意思是,讀研後,不經過任何科研訓練,不經過導師的任何指導,全部靠自己摸索能不能發論文?

我認為很難,因為sci發文都是有套路的,如果沒有任何指導,即使你的點子石破天驚,但是不懂按照套路包裝,也大概率發不出論文,甚至編輯都不給你送審。

文章的結構怎麼梳理?格式怎麼調整?期刊偏重什麼文章,哪些表述要避免?哪些表述要強調?參考文獻怎麼做?這些都是套路。你就是按照別人的文章抄,很多細節的問題沒人提點,也很難改正。經驗豐富的審稿人,把文章拿來,隨便看兩眼,就知道是新手還是老手的文章,那都是十幾年看文獻的功夫,你靠自己瞎搞,恐怕很難過關。

肯定是可以的。但是過程會很曲折,很曲折。回憶起來都是淚[捂臉]

大學生和導師一起發表論文推免有要求嗎

每年三四月份研究生論文審讀定稿的時候,導師們的「吐槽」聲總是不絕於耳。這也難怪,平時看上去古靈精怪、口吐蓮花的學生,寫出來的論文卻是語言貧乏,詞不達意,疙里疙瘩,搞得師徒一起著急上火,寢食難安。幾經修改潤色,直到使論文在表面上「看上去挺美」,才敢長舒一口氣,定稿交稿,在焦慮中等待後續的評閱和答辯。經此「磨難」的老師,在感慨「帶學生很難」之餘,也會發誓以後要「高標准,嚴要求」,在平日里就督促他們讀書寫文章,只是決心易下,執行挺難,等到下一屆來學生入學了,依然是放養為主,學生們呢,巴不得你想不起他來,放養的模式自由而快樂。

讀研這事確實挺苦,你得有研究的興趣和天賦,還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只可惜現在的讀研成了延遲就業的「緩刑期」,且找工作時還可以因研究生的學歷而增強競爭力。所以考研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每年的三四月份也是研究生復試的時節,學生們要參加各種面試筆試培訓班,還得到處打聽調劑的信息,而且現在是一人考研,全家上陣,陪考陪復試,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由此又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一種考研經濟。經歷了如此的艱難才獲得了讀研的入場券,到畢業時論文卻是那般難產,個中緣由,大概只能到「過程」中去找了。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似乎是說成不成器,關鍵在於學生個人的努力。這話雖然不假,但也有點兒「師父」推卸責任的意味。就說寫論文這事吧。其實對於研究生來說,上過幾門課,成績多少並不是很重要,能不能畢業關鍵就是看論文寫得怎麼樣。而對於平常練筆少,積累又不多的學生來說,要想寫出篇像樣的文章來著實不易。選題不易不說,即便選好了,因相關知識儲備不足,也無法使文章變得豐滿且言之有物。因此,博覽群書是必須的。

溫梓川先生是馬來西亞著名的華文作家,他的「朋友圈兒」里可都不是一般人,他和郁達夫、曹聚仁等交誼甚篤,和梁實秋、沈從文、徐志摩等亦過從甚密。在其《文人的另一面——民國風景之一種》里,溫先生記錄了他的老師馮三昧對他走上寫文字道路的引導。他說在馮的課堂上,曾寫了一篇小說,交給老師幾天後,老師約他去喝茶,並讓他看一個日本作家的小品。等溫看完後,居然發現他自己的小說和日本作家的文章很相似,不過這並不是抄襲的問題,而是碰巧構思或利用了同樣的題材。馮先生的教導是這樣的:「既然發現了自己的作品與人家的作品有巧合之處,那麼作品大可以作廢了的,寫作要言人所未有才能夠代表你自己。以後,你至少要先讀完了一二百本外國小說才動筆,那麼你就會知道你自己所要說的東西,有沒有人說過了,應該怎樣著眼於人家所未知的東西了。要從事寫作,絕對不能貪懶的。」

其實寫學術論文或學位論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發現別人不曾研究過的專題,然後做下去,才會有新意。所以准備寫論文的學生,至少也該讀幾十部本專業的經典。在法言法,法學的研究生自然應該去讀大量的法學經典。

當然,如果師父不僅是領進門,還督促你「修行」的話,即便資質平平的學生,也會學有所成。現在這樣的導師少了,但也並非沒有。前幾年有位年輕人在復旦讀古典文學的博士,她的導師已經70多歲。老先生要求他的學生每周見一次面,匯報上周都讀了什麼書,有什麼心得,下周准備讀什麼,督促得緊著呢。博士生說她和同門師兄妹最怕的就是見導師,每次見導師前,有的會習慣性地肚子疼。他們那幾個學生,每天都會乖乖地早起,然後早早地坐到圖書館看書。這是因為她們的導師起的也很早,圖書館開門後,他就進去逛一圈兒,看到他的徒弟們都在,就滿意地回家;如果有誰沒在那裡,他就會親自去宿舍敲門,直到把羞愧的大懶蟲叫到圖書館為止。像這樣負責任的博導還真是少見。一般的導師大多灑脫自由,學生們自然也樂得瀟灑,過得滋潤。只是這樣一來,三年以後的論文是個什麼樣子也就能想像的出了。復旦的這位博士生,在平日里也不乏對嚴厲導師的抱怨,可是在成果頻出且順利畢業的時候,她對導師卻是萬分地感激。

④ 博士能否畢業與導師有關系嗎

有關系。
1、博士生都會有導師,博士生的培養計劃是以導師為主制定的,博士生需要參加導師的陸鉛科研項目,博士生的論文題目需要導師同意才可肢祥以確定,博士生的博士論文需要導師指導並反復修改後,導歷悉搏師同意將論文提交給專家評審和進行答辯時,才可以進入博士論文答辯的流程。
2、導師還需要為博士畢業生寫出畢業鑒定意見。由此可見,導師對博士生畢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⑤ 博士生畢業論文交給導師可以嗎

關於博檔拍士生畢業論文交給導師可以嗎?我的看法是可以的,鉛凱因為導師是我們博士研究生,畢業時說必須寫的一篇文章,交給自的導師也相槐蠢喚當於是考試,有導師檢查我們的畢業論文是相當合理的

熱點內容
大學生開闊視野的節目 發布:2025-02-25 19:09:11 瀏覽:414
大學生縮舍取精 發布:2025-02-25 19:06:16 瀏覽:252
中國傳媒大學通信學院老師 發布:2025-02-25 18:41:18 瀏覽:964
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院調劑 發布:2025-02-25 18:29:59 瀏覽:774
大學生手機問卷調查表 發布:2025-02-25 18:24:51 瀏覽:223
曲阜師范大學宿舍條件 發布:2025-02-25 18:24:47 瀏覽:381
國外大學老師等級劃分 發布:2025-02-25 18:22:31 瀏覽:518
湖北大學動畫老師招聘 發布:2025-02-25 18:14:14 瀏覽:387
中國科技大學博士外校招嗎 發布:2025-02-25 18:10:16 瀏覽:427
武漢理工大學責任教授 發布:2025-02-25 18:09:38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