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劉氏化學系教授
1. 有誰知道劉文典是誰
劉文典(公元1889~1958年),中國文學史家,字淑稚,原名文聰,安徽合肥人。1919年赴日本求學,191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安徽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1938年到昆明,先後在西南聯大、雲南大學任教,為九三學社成員。終生從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學研究和教學,著作有《淮南鴻烈解》、《莊子補正》、《三餘雜記》等。
劉文典的怪與狂
劉文典怪。
有學生描寫清華時期的劉氏:「『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笑好像特別是為我們劉先生而設的……劉先生憔悴得可怕——看呵,四角式的平頭罩上寸把長的轉發,消瘦的臉安著一對沒有精神的眼睛,兩顴高聳,雙頰深入;長頭高兮如望空之肌膚瘦黃兮似辟穀之老衲……狀貌如此,聲音呢?……既尖銳又無力,初如飢鼠兮終如寒猿……」到了西南聯大任教時期,又有學生回憶劉氏上課前,先由校役提一壺茶,外帶一根兩尺來長的竹製的旱煙袋。他講到得意處,就一邊吸著旱煙一邊解說文章中的精義,不理會下課鈴響。或稱劉「儼如《世說新語》中的魏晉人物」。
劉氏還性格滑稽,善談笑,嘗自稱叫「狸豆鳥」;此因「狸」、「劉」古讀通;「叔」者豆子也;「鳥」則為「鴉」乃「雅」之異體(劉文典字「叔雅」)。這種自謔,令人噴飯,與道貌岸然者異,故「學生們就敢於跟他開點善意的玩笑」(學生回憶)。
怪之甚者,是劉文典請陳寅恪出「國文」試題,陳出上聯「孫行者」以覓下聯,劉氏也不以為然,許之,結果考糊了很多考生,一時傳為新聞。
劉文典又狂。
劉原籍合肥,可對於皖系軍閥段琪現常攻擊之,往往詈及父母,令人不能記述。
長安徽大學期間,為了學生鬧風潮一事,劉與前來視察的蔣介石起爭執,被拘,後經蔡元培等力保,方「即日離皖」以了事。事後,劉之師章太炎特贈聯一副以贊之,聯曰:「養生未羨嵇中散,疾惡首扒彌正平。」
劉治《莊子》,作《莊子補正》,嘗謂:「古今懂莊子者,唯二人半而已。」劉曾講元遺山、吳梅村詩,講完稱:「這兩位詩人,尤其是梅村的詩,比我高不了幾分。」自負如此。
還有一次,劉在聯大躲日機突襲之警報,遇一從事白話文創作的同事,當場斥之:「你跑什麼警報?我跑因我是『國寶』」。其人要評教授,劉勃然大怒,道:「陳寅恪是真正的教授,月薪該拿四百,我該拿四十,朱自清只能拿四元,可他,我不會給四毛錢!」
劉文典之怪之狂,當不是無本的。倘腹中空空,又怪且狂,乃一「瘋子」。劉氏豈是瘋子!考其涵養與行藏,既學問淵博又思想進步愛國。
關於前者,有胡適之、陳寅恪評價為證:胡為其《淮南鴻烈集解》作序雲:「叔雅治此書,最精嚴有法。」陳為其《莊子補正》作序雲:「先生之書之刊布,蓋為一匡當世之學風,而示人以准則,豈僅供治《莊子》者所必讀而已哉!」學生對劉氏的反映是:「先生於經史百家,無所不學,講課庄諧具出,妙趣橫生。」「他教勻們《圓圓曲》、《萬古愁》兩篇文字時,把明末清初的事如數家珍般一一說給我們聽,並且在黑板上列舉了很多典故。像這樣博涉群書而又能駕馭者,豈是時下讀兩卷小書便以學者自命的小鬼們所能同日而語的!」
至於後者,不妨簡述一下其生平。劉少時在安慶讀書,得到陳獨秀、劉師培的賞識,18歲入同盟會。東渡日本即師事章太炎。辛亥革命後一年回國,在上海與於右任、邵力子辦《民立報》。袁世凱為復辟謀刺宋教仁,宋遇害時劉因隨陪在側也遭槍傷。後又任孫中山秘書處秘書。洪憲的袁皇帝死,劉回國到北大任教,其間為《新青年》編輯,曾掩護過陳獨秀的出逃(羅章龍說)。由北大而安大(安徽大學)即發生沖突蔣介石事。遂回北大,復去清華。抗戰事起,劉失去愛子。「公私塗炭,堯都舜壤,何期?」又輾轉來昆明的西南聯大,不失大節。後留雲大,共和國成立,劉即戒去「阿芙蓉癖」,是一級教授,以教書為天職,樂育天下英才。綜觀劉之一生,誠「與時共進」,非冥頑僵化之輩。
學問淵博,思想進步愛國,乃「大人」也。大人不失赤子之真,故其無虛飾、不矯情,其狂其怪,不亦劉氏赤子之真的表現乎?!
2. 清華大學姓劉的
可以咨詢清華大學的教務處,一目瞭然。
清華大學姓劉的老師有歷史系教授劉北成,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江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臨,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退休教授劉世生等。
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的始祖_=刂2013年,劉姓有人口近7000萬,佔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源於姬姓的劉氏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劉姓建立了西漢、後漢、南漢等政權。
詳細情況可以去清華大學教務處咨詢。
3. 劉永好和陳春花什麼關系
劉永新不是劉的後代。
1.劉永好,1951年9月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祖籍重慶市沙坪壩區曾家鎮。四川工程技術學院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四川首富。
2.劉永新(解放軍武警總醫院副院長)1957年10月出生,莒南縣澇坡鎮南高柱村人。中共黨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總醫院副院長。
3.劉,漢族(1887-1949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大邑縣安仁鎮人,民國時期川西著名的地主、商人。軍閥劉的弟弟。
擴展數據
劉家族族譜:
據《劉氏族譜》記載,大邑劉氏始祖劉,安徽徽州人,明嘉靖年間移民四川。
到了第七代,劉宗憲已經是農村有名的秀才了。
他有三個兒子:劉公敬、劉公敬和劉公贊。
劉公敬有四個兒子,長子劉文剛有三個兒子:劉向、劉元舒、劉淵。
有六個兒子,分別是、、、劉、、。
當劉領導起義時,只有劉家的「四川王」劉向的妻子帶著一兒一女出國了。據說她的兒子劉現在住在洛杉磯。
劉之孫劉,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另一個孫子劉,住在北京,是一家雜志的首席攝影師。
劉的大哥的兒子劉元吉,曾在青白江區任職;他的大兒子劉世代是河南一所大學的老師。
劉的三哥的孫子,已經80歲了。退休前,他在Xi交通大學擔任教授。
劉的四弟劉之子劉元淑,現年80歲。退休前是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劉石,劉淵之子,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劉士信,劉的第四個孫子,原是中國國家隊的籃球運動員,在廣州當教練。孫女劉士胥曾是一名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現在是一名教練。
劉的孫子和他的兩個姐姐都在隆昌縣石油系統工作。
兒子:
、劉、劉和劉元貴(劉以龍華為兒子取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c8a786c9177f3ed9ca38097dcf3bc79f3d563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