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2013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⑴ 學生對班主任的評語
金秋九月,豐收之時,我們迎來了共和國第二十一個教師節,也迎來了廣西大學第八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活動。「老師」這一直伴隨我們的熟悉字眼,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裡。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塑造了時代的輝煌。他們培養的學生紛紛走上了工作崗位,奉獻社會,而他們依舊站在三尺講台,依舊亘古不變地向學生們傳送著人類知識的精華。他們的雙鬢逐漸被粉筆染白,他們也漸漸老去,這是他們辛勞和付出的有力見證。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天涯海角有盡頭,只有師恩無窮期,為了感謝我們的老師,為了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愛,也為了弘揚「尊師重教」的光榮傳統,我們舉辦了第八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活動。
師在我心: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老師的高大形象已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心裡,學生一句句對老師的評價和贊美,道出了我們對老師無盡的感激和關懷……
印象·袁天佑老師:
袁天佑老師慈眉善目,可對我們卻很嚴格,對自己也很嚴格,這也正是他工作認真,對學生負責的表現。早上第一大節的課,他幾乎總是提前二十分鍾來教室,因為他上課前總要對上回的作業做總結與講解,所以為了不耽誤上課時間,他總是提前來,在黑板上把上回作業的答案抄寫下來。大約快到上課時間了,他就開始講這些題目。每回的作業都是認認真真的批閱,很多小錯誤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其實,我最佩服袁老師的還是他的「學以致用」。因為他經常能在講課時結合實際以及歷史。
真希望袁老師一直帶我們,不過課程不同,教師的安排也不同了。聽說在這次「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活動中,袁老師又榜上有名,我覺得這應算是眾望所歸吧!
——化院04級宿燕婷
印象·王建平老師:
給他一個空間,他就可以讓學生的思想飛躍。王建平老師思想活躍,思路清晰,了解學生的心理,能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思維想像的空間,熱衷於文學,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能夠陶冶情操。
印象·何連生老師:
何老師熱情豪放,講課聲音宏亮。內容博採眾家之長,並有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不迷信書本,何老師不迷信權威,並要求我們將來從事新聞工作一定要有原則,也是教我們為人處事,真的具有育人的效果。
印象·陳啟源老師:
陳老師知識廣博,對學生要求甚嚴,能夠以自己的經歷並結合現實社會讓學生了解知識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並且十分看重學生綜合素質及思想道德水平,是個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⑵ 孟勤國的學高身正吾良師——全國高校教學名師孟勤國
第22個教師節在豐收的金秋如期而至,辛勤耕耘於杏壇的園丁們收獲了他們的喜悅。9月9日上午,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表彰大會在庄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從全國高等學校近97萬教師中選拔出來的100名傑出代表接受了國家的表彰,榮獲了本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表彰稱:這些傑出代表身上凝結著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品質。他們既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又能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注重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
在學生看來,脫穎而出的孟勤國成為「百佳」之一完全是實至名歸。這位16歲便登虛悶上講台的「老」老師,傾心教育數十載,以自己的嚴格自律、勤勉好學、博學多才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曾用一個極端的詞來形容知識魅力、人格魅力「雙馨」的他——「完美」。
我們來看看「白描」的孟勤國:
法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級訪問學者,教授。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民法學會常務理事、廣西法學會副會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1985年7月至今任教於廣西大學法學院,1995年以來歷任廣西大學法學院院長、黨委書記,1997年被武漢大學民商法專業聘為博士生導師。1990年、1993年、2004年3次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1年、2005年連續兩屆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3年獲廣西傑出法學家稱號。 孟勤國是我國物權法研究的領軍人物之一,從事民商法教學和科研20餘年,在物權法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法學大師江平教授由此贈以他「廣西學派」之美譽。在我國物權法草案、破產法草案的修審過程中,孟勤國應全國人大法工委的邀請參加了修改工作,他是北京地區以外受邀的三名法學專家之一。全國人大法工委王勝明副主任在回答新華社記者的采訪時特別提到:「廣西大學的孟勤國教授起草了物權法部分的建議稿……這些專家建議稿,對民法的制定彌足珍貴。」
1995年以前,國內極少有人進行物權法的研究。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還在大學校園里攻讀的孟勤國便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極具前瞻性的眼光投入到物權法的研究之中。在當時頗為冷清的物權法研究領域里,孟勤國埋頭默默苦耕,一干就是十幾年。他撰寫的碩士論文《國家財產民事保護》因提出和解答了物權法相關的一些重要問題而被收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此後,他依然勤耕不輟。
面壁十年圖破壁,2002年,其學術專著《物權二元結構論-中國物權制度的理論重構》出版,書中創立的物權二元理論在國內法學界引發了一場「地震」,引起各方廣泛關注,並受到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的高度重視。
「當我讀完面前這部《物權二元論》時,我深感它確實是我所期待的『破壁之作』中的一部。對於肯深入研究與希望解決中國現代實際的人們,這部書則顯得像一縷新鮮空氣,像一位合格的導游」,全國人大法薯冊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法學會所研究員鄭成思對該書如此評價。
此書被評為2005年全國首屆優秀法律圖書獎。
《法學評論》2002年第5期公開發表了孟勤國依據物權二元理論起草的《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編者稱「物權法領域終於出現了中國人的物權理論與設計」。2005年公布的物權法草案中大量吸收了物權二元理論和建議,成為影響我國物權立法的三大專家稿之一。
「在修改草案過程中,我常處於『弱勢群體』中,因為我一直與主流的物權觀點交鋒,支持我觀點的人屬於少數,許多觀點剛提出來就被主流觀點『包圍』,但從第三審的物權草案上看,其中已體現了我當時一些被『孤立』的觀點。」孟教授自豪地回憶道。
作為廣西人大立法咨詢員、南寧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孟勤國積數譽宏極參與廣西地方經濟建設和法制建設,為立法和執法作了大量的咨詢工作。他長期擔任外資、銀行、證券等公司的法律顧問,承辦了不少特大及疑難案件,為廣西的企業避免、挽回損失數億元。
孟勤國治學嚴謹,他對前人法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學問的博與約、廣與深都有精到的見解。他認為,學問是老老實實的事情,必須腳踏實地、步步前進。他在學術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於他的勤奮、博學和慎思,更得益於他不拘陳規、不畏權威、獨立思考、勇於窮究真諦的膽識和魄力。
作為教師的孟勤國,同樣把這種優秀的品質用在了教書育人之中。 1995年,孟勤國被委任為廣西大學法學院院長。甫上任的他把教學改革列為了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孟勤國認為:法學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當今國內和國際社會的需要,法學教育必須承擔起培養和輸送「依法治國」所需法律專業人才的偉大使命;法學專業必須以塑造高尚人格,培養創新能力,造就基礎扎實、素質優良的應用型法學人才為宗旨。
針對法學教育的特點,結合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他提出了「一顆公心、一支硬筆、一張鐵嘴」的教學改革方案;主張加強學生「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培養、司法實務能力的培養,同時廣博和拓寬學生知識面。
——「一顆公心」是法律人最重要的職業操守。法學是追求公平正義的事業,尊崇法治,就是信奉法律至上,不屈服於任何權力與官位。這種理念要求法學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而健全的人格和法律理性,應當樹立一顆公心,愛國家、有道德、守戒律;要求學生確立作為法律職業工作者所應有的行為操守和法律信仰,畢生為公平正義而奮斗。
——「一支硬筆、一張鐵嘴」是法律人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法學是思辨和交流的職業,法科學生應該知識淵博、思維清晰、文筆流暢、能言善辯、以理服人。
在教學實踐中,孟勤國非常強調人才「德」的培養,他說:「我始終認為,大學教育首先是育人,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大學生是最重要的,專業技能還在其次。相較於普通人,法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更高尚的人格,這是法律的特殊性對我們的要求。這也是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
孟勤國永遠忘不了一件令他痛心的事情。上世紀八十年代,法學院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畢業時分配到了省級機關,可是報到的第一天便被單位退回了學校,原因是:穿拖鞋上班。單位認為:這樣散漫的學生,不太可能有良好的工作責任心。之後,在每年給新生做的第一場報告中,孟勤國都要向同學們講述這個故事,提醒他們慎獨自律,不要因惡小而為之。他也常以此事提醒自己:從小處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曾經有個研究生在一次寒假結束返校時遲到了,到校後卻謊稱時間耽誤在中途轉車上。孟勤國在檢查他的車票時發現了破綻,按照他的啟程日期,即便順利轉車也會遲到半天。學生受到了嚴厲批評,並寫了檢討。孟老師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在我這里受批評是摔了一小跤,如果你可以從中得到教訓,就可以避免以後在社會上摔一大跤啊。」
為了讓學生打造「一支硬筆」、練就「一張鐵嘴」,孟勤國開中國法學教育先河,將古漢語列為廣西大學法學院民法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並要求學生每星期背誦《古文觀止》中的一篇佳作。孟勤國告訴學生,《古文觀止》代表了中國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熟讀其中的文章,必然對提高寫作水平、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走進廣西大學法學院辦公樓,你可以發現最氣派的房間不是院長辦公室,也不是教授工作室,而是學生模擬法庭。在這個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每個月都要「開庭」一次,「法官」、「律師」、「犯罪嫌疑人」等在這里一展辯才,進行激烈的口舌爭峰。
這里「開庭」的密度是全國法學院最高的。
「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不是理論」, 孟勤國認為司法實務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人才的質量。所以,他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辦好模擬法庭。
——設立課程群。即一門核心課程帶入幾門相關的實踐課程,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
——加強授課中的案例教學。
——增加實習時間。廣西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第七學期全部為實習時間,充裕的時間保障了學生法律事務的開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孟勤國鼓勵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多多涉獵法學之外的其他學科。他認為,學習法律,不僅理論功底要扎實、知識要全面,而且應當了解社會實際,不尚空談。他提倡和推行的這一良好學風,使廣西大學法學院的學生受益無窮。
「獨木不成林」,為了提高學院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孟勤國積極扶掖青年教師的成長。自1995年起,他一直擔任民法學教研室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審閱青年教師的講稿,旁聽他們的講課,一一指點,傳授經驗。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戴紅兵、蔣慧、楊潔等一群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本學科建設提供了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孟勤國主持完成的《以人為本、制度為先》、《一顆公心、一支硬筆、一張鐵嘴》等重大教改課題先後榮獲廣西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改革的效果是喜人的,培養出的人才綜合素質大幅度提高,該院畢業生在國家司法考試、全國公務員考試、各種就職招聘中與全國重點院校的畢業生同台競爭,成績不斐,顯示出自己的實力、特色和優勢,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
廣西大學法學院則由原來的默默無聞一躍成為廣西的名牌學院。 自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來自江南水鄉的孟勤國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和少年的壯志理想都留在了南疆這片紅土地上,把最誠摯的愛和滿懷的激情都揮灑給了學生。
孟勤國有句名言:怠慢和糊弄學生是教師最大的缺德。他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常存育人之責任,也要常思為師之道,常懷愛學生之心,才能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正是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使得他從不敢在教學工作中、在為人師表上有些許的馬虎和鬆懈。
學術研究工作繁重、社會職務繁雜的孟勤國,在教學方面卻年年超負荷工作,年均教學工作量為法學院教師平均教學工作量兩倍多。他堅持給本科生上課,先後開出本科、研究生課程七門;他認真鑽研教學方法,細心揣摩學生心理,對待教學一絲不苟;他從不曠課從不遲到,嚴格要求學生,但是至今沒有一個學生怨恨他的認真。
說起孟老師對待上課的認真勁兒,他的研究生張海龍至今難以忘記令他深深感動的一件事情。2000底,孟勤國罹患了嚴重的肝病。時值學期中,調課比較困難。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進度,他掛著輸液瓶堅持到教室上課。一堂課講完,他往往虛弱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隨著病情的加重,醫生要他卧床休息。躺在床上的他怎麼也放不下上課的事情,最後他乾脆把學生叫到家裡來,在病榻上給學生上課。
課堂教學最能體現一個教師的綜合水平。孟勤國的講課風格鮮明,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將高深的法學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使學生容易理解和領會,也將課堂氣氛調動得十分活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主動學習、提問和思考。他還充分發揮實踐經驗豐富的優勢,理論聯系實際,讓活的案例使枯燥的理論生動起來。
講台上的他以其強大的理性思維力量、機智明快且風趣的言語、嚴謹求實的態度以及高昂的激情,引領學生暢游法學知識的海洋。孟勤國上課有個特點,從不用看教材,但是他依然可以在講台上縱橫捭闔,滔滔不絕。這種自信和能力來自於他長期的知識積累,來自於他瞭然於胸的知識融會。學生王恆恆說:「孟教授學識淵博,雖然從事的是法學研究與教育,但是他對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研究也相當有深度。他在課堂教學中旁徵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扎實而全面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聽他的課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孟勤國多次說過:教師是學生走出無知的拐棍。只有講不清楚的老師,沒有聽不明白的學生。他認為,法學本科生就是法學領域中的小學生,小學生要從識字數數開始,法學本科生要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因此一定要將教材的內容講清講透。為了打造堅實的「拐棍」,他拜教育學科班出身的妻子為師,精心研究教育學,准確把握學生心理,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他年年更新講義,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為中心,結合立法和司法的新動向,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他善於因材施教,靈活運用討論、提問、比較、觀摩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使用基本知識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
他講述的民法學是法學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在法學專業教育中佔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作為我國民法學界頗有建樹的學者,孟勤國的民法知識早已爛熟於胸。盡管如此,他在備課時也絲毫不馬虎,有時為了找個好的例子講清楚某個概念和理論,他費盡周折,一個個實例進行比較,直至把最恰當的那一個尋找到。
在學生眼裡,孟勤國不僅是他們仰慕的法學家,是他們尊敬的師長,也是他們最可信賴的朋友。除了學習上的困難、問題學生喜歡找孟老師解答,生活中的挫折、心靈成長中的疑惑學生也喜歡向孟老師傾訴和討教。孟勤國的手機號碼和電子郵箱均向學生公開,以便學生可以隨時找到他隨時向他提問題。他也常以自己的人生經歷與體會,和學生談做學問、談做人的道理,以一個長輩對晚輩的深切關愛與呵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說:「『一顆公心,一張鐵嘴,一支硬筆』是他對學生的一貫要求,可以說這也是孟老師教學與為人的最真實的寫照。」
夕陽西下、暮色四合時分,在廣西大學校園里常可看到這樣一個情景:孟勤國夫婦和三、五個學生邊散步邊討論問題,這是孟老師的又一課堂。為了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學生、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孟勤國把散步的時間都利用上了。
孟勤國深深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他也得到了學生的最高贊譽:在廣西大學,他多次獲教學質量優秀獎,多次被學生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在武漢大學,學生給他的綜合評分為97.6分,接近了滿分。
「教師應該無私熱愛學生」,孟勤國這樣說,也這樣實踐著。殫精竭慮從事著「太陽底下最高尚職業」的孟勤國,無疑是學生心中另一輪明麗的太陽。
(陳瑞群)
⑶ 這周有一篇,周記題目是對老師的看法請哥哥姐姐們幫助忙。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如母親一般。我的語 文老師就是這樣的老師。
她有一雙纖細而溫暖的手,一雙炯炯有神 的眼睛,還染著黃色的短發,中等身材。 臉上雖然布滿了皺紋,但看上去仍然是那 么的和藹可親。
他給予我們母親般的溫暖,處處為我們著 想。她對我們每個人的未來都充滿自信。 她不會因學生的學習差而對學生有偏見, 也不會單獨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在她眼中 全都是平等,沒有上、
們都會有很棒的未來。這使我對她十分敬 佩。
有時她會帶病上課。
給我們上課。而且我們有時不聽老師的話 ,惹老師生氣,老師卻沒有對我們發火, 仍然用平靜的態度耐心的為我們講道理, 對我們一忍再忍。
我的語文老師,在我心目中永遠是高大的 形象,永遠是一位辛勤的園丁,我們註定 會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這就是我的老師 ,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師。
下一個
曾多少次想要報復老師,曾多少次在背後 說老師的壞話,但有多少次看到老師為我 們的付出?
我們只想著作業多,老師太狠了。但想過 或許我們這多得作業老師又為我們批改到 深夜?多少次說老師管的太多,太嚴厲。 但我們想過老師對我們的付出,希望我們 成材?
我們作業多,老師的負擔更重,有人問: 「為什麼老師拼著自己到深夜也要給我們 很多作業?」那是因為我們是老師一手栽 培的小樹苗,他伴著我們成長,為我們在 前進的道路上開辟出一條光明的大道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 就像蠟燭,哪雖然微弱的光,確為我們照 亮前途,確燃燒了自己,不求回報。
經歷這么久,我終於懂了,不在因為作業 多而感到老師狠,不再因為老師對我嚴厲 而感到煩。經歷6春秋,我已成長。在此 我想對我每一位老師都說一句:「老師您 辛苦了」
⑷ 廣西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1、黎樺老師,植物漫談。這個是自然類的選修課~具有強大的科普性!!強推。當時上她的課,真的非常有趣,上課的課件都是老師自己做的,並且課程結束的時候會發給學生(這點非常難得啊),老師上課非常有激情~為了認植物,還專門給我們帶植物樣本,力求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很有趣。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植物的熱愛,對課程的負責~強推植物漫談~平常在群上還經常分享植物文章給同學們,也熱心解答同學們的問題,棒棒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