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長江大學蘄春藉教授

長江大學蘄春藉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2-02 08:59:44

Ⅰ 為什麼湖北簡稱為『鄂』

既然問題由小弟已引發,又見路人丁的回答無端端刪除了,故分享我的想法。 湖北古代雖屬楚國及荊州,但楚京郢都,以及荊州治府南郡,都位於現在湖北西部的江陵市。而湖北的首府武漢位於湖北東部,古稱鄂州,既然武漢已是湖北首府,又是華中最重要的城市,故湖北可能因此以『鄂』為簡稱。 不過找到一些報導及文章,近年湖北人有意見想將湖北簡稱改作楚: 有關人士建議:湖北簡稱應改為「楚」 (2002-01-01 05:57:40) 荊楚在線消息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軍)湖北的簡稱「鄂」好,還是「楚」好?近年來,常有市民議論。昨日,民進湖北省委出版委員會主任唐瑾提出:湖北簡稱「楚」更合適,並表示准備向省政協提交此提議。 唐瑾說,湖北稱「鄂」是從隋朝開始的,但「鄂」不能代表湖北全境。而「楚」是湖北境內最早興起的國家,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如隨州的曾侯乙墓等,而且楚國興起、發展、繁盛的中心是湖北。 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楚史研究專家劉玉堂認為,楚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戰國七雄之長,一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楚文化博大精深,在海內外都有廣泛影響。現在我國有些省份的簡稱也採用當時大國的名稱,如山東簡稱「魯」,山西簡稱「晉」,因而湖北稱「楚」比「鄂」更好。 *********************** 湖北應該簡稱楚 俺是湖北佬,可是對我們湖北為什麼要簡稱這個不倫不類、偏僻難懂的「殲鎮鄭鄂」字一直弄不明白,甚至還有些忿忿不平。 一、先看看湖北簡稱「鄂」字的四宗罪 1、偏僻難懂 要是湖北不簡稱鄂,恐怕很多國人不會認識這個很偏僻的字。在現實生活中,該字除了作為湖北的簡稱外、作為地名「鄂州」(旅汪湖北一城市)外,很少再有應用。另外,三國時候武昌城好像叫鄂城,而武昌是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據說因為此,湖北才有這么個難聽難看的簡稱。 2、缺乏文化內涵 與齊(魯)、秦、冀、晉、蜀等這些世家望族相比,「鄂」極其缺乏歷史底蘊與文化內涵,就像是個窮癟三。 3、讀音可惡,面目可憎 因其讀「e」(音同惡人的「惡」),而且長得十分磕磣(形似鱷和愕),無形中限制了被廣泛應用。 4、組詞能力差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鄂」字的組詞能力很差,很多本應使用「鄂」的場合卻被楚、荊楚、湖北代替了。彷彿正室因長相醜陋而失寵,卻讓眾多偏房佔了上風。比如,楚劇、楚人、湖北菜、湖北妹子等說法大行其道,卻沒人會說鄂劇、鄂人、鄂菜、鄂妹子。。。 二、余不禁要問,湖北為什麼不簡稱「氏頌楚」呢? 楚國最早發源於今天的湖北秭歸一帶【湖北省建制沿革,作者: 潘新藻,出版日期: 1987年02月第1版。正文第141頁:一、西楚丹陽 《史記·楚世家》:楚子熊繹,事周成王。成王封熊繹子爵,治丹陽。按:秭歸縣東南七里,丹陽故城,周圍八里。】,隨後六百餘年波瀾壯闊的楚國歷史是以勤勞勇敢智慧的湖北人民為主體並且主要在今天湖北境內上演的:楚國的核心疆域、都城、祖陵等都在湖北,乃至楚國的精華文物差不多都在湖北出土(盡管湖南、河南、江西等地亦有發掘)——戰國晚期楚國都城曾因戰亂一度漂移在河南淮陽,安徽阜陽、壽春等地。 可以肯定的說,湖北完全有理由作為楚國/楚文化的長子,完全有理由繼承「楚」這一無形資產,完全有理由簡稱為「楚」。可是,為什麼沒有簡稱「楚」呢?俺暗自揣測,可能是我們的毛頭搞的鬼。毛頭博學多藝,深知「楚」字的分量有多重,但作為湖南人(也可以說是楚人)出於地方觀念,斷然不會讓湖北大哥獨占「楚」家財產的,於是私字一閃念。。。。。。哈哈,外行妄自揣測,還望方家教我。 三、尾巴 另外,按照各省市區簡稱的一個慣例,湖北也可以簡稱「漢」。因為湖北境內有漢江(比如,湖南簡稱湘、江西簡稱贛、福建簡稱閩、浙江簡稱浙等等)。但,不言而喻,「漢」字的分量更重了,湖北是消受不起的。 湖北自古是楚國的發源地 楚國的都城就在鄖 也就是湖北中南部一帶 楚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的深厚的文化 我們這些楚人的後代應該珍視和發揚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 荊楚早已是我們的稱呼 為什麼湖北要簡稱鄂啊!!!!!!!!!!!!!!!!!!!!!!! 而且現在好多省的簡稱都是戰國時代所在國的名字 如山東簡稱魯 山西簡稱晉 為什麼湖北不能簡稱楚 我們為是楚人的後代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請道同的朋友支持我!
其實我原本以為用鄂原因
是如以下:據《史記•楚世家》、《唐•括地誌》、《清,武昌府志》、《武昌縣志》、《湖北通志》等載,楚子熊渠封中子(即第二個兒子)紅為鄂王。熊紅稱鄂王後,即在此築鄂王城。而熊渠死後,熊紅繼位,仍居所封之鄂。熊紅傳六世至熊鄂,仍以鄂為都城。民國著名史學家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中也明確定論:「周夷王時,熊渠崛起,東向拓地至於鄂,即今武昌縣境。渠子紅繼位,即都於鄂,以後六傳至熊鄂不改。楚國有七代國君都於鄂,其中的一代國君還用鄂作名字,可見鄂作為楚國都城的時間不短。 鄂作為楚的發源地
又是湖北地區最早興盛的地方
所以有可能因而有稱
湖北省簡稱「鄂」,中國的第一級行政區,地處中南部的長江中游,因全境位於洞庭湖以北得名「湖北」。省會為武漢市。 湖北又稱「千湖之省」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春秋時期屬於楚國,西部為楚文化的發源,東部大部分被沼澤覆蓋,是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 秦代統一中國後,要經此南下,因此成為交通要道,人口開始增加,沼澤經過排水逐漸成為良田。 漢代設置江夏郡和南郡;三國時代成為蜀漢和吳國必爭之地。 晉代設置荊州;唐代設置鄂州。 宋代設置湖北路和京西路,由於北方金兵入侵,戰亂不止,大批人口南遷,湖北逐漸繁榮,帶來北方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技術,湖北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 元代設置湖廣行中書省,武昌成為兩湖流域農產品的最大集散地。 明代設置湖廣布政使司,明末商業發展,漢口成為當時四大名鎮之一。 清代分設湖北省,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沿長江上溯,漢口、宜昌相繼開辟為商埠。洋務運動興起,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興辦大量洋務企業,使得湖北經濟迅速發展。 辛亥革命在湖北打響的第一槍(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得以成立。 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濟一度迅速發展,但在抗日戰爭中又受到嚴重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中南局設置在武漢,管轄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六個省區,湖北又有較大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前是中南地區的中心。
歷史 主條目:湖北歷史 湖北又稱「千湖之省」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春秋時期屬於楚國,西部為楚文化的發源,東部大部分被沼澤覆蓋,是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 秦代統一中國後,要經此南下,因此成為交通要道,人口開始增加,沼澤經過排水逐漸成為良田。 漢代設置江夏郡和南郡;三國時代成為蜀漢和吳國必爭之地。 晉代設置荊州;唐代設置鄂州。 宋代設置湖北路和京西路,由於北方金兵入侵,戰亂不止,大批人口南遷,湖北逐漸繁榮,帶來北方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技術,湖北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 元代設置湖廣行中書省,武昌成為兩湖流域農產品的最大集散地。 明代設置湖廣布政使司,明末商業發展,漢口成為當時四大名鎮之一。 清代分設湖北省,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沿長江上溯,漢口、宜昌相繼開辟為商埠。洋務運動興起,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興辦大量洋務企業,使得湖北經濟迅速發展。 辛亥革命在湖北打響的第一槍(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得以成立。 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濟一度迅速發展,但在抗日戰爭中又受到嚴重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中南局設置在武漢,管轄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六個省區,湖北又有較大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前是中南地區的中心。 [編輯] 地理 蘄春鄉間,2005年接鄰省區: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陝西、重慶 湖北省位於中國大陸的華中地區,地處「秦嶺—淮河」分界線以南,因而是南方省份,氣候為副熱帶季風氣候。 湖北省三面環山,西部是大巴山區,東北部是大別山區,東部為幕阜山丘陵,中南部為江漢平原,長江橫穿全省,長江三峽有兩峽在湖北境內,在湖北境內一段是長江彎道最多的「荊江河曲」,湖泊眾多。大巴山東段的神農架在遠古冰河時期受周圍山地的保護,成為動植物的避難所,有許多活化石孓遺物種被保護下來,武當山位於西北部十堰境內。 [編輯] 地形 湖北山地為56%,丘陵崗地為24%,平原佔20%,三面環山,中間低平。地形可以分為四類: 鄂西山地 江漢平原 鄂東北低山丘陵 鄂東南低山丘陵 [編輯] 氣候 鄂西南長江三峽以南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其餘廣大地區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區,具有季節變化明顯和南北過渡性的氣候特徵。 [編輯] 河流湖泊 [編輯] 資源 [編輯] 行政區劃 湖北省現有、地級、縣級行政區劃(2005年) 編輯 說明:湖北省之地級行政區自2000年縣級隨州市設立地級隨州市後數量無變更,共計13地級行政區即12地級市和1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縣級行政區在2001年以前變更很頻繁,之後數量無變更,共計102縣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14個) 縣級行政區(122個) 縣 (37個) 縣級市 (24個) 自治縣 (2個) 市轄區 (38個) 武漢市 無 無 無 江岸區 江漢區 礄口區 漢陽區 武昌區 青山區 洪山區 東西湖區 漢南區 江夏區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 陽新縣 大冶市 無 黃石港區 西塞山 下陸區 鐵山區 十堰市 鄖縣 竹山縣 房縣 鄖西縣 竹溪縣 丹江口市 無 張灣區 茅箭區 荊州市 監利縣 公安縣 江陵縣 洪湖市 石首市 松滋市 無 沙市區 荊州區 宜昌市 秭歸縣 遠安縣 興山縣 宜都市 當陽市 枝江市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西陵區 伍家崗區 點軍區 猇亭區 夷陵區 襄樊市 南漳縣 谷城縣 保康縣 老河口市 棗陽市 宜城市 無 襄城區 樊城區 襄陽區 鄂州市 無 無 無 鄂城區 華容區 梁子湖區 荊門市 京山縣 沙洋縣 鍾祥市 無 東寶區 掇刀區 孝感市 雲夢縣 大悟縣 孝昌縣 應城市 安陸市 漢川市 無 孝南區 黃岡市 紅安縣 羅田縣 浠水縣 蘄春縣 黃梅縣特別行政區 麻城市 武穴市 無 黃州區 咸寧市 嘉魚縣 通山縣 崇陽縣 通城縣 赤壁市 無 咸安區 隨州市 無 廣水市 無 曾都區 省直管 縣級行政區 無 仙桃市 天門市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無 恩施州 建始縣 來鳳縣 巴東縣 鶴峰縣 宣恩縣 咸豐縣 恩施市 利川市 無 無 [編輯] 經濟 湖北的輕重工業都比較發達,工業產值占總產值一半以上,其中重工業多集中在武漢、宜昌、黃石、襄樊、十堰等地。例如,中國 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在武漢、十堰和襄樊設有工廠;長江第一座大壩葛洲壩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三峽水利樞紐(在建)在宜昌境內。湖北礦產豐富,有大冶鐵礦,應城石膏礦,荊襄磷礦等,因此冶金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工業歷史悠久,比較發達。 湖北農業是中國北方產麥區和南方產稻區之間的過渡區,因此已經實現稻麥和棉麥兩熟,南部實現了雙季稻和三季稻,因此農業產量相當高。由於湖泊眾多,水產養殖是湖北的強項,是中國三大淡水養殖區之一,長江魚苗可以供應全國,著名的「武昌魚」更是聞名遐邇。 [編輯] 農業 [編輯] 工業 [編輯] 交通 湖北交通發達。 公路: 國道:316國道、318國道、106國道、107國道、207國道、209國道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漢十高速公路 鐵路: 京廣鐵路、京九鐵路、焦柳鐵路、漢丹鐵路、襄渝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長荊鐵路、鴉宜鐵路 航空: 湖北省內有四個大中型民用機場,分別是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中國民航總局指定的華中地區唯一的綜合航空樞紐和最大的飛機檢修基地)、宜昌三峽機場、襄樊劉集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 水運: 湖北內河航運發達,長江、漢水是兩大水運干線。 橋梁: 湖北內有已建和在建的長江大橋17座,自上游到下游分別是巴東長江大橋、西陵長江大橋、夷陵長江大橋、葛洲壩三江大橋、宜昌長江鐵路大橋、宜昌長江大橋、枝城長江大橋、荊州長江大橋、武漢軍山長江大橋、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黃梅縣長江大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鄂黃長江大橋、黃石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大橋南端在江西省境內)。 [編輯] 人口 湖北省2003年總人口為6005萬,人口密度為334人/km3,人口多集中在江漢平原,鄂西山區人口稀疏。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66‰,男女性別比為107.59,勞動適齡人口為70.8%,少兒22.8%,老齡人口6.7%。城市人口比重為40.59%,文盲率為7.15%。 少數民族:苗族、土家族、 *** 、滿族等50多個,多分布於鄂西。 湖北人聰明、精幹,俗謂:「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比喻湖北人能如同九頭鳥一樣眼觀六路,主意層出不窮。因此湖北製作的工藝製品也相當精巧,如沔綉、江綾、漢綉、竹器、貝雕等。 [編輯] 文化 楚文化指先秦時期在楚國蘊育,產生並發達的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荊楚文化特指楚國滅亡後,楚文化在湖北地區的繼承,延續和發展。荊楚文化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歷史文化名城: 江陵(荊州)(1) 武漢(2) 襄樊(2) 隨州(3) 鍾祥(3) [編輯] 自然文化景觀 黃鶴樓黃鶴樓 東湖 武當山 武當山古建築群(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 神農架 長江三峽 神農溪 禪宗四祖寺(黃梅) 禪宗五祖寺(黃梅) [編輯] 教育 湖北是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都在中國名列前茅。 [編輯] 高等教育 湖北省武漢市是中國五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 目前湖北共有普通本科院校39所,其中部屬普通本科院校8所,普通本科軍事院校6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5所。全省所有高等院校的名稱和地址參見中國大學列表。 部屬普通本科院校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普通本科軍事院校 軍事經濟學院 海軍工程大學 空軍雷達學院 第二炮兵指揮學院 通信指揮學院 武警武漢指揮學院 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湖北大學 長江大學 江漢大學 三峽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科技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 湖北中醫學院 湖北師范學院 黃岡師范學院 湖北民族學院 襄樊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孝感學院 黃石理工學院 咸寧學院 鄖陽醫學院 湖北警官學院 武漢音樂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參考: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Ⅱ 蘄春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薦給遊客

蘄春是中國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這里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以下是一些可以推薦給遊客的好玩的地方:
蘄州古城:蘄州古城是蘄春的文化中心,這里保存有大量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如古城牆、古街巷、古祠堂等,遊客可以在這里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韻味。
龍感湖風景區:位於蘄春縣東北部,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以湖光山色著稱。湖區有眾多的島嶼,湖水清澈,是進行水上娛樂活動的理想場所。此外,還有龍感寺、觀音洞等人文景觀。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這里地貌奇特,生態環境優美,是探險和徒步的好去處。公園內有瀑布群、溶洞、峽谷等多種地質景觀,非常適合喜歡戶外活動的遊客。
雲丹山:雲丹山以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山上有許多珍稀植物和動物,同時也是觀賞和拍攝雲海、日出的絕佳地點。
白水洞:這是一個集山水洞穴於一體的自然景觀,洞內有多處瀑布和深潭,洞外則是青山綠水,風景如畫。遊客可以在這里體驗探洞的樂趣,也可以在山間小道上漫步。
蘄春溫泉:蘄春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這里的溫泉水質優良,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泡溫泉不僅能夠放鬆身心,還有一定的養生功效。
紅安縣革命烈士陵園:對於對中國近現代史感興趣的遊客來說,紅安縣革命烈士陵園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這里安葬著許多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的英烈,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蘄春民俗村:在這里,遊客可以近距離體驗蘄春當地的民俗文化和傳統手工藝,如編織、刺綉、陶藝等,還可以品嘗到地道的蘄春小吃。
長江大學(蘄春校區):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高等學府,長江大學蘄春校區不僅有著優美的校園環境,還有豐富的學術氛圍和文化活動,適合喜歡安靜閱讀或學術交流的遊客參觀。
蘄春博物館: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當地的博物館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蘄春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歷史文物和資料,通過展覽向遊客展示了蘄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蘄春的旅遊資源不僅限於以上這些,還有許多其他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等待遊客去探索和發現。在游覽蘄春時,也不要忘了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如蘄春魚面、豆腐乳等,這些都是遊客體驗當地風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熱點內容
大學教授內在 發布:2025-02-02 09:53:44 瀏覽:394
建行大學城支行電話 發布:2025-02-02 09:49:38 瀏覽:893
大學當體育老師的要求 發布:2025-02-02 09:44:47 瀏覽:874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特診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168
大學生教授二年級小學生益智型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92
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系專業 發布:2025-02-02 09:29:16 瀏覽:934
大學生炒股賺 發布:2025-02-02 09:19:45 瀏覽:896
長江大學蘄春藉教授 發布:2025-02-02 08:59:44 瀏覽:751
遼寧大學歷史考研 發布:2025-02-02 08:55:04 瀏覽:962
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吳 發布:2025-02-02 08:45:33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