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生教授二年級小學生益智型

大學生教授二年級小學生益智型

發布時間: 2025-02-02 09:44:39

❶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

一、前言
一個人創造性的發展及其顯露,與其個性特徵存在極顯著的關系。過去,人們更多關注的是智力與分數,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之後,尤其是新課程標准實施後,越來越多熱衷教育的人開始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能力發展離不開個性的培養。
《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的基本理念,體現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差異性,突出了個性培養的必要性。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此希望同行賜教。
二、個性與小學生個性發展的一般心理特徵
1、個性的概念
教育學中把個性理解為人性在個體上的具體反映或表現,是指個體在生理素質和心理特徵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影響,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系列較穩定而持久的獨特性特徵的結合。
心理學一般把個性定義為「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它包括的三個方面:1、自我意識;2、個性心理特徵;3、個性的傾向性。
2、小學生個性發展的一般心理特徵
兒童是一個人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在個性發展中,隨著年齡增長,遺傳的作用越來越小,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學校中正確組織起來的兒童集體關系和集體生活是小學生個性發展的最主要條件。生活、環境的變化,促使個性中的某些因素產生變化:自我意識、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加速發展,促使小學生的評價能力逐步由具體的、個別的評價向抽象的、概括的評價過渡,但由於受思維能力發展的局限性,使得他們自我評價的水平較低;需要的不斷提升,動機逐漸明確,會讓小學生逐步突出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但受環境的影響,往往表現得不是很穩定。
三、小學生個性發展的生理基礎
先天素質是個性發展的前提條件,小學生個性的發展是與身體發展是統一的,二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小學生年齡大約在6~12歲之間,身體步入穩步發展的生長階段,身高一般每年增長4~7cm,體重增長2~5公斤;骨骼彈性大,硬度小,不斷骨化變硬;消化食物的能力較弱,各種組織、器官都較弱,各種疾病的患病率較高;腦接近成人,腦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功能的分化基本完成,分析、抑制能力有所加強,但興奮性不能持久,神經系統發育基本完成,分析綜合能力明顯增強,使其行為比學齡前變得更有目的、更有意識,模仿力極強,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比成年人,腦細胞比較脆弱,易疲勞,學習缺乏持久性,自我控制力較弱。
四、體育教學中的個性培養
(一)自我意識的培養以「尊」為重,從小事、細節做起,引導學生正確發展。
一項對城市兒童的調查顯示:在生活適應方面,89%的小學生因嬌生慣養致使其依賴性強、不會自理,缺乏自立意識和生存能力。另有一次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體重不甚滿意,這種身體表象的不滿意直接降低個體自尊,導致自我意識感的缺失。兩次調查都突出了學生自我意識較為淡薄的問題。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的認識、體驗和調節,它是個性形成中的重要部分,它對興趣、能力、性格、情感和道德行為產生很大影響。小學生正處於社會自我形成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直接關繫到他們健康個性的形成和社會化的順利進程。通過各種活動小學生逐漸對自己的社會屬性、社會地位有了一定的認識,形成了各種有關未來生活的理想,產生了自我實現的願望與需要,並努力使自己的行為得到社會他人的贊許和尊重,力圖建立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自我。他們十分渴望得到教師和家長肯定,小學高年級學生也希望得到同學和朋友的接納和肯定。從總體上講,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社會化程度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夠客觀、全面,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
針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意識要從細節、從小事做起,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不能講更多的抽象理論,對低年級和中年級學生要求具體、直觀,對高年級學生,則要求他們用概括化的觀點看待自我,促使小學生自我意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去體驗維護自我尊嚴的自我情感,作為支配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一項驅動力。在動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用些提示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多用激勵性語言與動作讓學生獲得自信等等。譬如,在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我發現動作速度與身體自尊、情緒穩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關,中低年級男生表現尤其突出。因而,在體育教學中,我會有意識地適當給學生速度練習,增強學生的速度能力,尤其是運動能力略差的學生,我會用教師陪跑,提前停表等方式來增強學生的信心,對學生良好自我意識的培養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二)注重情緒的緩引,培養良好的性格。
在第28屆心理學大會上,美國心理學專家琳達.卡姆拉斯發表的《中美兒童發展》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她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目前約有20%的兒童出現抑鬱症狀,其中4%為臨床抑鬱,中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齡的美國孩子少55.6%,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更愛笑。美國河郡學院心理學與教育學教授卡羅爾.亨表格的研究表明,與美國兒童相比,中國兒童發生內向、孤僻、焦慮的比例分別高出92%、31.3%和138%。中國社科院《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發布,在2005年,媒體報道的中國內地大學生自殺事件116起,死亡83人。2006年僅過去兩個月,在深圳一個月就發生兩個中學生自殺,廣州華農大一周內3名學生自殺……眾多數據凸出了一些中國學生個性培養上出現的偏差,隱性顯示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性格培養的問題。
小學生性格發展總趨勢是隨著年級升高而呈上升趨勢,但在各種具體的性格特徵上卻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特點。小學生性格特徵的總體發展是不穩定的,從他們性格的態度特徵上可以反映出來。小學生對現實的態度和觀念尚未形成。在對社會、對集體、對學習、對勞動或是對自己與他人的態度上,還很容易受暗示,模仿性很強,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寬慰的能力。在性格的情緒特徵方面。小學生情緒特徵在不斷發展。研究發現,小學二年級時情緒的主導心境不是很好,這可能與其對學校生活尚未很好適應有一定關系。從四年級到六年級,情緒的強度和持久性有了較快的發展,到小學六年級達到了高峰。
在體育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學生情緒的不穩定,這種不穩定很容易引起學生之間的沖突,而教師處理沖突的方式對學生情緒與性格影響較大,「緩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處理事件的方法。緩引是指通過合理運用各種「緩沖」縮小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情感「隔閡」,緩和兩者間情感沖突,適時適地適度地進行引導,使兩者心靈與情感交流順利進行,達到教育目的。
(三)用鼓勵鑄就小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馬卡連柯:堅強的意志,不但是想什麼就獲得什麼的那種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時放棄什麼那種本事…沒有制動器,就沒可能有汽車,而沒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意志的自覺性比較低,容易獨斷和受暗示。果斷性不強,常常表現出草率從事,魯莽決定的特點。雖然猶豫不決的表現不太多,但這並不說明他們很果斷,很可能是迴避決策的自我防禦。小學生的堅持性品質不強,而見異思遷,做事虎頭蛇尾卻是常見的。另外,自製性品質較差,任性沖動、怯懦在一些小學生身上常常表現出來。不過,觀察發現,到三年級,學生的自製性會有顯著的發展,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大,各種品質逐步形成與發展起來。在小學生意志品質發展的初期對他們施以引導、培養,將會對他們良好個性的穩定性具有促進作用,而鼓勵是一種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心理學稱:意志對行動的調節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發動,二是抑制。前者表現為推動人去從事達到一定的目的所必需的行動,後者表現為制止與預定目的相矛盾的願望與行動。在體育教學中採用鼓勵方法,不僅推動學生去完成教學目標,而且減輕了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因不適產生的懈怠、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對學生的影響,這對學生克服困難的堅持性具有促進作用,隱性降低了運動的難度,同時鼓勵也成為學生對自己的堅持的動力,增強了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如:在小學400米耐力練習中,在學生出現放棄後段跑之前(如跑得很慢甚至走),老師一句「你肯定能再跑**米」學生定會加快速度跑,在跑完全程之後,教師再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這會對學生今後的活動有較強的激勵作用,增強了學生體質的同時,對其意志品質的促進也是顯而易見的。
(四)教師的個性不但影響其自身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而且影響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教師良好的個性是學生個性培養的最好教材。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不僅體現在教法上,更體現在教師的個性影響方面。瓦斯朋和希爾的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個性的影響,取決於教師的個性類型與他所教的學生的個性類型。激情型教師不喜歡紀律約束,他們更注重學生的思想而不是學生本人,強調思考和推理的客觀性,從不掩飾自己的情感沖動,這種類型的教師最適合教遵從型和奮斗型的學生;自控型教師強調紀律約束,能理解學生,並對學生的情感變化非常敏感,這類教師相對來說適合於教任何類型的學生。畏懼型教師容易產生焦慮,行為穩定性差,防禦強,對自己的約束更嚴格,不喜歡靈活變通,這種類型的教師容易誘發學生的焦慮和防禦反應,教奮斗型學生的效果稍好一點。
在體育教學中,在很多方面都顯示出教師的個性,一個示範動作、一場教學比賽、一件應急事件的處理以及師生關系等等,無不是教師個性的顯現。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教師首先要有良好個性的意識,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如調控體育課堂的自信、與人為善的性格、堅強的意志、穩定的情緒,對體育教學良好的情感等等,作為體育教師要盡可能地用這些優秀的品質來要求自己,把教師的良好個性傳導給學生。
五、結束語
個性,作為人的特性,不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培養良好的個性,在短期內較難達到明顯的效果,它需要我們在長期的體育教學工作中,運用多種策略,疏導、緩引、鼓勵等方法交錯使用,才能讓學生成為有素質、有個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心理學.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2、體育課程標准研製組編寫.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熱點內容
大學教授內在 發布:2025-02-02 09:53:44 瀏覽:394
建行大學城支行電話 發布:2025-02-02 09:49:38 瀏覽:893
大學當體育老師的要求 發布:2025-02-02 09:44:47 瀏覽:874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特診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168
大學生教授二年級小學生益智型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92
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系專業 發布:2025-02-02 09:29:16 瀏覽:934
大學生炒股賺 發布:2025-02-02 09:19:45 瀏覽:896
長江大學蘄春藉教授 發布:2025-02-02 08:59:44 瀏覽:751
遼寧大學歷史考研 發布:2025-02-02 08:55:04 瀏覽:962
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吳 發布:2025-02-02 08:45:33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