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信息學院老師
A. 李勁的人物簡介
碩士,副教授。旁褲承擔科研、教學項目12項,在相關學術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獲得校級以上各種獎勵3項。主要研究領域為智能信息處理。簡 歷1994年9月進入雲南大學計算枝慶機系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習。1998年7月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7月進入雲南省科工辦研究設計院工作;1999年7月見習期結束轉正,晉升助理工程師。2001年9月進入雲南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數學專業(計算機軟體方向)攻讀碩士學位。2004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運搭簡學位。2004年7月進入雲南大學軟體學院工作。2006年6月晉升講師。2008年7月進入雲南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攻讀博士學位。2010年11月破格晉升副教授 。
B. 雲南大學信息學院的院系專業
通信工程系
早在1981年成立信息與電子科學系時,設立了通信教研室,1992年設置通信工程專業,並與1993年開始招收學生。1998年成立信息學院後,隨信息與電子科學系並入信息學院,並成立了通信工程系,首任系主任是趙東風教授。現有「通信工程」省級重點本科專業,擁有「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和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等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與通信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和「通信與信息系統」博士學位授權點。
通信工程系堅持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注重學科和專業建設,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成績顯著,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辦學條件,現有教師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講師4人。通信工程系現有研究生近100人,本科學生除一年級未分專業由學院統一管理外,大二到大四3個年級學生共240餘人,其中武警國防生150人。多年來培養了大批社會和軍隊急需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我系畢業生基礎扎實,應用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很多畢業生已成為本單位的技術骨乾和領導幹部。
通信工程系在重視傳統教學的同時,堅持教學改革,加強基礎理論,拓寬專業口徑,加強實踐教學,突出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除學院的公共基礎實驗室外,建有「通信基礎實驗室」、「通信系統實驗室」、「通信工程實驗室」,負責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實驗和專業課程實驗。通信系還建有5個校外實踐教學實習基地,以滿足學生實踐教學的需要。另外,繫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國際大賽,並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00年以來參加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挑戰杯」競賽獲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省級獎多項,並獲得2006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1項。
實驗教學中心
雲南大學電子信息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依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學科及重點專業,整合實驗教學資源,承擔了全校本科相關專業的基礎實驗和專業實驗教學。
目前,「中心」實驗室使用面積為3183平方米,主要設備台套數2770,設備總價值1980萬元。實驗教學由專職實驗教師和任課教師共同完成,共有在編專職實驗人員41人:其中高職25人、實驗師(講師)12人、技術人員4人,其中博士10人,碩士學位18人,在職攻讀博士2人。
「中心」已開出近43門本科實驗教學課程,約320多項實驗;6門碩士研究生實驗教學課程,約18項實驗。學科範圍覆蓋了「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
雲南大學信息與電子科學系(簡稱信電系)始建於1958年(時為無線電電子學專業)。現有教師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下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培養「信號與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通信與信息系統」、「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於2000年列為雲南省重點建設專業。該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實驗動手能力,能在電子、通信、計算機、控制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公共計算機教學部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雲南大學自1999年始,明確了負責全校公共計算機教學的機構,成立了雲南大學公共計算機教學部,形成了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多年來我們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進行了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近年來編著出版教材十餘部,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三部。2002年,公共計算機教學部教學成果「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我部現有教師9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4人,助教2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4人,學士4人。
公共計算機教學部承擔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期末考試全校統考,針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特點,布置上機實習大作業,計入學生期末考試總成績。上課為大屏幕投影教室和多媒體操作演示,教學中強調「精講多練」,授課信息量大,學生受益面廣,效率高,操作演示生動直觀。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也可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受到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本學科及跨學科的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C. 雲南大學信息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辦學條件,學院現有教職工110餘人,其中正、版副教授權4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並聘請了10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聘請了一批IT企業的專家作為兼職研究員,參與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D. 林英的個人簡介
林英,女,副教授,高級程序員,1973年12月23日出生。
1992年9月-1996年7月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6年7月-1998年8月,在南天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
1998年8月-2001年8月,在工商銀行雲南省分行信息與技術保障處工作;
2001年9月-2004年7月就讀於雲南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4年7月至今就職於雲南大學軟體學院;
2007年9月在職考取雲南大學軟體學院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雲南大學軟體學院李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