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德語系退休教授

北京大學德語系退休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2-05 16:46:00

❶ 北京大學對外文學系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誕生在北大再鑄輝煌、爭創一流之際,她的前身是北京大學東方學系、西方語言文學系、俄羅斯語言文學系和英語語言文學系。數十年來,這里匯集了我國最優秀的一批外國語言文學大師,如朱光潛、曹靖華、馮至、季羨林、馬堅、金克木、田德望、聞家駟、陳占元、俞大絪、吳達元、趙蘿蕤、楊周翰、李賦寧等知名教授。這里不僅培養了以唐家璇國務委員、李肇星部長為代表的數十位優秀的外交家,而且為祖國各條戰線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外國語學院學科齊全,實力雄厚。全院有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千餘人,教職員273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102人。他們不僅有《東方文學史》、《西方美學史》、《歐洲文學史》、《英語史》、新編《歐洲文學史》、《西亞考古史》、《普列姆昌德評傳》和《英漢比較語義學》等已成著作的輝煌,也正承擔著新編《德國文學史》、《外國古代神話史詩研究》等國家重點社科項目。一批新的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的著作也將問世。外國語學院下設8個系和1個研究所:英語系、俄語系、法語系、德語系、西班牙語系、東語系、日語系、阿拉伯語系及世界文學研究所;另有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和歐美文學研究中心等16個研究機構。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是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在「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組織的2004年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評估中名列第一,現設有9個博士點,博士生指導教師40名,在校博士生123人。學院辦有4個學術刊物:《國外文學》、《南亞研究》(與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合辦)、《語言學研究》、《東方研究》。
外國語學院設英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阿拉伯語、蒙古語、朝鮮語、越南語、泰國語、緬甸語、印度尼西亞語、菲律賓語、印地語、梵語、巴利語、烏爾都語、波斯語、希伯來語等近20個本科生專業,學制全部為4年。學院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形成了推動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路。這就是從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北大多學科的資源優勢,將外國語學院的本科生置於這個大環境下培養,加強專業主幹基礎課,增加選修課,鼓勵優秀學生輔修其他文科專業或修讀雙學位,為造就新一代有著良好人文素養和富於創造精神的外語人才而努力。
同學,你像中國的許多青年一樣,對北大、對未名湖一定有著美好的夢想。
你或許也欲游歷莎士比亞、歌德、塞萬提斯、巴爾扎克、雨果、托爾斯泰的世界,或許也願步入薩迪、泰戈爾、川端康成、馬哈福茲的天地,何不早日加入燕園懷抱中莘莘學子的行列。憑著你的自信、你的實力、你的勇氣,讓縈紆心頭的憧憬變成一段實實在在的人生歷程。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2007年本科招生的專業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阿拉伯語、朝鮮(韓國)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和希伯來語。歡迎青年朋友們報考北大外國語學院!讓同學們和我們一起共同建造那座飛架東西兩岸的橋梁!
英語語言文學系
一種語言乃是一個世界。在未名湖畔學英語,就是要走入一個由英語語言、文學和文化構成的豐富多彩的世界。
我們成長在中文的世界裡,世界在我們眼裡是中國人的世界,當我們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處在中文的籠罩之下,看到獨屬於這個民族的一些特質。而如果說中國人仍可以通過學習中文來增加文化自知,那麼,學習英文則可以使自己在那些由羅馬字母壘起來的句子里發展出不同的眼光,看見不同的世界。當我們能夠在兩個世界之間自由穿梭時,我們會發現世界的豐富遠超過自己的想像,渺小的自我被置入一個大的精神空間,被嵌入深厚的歷史層面中。這些都不是僅僅把英語當作簡單的工具所能得到的。
為實踐我們的教育理念,英語系不僅強調過硬的基本技能,也注重專業學科的基礎學術訓練,所開設課程包括英語精讀、寫作、視聽、口語、口譯、筆譯以及一整套涉及文學、文化、語言學、人文思想、宗教與神話、電影與戲劇實踐等方面的專題課程。我們對自己的畢業生有如下期待:具備良好的專業英語素質,對歐美文化有深層了解,具有開闊的視野和一定的人文素養。我們認為這樣的本科畢業生無論在就業、上研或出國發展等方面都有較好的適應性,不僅在本專業領域,也包括在其他專業領域,都可以繼續深造和發展。北京大學文理並包的教育特點、各學科間的交叉互補、靈活的選課制度以及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等因素更有助於我們實現自己的抱負。
俄羅斯語言文學系
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的前身是1920年北京大學設立的俄文系。1952年,在著名翻譯家、教育家曹靖華的主持下,北京大學正式成立俄羅斯語言文學系。曹靖華教授為第一任系主任。
1978年我系被批准建立碩士學位授予點,1990年被批准建立博士學位授予點。俄語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職教學科研人員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講師1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15人,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總數120人左右。
俄語系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基礎和高級俄語、俄語寫作、語法、視聽說、修辭、口譯、新聞聽力、翻譯等語言類課程;俄羅斯文學史、文學選讀、俄羅斯國情、俄羅斯藝術史、文學翻譯、俄國作家創作專題研究、俄羅斯社會思想史、民間文學、俄羅斯文學與音樂、民俗民情、大眾傳媒與政治等文學文化類課程。
本系畢業生遍布文化部、中聯部、外交部、教育部、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商務部及所屬各大公司和駐外辦事機構,商務印書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畫報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各出版機構。許多高等院校均有我系的畢業生從事俄羅斯語言文學文化的教學、研究和翻譯等工作。
法語語言文學系
「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當都德在《最後一課》中寫下這樣的詞句時,其中所表達的不僅是熱愛祖國、熱愛民族語言的情懷,也是法蘭西語言具有無窮魅力的事實。啟蒙哲學家的思想、法國大革命的理念、雨果的浪漫詩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是藉助這樣的語言從法國走向世界、從過去流傳到今天。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21世紀,作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優美且謹嚴的法語仍是莘莘學子心嚮往之的一門學科。
在中國,學習法語的最好場所無疑是北京西郊的燕園。北京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系的前身是1919年北京大學設立的法文科,1999年起更名為法語語言文學系,簡稱法語系。本系是國內同學科中最早設立碩士點(1956)和博士點(1987)的單位之一,目前擁有全國一流的師資力量。在這個由14人組成的精乾的教學科研集體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講師2人,另長期聘用兩位法國專家。既有學養深厚的知名學者,又有出類拔萃的青年骨幹。科研碩果累累,備受同行稱道。近年來,不僅編寫了多部優秀教材,而且發表了令人矚目的學術著述,翻譯了大量文學名著,並參加了《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叢書》、《新編歐洲文學史》、《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等重大科研出版項目。
法語系致力於學生全面系統的法語技能訓練以及法國文學文化、法語國家人文歷史知識的傳授,培養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法語人才。目前該系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渠道為國家機關、三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願意繼續學習的學生可選擇語言、文學、翻譯、文化等方向攻讀本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其中一部分可納入中法大學合作培養博士計劃。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可經學校選拔、國家教育部公派或參加法國相關學校在中國的選拔考試,享受中、法政府獎學金或法國相關學校獎學金,赴法國進一步深造。
德語語言文學系
涵英哺華,薪火傳承。作為我國同學科中設立最早的專業之一,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語言文學系擁有全國一流的師資力量。目前有12名教師,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講師5名,獲得國內外著名大學博士學位者9名。既有學養深厚的知名學者,又有出類拔萃的青年骨幹。教學成就和科研成果累累,備受國內外同行稱道。同時還長期聘請有教學經驗豐富、治學態度嚴謹、學識深廣的德語國家文教專家。
德語系致力於全面系統地培養、訓練學生的德語語言能力,向同學們講解、傳授德語國家語言、文學、文化、社會、歷史等方面知識,開拓視野,啟迪思考,注重素質教育,強調人文思想,旨在將同學們培養成為高水平的德語語言人才和德語國家社會文化歷史專家。目前,德語系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為國家各大部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國內外大型企業等。願意繼續深造的學生,還可在本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各方面表現突出的研究生,可經學校選拔、國家教育部派遣,享受中、德大學聯合培養獎學金,去德國學習。
西班牙和葡萄牙語言文學系
西班牙和葡萄牙語言文學系前身為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的西班牙語專業,創建於1960年,1999年改稱西班牙語言文學系,2005年更名為西班牙和葡萄牙語言文學系,簡稱西葡語系。現有教師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5人,助教2人。此外,還常年聘有外籍教師2人。本系是西班牙語言文學專業博士點之一,有博士生導師2人,均為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學教學和研究方面成績卓著的專家。
該系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外語人才,為我國外交、對外經濟貿易、對外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中外合資企業等各個領域輸送合格的外事工作人員,包括口譯、筆譯和從事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語言教學立足於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語法及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本專業還開設有西班牙歷史文化概論、拉丁美洲文化概論、西班牙文學史、葡萄牙文學史、拉丁美洲文學史,外報外刊選讀等課程。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修其他系科的課程,或攻讀輔修專業。少數學生在畢業時還選擇了攻讀諸如法律、經濟、國際關系、國際政治等專業的研究生。
除本科教育之外,我系每年還招收4至5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學,學制為3年。本科生中的優秀學生在畢業時,有機會被免試推薦為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
雄厚的師資、嚴謹的作風、寬松的學術環境,使北京大學西葡語系的畢業生在知識結構上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思辯能力和綜合能力,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因而,在擇業時有更多的機會。
東方語言文化系
東方語言文化系成立於1946年,創建人是我國著名的東方學家季羨林教授。2006年,北京大學舉行了一系列學術活動隆重、熱烈地紀念和慶祝北京大學東方學學科建立60周年、季羨林教授執教60周年暨95華誕。我系是國內高校中開設東方語言學科最多、歷史最悠久的教學和科研機構。我系曾先後更名為東方語言學系、東方語言文學系和東方學系。我系現有教師60人,其中教授17人(博導12人)、副教授24人、講師14人、助教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6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4人。現有在校本科生205人、碩士生62人、博士生22人,學生共計289人。建系50多年來,我們為國家輸送了2850多名畢業生。我系現有波斯語言文化專業、朝鮮語言文化專業、菲律賓語言文化專業、蒙古語言文化專業、緬甸語言文化專業、泰國語言文化專業、印地(印度)語言文化專業、印尼-馬來語言文化專業、越南語言文化專業、烏爾都(巴基斯坦)語言文化專業、希伯來(以色列)語言文化專業和梵文巴利文語言文化專業等12個專業,此外還設有東方文化研究室。其中梵文巴利文語言文化專業和希伯來語言文化專業屬於全國高校中唯有的專業。另外,我系還有吐火羅語、於闐語、巴列維語、古敘利亞語、蘇美爾語、阿卡德語、赫梯語和聖經希伯來語等方面的教師和研究學者。我系設有南亞語言文學和亞非語言文學兩個碩士點和博士點,前者為國家重點學科。
我系相繼開設了亞洲相關國別語言、文學、文化、歷史、民俗、社會、宗教思想,以及跨專業的東方文學、東方文化、語言學概論、古代近東文明、古代印歐文化、南亞文化、東南亞文化等本科課程約210餘門,碩士、博士研究生課程約130門,開設課程的數量為全國高校相關學科之冠。改革開放以來,我系實行教學和科研並重的方針,成立了東南亞文化研究所、南亞文化研究所、印尼-馬來文化研究所、朝鮮文化研究所、伊朗文化研究所、泰國研究所和希伯來文化研究所等7個研究所。我系研究方向古今並重,包括對各種古代文化的研究,如蘇美爾學、巴比倫-亞述學、赫梯學、佛教學、敦煌學、中亞學等,和現代語言文化,如:波斯文化、伊斯蘭文化、蒙古語言文化、南亞、東南亞多國語言與文化等。我系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的主體部分,也是教育部國家外語非通用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該系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能夠熟練運用非通用語專業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的語言技能,掌握對象國的文化、文學、歷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夠勝任外交、國際文化交流、涉外企業管理、新聞、出版、外語教學和外國問題研究等領域的工作要求,成為具有服務社會,報效祖國遠大理想的領導型、復合型人才。2007年招生專業有朝鮮(韓國)語言文化專業、印地語言文化專業、烏爾都語言文化專業和希伯來語言文化專業。
朝鮮/韓國語言文化專業始創於1946年,是我國相關學科中最早建立的專業。該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基礎朝鮮/韓國語、朝鮮/韓國文學史、韓國文化史、朝鮮半島概況、朝鮮/韓國語視聽說、韓國報刊選讀、朝鮮/韓國語語法、朝鮮/韓國語泛讀、漢朝(朝漢)翻譯等20幾門課程,並為碩士研究生設立了朝鮮/韓國語言、文學、文化、以及比較語言學等4個研究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有60多名,研究生近20名。該專業創建50多年來,為國家各部委、大專院校、新聞單位、外企培養了600餘名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我國外交、外貿、文化、教育和新聞等相關領域的業務骨幹。該專業還編輯出版了《基礎朝鮮語教程》等20多種教材和《朝漢詞典》、《漢朝詞典》等工具書,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150多篇論文,出版了幾十本專著及翻譯作品。該專業設有藏書量達幾萬冊的朝鮮/韓國文圖書室。專業教學實力雄厚、教學經驗豐富,並常年聘請韓國、朝鮮教授來校任教。該專業在教學方面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為基本出發點,全面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該專業和韓國、朝鮮的不少大學有著密切的交流關系,共同辦學,除每年有經常性的互訪及學術交流外,還選派部分學生到韓國、朝鮮留學深造,培養出了大批優秀人才。
印地語專業屬於1946年創立的印度語言文學學科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42年於雲南建立的東方語文專科學校中的印地語科,1949年並入北京大學。印地語是印度的國語,是印度憲法規定的官方語言之一。自建立至今,本專業已經培養了400多名本科生(包括10多名留學生)、100餘名專科生、30多名碩士和博士生,他們在科研、教育、外交、文化、新聞、經濟等各個方面為國家建設、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印兩國友好關系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教學方面,本專業不僅注重印地語、英語兩門外語的語言教學,也重視學生對對象國整體知識的學習,還積極鼓勵學生選修第二學位,強調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科研方面,本專業已出版了基礎教材、文學史、語法、辭書、專著、譯著等幾十種教材和科研著作,並鼓勵有志者將來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本專業是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學科「印度語言文學」學科的一部分,是我國最早建立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印度語言文學」學科點的一部分;是2002年國家評選出的重點學科「印度語言文學」學科的一部分,也是本領域目前國內惟一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點,教學和科研兩方面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優勢。
烏爾都語專業創建於1954年,是北京大學國家重點學科印度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部分。本專業成立以來,為國家培養了近百名本科畢業生和一些烏爾都語語言文學、歷史文化方向碩士研究生,另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在讀。本專業畢業生的去向主要為涉外部門,從事的工作主要有外事翻譯、文化、科研、新聞、廣播、出版等。有很多人已成為這些部門的領導骨乾和有造詣的專家、學者。
為了把學生培養成適應市場需要的人材,使他們畢業後不僅能勝任翻譯工作,還能從事其它涉外工作的需要,除了《基礎烏爾都語》課,還增設了歷史、文化、文學、語法、報刊閱讀、口譯、筆譯、英語等課程。鼓勵學生在學好烏爾都語和英語的基礎上,攻讀政治、經濟、哲學和藝術等系的第二學位或輔修專業。
我專業藏有大量烏爾都語和英語兩種專業圖書。編寫出版了《基礎烏爾都語》1—5冊、《烏爾都語語法》、《烏爾都語讀本》等教材,還有大量的自編講義。在科研方面碩果累累,專著、論文、譯著數量可觀。烏爾都語是南亞次大陸的主要語言之一,是研究南亞語言、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烏爾都語專業是我國烏爾都語語言文學、南亞次大陸伊斯蘭歷史文化教學和科研基地。
希伯萊語專業始建於1985年,為我國高校最早的希伯萊語專業。現有教師3人均在以色列和美國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外語人才,為我國外交、對外經濟貿易、對外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中外合資企業等各個領域輸送合格的外事工作人員,包括口譯、筆譯和從事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希伯萊語言教學立足於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語法及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本專業還開設以色列概況、猶太簡史、猶太文化、聖經希伯萊語等課程。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攻讀政治、經濟、哲學和藝術等系的第二學位或輔修專業。少數學生在畢業時還選擇了攻讀諸如經濟、教育、國際政治、新聞等專業的研究生。
除本科教育之外,本專業還招收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希伯萊語言、聖經希伯萊語、以色列歷史。本科生中的優秀學生在畢業時,有機會被免試推薦為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
日本語言文化系
日本語言文學專業正式成立於1946年(1987年更名為日本語言文化專業),為我國高校中最早的日語專業,也是我國最早一批的日語語言文學碩士點(1978年),1986年成為我國第一個日語語言文學博士點。
日本語言文化系下設日本語言教研室和日本文化教研室,共有18名專職教師,均有長期在日本留學或進修的經歷,其中有12人獲得博士學位。曾有徐祖正、陳信德、劉振瀛等名師在北大日語專業執教。幾十年來,北大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日語人才,國務委員唐家璇、前駐日大使徐敦信、中日友協副會長王効賢是北大日語專業的畢業生。
我系每年招收本科生一個班,現有本科生73名,研究生46名,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之高,反映出北大作為研究型大學的特點。本科生畢業以後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人繼續攻讀研究生。研究生現有日本語言、日本文學、日本文化三個研究方向,我系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的在校生人數居全國之首,我國培養出的第一名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就出自我系。
北大日本語言文化系與北京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實為一體,全系的教師同時也是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我們經常舉辦不同規模的學術研討會,此外還定期出版學術刊物《日本語言文化研究》。近年來,我系教師出版多部專著,在國內外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在教材建設方面也取得顯著的成績,並有多人獲得國家級、部級、校級的科研獎。
阿拉伯語言文化系
阿拉伯語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東方學系阿拉伯語言文化專業,建立於1946年,是中國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語專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積累了豐富的阿拉伯語教學經驗和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講師3人,有本科、碩士、博士三個教學層次和阿拉伯語言、阿拉伯文學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等教學和科研方向。
阿拉伯語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通用於西亞北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地區在古代曾產生輝煌燦爛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正在政治、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各個方面迅速發展,並且有著廣闊的前景。
阿拉伯語系本科階段的學制為4年,培養的學生要求專業阿拉伯語在聽、說、讀、寫、譯五方面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漢語基礎以及寬廣的知識面和良好的素質。學生除了接受全面系統的阿拉伯語語言訓練外,還要完成英語、計算機等全校性必修課,同時還要選修本系開設的阿拉伯文學、阿拉伯歷史文化、阿拉伯世界現狀以及其他院系開設的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及相關的或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方面的課程。
學生畢業去向一般為外交部、文化部、新華社等國家機關、涉外機構、涉外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❷ 德語專業

2007年,根據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統計共有55所高校有德語專業。
其中獲得 A++ 的只有四所:北外、北大、廣外、上外。順序為
1.北京外國語大學
2.北京大學
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4.上海外國語大學

由於沒有見到完整的排名表,根據各個學校公開的網上資料,5-8名的排名大致是:
5.南京大學
6.同濟大學
7. 復旦大學
8. 中山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年異軍突起實在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廣外傳統強項是法語,德語專業目前只有兩名教授,學術上未見突出成就,四級考試排名、文學翻譯比賽中也幾乎沒有見到過廣外學生。
在另一網上排名中,南京大學取代廣外,排在北外、北大、上外之後位居第四,我個人認為比較合理,南大1947就有德語系,在全國是第二家,近年發展迅猛,(04年第7,07年第5)老有張威廉屹立不倒,中年一代孔德明、印芝宏都是正當盛年的海歸,盡管陳良梅今年去了南師大,但南大年輕人不少,發展潛力極大。順便說一句,現任駐德大使馬燦榮就是南大畢業後去外交部當翻譯的。
同時,從德語專業博士授予權分布來看,能堪稱一流的只有北外、北大、上外、南大、同濟。
就教學質量來看,在四級統測中拿過全國平均分前幾名、個人分數第一的還有武大、復旦、青島大學。但基本上是皇帝輪流做,不進則退,就實力而言與中山大學、廣外在同一水平上。《中國大學評價》中復旦第7,中山大學第8。基本上反映了它們的真實水平。

對這個排名比較郁悶的大概是遍布天下的同濟大學學生了。許多人印象當中,同濟德語培訓才是天下馳名的品牌。那麼同濟德語到底能不能排名第一?筆者和德語打了多年交道,相信還有一定發言權。大家談排名往往忽視的一點是:德語只是一個籠統概念,仔細劃分還有 DaF(包括德語培訓)、語言學、德語文學、翻譯、文化研究等多個組成部分。在不同前提下,排名也有細微差別。綜合來看:

第一:同濟的德語品牌並不光是靠一個德語系,光是德語教學一塊就還擁有留德預備部、德國研究所、中德學院等部門。從一線教師的數量、留德學習經歷、外籍教師質量來看,全國的確沒有第二家可以抗衡。
第二:但是在教師質量方面,八九十年代一線教學的「名師」幾乎都和北外有些關系。大家只要去翻翻《新漢德詞典》編委名單就知道北外實力強大到何等程度,那裡面不少教授當年是給周恩來、陳毅做翻譯的!同濟是90年代出國熱之後才空前繁榮,但是忙於辦班的一代人要超越北外一代寒窗高手幾乎是不可能。同濟去年才剛剛拿到德語專業博士授予權,而北外連博士後都培養出來了!
第三:和「學德語」有些不同的是「研究水平」。這方面看看哪裡有博士點大家就心裡有數了。雖說「文無第一」,但是要文學研究要挑戰北大張玉書,語言要超過北外劉芳本、葉本度,國內暫時還無人敢誇口。有些難以評定的是社科院,那裡其實高手雲集,但是和專業研究圈子以外的人關系不大。
第四:說到「人才培養」(注意這里不是講德語培訓了)在「爭奪人才高地」方面,北大有令人恐怖的優勢,能進北大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德語專業學生中連文科狀元都有,到德國寫博士論文都能拿「特優」(summa cum laude)!北外、上外一些學生是在中學就開始在外語學校學德語、然後保送外語學院的,堪稱外交部的後院。在爭奪生源方面同濟根本無力與之抗衡。但是同濟勝在人多,在培養工科德語人才方面國內無人能敵。德國總理獎學金也大都花落同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復旦大學,生源質量理論上肯定高過同濟,但是兩年才招一個班(2004年後改了),連上海都沒多少人知道復旦有個老牌德語系。招不到好學生,其排名也一再下滑。2002年第4,2004年第6,2007年第7。(《中國大學評價》)

所以在哪裡學德語「最好」要看你的水平和目標。
如果你准備獻身德語研究或成為高級翻譯,那麼北外是首選。

如果你要成為研究方面的「高手」那麼最好去北大,當然前提是你有本事考上北大。

如果只是為了出國而參加德語班,那麼北外(歌德學院)、同濟都不錯。相比之下,在北外更容易得到能夠讓你終身受益的名師的指點,而同濟更為大眾化,對於急於通過考試的學生更為適合。

第9以後的排名沒有查到,希望有人能補充,這里大致排幾個德語界較有名氣的:
9. 青島大學

(94年開始招生,前幾年四級成績不錯,06年青年教師拿下德漢文學翻譯比賽大獎,但是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四級排名總體上在下滑,07年翻譯比賽鎩羽而歸,說明劉德章獨挑大樑還遠遠不夠)

10. 武漢大學

(04年《中國大學評價》排名第8,不過現在彭肇興去特里爾教漢語,急待年輕教師歸國補充實力。但是目前內地院校在爭奪海歸方面實在缺乏吸引力)

11. 華東師范大學

(人才培養出色,八九十年代出國的很多拿了德語博士,歸國的如魏育青已經是復旦德語系主任了。今年高校德語辯論賽拿下亞軍。)

12. 西安外國語學院

(歷史上翻譯比賽成績甚佳,學生素質不錯,可是吃了深居內陸的虧,科研人才引進乏力)

13.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老牌,64年建德語教研室,老舍先生的次女舒雨從那時起就在北二外教德語)

14.四川外國語學院

(可惜楊武能現在去了川大,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博導李昌珂是川外畢業的)

最後參考《中國大學評價》排列一下2007年德語語言文學專業排名(偏重教師實力比較):
1.北京外國語大學
2.北京大學
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4.上海外國語大學
5.南京大學
6.同濟大學
7. 復旦大學
8. 中山大學
9. 青島大學
10. 武漢大學
11. 華東師范大學
12. 西安外國語學院
13.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4. 四川外國語學院

作為結束語,編者還是強調一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高校排名表年年都會發生變化,除了作為參考和鞭策,排名本身並無太大意義。對於有志於德語學習的青年來說,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語言學習最終靠的還是汗水和積累。

熱點內容
美國的大學治理 發布:2025-02-05 18:50:53 瀏覽:80
掌上大學linux 發布:2025-02-05 18:50:44 瀏覽:679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地址 發布:2025-02-05 18:45:45 瀏覽:209
中山大學附屬婦科醫院地圖 發布:2025-02-05 18:39:28 瀏覽:325
鹽城大學城兼職網 發布:2025-02-05 18:33:00 瀏覽:558
美國南諾大學 發布:2025-02-05 18:32:51 瀏覽:943
同濟大學環境工程考研科目 發布:2025-02-05 18:32:49 瀏覽:817
華中師范大學考研群 發布:2025-02-05 18:27:23 瀏覽:667
河海大學社會工作實務考研真題 發布:2025-02-05 18:26:59 瀏覽:508
萊斯大學申請時間 發布:2025-02-05 18:24:53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