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南大學教授黃岡人

中南大學教授黃岡人

發布時間: 2025-02-07 07:53:46

⑴ 為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有哪些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婦產科專家。福建廈門人。1929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並被聘為協和醫學院婦產科醫師。後任婦產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兩次出國,在英國倫敦醫學院、曼徹斯特醫學院和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進修。回國後,歷任協和醫院、友誼醫院婦產科主任兼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市婦產科醫院名譽院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她是中國科學院第一位女學部委員。
2、張鈺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學家。福建閩候人。1919年考入清華大學。1923年赴美留學。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天文研究所所長。 1946年再次赴美, 從事天文研究活動。1948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學家。福建閩候人。1913年赴美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普拉特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化學。192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博士。1921年回國,曾任塘沽永利鹼廠總工程師、南京永利硫酸銨廠廠長、永利化學公司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後,任重工業部化學局顧問、化工部副部長、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全國科協副主席。他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美國化工學會和英國皇家學會的名譽會員。
4、丁穎(1888——1964),著名農業科學家、水稻專家。廣東茂名人。1912年畢業於廣東高等師范。1913年赴日本留學,攻讀農業科學。1924年回國,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華南農學院院長、全國科協副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他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並曾被授予民主德國農科院通訊院士、全蘇列寧農科院通訊院士等稱號。
5、熊慶來(1893——1969),雲南彌勒人。1906年考入雲南高等學堂。1913年赴比利時留學,後轉赴法國,先後就讀於格倫諾勃爾大學、巴黎大學、蒙柏里大學和馬賽大學,於1920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學術論文《關於整涵數與無窮極的亞純涵數》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曾任雲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等職。他創辦了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數學系,最早把近代數學引進中國,致力整涵數、亞純涵數、代數涵數等學科的研究工作,對我國數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定義的無窮極被國際數學界稱為「熊氏無窮極」(也稱熊氏定理)。
6、湯飛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25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深造。回國後,先後擔任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細菌學系主任、上海醫學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設計的簡陋設備製造出我國第一批青黴素。他是我國第一個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黴素生產車間、第一個實驗動物飼養場和第一個正規卡介苗實驗室的創辦人。1948年,在第七屆國際微生物學會上被選為常任理事。 曾任衛生部中央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離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稱為「湯氏病毒」。
7、張孝騫(1897——1987),湖南長沙人。192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湘雅醫學院。曾任湖南湘雅醫學院院長、協和醫院內科教授、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等職。他長期從事內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中國胃腸病學的奠基人,一生確珍和治療了許多疑難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廣東新會人,梁啟超長子。1924年,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獲建築碩士、美術學士學位。他代表中國參加了聯合國大廈的設計,被普林斯頓大學贈予名譽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等職。他為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長期從事教育事業和中國建築史的研究工作,曾參加國徽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北京十大建築的設計工作。他所撰寫的英文版《圖像中國建築史》獲「全美最優秀出版物」稱號。
9、錢學森(1911——)中國現代科學家。祖籍浙江杭州,生於上海。留學美國並在近代力學奠基人卡門指導下從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國後投身於開創中國力學、航天事業等工作。他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學部委員、力學研究所研究員、第一任所長,中國力學學會第一任理事長等。1958年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為我軍的科技事業發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
阿基米德、牛頓、富蘭克林、達爾文、麥克斯韋、赫茲、玻爾、弗米、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海森堡、洛侖茲、安培、巴斯德、沃森 克里克、費曼、奧本海默、戴維、法拉第、倫琴、哈恩、湯姆遜、瑞利、哈伯

⑵ 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名人有哪些

1、楊絳

楊絳(1911年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

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⑶ 中國有哪些做出巨大貢獻並聞名於世的科學家

  1.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⑷ 中國地質學家排名

1、李四光(1889 — 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2、劉東生(1917 — 2008),遼寧沈陽人,籍貫天津,中國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被譽為「黃土之父」。劉東生畢生從事地球科學研究,平息170多年來的黃土成因之爭,建立了250萬年來最完整的陸相古氣候記錄,近60年從事地學研究中,在中國的古脊椎動物學、第四紀地質學、環境科學和環境地質學、青藏高原與極地考察等科學研究領域中,特別是黃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創立了黃土學,帶領中國第四紀研究和古全球變化研究領域躋身於世界領先行列。2008年3月6日去世。
3、翁文灝(1889 — 1971),字詠霓,浙江鄞縣(今屬寧波)人。出生於紳商家庭,清末留學比利時,專攻地質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於1912年回國。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中國早期的最著名地質學家。對中國地質學教育、礦產開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傑出貢獻。他是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中國第一本《地質學講義》的編寫者、第一位撰寫中國礦產志的中國學者、中國第一張著色全國地質圖的編制者、中國第一位考查地震災害並出版地震專著的學者、第一份《中國礦業紀要》的創辦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國出席國際地質會議的地質學者、第一位系統而科學地研究中國山脈的中國學者、第一位對中國煤炭按其化學成分進行分類的學者、燕山運動及與之有關的岩漿活動和金屬礦床形成理論的首創者、開發中國第一個油田的組織領導者。
4、趙金科(1906 — 1987),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號子銘。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30年代,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布於極區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理論。30年代後期對廣西西部開展區域地質調查,證實地質力學理論闡述的廣西山字型構造的位置及形跡。40~50年代,研究頭足類化石和二疊、三疊紀地層,取得突破性進展。晚年領導並具體參與對華南二疊系最高層位長興階的層型以及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的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
5、黃汲清(1904 — 1995),四川仁壽人,構造地質學、地層古生物學和石油地質學家 。黃汲清系統劃分中國主要構造單元和大地構造旋迴,進一步開拓了中國地質圖制圖事業,創建多旋迴構造運動說,進而將多旋迴說與板塊構造相結合,建立板塊多旋迴開合手風琴式運動模式,開拓大地構造研究新途徑。提出陸相生油論,具體部署、指導中國石油天然氣地質普查勘探。
6、塗光熾(1920 — 2007)是我國著名的礦床學家、地球科學家和我國地球化學學科的奠基人。他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和地球科學事業的發展以及地球化學優秀人才的培養做了卓越的貢獻。他的足跡遍布除南極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六大洲,汗水灑在了除台灣、西藏以外的我國各地,他的考察遍布國內外的600多個礦床——塗光熾的院士稱號是他用雙腳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
7、丁文江(1887 —1936),字在君,江蘇泰興人,地質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地質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獨立評論》的創辦人之一。
8、侯德封(1900 — 1980),字洛村。童年學習努力,11歲入河北保定高師附小。13歲入保定育德中學。4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進入北京大學地質系學習,1923年畢業。當時就業困難,改行到山東萊陽中學任教2年。從1926年開始,輾轉於礦業和地質調查部門,奔波於高山大江礦井鑽台,為祖國的工礦事業和地質礦產調查研究工作進行了廣泛的實踐,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使他成為中國早期一位學識廣博的地質學家。
9、陳國達(1912 — 2004),廣東省新會縣人,地質學家,活化構造學說和遞進成礦理論的創立者。國際地質界稱他為地窪學說之父,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3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系;1946升任中山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8年起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陳國達最突出的貢獻是於1956年發現大陸地殼的新構造單元──地窪區,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殼體大地構造學,發展成為地窪(活化)構造理論體系,在國內外廣泛運用於找礦,取得顯著成效。地窪學說的誕生被列入世界科學技術史年表。

⑸ 中國科學家有哪些

中國科學家有竺可楨、李四光、谷超豪、孫家棟、王忠誠 、徐光憲(、閔恩澤、吳征鎰、李振聲、葉篤正、吳孟超、袁隆平等。

1、竺可楨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2、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3、袁隆平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4、孫家棟

孫家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出生,遼寧復縣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

5、徐光憲

徐光憲(1920.11.7-2015.4.28),浙江省上虞縣(今紹興市上虞區)人,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教育家,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

⑹ 中國的著名的人物或科學家

1、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1947年,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

1980年,周光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92年4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9年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郭永懷: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3、楊振寧: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4、趙忠堯:趙忠堯主要從事核物理研究,特別是硬g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國第一、二台質子靜電加速器,為在國內建立核物理實驗基地作出了重要貢獻。趙忠堯第一次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

他觀測到的正、負電子湮滅輻射比後來安德遜看到的正電子徑跡早兩年。他的研究成果為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地位。

5、嚴濟慈:譜名澤榮,學名寓慈、濟慈,字華庭、慕光,號子祥、廠佛、岸佛,浙江東陽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研究水晶壓電效應第一人。

熱點內容
導師填錯能否研究生補報名校驗碼 發布:2025-02-07 10:53:03 瀏覽:748
國師上大學千千 發布:2025-02-07 10:51:39 瀏覽:598
哈爾濱人美國大學計算機教授 發布:2025-02-07 10:46:25 瀏覽:656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每月工資多少 發布:2025-02-07 10:46:18 瀏覽:637
大學教授戀愛課程 發布:2025-02-07 10:25:24 瀏覽:773
廣州大學城2號線起始時間 發布:2025-02-07 10:21:00 瀏覽:643
西安交通大學哪位教授邀主講 發布:2025-02-07 10:08:55 瀏覽:336
同濟大學機械考研專業課 發布:2025-02-07 10:08:08 瀏覽:966
清華大學怎麼查老師 發布:2025-02-07 09:49:21 瀏覽:563
美國大學生助學貸款 發布:2025-02-07 09:48:30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