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研究生怎麼和導師溝通
Ⅰ 在職研究生考研需要聯系導師嗎
在職研究生是否需要聯系導師,情況不一。多數情況下,考取在職雙證碩士時,考生並不需要主動聯系導師,這一過程可能由學校安排。但根據具體情況,考生或可自行選擇導師。每年參與十二月全國研究生統考的考生人數巨大,其中不少選擇非全日制學習,以獲得學歷與學位雙證,即雙證報考。
非全日制研究生報名流程包括在線網報、統考、復試及最終確定正式學員名單。在上述步驟前,建議聯系招生單位,了解導師信息,以獲得入學後的導師分配情況,通常導師分配遵循一定規則,但部分情況允許考生提前聯系導師。
至於在職單證碩士,即同等學力申碩,考生無需通過入學考試,直接聯系開班單位報名即可參與課程學習。此外,還有中外合作辦學的免聯考教育項目,採用自主招生方式。
Ⅱ 如何重構在職研究生培養中的師生導學關系
在職研究生培養,是由導師、在職研究生以及培養制度三方組成的一個完整系統,對其進行反思也包括對導師、在職研究生和培養制度三方面的反思。(一)對在職研究生導師的反思
1、反思一:自身素質與水平
要很好地構建導學關系,提高在職研究生培養質量,導師首先應該反思的就是自身的素質與水平。因為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是最基本的教育倫理關系「,傳道、授業、解惑」是為師者的基本職能。教育理念的提升和知識結構的優化都屬於這個范疇。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的知識不斷產生並迅速傳播,研究生的教學內容也必須不斷更新。同時又由於信息技術的存在,研究生作為「弟子」,為一個專職的學習者,有可能由於掌握了先進的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技術,而在某種程度上比導師更快地擴充了知識積累和改善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導師就更應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時調適心理來正確對待這種現象;同時致力於更新知識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最大程度上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才有助於改善導學關系。
2、反思二:導師、課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
在導學關系中,導師應該認識到研究課題僅僅是培養研究生的載體和維系、加強雙方關系的紐帶。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它並不是決定性的核心因素和師生導學關系的全部。因此,導師、課題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並不應庸俗化為「老闆、項目、雇員」的關系。
在職研究生是導師完成科研課題的有力助手,但並不僅此而已。而應該說,課題是導師培養在職研究生的載體和平台,導師同在職研究生的交往、指導與被指導關系就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建立和展開。這樣「,導」與「學」的關系也就自然生成。導師的作用就是以自己的才德因素引導在職研究生,發展在職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塑造在職研究生的科學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3、反思三:指導方法
構建導學關系應避免出現「導師權威、學生從屬」的現象,作為研究生導師,要反思的第三個方面應是自身的指導方法。按照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從個體與其原有知識體系的互動、建構來看,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特定信息的傳輸,而是意義的創生。因此,教學過程應由「傳授-接收」轉變為「闡釋-理解-建構」,導師和在職研究生在闡釋、理解教學文本時,在溝通課題開展時,對其意義進行建構。
在這個建構過程中,導師和在職研究生都是平等的對話主體,教師時而作為一個教育者,時而作為一個與學生一樣聆聽教誨的求知者;同樣,學生也可以作為教育者,他們共同對求知的過程負責。
如此一來,既避免了師生出現「從屬關系」,也有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加強師生溝通,是一種雙贏的、交互的導學關系。
4、反思四「:教書」與「育人」的關系
「導學關系」的另一前提在於高尚的師德《呂氏春秋》中有言「,為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只有獲得研究生尊重的導師,才能最大程度上使研究生接收其傳授的學術知識和科研方法,並對在職研究生的人格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一項關於影響研究生成長因素的調查表明:導師對研究生的影響最大,社會環境及社會實踐活動次之,集體活動居第三,學校傳統的德育途徑和方法影響最小。
另據最新資料顯示,有81.7%的在職研究生認為導師對自己的思想道德、學風影響很大,35.38%的導師和79.41%的管理人員認為研究生德育以導師為主來做效果最好。
因此,在在職研究生培養這種「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特殊模式之下,除了以「傳道」為目的的「教書」之外,導師們還應對「身正為范」的「育人」予以更多的關注。
(二)對在職研究生的反思
1、反思一:心理成熟度
隨著高等教育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研究生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實際上一直是處於象牙塔中的。在職研究生入學對於他們而言僅僅是沿著台階又往上邁進了幾步。在這種情況下,缺乏實際社會經驗、獨立能力的在職研究生就希望導師能夠在其他方面更多地關心自己,甚至包括生活的細枝末節。這種情況,是「傳統教育的遺毒造就的不正常心理」,反映了在職研究生心理上還不夠成熟。
這種不成熟,造成的後果有二:一是事無巨細,都向導師匯報;另一種就是埋怨導師對自己關心程度不夠,對導師形成抵觸情緒。這兩者對於健康的導學關系構建而言,都只能產生消極的影響。
因此,作為在職研究生,在師生關繫上,首先應該反思的就是自我的心理成熟度,是否已經達到了與在職研究生各方面要求一致的水平上。要擺正心態、建立自信,善於規劃和管理好時間,積極主動求教,既注意傾聽導師和他人的意見,又善於選擇和決斷,並形成適合自身學習成長和學術進步的理念和構想,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真正成為一名在職研究生。
2、反思二:學習和科研的關系
很多情況下,在職研究生會抱怨科研課題佔用了自己太多的時間,導致自己沒有時間進行學習,認為課題是導師的私事,卻忽視了導師利用課題作為載體培養、指導學生的實質。
在健康的導學關系中,面對課題,學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學習結合起來,使科研活動成為一種學習模式。
因此,在課題研究的開展過程中,在職研究生要學會將自己的理念與導師進行溝通,學會向導師請教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將自己的不足暴露在導師面前。因為科研項目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載體,導師可以言之有物,學生也可以接受得更為直觀。只要能正確對待學習和科研之間的關系,就可以在科研課題的展開過程中形成有效的導學關系。
3、反思三:學習態度
導師帶的在職研究生數量增加導致對自己缺乏關注、所學專業冷門、基礎知識薄弱,這些都可以成為研究生自己不主動、懈怠學習的理由。因此,要加強與導師的溝通,形成良好的導學關系,研究生應該反思的還有自己的學習態度。
學習是在職研究生的主要任務。研究生應該有學習的自覺性和求知慾,在學習過程中,要做到勇於質疑問題,學會思考、分析、解決疑難。在質疑、釋疑的過程中,注意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討論,既可增長自己的知識,又能增進師生間的溝通和了解,加深師生情誼。
(三)對制度的反思
1、反思一:現行導師體制
從表面上看,在職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導師和研究生比例嚴重失調是導學關系疏離、變異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經過認真反思,我們可以發現,根源在於現行導師體制的不合理。
導師體制包括導師遴選制、導師監督制、導師業績制等。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把博士生導師、在職碩士生導師當成了一種榮譽和地位的象徵,只有教授甚至是相當資歷的教授才可能成為導師,導師受聘後即是終身的,若干年後,無論導師能力強弱,無論導師是否仍具備對學生的指導條件,都可以接收新的研究生,而且導師對學生指導的方式和投入精力完全由導師決定,學校對導師指導缺乏監督,更難以干預。事實上,在國外的許多高校,導師僅僅是一種教學崗位,不管是何種級別、年齡的教師,只要在某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且有課題、有項目,就可以申請招收研究生;如果沒有課題和項目,或者找不到研究生,即使是著名教授也不能擔任導師。
這種靈活的體制強調了導師招收研究生應具備的條件,形成了導師「能上能下」的動態結構,突出了學生選擇導師的權利,為良好導學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反思二:現行導師隊伍的構成
合理的學術梯隊有利於學科的發展和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學校、學科、專業、研究方向都必須要有合理穩定的學術梯隊、導師組。只有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稱的導師合理地分布在導師組、學術梯隊,才會有利於學科發展和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華中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我國研究生導師隊伍中,41~50歲年齡階段的導師最多(39.2%),其次為50歲以上(32.4%),再次為30~40歲(26.4%),最後為30歲以下(2.0%)。在職稱上,37.8%的為教授、碩士生導師,36.8%的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5.4%的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可見,目前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整體年齡還是趨於老化,年齡結構梯度不合理導致同步老化,高學銜的指導教師比例太小,特別是博士生導師出現斷層的現象。
3、反思三:現行導師考核制度
目前大多數高校仍然沒有對在職研究生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這使得研究生導師幾乎把絕大多數時和精力都用於自己的學術和科研上面,而對教學僅僅是完成規定的工作量而已,花時間與研究生多做溝通改善師生關系更是無從談起。究其原因,還在於對研究生導師考核制度的缺位。
的確,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對於一個導師是至關重要的,但既然是一名研究生導師,就應該在對其考核的過程中加大對教學方面的績效考核比重。研究生有理由、有權利要求高水平的教師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改革現行導師考核制度,使教師從「掙課時吃飯、憑論文升職」中解放出來,提供給研究生高質量的教學是研究生培養機構和導師應盡的職責。
在職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依賴於導師的素質和責任感、依賴於研究生自身的求知慾,同時也依賴於完善的研究生培養制度。只有從這三方面同時加以反思和改進,才能重構健康的導學關系,使研究生的智慧能得到充分啟迪、創造力能得到有效激發、職業生涯的發展能獲得深厚的積累。這樣,才能使我國高端人才培養有可靠的質量保障和不竭源泉。
Ⅲ 在職研究生聯系導師注意事項
在2018年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的人員,在復試前是需要提前聯系導師,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自己復試的通過率。因此在聯系導師之前需要了解一下導師的喜好,或者一些事項需要注意。那麼磨褲,在職研究生聯系導師需要注意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在復試之前需要聯系導師,但並不知道什麼時候聯系最適合。其實聯系導師在初試成績出來以後是最適合的,因為成績說明一切,也是最有力的敲門磚,因此這個時候聯系導師的並不是只有你一個,因此要將自己的實力直接展現給導師看,導師才有可能會記住你。
一般導師聽到分數以後,結合往年分數線和錄取情況,言語之間會透露給你這個分數錄取的可能性,是很高、很低還是差不多。很高或差不多的話可能會對你表示祝賀或鼓勵,很低的話可能會給你委婉的拒絕,或建議你兩手准備、早做打算。你可以通過導師透露出的這些信號來做下一步准備。
2、給導師的郵件怎麼寫?
給導師的郵件有什麼作用呢?就是讓導師知道有你這么一個人,和導師建立瞎宏簡聯系。在導師的郵件中要詳細說明自己是要報考他的研究生,然後介紹自己的情況,可以附上成績單還有一些正面材料,不要寫誇誇其談的東西。最好就是一些硬體如獎狀的掃描件、你的論文(節選)等。
還要很深刻地講出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絕仿,要真實不說大話,寫出對該專業的理解,以及為什麼選擇跨校和報考該老師的原因。最後寫上你對未來的憧憬和規劃,讓導師了解你想要什麼你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表示對導師的崇敬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火,過火會感覺虛偽和輕浮,讀研又講究沉得下心,所以虛偽輕浮的是大忌。
更多在職研究生聯系導師注意事項的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在職研究生教育網(www.zzye.com.cn)。有其他疑問,【相關文章推薦】
報考2019年在職研究生一月聯考難嗎
2018年同等學力申碩獲得證書只需七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同等學力申碩嗎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開放網申報名中。
Ⅳ 在職研究生如何自己聯系導師
了解導師:在著手聯系導師前,首要任務是充分了解你所感興趣的導師。這包括其研究領域、學術成就、教學經驗等方面。全面的了解有助於你更好地定位自己,與導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
准備個人陳述:緊接著,精心准備一份個人陳述至關重要。陳述應包括個人背景、研究興趣、學術經歷、職業規劃等內容,要簡潔有力,凸顯個人特點和優勢。這樣的陳述有助於導師對你的初步認識,激發其興趣。
發送郵件聯系導師:完成個人陳述後,通過電子郵件向導師發送。在郵件中,闡述你對導師研究領域的濃厚興趣,以及渴望成為其學生的心願。提及你選擇該領域的理由、學術背景及成就,並表達你對學術與職業發展的期待。郵件是初次接觸的窗口,要確保內容專業且禮貌。
等待回復:發送郵件後,耐心等待導師的反饋。如果導師對你的申請表現出興趣,將會主動聯系你,邀請進一步溝通。若未收到回復,不必氣餒,可嘗試聯系其他導師。重要的是持續探索和嘗試。
進一步溝通:收到導師回復後,積極與導師建立聯系。了解其研究項目、計劃,表達你對該領域的熱情及參與意願。如果導師同意接收,接下來需准備面試和其他申請材料。准備充分、展現自身優勢,將有助於成功聯繫到心儀的導師。
總之,聯系在職研究生導師需要細致與耐心。充分了解導師背景,准備專業陳述,通過有效溝通展現個人價值。持之以恆,你終將找到合適的導師,開啟學術與職業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