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的收入知乎
Ⅰ 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授工資為什麼那麼高
民國那麼高的文盲率,當時的大學教授和今天的院士一樣稀缺。收入確實高,但是也沒太離譜,300大洋是很高了。當時北京的物價比上海便宜,20年代北京的大洋購買力相當於80-100元人民幣。(按照當時的糧食,豬肉,雞蛋等價格折算,下同)。一個月3萬,放到今天,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小中層而已。知乎不敢提收入的水平。今天的院士各種收入加起來不止這個數吧。社會總體創造財富的能力差,高薪也沒高到哪去。當時公務員,老師收入也是不低的。慘的是體力勞動者,特別是沒有特殊技能的。30年代上海普通行業男工20大洋,購買力折算相當於現在1200元。(上海30年代一個大洋大約6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技術工種,印刷,造船,郵政工人工資高的多,4000的也有。但是崗位稀少。當時工作時間比996狠,兩周或者一個月休息一天正常,工作10個小時以上正常。更低的是女工和童工,掙600元是常見的。收入最低的是保姆,住家一個月給100元到200元就打發了。農村吃飽都難,進城當保姆有吃有住,有點錢就不錯了。當時廚師,服務員,商業員工資都低,所以外出吃飯很便宜,原料價格加不多就是菜價,和今天的菜價完全不同。有人說毛當圖書管理員8塊大洋的事情,說800元怎麼活下去的。其實,也很簡單,當蟻族唄。
Ⅱ 大學老師的工資待遇大多是什麼水平
大學教師的工資是:
基本工資+講課的課時費+學校獎金福利制度。
比如:輔導員基本工資一千多元,一般教師,基本工資一千多元加課時費,每節課20到30不等。
以一個中部普通雙非大學的講師為例,基本工資看起來其實並不高,打到工資卡上只有8000出頭,公積金3000上下,再加上幾百元的保險,一年工資在12-15萬。
1、大學教師的績效收入
大學教師的績效收入要高很多,基本都在2-3萬以上,公務員績效高的地方,如蘇州、深圳等地,大學教師的績效也會更高,總之工資和績效的比例一般為7:3左右。
2、大學教師的科研收入
一個科研項目獎勵,一般能有4萬左右的獎勵,重點項目還會翻倍。省裡面也有一些低一點的項目,也有2-4萬的獎勵。
如果論文在期刊上發表了,一區直接獎勵2萬,二區也能獎勵1萬,三區四區的也有幾千塊的獎勵。
如果一個大學教師一年文章、項目搞的多,平均年收入在20萬以上問題不大。
3、大學教師的人才引進
部分地區為了引進高校人才,往往會開出非常豐厚的條件。
例如某些大學在進行人才引進的時候,明確提出了50-90萬的底薪,另外還有100-150萬的安家費。
Ⅲ 在美國工作每年給家裡多少錢知乎
月薪(1200-2000)8000-15000元屬於低收入者,一般職業都是洗盤子的服務員或者效益不太好的工人,這樣的收入大概可以在租一個,可以養一部轎車。但是買房比較困難,不敢去外地旅遊,但是可以吃飽穿暖,但吃的不夠好,可以說過的比較節約。我覺得如果在中國內地一個地級市大概3000-4000月薪就能達到這種生活水平吧。
(2)月薪(2000-4500美圓)15000-30000元在屬於技術性白領或者有一定學歷的職員,比如:好企業的技術工人或公司職員或者教師等職業;這樣的收入大概可以供一套房和買一部,一個星期可以進一次館子,一年也可以旅遊一次,吃的還算可以,但是日子也是精打細算,但是幾乎存不到什麼錢。我想在中國內地一個地級市,比如:,這樣檔次的城市月薪5000-10000的收入應該可以達到這種生活水平,甚至活的比這還瀟灑。我去年到內地一個三線城市看望我的一個同學,他的月薪大概就是這個數,他有房有車,經常在外面吃飯,確實當地房價只要3000-4000一個平方,5千以上月薪在那樣一個小城市生活感到很舒服。
(3)
在月薪上(4500美圓)3萬的階層是屬於收入比較高的階層,屬於接近,比如:大學教授,醫生等。一個大學教授大概7萬美元,扣稅和保險後大概只有5-6萬美圓年薪。國外的個人所得稅特別高,在加拿大年薪上10萬加元的(相當於人民幣年薪68萬),要扣40%的稅,最後只剩下6萬年薪。如果在內地中部地區的地級城市能拿一萬以上月薪也就能達到美國的大學教授和醫生的生活水平,但是中國內地城市月薪上一萬的小老闆多的很,上千萬的富豪也很多,比如:那些開礦的,搞房地產的老闆更是遠遠超過美國的金領階層的生活。也就是說國外的貧富懸殊沒有中國這樣大,中國的富人稅收比較少。也就是說真正中國的問題是廣大的普通勞動者等收入太低了,但是那些在中國能養房和買車的家庭,可以說生活不比國外差多少。
Ⅳ 在大學里當教師工資一般是多少,有規定嗎
不同的大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不一樣。部屬省屬市屬以及民辦高校的入職門檻千差萬別,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且大學的地域差別非常大,北上廣深的學校和內地的一些學校的要求也不一樣。我以珠三角地區的高校舉例。
中山大學如果沒有博士學位,絕對進不去。而且現在還要求你博士期間必須有過硬的科研成果,年齡不能超過35歲。學科之間稍微有點差異,但是博士學位名校和科研強是最基本條件。碩士進來只能是流動編制,三年一簽,很多福利不能享受,表現不好自動淘汰。即便是教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也一樣。
同樣是的華南理工大學條件基本一樣,不過在某些學科上會有差異。但是沒有博士學位肯定拿不到固定編制。相對而言,教師的晉升比中大要容易一些。
廣州大學廣州工業大學情況稍微好些,雖然也要求博士,但有時候沒招到人,碩士也可以,且是固定編制。年齡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嚴格,科研的要求也松一些。當然,沒博士學位現在也基本沒戲。
深圳的學校一股坐在特區,工資待遇很好。深圳大學雖然不是,對老師入職要求極高,這兩年開始只接受海龜的博士了。另外,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雖說是高職類,現在的要求也是非博士不能進。這兩年連輔導員招聘都有博士畢業生投簡歷。
內地學校的話,我了解到有些學校碩士還可以進,雖然也越來越難。但顯然容易很多。例如江西的有一些高校,每年都有一定的碩士進去,即便是南昌大學這樣的211。而且很多專業的博士過去還給安家費和科研啟動費。至於一些地方的學院,前幾年都有本科畢業生去任教。我有高中同學在很差的本科學校畢業後,去了地方的學院教書,三十齣頭,已經是准退休狀態了。
來自知乎
Ⅳ 如何看待有大量中國大學輔導員水平太低的現象
我大學讀的是醫學院校,輔導員是一個比我們大不了好多的妹子,可能就大3歲左右吧。長相氣質俱佳,而且這個輔導員還給我們上課。上的那個課我現在畢業十年了,依然記得非常的清楚,婦產科學。不是因為她課上的太好,真心是因為她的課上得太差呀。至於她是怎麼混進輔導員隊伍的,據說是男朋友的爸爸是我們這學校這個地區的最大的醫院的某主任。因為我們這個醫學院校和醫院是有教學關系的,我倒不是來黑她的。我個人認為大學輔導員的主要的功能應該著重在於生活方面。這個水平低我想應該是指門檻低吧,大學輔導員更像是一個「保姆」。
輔導員的一年12季,一季更比一季忙
畢業季6月
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見證他們的青春,他們帶著祝福,為每一位畢業生辦理離校、就業手續,獻上庄嚴的畢業典禮和百感交集的畢業晚會,讓美好的大學駐留每位校友心間。
實踐季7月
驕陽下滑落的是奔赴各地實踐的學子,牽動的卻是他們關愛同學身體和安全的心,他們行走在實踐的路上,與學子同行。
派遣季8月
暑假裡靜謐的校園,於他們,已然是不曾停歇的忙碌,是畢業生檔案的逐份落實,是為一批學子的大學生涯畫上最後的句點,也開始描畫另一批學子的求學之旅。
迎新季9月
夏末的校園散發著獨特的青春氣息,報到接站、寢室走訪、開學典禮……他們即將開啟的是又一個四年的輪回,他們要做的是讓校園新生代安穩紮根校園。
評選季10月
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定,助學貸款、學費減免材料的整理,他們謹慎嚴格甚至苛刻,幫每一位優秀的學子圓夢,為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學子排憂。
挑戰季11月
秋季本就是收獲的季節,培育了一年的學生科研項目即將走上「挑戰杯」的舞台,他們陪伴著項目歷經立項、選拔、打磨的所有過程,此刻就像送自己的孩子奔赴考場。
推優季12月
團員推優、黨校學習、組織考察,黨員推優的工作嚴肅而又嚴謹,他們要做的是不出一點差錯,對學生負責對組織負責。
考試季1月
又是一年考試時,他們建設學風、宣傳考紀、傳遞誠信,是教育,是管理,更是保護。
陪伴季2月
萬家團圓之時總有一些孤獨的背影,遠離父母、親人的陪伴,但卻有他們在身旁,看望、慰問,共度一個美好中國年。
就業季3月
就業工作的沖鋒號已然吹響,職業生涯規劃、考研考公指導,他們為每個同學定製個性化成才方案,學生的美好前程是他們最大的欣慰。
心理季4月
他們像知心朋友,打開同學心扉,傾聽同學心聲,欣賞同學長處,贊美同學品質,排解同學煩惱,讓心靈沐浴在春風中,讓穩定停泊在校園里。
文化季5月
主題教育、五四合唱、陽光體育、青志活動……一場場精神大餐和文化盛宴,上演在夜晚和周末,他們是組織者、指導者,更是與學生一起沉浸陶醉的參與者。
所以說,普通人還真干不好輔導員的這個工作,而輔導員的核心的工作任務也並不是我們心裡認為需要多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管理好了大學生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一個輔導員真正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