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納米郵箱教授
㈠ 俎建華上海大學副教授
俎建華,女,博士,副教授,籍貫山東,中共黨員。2002年,畢業於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自2002年9月起,入職上海大學環化學院,至今。2005年6月,被評為「上海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其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備,納米-聚合物復合材料的合成、表徵及葯物定向釋放研究。
俎建華主持並完成多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等。近4年,她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22篇論文,其中4篇被SCI收錄,11篇被EI收錄。此外,她申請了三項發明專利,已獲得授權一項。
通過其研究,俎建華在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納米-聚合物復合材料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她的研究不僅推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也為葯物定向釋放技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俎建華的研究成果和貢獻得到了同行的廣泛認可。她發表的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學術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參考。同時,她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不僅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科技進步,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總體而言,俎建華以她的專業知識、創新精神和卓越能力,在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納米-聚合物復合材料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她的研究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學術成果,也為社會帶來了實際效益。
㈡ 上海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簡介
上海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科研實力強大。為了整合學校資源,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服務社會,學校在2001年5月成立了「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簡稱「納米中心」)。由兩位院士擔任主任與顧問,由上海大學科技處處長施利毅教授兼任副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納米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整合上海大學的跨學科優勢,促進學科建設,培養創新人才,支撐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並加強國內外的合作交流。目前,「納米中心」正在招收和培養來自化學、環境、材料等專業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建設包括「材料復合及先進分散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資源環境新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基地和平台。
「納米中心」還承擔著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納米材料化學」的建設任務,同時也是國家「211」重點學科「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上海市第三期重點學科「材料學」的主要建設力量之一。此外,「納米中心」還與企業合作,成立了多家校企聯合研究中心,如「上海大學-法國ESSILOR聯合研發中心」、「上海大學-海悅海洋工程船舶塗料研究中心」等。
近年來,「納米中心」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納米功能粉體規模化制備和應用技術開發」、「結構可控光催化新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開發」等項目分別榮獲2004年、200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無機粉體精細化及材料復合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高性能納米拋光材料及原子級表面平整技術」、「多尺度無機功能顆粒表面修飾和高品質復合材料開發及其應用」等項目則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和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納米中心」擁有一支由物理、化學、材料、電子、精密機械等學科的高級專家組成的團隊,其中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中博士學位者佔80%以上,是具有特色的科技創新團隊,榮獲多項集體榮譽。施利毅教授率領的「納米功能材料及應用」研究團隊入選上海市科委技術創新團隊,並榮獲2009年度上海市「教育先鋒號」稱號。施利毅教授還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計劃、上海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及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計劃等。
㈢ 上海大學施思齊教授怎麼樣
還不錯。施思齊教授是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獲得了較高的學術聲譽。施思齊教授是一位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專家,他的研究涵蓋了很多領域,例如能源材料與器件、光電器件、納米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