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跨二級學科找導師
㈠ 研究生研究方向自己定還是老師決定
研究方向的確定通常是入學時與導師協商的結果,這一過程體現了雙向選擇的原則,即學生和導師都需對選定的方向達成一致。研究方向一般對應於二級學科,是入學時確定的內容。然而,一旦確定了研究方向,如果學生希望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進行調整,也是允許的,但必須確保調整後的方向仍屬於同一一級學科範疇。
具體來說,選擇研究方向時,學生應當充分考慮個人興趣與職業規劃,同時也要考慮導師的研究專長與實驗室資源。導師會根據自身的研究領域和學生的能力,提供專業的建議,幫助學生做出最適合的選擇。而學生則應積極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共同決定一個既符合學術發展方向,又有利於個人成長的研究方向。
對於研究方向的調整,雖然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學生仍需謹慎考慮,確保新的方向不僅能夠為個人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還能夠與導師的研究課題保持一致,以促進雙方的合作與研究進展。通過合理的溝通與協商,學生和導師可以共同探索新的研究領域,為學術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㈡ 研究生的專業一樣為什麼研究方向不一樣
研究生在專業相同的情況下,研究方向卻可能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生錄取時通常依據二級學科進行,而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則由導師的科研方向決定。實際上,我們有時將研究方向稱為三級學科,二級學科是由國家規定的,而三級學科則是學校根據自身情況自行設定的。以吉林大學的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學科為例,其研究方向包括機器人的設計及應用、現代機械的設計及理論和工程機械的設計及理論等。
研究方向的多樣化不僅體現在二級學科和三級學科的設定上,還與導師的研究專長緊密相關。導師的研究領域和興趣直接決定了他們指導研究生的方向。例如,一位專注於機器人技術的導師可能會將研究方向設定為機器人的設計及應用,而另一位專注於機械設計理論的導師則可能將研究方向設定為現代機械的設計及理論。
此外,研究方向的選擇還會受到學科發展前沿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新興領域不斷涌現,如智能製造、智能交通等,這些領域也為研究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選擇。因此,即使是同一專業的學生,也可能根據導師的研究專長和學科發展前沿,選擇不同的研究方向進行深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方向的多樣性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研究空間,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位導師的研究方向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學生在選擇研究方向時,不僅要考慮導師的研究專長,還要結合自身的興趣和職業規劃,以實現個人和學術的共同發展。
總之,雖然研究生專業的名稱可能相同,但研究方向的多樣性是基於導師的科研背景和學科發展趨勢的。這種多樣性為研究生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廣闊的研究空間,有助於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㈢ 醫學研究生轉專業能不能跨二級學科
醫學研究生轉專業可以跨二級學科。
我國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本科教育中稱為「專業類」,下同)和二級學科(本科專業目錄中為「專業」,下同)三級。
按照國家2011年頒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3大門類,每大門類下設若干一級學科,如理學門類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14個一級學科。
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跨專業考研應遵循以下規律:
第一,跨專業佔有優勢的學科一般是數學和外語,因為這兩個專業的學生首先在全國統考中就佔了「便宜」。而且,理工類各門專業基礎課都與數學相關,學好了數學,轉經濟、自動化、計算機就具有「比較優勢」,基礎也比較扎實。
第二,相對而言,考生比較認同的規則是「理轉文易,文轉理難」。純文科如歷史、中文等專業更側重於感性認識,所有專業都可嘗試報考。但是文轉理就不同了,高等數學就是第一個大門檻。所以,文科轉理工科要慎行。
第三,轉專業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則」,即尋找相近專業或相關學科來跨考。最安全的方法還是找同一門類下或同一基礎理論下的不同分支,如果自身實力不是特別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第四,跨專業考研也要「投石問路」,就是說在備考時找准相關院系和導師。有的學校和院系歡迎鼓勵跨專業報考。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㈣ 研究生復試,跨專業 優缺點
一、研究生復試跨專業優點
一方面,跨專業考生的專業素養可能確實不如本專業學生,但跨 考考生原專業的專業素養可以說是所跨專業的新鮮血液,如果能將兩者融會貫通,則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好多院校文科專業導師格外青睞於理科專業學生跨考,雖然學科跨度大,但擁有縝密邏輯思維能力的理科生可能會給導師帶來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
二、研究生復試跨專業缺點
研究生不同於本科生,研究生生涯中更多的是跟隨導師從事科研活動,因此所跨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確實是跨 考考生的短板。
三、對於跨專業考生在復試過程中有如下幾點建議:
1、改變跨專業自卑心理
如前所述,作為跨專業考生有其特有的優勢,導師並不會歧視跨專業學生,他們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科研項目管理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以及專業實踐和拓展能力等。因此該類考生應將大學期間所做的科研項目、發表過的論文及其他能證明上述能力的獲獎情況向導師或考官著重介紹,以此作為論據證明自己適合做一名科研人員。
2、加強所報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
在面試過程中會涉及到專業課面試,但內容相對基礎,考生對於專業知識方面所要做的是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廣泛的了解所報專業主幹學科,了解其基本知識框架即可,面試時遇到不會的問題,首先應誠實的告訴老師這個問題沒學過,然後迅速反映該問題所屬學科,就題目中的關鍵詞進行解釋擴展,如果時間充裕,可將自己所了解到的該學科內容詳盡的介紹給老師,以此來彌補不會問題的不足。
3、了解相關行業熱點,研讀前沿文獻
了解行業熱點問題,並研讀所報導師發表的文章可以在與導師見面時加不少的分,使導師印象深刻,雖不是科班出身,其前沿問題或文獻可能讀起來比較吃力,但在與導師簡單交流或者向導師提問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展示考生勤奮好學以及專業拓展能力。
拓展資料:
研究生復試考試制度
為了確保復試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規范選拔程序:
(1)明確了實施復試工作的權力、責任主體和管理職責:招生單位全面負責,校院二級管理,導師、專家集體考查。
(2)對一些重要的復試環節作出規范性要求,如每位考生復試時間一般不少於20分鍾,復試小組成員一般不少於5人等;每個復試小組還應對每位考生的作答情況進行現場記錄,並妥善保存以備查;同一學科(專業)各復試小組的面試方式、時間、試題難度和成績評定標准原則上應統一。此外,明確學校實行三公開:即復試要求公開,辦法公開,結果公開;同時要求招生單位統一制訂導師、專家遴選和工作規范,並對所有人員進行政策、業務和紀律的培訓,使每一個人明確評判標准、規則、程序和紀律。
(3)加強監督保障。包括實行考場監察和巡視制度,進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監督;廣泛接受考生和社會的監督,考生如果對復試結果有意見可以申訴。完善復試監督及復議制度。
在保證復試的科學性方面,近幾年教育部也作了許多改革:
(1)下放部分自主權給招生單位,使研招單位在選拔人才時有更多的自主性。2003年,教育部授權34所高校自主劃定復試分數線。2006年教育部明文規定,復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權重一般在30%~50%。2007年教育部再次明確招生單位可以實行復試一票否決制,也就是說只要復試不合格,不管初試成績多高,招生單位都可以拒絕錄取。
(2)不拘一格降人才。為有特殊學術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者,以及在科研或相關實踐中表現突出者,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經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可以適當加分,記入復試成績;經3名以上本校本專業教授聯名推薦,經學校推免生遴選工作領導小組嚴格審查,可不受綜合排名限制。
(3)考查的范圍更加寬泛,不僅是專業素質,還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能力等綜合素質。按照教育部的設想,復試的形式可以根據學科特點更加多樣化,有筆試、面試、實踐或實驗能力考核和心理測試等。
研究生復試相關規定
(一)招生單位要對所有擬錄取考生進行復試,如有必要,可再次復試。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二)招生單位在復試前對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對考生的學歷(學籍)信息有疑問的,招生單位可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明。
(三)復試時間、地點、內容範圍、方式由招生單位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序由招生單位公布。全部復試工作一般應在每年4月底前完成。
(四)對以同等學力身份(以報名時填報的信息為准)報考的考生(法律(非法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或旅遊管理專業學位碩士可除外),復試時,應加試至少兩門本科主幹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
(五)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遊管理、工程管理、會計、圖書情報、審計專業學位碩士思想政治理論考試由招生單位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成績。
(六)外國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成績。
(七)少數民族地區僅指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全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簡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區域。考生網報時應如實填寫民族身份,現場確認後不得更改。
(八)教育部依據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結合年度招生計劃、生源情況及總體初試成績情況,確定考生進入復試基本分數要求。單考生進入復試的基本分數要求由招生單位自定。
㈤ 碩士研究方向的選擇是自主選擇還是根據入學成績導師來劃分
1、幾乎所有的學校初試都只分專業的,研究方向是錄取之後確定的,只要招生單位內沒有在招生簡容章上寫明,那就是默認在復試的時候,根據你的成績,以及你的表現,雙向選擇,最後由學校的導師來確定你到底適合哪個方向。
2、通俗點講專業就是大類,方向就是小類。例如:中國人民大學的企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金融與財務管理等,最終拿到的學位證書都是管理學碩士學位,只是研究方向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