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復旦大學朱文華教授

復旦大學朱文華教授

發布時間: 2025-02-13 02:14:18

① 黃河頌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黃河頌》的創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險急流、怒濤漩渦、礁石瀑布,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

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醞釀並寫出了《黃河大合唱》組詩。此詩即為組詩八章中的第二篇。《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交響樂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

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張光年,湖北省光化縣人,中共黨員,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光未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並被選為第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1)復旦大學朱文華教授擴展閱讀

當代作家李朝全《詩歌百年經典·1917—2015》: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國精神的象徵。黃河的氣勢、黃河的力量正是這個民族的氣勢和力量。這是一條偉大的河流,歷史悠久、強勁頑強、浩浩盪盪,正如這個國家和民族。詩人歌頌黃河,就是歌頌這個蘊含著無限力量和激情的民族。

復旦大學教授朱文華《新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黃河大合唱》以黃河象徵中華民族的性格和命運,表達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斗爭勝利而艱苦奮斗的英雄氣概,其中這首《黃河頌》實則最集中地傳達了題旨。

南京師范大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厚江《〈黃河頌〉介評》:詩歌以『我『為抒情主體,由黃河的形象寫到黃河的精神,由』我『對黃河的贊頌寫到』我們『的決心。

② 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是復旦大學專門設置的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二級學院,成立於2000年7月。 網院依託復旦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學科綜合優勢,設置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社會緊缺專業。自成立以來,陸續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法學、經濟學、會計學、新聞學、旅遊管理、行政管理、社會工作、英語(商務)、日語(商務)、心理學、廣告學等專業。

學院概況

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是復旦大學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於高級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專門設置的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二級學院,成立於2000年7月。復旦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學校之一。

開設課程

網院依託復旦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學科綜合優勢,設置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社會緊缺專業。自成立以來,陸續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旅遊管理、行政管理、社會工作、法學、新聞學、漢語言文學、英語(商務)和日語(商務)、經濟學(工商管理)等專業。其教學計劃是以我校已設專業教學計劃為藍本進行相應的修訂或重新制定的。

招生就業

2000—2006六年間,累計招收學生12000多名,已有三屆六批學生畢業,計4000名左右,按期畢業率為93%,平均就業率截止2006年2月為93.2%。目前在讀生8500多名。復旦大學(網路教育)畢業證書,國家承認,並經教育部統一電子注冊。成績優良並符合學位申請條件的網院本科畢業生,授予復旦大學學士學位。

網院不定期開辦非學歷教育的各類輔導班、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班,以及由泰復學習中心經辦的工商管理核心課程高級經理研修班、企業管理中層經理培訓班、電視傳媒復合型高級經營人才研修班、酒店管理專業證書課程班等。2004年始,還開設面向在讀大學生的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輔修專業。

教學模式

網院的教學有學習中心網路教學和在線教學兩種模式。

選擇學習中心網路教學模式學習的學生,主要在網院直接管理的學習中心和校外學習中心(教學點)集中上課。各學習中心之間通過區域網聯接,教師在主教室面授,其他教室學生則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實時共享。在上海市,現有網院直接管理的國權路、逸仙路、邯鄲路、東安路、上川路、天寶路6個學習中心和上海遠程教育集團、震旦學院2個合建的學習中心。另有16個校外學習中心,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地區。

選擇在線教學模式學習的學生,則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在網上點播課件學習,輔以定期組織的面授輔導。同時,網院通過網上答疑係統和網上監控系統來加強在線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的管理,並建立每門課程配置一名助教的制度。

技術資源

網院建有先進的支撐網路教育的多元化通信技術平台,即基於IP雙向視頻會議的實時教學系統,基於Web的教學與管理一體化系統和門戶網站等。現有多媒體教室33間,面授教室9間,計算機房PC機320台,語音室2間(共60座)。

師資力量

現任網院院長為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黨總支書記姜良斌副教授,副院長是應建雄副教授、丁石藤教授。各專業設有專業主任,系由該校相關院系分管教學的副院長或副系主任兼任。該校教師受聘網院任課的有李潔明、庄起善、謝為安、黃關福、黃勇民、劉海貴、洪劍峭、項杏林、龐志春、胡雨春、沈祖祥、朱文華、許道明、申小龍、張世信、黃芝曉等200多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佔50%以上。

為鑄造網路教育的品牌,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將堅持“復旦水準,優選師資,規范管理,確保質量”的辦學理念,進一步發掘潛力,勇於創新,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新潮中繼續前進。

設備介紹

學院資源

網院成立至今,已投資了2400萬人民幣,建設教育網站、網路教育平台和面授教室。現有教學基地(教學點)本市4個,外地5個。有36間多媒體主分教室,10間面授教室,計算機房PC機320台,語音室(60座)一間。同時網院還與校圖書館合作,實現校數字化圖書館與網路教育學院的資源共享,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服務。

學院教育平台

網院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教育平台共分為三個部分

(1)基於IP雙向視頻會議的實時教學系統。實現了跨地域的實時交互授課,教師在基地和教學點主教室面授,分教室通過衛星或專線實時接收授課內容,必要時通過主、分教室互動功能,教師與學生可即時互動交流。

(2)基於Web的教學與管理一體化系統。主要利用基於Web的B/S技術與流媒體點播技術來實現,學生、教師、管理員能通過Internet/Intranet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輔導及管理。此外還准備利用電信的Internet的`寬頻入口(ADSL)或廣電的有線電視(CABLE)網路作傳輸手段,推行廣播式(非實時)授課,並輔以網上和集中式答疑的教學方式,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

(3)門戶網站。主要功能包括發布學院教務、教學、招生等信息,進行學生網上注冊、學籍管理,提供視頻流課件點播,提供E-mail服務和數字化圖書館服務等。

領導介紹

徐忠

男,1945年4月生於貴州,漢族,教授,中共黨員。

1969年畢業於原上海第一醫學院衛生系,1978年10月至1981年元月在上海第一醫學院攻讀流行病學碩士,1983年元月至1984年元月在澳大利亞國立衛生及醫學研究院進修腫瘤流行病學,1994年4月至1994年8月在美國西雅圖弗雷德、赫金森癌症中心合作研究。

曾任原上海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校教務處處長、上海醫科大學副校長、校黨委常委。2000年4月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

長期從事流行病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特別是腫瘤、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參加過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原發性肝癌的危險因素研究”的工作,主持過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成人高血壓的一級預防”課題的研究。在教育研究方面,主持過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的課程體系改革項目“重點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等課題的研究。發表過論文三十餘篇。擔任過上海預防醫學會理事,全國醫學教育學會醫葯教材建設研究會副理事長,日本流行病學雜志 (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的編委,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曾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參加第三、四次國際心臟病預防大會,亞洲東部地區腦卒、冠心病協作隊列研究學術會議等。

曾獲得過“上海醫科大學先進工作者”、“上海醫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中華國際醫學基金會林宗楊教育獎”等表彰。

沈永寶

男,1945年生,漢族,教授,中共黨員。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留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曾開設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文學期刊副刊史等課程。獲得復旦大學教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有專著和合作撰寫著作7種,輯錄著作4種,發表論文74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三等獎各1項,著作三等獎1項。

1993年起任復旦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主管教學組織工作,包括教學思想研究,教學計劃修訂,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學風和考風規范,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語言文字規范化等。曾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2000年8月調任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副院長,主管教學和日常運行工作。

丁石藤,男,1949年8月出生於上海,漢族,高級工程師。1968年畢業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1978年至1982年在南京郵電學院廣播電視專業學習。1969年到吉林省梨樹縣插隊,1972年至1978年在長春火車站工作。1982年作為技術員被分配到南京東方無線電廠,先後任設計科副科長、科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1996年調入上海醫科大學,任網路中心副主任、電教中心副主任。2000年任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副院長。

學院地址

學院辦公室和招生部在復旦大學文科大學11樓辦公,其餘部門在國權路基地(即國權路325號)辦公。

③ 朱文華的介紹

本詞條為消除歧義詞條,共介紹了三位同名的人物,分別為復旦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所長、雕刻藝術家、崑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師。

④ 魏韶華生平

1980年,魏韶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蘭州大學中文系,開始了她的學術生涯。在校期間,她的學術才華得到了認可,榮獲了全校學生論文報告會的一等獎。1984年,她順利通過論文答辯,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其學位論文更是有幸入選了全校的優秀畢業論文集。以此為契機,魏韶華留校任教,並與著名學者吳小美教授合作,共同深入研究中國現代文學。


1987年,魏韶華繼續深造,考入蘭州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成為吳小美教授的得意門生。經過三年的勤奮學習,她於1990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論文答辯,取得了文學碩士學位。此後的1993年,她調入青島大學中文系,繼續在教育一線耕耘。


1997年,魏韶華決定挑戰更高的學術高峰,她考取了復旦大學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方向博士研究生,師從朱文華教授。在復旦的學習期間,她表現出色,榮獲了研究生獎學金。經過數年的潛心研究,2000年,她順利通過論文答辯,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為她的學術生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復旦大學朱文華教授擴展閱讀

魏韶華,男,1963年生於山東東阿,文學博士。與人合作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多項,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子課題1項、市廳級和校級科研課題多項。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雜志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國文科學報文摘》、《魯迅研究年鑒》等全文轉載或摘編,獨立出版學術專著1部,與人合作出版學術專著多部。獲省部級優秀科研獎3項,市廳級優秀科研獎8項。現為青島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兼任中文系副主任。

熱點內容
美國大學offer樣子 發布:2025-02-13 05:16:21 瀏覽:14
大學生布置教室 發布:2025-02-13 05:13:37 瀏覽:790
考研自動化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5-02-13 04:55:35 瀏覽:602
美國西北大學交流學院 發布:2025-02-13 04:55:26 瀏覽:173
銀魂女子大學生日常 發布:2025-02-13 04:44:49 瀏覽:947
廣州大學城列印店 發布:2025-02-13 04:29:17 瀏覽:207
鄭州海馬本科生怎麼樣 發布:2025-02-13 04:13:10 瀏覽:859
大學學生可選教授上課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948
廣西醫學大學研究生學院 發布:2025-02-13 04:13:02 瀏覽:88
南通大學連玉龍教授 發布:2025-02-13 04:08:42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