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武漢大學李振教授如何

武漢大學李振教授如何

發布時間: 2025-02-13 10:30:49

❶ 中南大學怎麼樣啊詳細點的~各個專業

中南大學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 「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學校概覽欄目是中南大學的全景圖,將引導你把握住中南大學這所名校的整體風貌。該欄目由學校概況、歷史沿革、學校領導、院士風采、學科專業、統計資料 和校園漫步7個子欄目組成。其中,學校概況子欄目簡要地介紹了中南大學的基本情況和辦學特色,並提供學校視頻介紹的下載;歷史沿革子欄目圖解了原中南工業 大學、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的組建和發展情況;學校領導子欄目介紹了學校現任14位校領導的簡歷;院士風采子欄目介紹了已故的陳新民、陳國達2位院 士和目前在中南大學工作的王淀佐等15位院士的學術成就;學科專業子欄目介紹了中南大學涵蓋了工學、理學、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哲學、教育 學、歷史學等十大門類的學科體系與專業設置情況;統計資料子欄目提供了中南大學學年度基層統計主要數據;校園漫步子欄目展示了中南大學幽美的校園景觀。 學校領導 校 長:黃伯雲(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 黨委書記:高文兵 (原國家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司司長) 名譽校長:周光召(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校地理位置 中南大學坐落在湖南省長沙,主校區位於長沙市河西的嶽麓山下。「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廣袤無垠的湖湘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偉人。 學校背依巍巍嶽麓山,東臨滔滔湘江水,山水交映,風景如畫,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2009年9月位於湘江西岸,嶽麓南庭,一期投資25億的中南大學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一流的校園設施將加快中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學的有力步伐[1]。
下設二級學院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藝術學院
商學院 法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
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政治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 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學院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信息物理工程學院
護理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葯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軟體學院 基礎醫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口腔醫學院 體育教研部
航空航天學院
學校傑出院士 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的科學家(3人) 王淀佐 姚開泰 金展鵬 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的科學家(13人) 王淀佐 黃伯雲 周宏灝 夏家輝 黃培雲 何繼善 鍾 掘 古德生 劉業翔 劉寶琛 曾慶元 曾蘇民 左鐵鏞 世界級學術學派 作為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高校之一,中南大學在金屬材料、礦物加工、概率論、醫學領域均擁有世界級的學派。 生物冶金:由中南大學校本部王淀佐院士開創,目前金屬材料領域亞洲第一,世界前三。 金氏理論:由中南大學校本部金展鵬院士發明的「三元擴散偶——電子探針微區成分法」——金氏相圖測定法及其相圖理論以及他領導的相圖計算和材料設計研究所,與美國國家標准技術研究所、英國伯明翰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相關學術群體齊名。 地窪學派:由中南大學校本部陳國達院士開創,是國際上公認的學派。這一學說與19世紀發現的地槽、地台學說共榮,被稱為大陸地殼第三構造單元;與20世紀的板塊學說齊鳴,是地學界在20世紀的兩塊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由中南大學鐵道校區中國數學界頂尖科學家侯振挺開創,其「齊次可列馬爾夫過程」與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並稱中國第一,在數學界有「北陳南侯」之稱。 湘雅學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秉承「公勇勤慎,誠愛謙廉」「求真求確,必邃必專」的院風,近百年來造就了張孝騫、湯飛凡、謝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醫學專家,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共為三名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醫學家發行了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其中有兩名畢業於湘雅醫學院,分別為微生物學家湯飛凡與內科學專家張孝騫。 中南大學是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與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在中國同時進行標准試點研究的兩所院校之一,是第一批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是美國耶魯大學在華唯一的姊妹大學,在教育部推出「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中,湘雅醫學院也是南方唯一入選的醫學院。 中南大學從建校起即從事軍工研究,建有航空航天學院、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院、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是承擔軍工項目和軍工科研經費最多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唯一具有武器裝配生產許可證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先後承擔並完成了以國家級科研任務為主體的各類科研項目80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200餘項,擁有專利40餘項。曾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製,第一座生產性原子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的建造,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枚洲際導彈、第一顆同步衛星、第一枚運載火箭的發射、神舟飛船、大飛機、高速列車等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嘉獎,並多次授予「全國高校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國防軍工協作配套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同時中南大學也是唯一擁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備軍官培養基地為軍隊培養軍官的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南大學全面採用大類招生,學生在錄取時是沒有專業的,只有大類,學校第一年基礎課程都是相同的,一年後可以根據對專業的了解來選擇大類下涵蓋的所有專業。中南大學認為本科生更需要導師指導,學校為每名學生(部分專業)指定了指[2]導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專業、選擇專業,類似於研究生的模式。綜合實驗樓大類錄取後,第一年課程學習成績在前5%的學生可以選擇跨大類。選擇之後,在另一個大類里再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中南大學學生選擇好專業後,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來選擇課程,學校會對每個專業品牌設置課程平台模塊,同一個專業對不同的學生來說,課程可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充分體現個性的課表,同一個班、同一門課有些同學可能是在大二上學期修,有些可能是在大二下學期修,還有些可能是在大三修,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修就可以了,學生的選擇十分靈活。 中南大學學生對任課老師有充分的選擇權,每一門課都有多名教師講述,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任課教師。也就是說在同一課堂,可能有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上課。 中南大學學生畢業時,可以自己選擇就業方向。每個專業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比較多,也就是常說的專業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來選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研究方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自2000年以來,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43項,居全國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獎3項,居全國高校第1位;分別為「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高效利用與高性能鋁材制備理論與技術」 教育部推出「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以來,中南大學有7項成果入選,居全國高校第3位。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專利實施率達70%,中國高校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第三名。2010中國高校國家重大科技進步獎排行榜,中南大學以6個一等獎位列第二,僅次於清華大學。 2008年粉末冶金國家工程中心榮獲國家發改委全國評價第一名。 2008年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研製出世界首塊高血壓病基因診斷晶元。 2008年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方加勝教授獲亞洲醫學界最高獎,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2008年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第六名,中南大學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培養億萬富豪人數最多的高校。代表富豪有王傳福、梁穩根、何清華、張鍇雍、唐修國等。 2008年發改委授予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獎」,教育部系統高校獲得4項。黃伯雲校長領銜的「C/C復合材料航空剎車副國家重點工業性實驗項目」獲此殊榮國家基地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中央軍委 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院 mu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 有色、稀有及粉末冶金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生物冶金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化學生物學與創新葯物創新引智基地 癌變與侵襲原理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 教育部有色金屬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生物冶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軌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現代復雜裝備設計與極端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中國人類遺傳相關疾病資源庫及共享信息平台 教育部鋁合金強流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有色冶金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先進電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葯物基因組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糖尿病免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 衛生部癌變原理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腫瘤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人類幹細胞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 衛生部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鐵道部 鐵道部高速列車研究中心 國家環保總局 國家環境保護有色金屬冶金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國家金屬礦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中國有色金屬信息物理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分離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礦產資源生物技術與加工重點實驗室 金屬塑性加工摩擦潤滑重點實驗室 中國有色金屬開放實驗室 湖南省 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湖南重點實驗室 本部南校區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有色資源與水害探查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深部資源開發與災害控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腎臟疾病與血液凈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學安全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遺傳葯理學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礦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金融識別與自助服務平台工作技術中心 湖南省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湖南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馬王堆古屍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 湖南省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治療研究中心 湖南省幹細胞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亞健康診斷與干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節能評價技術研究中心中南大學學術期刊有《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醫學版和社會科學版,《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等學術刊物。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是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中南大學承辦的、以有色金屬材料和冶金學科為主的兩種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被列為2003-2006年度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EI核心庫收錄,其英文版《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被SCI擴展版和EI核心庫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被EI核心庫、《化學文摘》等國際和國內主要文獻機構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要用於國際學術交流,被SCI擴展版和EI核心庫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是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被美國醫學索引(IM,MEDLINE)、荷蘭醫學文摘(EM)、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生物學文摘(BA)及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核心庫)等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其論文常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有影響的文摘類刊物轉摘或全文轉載。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6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 土木工程 礦業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1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鐵道夜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有色金屬冶金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遺傳學 葯理學 神經病學 外科學(胸心外) 耳鼻咽喉科學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 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外科學(普通外科) 22個湖南省重點學科 測繪科學與技術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冶金物理化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應用化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 病原生物學 內科學(心血管病) 兒科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 管理科學與工程 耳鼻咽喉科學 熱能工程 鋼鐵冶金 計算機應用技術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外科學(神外) 內科學(腎病) 50個國家211工程「十五」重點建設學科 · 倫理學 · 金融學 · 經濟法學 · 高等教育學 · 英語語言文學 ·應用數學 · 分析化學 · 生理學 · 工程力學 · 熱能工程 · 化學工藝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安全技術及工程 · 地質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外科學(傳染病) · 護理學 · 外科學(秘尿外) · 婦產科學 · 口腔臨床醫學 · 衛生毒理學 · 行政管理 · 企業管理 · 科學技術哲學 · 國際貿易學 · 文藝學 · 社會學 · 計算數學 · 凝聚態物理 · 物理化學 · 生物工程 · 車輛工程 · 製冷及低溫工程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環境工程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內科學(血液病)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外科學(普外) · 外科學(神外) · 眼科學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會計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生物學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礦業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 中西醫結合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博士點 倫理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應用心理學 英語語言文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應用數學 凝聚態物理 分析化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工程力學 工程熱物理 熱能工程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計算機應用技術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葯理學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 應用經濟學 法學 政治學 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中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歷史學 數學 物理學 化學 生物學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學 土木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礦業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 口腔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西醫結合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碩士點 西方經濟學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教育學原理 課程與教學論 高等教育學 教育技術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 傳播學 美術學 設計藝術學 天體物理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構造地質學 系統分析與集成 固體力學 工程力學 環境工程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作物遺傳育種 蔬菜學 植物營養學 植物病理學 葯物化學 葯劑學 生葯學 葯物分析學 葯理學 圖書館學 情報學 專業學位點 臨床醫學博士 口腔醫學碩士 公共衛生碩士 公共管理碩士 工商管理碩士 工程碩士 安全工程 材料工程 測繪工程 車輛工程 地質工程 動力工程 工業工程 化學工程 機械工程 計算機技術 建築與土木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控制工程 礦業工程 軟體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物流工程 項目管理 冶金工程 制葯工程 國家教學基地 2個國家教學基地 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 國家工科化學教學基地 3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中南大學後備軍官培養基地
[編輯本段]國家精品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型 所屬一級學科門類 1 人工智慧 蔡自興 工學 2 物理化學 陳啟元 工學 3 材料科學基礎 余志明 工學 4 智能控制 蔡自興 工學 5 資源加工學 胡岳華 工學 6 金屬塑性加工原理 張新明 工學 7 冶金原理 李劼 工學 8 粉末冶金原理 阮建明 工學 9 礦業經濟學 陳建宏 工學 10 材料結構分析 姜鋒 工學 11 隧道工程 彭立敏 工學 12 有機化學(生物醫葯) 羅一鳴 工學 13 管理信息系統 陳曉紅 管理學 14 行政倫理學 李建華 管理學 15 計算機網路 高陽 理學 16 大學物理 楊兵初 理學 17 無機化學 黃可龍 理學 18 物理實驗 徐慧 理學 19 數值分析 韓旭里 理學 20 衛生統計學 孫振球 醫學 21 病理學 文繼舫 醫學 22 人體解剖學 羅學港 醫學 23 生理學 羅自強 醫學 24 葯理學 周宏灝 醫學 25 兒科學 易著文 醫學 26 診斷學 張桂英 醫學 27 內科學 廖二元 醫學 28 病理生理學 肖獻忠 醫學 29 精神病學 張亞林 醫學 30 臨床麻醉學 郭曲練 醫學 31 神經病學 肖波 醫學 32 傳染病學 范學工 醫學 33 社區護理學 何國平 醫學 34 醫學分子生物學 胡維新 醫學 35 無機材料科學基礎 姜濤 工學 36 機械設計基礎 王艾倫 工學 機械類 37 操作系統原理 胡志剛 工學 電氣信息類 38 固體物理學 郭光華 理學 物理學類 39 工科大學化學實驗 李潔 理學 化學類 40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 朱建軍 工學 測繪類 41 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 吳超 工學 地礦類 42 流行病學 譚紅專 醫學 預防醫學類 43 臨床技能實驗學 沈守榮 醫學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44 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 徐克前 醫學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45 工程測量(網路課程)曾永年 工學 土建類 46 編譯原理 陳志剛 工學 軟體工程 …… …… …… …… 截至2010年,我校在「質量工程」一期建設中,共獲得國家精品課程56門,數量居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之後,名列全國高校第5位

❷ 中南大學哪些專業最好

一)自然科學

中南大學自然科學總分列全國高校第名,A/538。在自然科學的4個學科門中,理學第32名,B+/445;工學第23名,A/469;醫學第8名,A/162。中南大學沒有農學本科專業

1、理學:B+第32名/445。7個學科類8個本科專業。

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C+ 第59名/249;信息與計算科學:B 第36名/249。物理學類:應用物理學:D+/93。化學類:應用化學:A 第12名/188。地理科學類:地理信息系統:B 第14名/70。電子信息科學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B+ 第18名/127。材料科學類:材料物理:A++ 第1名/44。統計學類:統計學:A++ 第3名/106。

2、工學:A第23名/469。13個學科類25個本科專業。

地礦類:采礦工程:A 第3名/25;礦物加工工程:A 第3名/16;地質工程Y:A 第3名/16。材料類:冶金工程:A 第3名/21;金屬材料工程:A++ 第3名/62;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A 第5名/57。機械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A 第13名/214。儀器儀表類:測控技術與儀器:C/126。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B 第20名/102。電氣信息類:自動化:A 第17名/206;電子信息工程:B 第43名/256;通信工程:B 第33名/177;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 第36名/415。土建類:建築學:D+/96;城市規劃:C+ 第40名/77;土木工程:B+ 第19名/184;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B+ 第13名/92。測繪類:測繪工程:B 第5名/39。環境與安全類:環境工程:B 第45名/187;安全工程:A 第4名/46。化工與制葯類:化學工程與工藝:B 第20名/158;制葯工程:B 第13名/70。交通運輸類:交通運輸:A++ 第1名/67。工程力學類:工程力學:D+/51。生物工程類:生物工程:B+ 第17名/128。

3、醫學:A第8名/162。4個學科類6個本科專業。

預防醫學類:預防醫學:B+ 第11名/49。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臨床醫學:A 第6名/101;麻醉學:A+ 第4名/35;醫學檢驗:A 第6名/53。口腔醫學類:口腔醫學:B 第10名/47。葯學類:葯學:A 第7名/79。

(二)社會科學

中南大學社會科學居全國高校第61名,B+/557。在社會科學的7個學科門中,經濟學第77名,C/380;法學第68名,C+/361;文學第64名,B/487;管理學第38名,B+/491。中南大學沒有哲學、教育學、歷史學本科專業。

1、經濟學:C/380。1個學科類2個本科專業。

經濟學類:國際經濟與貿易:B+ 第31名/314;金融學:B 第54名/181。

2、法學:C+第68名/361。3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法學類:法學:C/277。社會學類:社會學:C/49。政治學類:思想政治教育:B 第38名/171。

3、文學:B第64名/487。2個學科類4個本科專業。

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C+ 第48名/233。外國語言文學類:英語:A 第25名/412;法語:B 第16名/39;日語:B 第54名/159。

4、管理學:B+第38名/491。3個學科類6個本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A 第16名/251;工程管理:A 第8名/121。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B 第79名/297;會計學:B 第58名/264;財務管理:B 第39名/129。公共管理類:行政管理:D+/119。

❸ 興寧有什麼名人

何子淵(1865--1941),字臨淑,諱東漢,興寧石馬人氏。廣東省歷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他先後在當地創辦多所新式中小學,開風氣之先,宣傳革命思想,培養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嘉應州主盟人,是廣東潮州黃岡起義領導人之一,曾秘密參與策劃廣州黃花崗起義。1914年響應孫中山號召組織討袁軍,後受命興辦礦業,籌措革命經費。1920年任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咨議,1925年為東征軍籌餉,1941年逝世。
羅孟郊(1091~1153)號休休,興寧刁坊鎮羅壩村人。北宋宣和年間探花,授職諫議大夫、翰林院學士。任職期間,奸臣蔡京擅權,朝政日非,孟郊疾惡如仇,「令」大學生陳東等上書,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稱他們為「六賊」。不久,欽宗便把「六賊」 中的王黼等治罪。當金人南侵時,欽宗懾於金人的氣焰,欲罷免主戰派右丞相李綱的職務,以討好金人。羅孟郊「復令」陳東上書,要求留用李綱為國效力。及後高宗南遷,秦檜當權,陰謀與金人議和,羅與葉三省等人極力反對,秦檜恨之入骨,命御史羅 汝揖奏謗羅孟郊「飾非橫議」。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2),羅孟郊被貶滴興國軍(行政區名,今湖北陽新縣),次年在貶所逝世。秦檜死後,高宗下詔復用孟郊等53人。朝廷得悉羅已去世,遂追贈他為禮部尚書,敕葬興國軍甘棠山。
羅慶輝(清康熙、雍正年間人,具體生卒年月不詳)興寧福興鎮錦華村人。《羅家通書》創始人。幼年家貧,刻苦好學。及長,隨親友赴河南等地做生意。其間,得一位懂天象的人,授以天文、星象、儀度、六王吉凶及預測禍福之術。後入京都,於欽天監內推算歷法,研究中外天文著作。學成,回到興寧家鄉編纂通書,名為《廣東省興寧縣羅家推算通書》(簡稱《羅家通書》)。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二,欽天監面奉上諭,恩准羅氏所編通書為民書式樣頒行。《羅家通書》受時代限制,雖小有封建迷信成分,但不乏科學真諦。其推算日月交蝕、月份大小、節氣變化極為精確,對季候風及其流向亦有所表述,以此指導人們注意外出航行安全、注意建築方位和安排農事工作等,使用價值頗高。該書刊行數百年,深受人們歡迎,銷量日增,最高年銷量數十萬冊。僅行銷全國,而且遠銷東南亞及歐美等地。在這些國家,凡有華人之地,便有《羅家通書》。
胡曦(1844~1907)字曉岑,號壺園,興寧興城鎮大巷裡人。晚清詩人、考據學家和書法家。一生詩作甚豐,有《湛此心齋集》共12卷,《湛此心齋詩話》2卷。以方言、諺語入詩,是湛此心齋集》的一大特色。其編輯的《梅水匯靈集》,搜集整理了嘉應五屬歷代詩人的優秀詩作。早年創作的《燕京感事》、《吊關天增》等,愛憎分明,被中外學者譽大推為黃遵憲新派詩的「同道先進」、「公度新派詩之先河」。同黃遵憲、丘逢甲一起被譽為晚清嶺南客家三大詩人。胡曦還是一位考據學家,編纂、整理了大量的鄉土文獻,計有《扮榆碎事》4卷、《甘露事類》3卷、《鄉哲良規》2卷、《宋鄉賢羅學士遺事考略》3卷、《興寧圖志考》12卷(今僅存卷一、卷二)等。《興寧圖志考》糾正了阮元《廣東通志》的錯誤,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貢獻之一。胡曦工書法,後人把他同宋湘、伊秉緩一起曦列為清代客家3位書法名家。
何天炯(1877~1925)字曉柳,興寧石馬鎮新群村人。中國國民黨元老、民主革命先驅。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毅然剪掉發辮,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先後結識了孫中山、黃興、廖仲愷等人。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創立同盟會,他與同邑13人毅然加入,被舉為會計。後任同盟會廣東支部長。當孫中山、黃興不在日本,同盟會群龍無首,組織渙散之時,何天炯與吳玉章等盡力設法團結各省在東京的會員,使同盟會工作得以正常進行,1911年赴香港與黃興等共同策劃廣州起義,負責運輸聯絡工作。辛亥革命後,歷任駐日全權代表、總統府最高顧問等職,為民主革命竭盡全力, 1925年在廣州病逝。著有《無赫齋詩草》、《山居一年半》和《革命史衡》。
何貫中(1888--1920),字庸非、輝淑,諱貫中,老同盟會員,興寧石馬人氏。保定陸軍大學畢業,民主革命先驅、辛亥革命志士、粵軍第一師上校團長,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六弟。1911年,湖北武昌起義爆發的當晚,作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六弟,消息靈通的何貫中第一時間得知武昌起義發生的情況,立即將同寢室的李濟深等同學組織起來,潛出軍校,炸毀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鐵橋。「漕河鐵橋被炸,清軍南下鎮壓起義運動的行程被耽擱,這不僅極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義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其更大的意義在於,這為革命黨人在全國范圍內舉事贏得了充裕的時間」,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傑出貢獻。1920年秋,援閩粵軍奉孫中山之命,經何子淵等人多方斡旋,何貫中與鄧仲元參謀長一起回師平叛桂系軍閥莫榮新,在惠州淡水與桂軍激戰時,不幸身負重傷犧牲,時年32歲,鄧仲元隻身脫險。孫中山大元帥隨即追授何貫中為上校團長,遷葬廣州粵軍第一師陵園,何貫中是安葬「粵軍第一師陵園」陣亡的粵軍最高級別高級將領。
鍾明光(1881-1915)廣東興寧人。字達權。幼家貧棄學,經商於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嗣赴南洋,接受了革命思想。民國2年(1913年)回國,准備參加討袁軍。不久,二次革命失敗,被迫再渡南洋。民國4年回國,圖謀繼續倒袁,在廣州參加丘漢苗領導的暗殺團。7月17日,向袁世凱爪牙龍濟光投擲炸彈,傷龍濟光,並傷斃衛士十七人。事後被捕,慘遭殺害。
黃文傑(1902—1939年),興寧市大坪鎮上大塘村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1925年參加革命,曾留學蘇聯,回國後長期在國民黨統治區擔任黨的領導工作,歷任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代理書記、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秘書長,南方局四人領導成員。在白色恐怖的艱難環境下,他忠貞不渝,意志堅強,機智沉著,堅持斗爭,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1939年7月,日本飛機經常對國民黨的陪都重慶狂轟濫炸,當時患傷寒病的黃文傑,因躲避日機轟炸,在防空洞里受了涼而發高燒,搶救無效。8月2日不幸逝世,終年僅37歲。黃文傑逝世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全體同志為之致哀,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親自送葬至墓地,為了悼念「對黨無限忠誠,對人對事大公無私」的黃文傑,《群眾》雜志出版專刊,《新華日報》登載了葉劍英《悼黃文傑同志的死》一文,文章稱贊黃文傑「是我們黨的駱駝從來沒有計較到他所負擔的輕重,而能任重致遠的渡過艱難的沙漠」
羅屏漢(1907~1935)原名慶良,別名志鴻,興寧大坪鎮白雲村人。土地革命時期閩粵贛邊區主要領導人之一。歷任中共興寧、江西會昌縣委書記、粵贛省蘇維埃執行委員。閩粵贛邊區游擊縱隊司令員、粵贛邊區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1929年前後創建興(寧)、五(華)、龍(川)革命根據地。民國二十一年(1932)初,江西會昌獲得解放,中共會昌中心縣委成立,鄧小平任中心縣委書記,羅屏漢任組織部長兼會昌縣委書記,在擴軍支前、發展蘇區生產,特別在黨的思想、組織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羅屏漢協助鄧小平組織江西軍區第三作戰區軍民,多次打退進犯閩、粵之敵,為保衛紅都瑞金、鞏固中央蘇區貢獻了力量。爾後,率領閩粵贛邊區游擊縱隊配合主力紅軍粉碎蔣介石的圍剿,有效地牽制粵軍北上「圍剿」中央蘇區的兵力,保衛了中央蘇區南大門。為此,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劉伯承曾撰文表彰羅屏漢所立戰功。
羅清楨(1905~1942)興寧寧新鎮高陂村人。著名版畫家,新興版畫運動先驅。早年畢業於上海新華藝術大學西畫系。後任中學教員,其間與摯友陳鐵耕(興寧人)等一道投入魯迅倡導的新興版畫運動。魯迅對其作品極為贊賞,曾推薦《起卸工人》、《前瞻中的回憶》等作品到法國、蘇聯參展,均獲國際版畫藝術界好評和獎勵。在「文化圍剿」的白色恐怖下,羅清幀遭受通緝而毫不畏懼,繼續積極推動新興版畫運動。魯迅在《木刻紀程》中稱道:「據我所知道,現在似乎已經沒有一個研究木刻的團體了。但尚有研究木刻的個人,如羅清幀,已出《清幀木刻集》二輯……這都是值得特記的」。抗日戰爭爆發後,創作《全國人民總動員》、《抗戰三部曲》、《戰地真容》等一系列戰斗性強、藝術性高的作品,深受抗日軍民歡迎。在羅清幀帶領下,興寧人陳鐵耕、荒煙、張慧、王立、羅映球等一批批青年版畫家脫穎而出,成績斐然。
羅香林(1900~1978)字元一,號乙堂,興寧寧新鎮水樓村人。著名歷史學家、客家研究開拓者。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師從梁啟超、王國維等著名學者。歷任中山大學、香港大學、珠海書院教授,獲香港大學終身名譽教授銜。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生平著書41種,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他首創族譜學,乃繼甲骨學、敦煌學、簡犢學之後,開拓了歷史研究新領域;其客家研究導論》、《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匯篇》等開創性著作, 為客家研究之學奠定基礎。抗日戰爭期間,羅香林任廣州中山圖書館館長,費盡心力,將館藏善本與重要圖籍,舶運至柳州石龍,之免罹戰火。羅香林畢生獻身學術,盡瘁教育,弘揚中華文化,享譽中外文史學界,人稱其為梅州八先賢之一。
李振(1900-1988)廣東興寧市刁潭村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曾任第十八兵團司令。於1949年12月率部在四川起義後,被委為人民解放軍川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及西南軍區高參室副主任。
李善邦(1902~1980)興寧葉塘鎮田心村人。中國現代地震科學研究開拓者之一,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及代理所長等職。李早年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物理系,民國期間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地震研究室主任,並在北京創建中國第一個用小型機械地震儀裝配的地震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設計製造大型和小型的51式水平向地震儀,裝配全國11個地震台站,為監視全國地震活動和開展地震科學研究奠定基礎;他主編的《中國地震目錄》第一、二集,為國家基本建設提供大量基本數據。李善邦畢生致力於地震研究,著述甚豐,其尤以50萬言巨著《中國地震》為地震科學研究奠定根基,贏得國內外地震學界的好評和尊敬。
張中(1907~1990)原名張佛湘,興寧永和鎮大成村人。早年參力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國家檔案局局長、黨組書記,並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和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他致力於國家檔案事業的開創和建設,多次著文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指導全國檔案工作,傳播和普及檔案專業知識,培養檔案專業人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張向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關於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提案,提案被採納後,又積極組織檔案法的起草工作。1980年,他曾率中國檔案工作代表團赴倫敦出席第九屆國際檔案大會。張中病逝後,治喪委員會公告稱其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檔案事業的主要領導人」。
張如心(1908-1976)興寧人。1926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後,任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研究部部長,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總政治部《紅軍報》主編、後方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34年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延安抗大主任教員,軍政學院教育長、延安大學副校長。1946年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教務長,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校長。1953年後任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高級黨校中央黨史教研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袁文殊(1910~1993)筆名舒非法,興寧大坪鎮小坑村人。著名戲劇電影評論家,新中國電影的開拓者之一。袁歷任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等職。他早年畢業於廣東戲劇研究所,1931年發表處女作一獨占鰲頭幕話劇《領帶》。1934年初,袁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七七」事變後,率隊到各地演出抗日救亡活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袁在上海、「匕京擔任電影界領導職務,為團結電影界人士,繁榮創作,推動電影事業的發展而不辭辛勞。其主要著作有獨幕劇集《民族公敵》、電影文學劇本《遼遠的鄉村》、論文集《電影求索集》和《影壇風雲錄》。直至彌留之際,袁文殊仍念念不忘黨和人民的事業,將其稿費12萬元贈送家鄉辦學。任電影界領導職務,為團結電影界人士,繁榮創作,推動電影事業的發展而不辭辛勞。其主要著作有獨幕劇集《民族公敵》、電影文學劇本《遼遠的鄉村》、論文集《電影求索集》和《影壇風雲錄》。直至彌留之際,袁文殊仍念念不忘黨和人民的事業,將其稿 費12萬元贈送家鄉辦學。
伍晉南(1911-2001)興寧人。192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征。曾任第三軍團政治部破壞部部長、第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工委書記、吉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建國後,歷任廣西省委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書記處書記,陝西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鄧逸凡(1912-2004)興寧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一軍團師政治部秘書、軍團組織部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組織部科長、師教導大隊教育處處長,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第五縱隊政治部副主任,新四軍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平型關等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縱隊政治部主任、華東軍政大學總隊政委。參加了魯南、萊蕪、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歷任解放軍政治學院教育長、副院長。廣東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張作梅(1918-1998)金屬材料和機械工程學家。興寧人。194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機械工程系。1949年獲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工程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機械電機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長春分院副院長,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
王佛松(1933-)高分子化學家。興寧人。195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60年獲蘇聯科學院化學副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88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王越(1903-2011)興寧人,當代著名學者、教育家,歷任暨南大學副校長、顧問,第一屆廣東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副會長,全國教育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編委,第一屆廣東陶行知思想研究會會長,第四、五屆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撰寫有《人格測量》、《教學原理》、《中國古代教育史》和《中國近代教育史》等專著。
黃華華,男,1946年10月生,興寧福興人氏,漢族。1969年9月參加工作,197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廣東省原省長、中央委員。

❹ 求東北電力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導師的信息

詳情: http://www.xbshw.com.cn/一、工程熱物理(080701)
序號 姓 名 職 稱 出生年月 學 位 畢業學校 研究方向 導師聘任時間 工作單位 總序號
1 李少華 教 授 1957.04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兩相流與傳熱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1
2 李振中 教 授 1956.01 碩 士 華北電力大學 鍋爐燃燒與環境保護 2002.12.03 國家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3 王巍然 副教授 1964.02 博士生 吉林大學 凝聚態物理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3
4 辛國華 教 授 1956.07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燃燒理論基礎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4
5 徐志明 教 授 1959.05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節能理論與技術 1997.12.25 東北電力學院 5
6 楊善讓 教 授 1938.11 浙江大學 節能理論與技術 1986 東北電力學院 6
7 周振起 教 授 1963.1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節能理論與應用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7
二、熱能工程(080702)
1 陳向偉 副教授 1960.04 博 士 吉林大學 電站鍋爐、節能、環保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8
2 付大鵬 教 授 1960.08 學 士 北京理工大學 電力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
3 郜時旺 高 工 1972.02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聯合循環發電技術、氣體凈化技術、空冷技術 2005.08.29 西安熱工研究院 10
4 胡 光 副教授 1950.04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鍋爐設備、燃燒、環保應用技術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11
5 胡思科 副教授 1958.07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供熱系統的優化設計與運行調節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2
6 黃其勵 教 授 1941.01 博 士 日本北海道大學 鍋爐燃燒與環境保護 2002.12.03 國家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3
7 紀宏舜 高 工 1956.05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鍋爐燃燒與環境保護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14
8 解海龍 教 授 1954.03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15
9 李 勇 教 授 1964.01 博 士 東南大學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1997.12.25 東北電力學院 16
10 李學恆 教 授 1946.02 吉林電力學院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7
11 劉東明 高 工 1961.01 碩 士 清華大學 電站鍋爐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18
12 盧洪波 副教授 1968.01 博 士 上海理工大學 鍋爐技術與環境保護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9
13 呂 太 教 授 1957.04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20
14 曲振堯 高 工 1957.12 碩 士 山東省委黨校 火力發電廠節能與環保技術 2005.08.29 山東滕州電廠 21
15 石志標 教 授 1960.06 博 士 吉林大學 熱力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22
16 史明伍 高 工 1966.01 碩 士 上海機械學院 電站鍋爐技術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23
17 孫 鍵 教 授 1936.09 吉林電力學校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24
18 王 力 高 工 1962.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站鍋爐技術及流化床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25
19 王 擎 教 授 1964.12 博 士 浙江大學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1999.07.12 東北電力學院 26
20 王金銘 教 授 1955.04 東北電力學院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27
21 武曉雲 工程師 1963.02 博 士 日本岡山大學 空調節能與環保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28
22 張艾萍 副教授 1968.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29
23 張炳文 副教授 1953.1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鍋爐排煙熱量的利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30
24 張永興 高 工 1957.0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站鍋爐、節能、環保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科學院 31
25 趙立華 副教授 1964.01 碩 士 北京理工大學 熱力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32
三、流體機械及工程(080704)
1 郭婷婷 副教授 1973.08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流體機械內流的數值與實驗研究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33
2 周雲龍 教 授 1960.09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鍋爐水動力特性、油-氣-水多相流動特性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34
四、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080802)
1 蔡國偉 教 授 1968.08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力系統運行分析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35
2 曹國臣 教 授 1954.08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力系統故障分析與繼電保護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36
3 陳樹勇 教 授 1962.00 博 士 電力科學研究院 專家系統在電力工業中的應用、含風電廠的電力系統分析 1999.07.12 《電網技術》雜志社 37
4 鄧集祥 教 授 1947.08 博 士 電力科學研究院 電力系統監測與控制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38
5 侯 勇 教 授 1965.01 博 士 清華大學 電機與電力電子技術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39
6 焦邵華 高 工 1972.02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微機保護、配電網自動化、電廠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 2005.08.29 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有限公司 40
7 蘭 華 教 授 1956.01 學 士 吉林工業大學 微弱小信號處理、理論電工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41
8 黎 平 教 授 1961.02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42
9 李 娟 副教授 1972.03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及FACTS研究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43
10 李國慶 教 授 1963.08 博 士 天津大學 電力系統安全性分析與控制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44
11 李天雲 教 授 1945.01 吉林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及電氣設備狀態監測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45
12 李秀卿 教 授 1954.0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力系統規劃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46
13 劉耀年 教 授 1951.01 吉林電力學院 配電系統PAS研究、神經網路理論及應用研究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47
14 穆 鋼 教 授 1957.03 博 士 清華大學 商業化運營條件下的電力系統運行分析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48
15 聶宏展 副教授 1962.03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故障分析與繼電保護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49
16 宋家驊 教 授 1939.11 清華大學 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配電系統、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 1985 東北電力學院 50
17 王林川 教 授 1955.08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運行分析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51
18 張連斌 教 授 1958.03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微型機繼電保護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52
19 張文生 副教授 1952.05 吉林電力學院 理論電工、電廠控制及供配電自動化技術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53
20 張宇輝 副教授 1962.09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數字信號處理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54
21 趙國梁 副教授 1963.12 博 士 日本北見工業大學 輸電網路的火力發電機群起停計劃問題的研究 2004.04.05 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 55
五、高電壓與絕緣技術(080803)
1 魯志偉 教 授 1963.08 博 士 武漢大學 電力系統接地技術、防雷技術、外絕緣合成材料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56
2 鄭良華 高 工 1964.01 碩 士 東北師范大學 高電壓技術、高電壓設備 2005.08.29 吉林電力科學研究院 57
六、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080804)
1 崔 實 教 授 1952.02 吉林電力學院 電機故障診斷、直流系統故障診斷及電機節能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58
2 黨 克 研究員 1960.06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機電一體化、發電設備狀態監測、計算機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59
3 韓學軍 教 授 1953.07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力系統自動化、計算機控制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60
4 任先文 教 授 1954.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微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61
5 譚敦生 高 工 1956.0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力電子應用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62
6 王建元 副教授 1971.01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能質量、無功補償、微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63
7 王義軍 副教授 1969.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計算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64
8 嚴干貴 副教授 1971.12 博 士 清華大學 電力系統模擬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65
9 曾令全 教 授 1955.01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傳動及控制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66
10 周 軍 副教授 1967.05 碩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微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67
七、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
1 韓 莉 教 授 1956.01 碩 士 東北師范大學 最優化理論及應用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68
2 劉廣生 教 授 1956.04 碩 士 東北師范大學 最優化理論及應用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69
3 王建國 教 授 1963.01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智能控制、工程軟測量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70
八、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2)
1 陳立軍 副教授 1968.05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檢測與節能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71
2 沈繼忱 副教授 1954.01 學 士 大連工學院 儀器儀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72
3 孫靈芳 副教授 1970.03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智能測控技術及裝置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73
4 張 銳 高 工 1969.1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工程軟測量 2002.12.03 吉林省電力科學院 74
九、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081104)
1 高經伍 高 工 1955.12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現代測試技術及儀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75
2 高慶吉 副教授 1966.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機器人控制、機器人視覺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76
十、計算機應用技術(081203)
1 敖麗敏 教 授 1956.02 博士生 東北電力學院 人工智慧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77
2 陳曉娟 副教授 1970.09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通信與信息系統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78
3 陳毓華 教 授 1962.00 碩 士 軟體工程及其應用 2002.04.11 美國HP公司 79
4 黨德玉 教 授 1950.11 東北電力學院 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及其應用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80
5 金正淑 副教授 1954.06 吉林工業大學 軟體工程及其應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81
6 李錫祚 副教授 1963.08 博 士 韓國明知大學 計算機系統集成與電子商務、工作流管理系統 2004.04.05 大連民族學院 82
7 孟祥萍 教 授 1961.04 博 士 東北大學 計算機軟體開發與應用技術 2002.04.11 長春工程學院 83
8 牛 斗 副教授 1954.01 吉林大學 計算機監視技術與智能儀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84
9 曲朝陽 教 授 1964.01 碩 士 大連理工大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85
10 宋人傑 教 授 1963.03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多微機系統的應用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86
11 孫增友 高 工 1963.01 學 士 長春郵電學院 計算機與通信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87
12 王耀輝 副教授 1964.02 學 士 北京大學 資料庫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88
13 楊英傑 副教授 1956.04 東北電力學院 通信技術及應用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89
14 於萬鈞 講 師 1966.09 博 士 吉林大學 工組流技術、電子商務支持系統、軟體系統體系結構及安全管理、復雜系統建模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0
十一、結構工程(081402)
1 甘鳳林 教 授 1964.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工程吊裝技術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91
2 賈玉琢 副教授 1964.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鋼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2
3 鞠彥忠 教 授 1963.11 博 士 東北工學院 工程結構振動理論與試驗研究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93
4 孔 偉 副教授 1965.06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輸電線路設計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4
5 李永平 教 授 1956.1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工程吊裝技術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95
6 劉士彬 副教授 1963.02 學 士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6
7 秦 力 副教授 1970.09 博 士 大連理工大學 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7
8 屈成忠 副教授 1967.11 博 士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基於性態與抗震設計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98
9 肖 琦 副教授 1962.03 學 士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 配筋及組合砌體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9
十二、應用化學(081704)
1 關曉輝 教 授 1962.01 博 士 長春科技大學 水處理技術及應用 1998.12.28 東北電力學院 100
2 李靜紅 副教授 1964.01 碩 士 吉林大學 光譜分析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01
3 李俊文 教 授 1953.06 吉林電力學院 熱力設備水處理工程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02
4 劉景明 副教授 1963.09 碩 士 華東工學院 環境工程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03
5 秦玉華 教 授 1963.03 博 士 吉林大學 化學儀表及監控自動化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04
6 孫墨傑 教 授 1967.04 博 士 天津大學 分析測試技術儀器、水處理技術及應用 2003.03.31 東北電力學院 105
7 孫志民 高 工 1959.01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水處理 2005.08.29 吉林市自來水公司 106
8 王德英 教 授 1959.1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金屬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07
9 王海濤 副教授 1968.01 博 士 吉林大學 電有機合成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108
10 袁世平 教 授 1945.06 吉林師范大學 水處理技術及應用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09
11 張萬友 教 授 1957.1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金屬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110
12 張瑛潔 副教授 1969.1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水處理技術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11
十三、技術經濟及管理(120204)
1 陳慶吉 教 授 1949.09 東北師范大學 技術創新管理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112
2 丁樂群 教 授 1948.05 博 士 中國礦業大學 技術經濟理論與實物務、電力技術經濟、動力經濟、電力市場 1993.06.02 東北電力學院 113
3 華 瑤 教 授 1956.01 吉林工業大學 市場營銷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14
4 李凡生 教 授 1946.12 東北電力學院 信息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電力市場、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115
5 陸興發 教 授 1963.12 博 士 東北師范大學 技術進步與創新管理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116
6 孫 巍 教 授 1963.09 博 士 吉林工業大學 企業經濟學 2002.12.03 吉林大學 117
7 王 欣 副教授 1964.05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經濟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18
8 郗偉東 副教授 1964.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產業組織理論、資本市場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19
9 邢躍群 教 授 1948.06 東北電力學院 技術經濟、財務會計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20
10 姚潔 副教授 1972.06 碩 士 吉林工業大學 技術創新與知識經濟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121
11 張 傑 教 授 1962.12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運籌學優化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122
12 張喜榮 教 授 1963.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經濟管理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23
13 趙曉彤 高 工 1965.07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技術經濟分析、發電交易管理 2002.04.11 中國電力科學院 124

❺ 李振的簡歷

199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2002年6月獲武漢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導師:秦金貴 教授)。在此期間,於1998年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教育部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2004年,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論文。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唐本忠教授課題組從事科學研究;2010年3月至8月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化學系Seth Marder教授課題組從事科學研究。2006年,被評為教授。2007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8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同年,入選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9年,獲馮新德polymer prize (Elsevier)。2011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

熱點內容
內蒙古科技大學招老師 發布:2025-02-13 14:32:54 瀏覽:591
雲南大學社會工作考研 發布:2025-02-13 14:19:58 瀏覽:427
揚州高露潔本科生待遇 發布:2025-02-13 14:19:23 瀏覽:873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類研究生招生 發布:2025-02-13 14:14:23 瀏覽:119
天津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2-13 14:13:34 瀏覽:210
人販大學生 發布:2025-02-13 14:04:21 瀏覽:263
河南中醫葯大學劉愛華教授 發布:2025-02-13 14:00:34 瀏覽:618
鯨魚上大學 發布:2025-02-13 14:00:04 瀏覽:164
相親男要找本科生 發布:2025-02-13 13:58:23 瀏覽:414
內蒙古財經大學專業代碼2017 發布:2025-02-13 13:58:15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