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博士導師表
『壹』 金大地的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專業技術職務:主任醫師,教授
專業:外科學(骨外)
導師層次:博士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
導師類別:學術型
最後學歷:1987年7月,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骨外科學,碩士研究生
工作單位: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歷任南方醫科大學(原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脊柱骨病外科、廣東省高等院校重點學科、廣東省醫學重點專科-脊柱外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骨外科學主任。廣東省「五個一」重點學科帶頭人,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專業特長
金大地教授,九十年代初留學瑞士蘇黎世大學醫學院,師從著名脊柱外科專家W.Dick教授、創傷骨科專家O.Tsenz教授。
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具有豐富的骨外科臨床經驗,擅長高危頸椎疾病、脊柱畸形、人工關節置換、骨與關節腫瘤等復雜病種的外科治療。
九十年代初,致力於國際內固定學會(AO學會)技術在國內的推廣應用;同期,在國內率先開展頸椎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治療頸椎病;單枚中空螺釘內固定治療樞椎齒突骨折;所創立的滲出期脊柱結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脊柱結核,其論文被中國科協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內學術論文」。
九十年代中期,開展脊柱側彎的三維矯形;經後路全脊椎切除矯治重度脊柱後凸(駝背)畸形。
21世紀初,開展脊柱非融合技術治療脊柱傷病,出版了國內第一部脊柱椎間關節成形術專著。其所領導的脊柱外科九十年代成為全軍脊柱外科中心;2002被評為廣東省醫學重點專科(南方醫院骨科);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高等院校重點學科(南方醫院脊柱骨病外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骨外科學。
學術任職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脊柱外科學組副組長
國際脊柱新技術促進學會中國分會副會長
中國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骨科雜志》副主編
《中華外科雜志》常務編委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常務編委
工作經歷
1987.08 - 1990. 11 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主治醫師、講師
1990.12 - 1992. 11 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1992.12 - 1997. 03 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行政副主任
1997.04 - 2004. 08 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行政主任
2004.08 - 2008.06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行政主任
2008.06 - 至今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骨科醫院), 院長
南方醫科大學骨科研究所 所長
科研成果
1. 新型脊柱內固定系統的研製開發與推廣應用(金大地等,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
2. 新型脊柱內固定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金大地等,「十五」軍隊重大科技成果獎,2004)
3. 頸椎外科幾種內固定術的臨床和解剖學研究(金大地等,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2001)
4. 脊柱內固定技術的推廣應用及新型脊柱內植入物的研製開發(金大地等,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
5. 頸前路中空螺釘內固定治療齒突骨折的解剖與臨床研究(金大地等,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
6. 攜帶型骨傷治療儀的研製與應用研究(金大地等,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
7. 攜帶型骨傷治療儀促進骨癒合的應用研究(金大地等,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
8. 誘導成骨系列研究(金大地等,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
『貳』 黃樹林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黃樹林教授,男,1953年3月出生,現為南方醫科大學教授、研究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他於1987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醫學院,獲得微生物和免疫學碩士學位。工作單位為廣東葯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葯學院生物制葯研究所。其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腫瘤基因免疫治療和生物制葯領域。
在學術任職方面,黃教授擔任廣東葯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葯學院院長及生物制葯研究所所長。他還是南方醫科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廣東葯學院病原生物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並擔任白求恩醫科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兼職教授和博導、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及博士生導師。此外,他還是北京軍區總醫院、解放軍肝病研究所的客座教授。黃教授在多個學術機構擔任重要職務,包括廣東省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物醫葯技術協會理事及中國生物醫葯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理事。他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科技廳評審專家、廣東省知識產權局評審專家、廣州市科技局評審專家及廣州市留學人員管理中心項目評審專家。同時,黃教授還是中國免疫學雜志和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的編委。
黃教授在科研領域有著豐富的成果。他的代表論文包括《人類TCRαβ家族V基因的進化研究》、《分子生態學》第二卷、《生物技術制葯》及《醫學免疫學》等。此外,他還獲得了多項獎項,包括廣東省醫葯科技進步三等獎、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廣東省科技創新二等獎等。黃教授參與的在研課題包括國家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這些課題涵蓋了特異性抗肝癌TCR基因葯物的研究、TCR基因轉染記憶性T細胞打破腫瘤免疫耐受的研究等,總經費高達476萬元。
『叄』 她是90後美女教授,博導,大學中職稱評聘有多難
這位90後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就是目前在南方醫科大學任職的李琳教授,李琳是一位90後,她年紀輕輕就被評選為大學教授,讓人十分羨慕,28歲的李琳成功被評選為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我們都知道大學當中的職稱評定非常有難度,必須要求大學老師具有很高的資歷,而且有很不錯的學術研究成果,才能夠被評聘為高職稱。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來介紹下李琳教授以及大學當中職稱評聘的相關標准和要求。
大學職稱評聘有一定的難度,有對應的評聘標准和要求,主要包括下面這幾個方面:
1、學歷水平:我們知道能夠被評為大學教授的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學歷,而且一般都為博士學歷,學歷越高,在職稱評聘當中所佔據的優勢就更高。
2、教齡:大學職稱評聘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准,那就是老師的教齡,教齡越久,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教學經驗更為豐富,那麼在職稱評聘當中也會有一定的優勢,而且有的大學職稱評聘是要求達到一定年限的教齡才能夠評選得上的。
3、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科研能力:在大學的職稱評定當中還有一個較為嚴格的要求,就是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科研能力和水平,90後美女教授李琳之所以能夠被評定為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不僅是因為她有高的學歷水平,更主要的還是因為李琳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能力以及科研創新能力。
那麼你們認為大學職稱評聘是否有難度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中留言交流。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問題,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