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電子信息學院研究生導師
1. 蘇大研究生院耿風霞導師
1、蘇大研究生院耿風霞導師是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無機層狀材料;版插層化學;二維晶體材權料;有機-無機復合材料;能源材料。
2、蘇州大學研究生院,2012年4月7日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教育部宣布取消研究生院設置行政審批之後由高校自主設立的首個研究生院。蘇州大學, 坐落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古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也是全國九所地方綜合性大學協作會的成員高校,其主要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是現存高校中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的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學科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2個學科門類。
2. 蘇大真的很黑嗎請蘇大在讀研究生幫忙告訴一下啊!!謝謝!!
黑,絕對的黑,只是很多傻子看不出來,蘇大研究生真正有本事的人還是少數,大多平庸之輩,當然我也算一個,本人當初考蘇大全憑一句話「蘇大的XX一般,適合一般人去考」,來了發現,確實很一般,還有很多一般也配不上,傻子為何說蘇大不黑,原因:1 部分專業招的的人很多,所以本校考生及關系考生所佔比例不大,自然外校的考生所佔比例很大了,所以貌似看不出有什麼地方黑,這是一般人的思維,只能看錶象,片面把握事物2 部分專業招的人雖然不多,但本校沒人報考,或者本校的太垃圾不爭氣,在專業課照顧的情況下還是沒人過國家線,此種情況下自然全是外校的,這個時候要黑就不太容易了,為什麼說蘇大黑了對於招生人數小於10個的專業,除開1到2個保研的,統一考試招生人數所剩無幾但恰恰這種時候正是檢驗的時候,同樣我們考查人的品性也是如此,特殊時刻才是表露人的本性的時候這個時候基本本校都會上的,其餘幾個名額讓外校的去爭吧本人老闆也多次向我提到不太願意要外校的,理由是本校的放心一些,能力強些笑話,傻子也知道,蘇大本校考蘇大的大多是什麼情況,何以肯定本校的能力比外校的強呢,考試成績就可以做一個說明嘛,沒見幾個本校的考的分數高的,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還是一個稀巴爛,還有什麼能力可言,
3. 蘇州大學 計算機學院 好的專業有什麼好的導師呢
蘇州大學計算機學院最強的方向是:中文信息處理。但是對於研究生來說,方向就只能是方向了,最重要的是選對導師。比如說,有些個大牛級導師,名氣確實很大,你選了之後會發現:帶你的基本就是他的在讀博士甚至是高年級的碩士。所以說不能單純沖著導師的名氣去做選擇。下面給個我個人的建議吧。蘇大的自然語言理解與中文信息處理方向我推薦的導師是姚建民老師,他的團隊今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在這個方向是首屈一指的,前年還舉辦了中日自然語言處理交流會,國內國際這個方向的專家學者雲集,姚老師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他們團隊的洪宇老師是從哈工大過來的青年才俊,極具責任心。對這個領域有相當獨到的見解,到姚老師團隊這幾年帶領學生出了數十篇高質量的論文。希望這些個信息對你能有用的~~
4. 蘇州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研究生導師的介紹
蘇大的黃賢武教授 ,1941年出生,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導師, 研究領域版是多媒體通信,側重圖象數權據壓縮和圖象重建技術的研究 。
趙鶴鳴 1957.09 教授 信號處理
汪一鳴 1956.02 副教授 計算機通信
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 數字信號處理
翁桂榮 1963.09 副教授 多媒體通信,感測器及電子測量
趙建龍 1941.07 高工 計算機通信
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 數字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周旭東 1964-12 副教授 信號處理
施國梁 1963-1 副教授 自動控制、機器視覺
.....
5. 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名單
院校專業:
蘇州大學坐落於素有 「人間天堂」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2011計劃」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蘇州大學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東吳大學,1900年創辦),開現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華,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大學學科體系舉辦的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東吳大學是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最先開展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也是第一家創辦學報的大學。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粗兆銀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並組建蘇南師范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范學院。1982年,學校更復名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其後,蘇州蠶桑專科學校(1995年)、蘇州絲綢工學院(1997年)和蘇州醫學院(2000年)等相繼並入蘇州大學。從民國時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國時代的開拓創新;從師范教育的文脈堅守,到綜合性大學的戰略轉型與回歸;從多校合並的跨越發展,到爭創一流的重塑輝煌,蘇州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蘇大人始終秉承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之校訓,堅守學術至上、學以致用,倡導自由開放、包容並蓄、追求卓越,堅持博學篤行、止於至善,致力於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獨立之人格、社會之責任」的模範公民,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為社會輸送了50多萬名各類專業人才,包括許德珩、周谷城、費孝通、雷潔瓊、孫起孟、趙朴初、錢偉長、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奧(yù)、鄭辟疆、楊鐵梁、查良鏞(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棟梁和社會名流;談家楨、陳子元、郁銘芳、宋大祥、詹啟敏等50多位兩院院士,為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蘇州大學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二大學科門類。學校設有 36個學院(部),擁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碩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學生1271人。學校現設132個本科專業,49個一岩宴級學科碩士點,3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0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現有1個國家一流學科,4個國家重點學科,20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 9個「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截止目前,學校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葯學與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免疫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農業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一般社會科學共15個學科進入全猜兆球基本科學指標(ESI)前1%,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ESI)前1‰。,學校現有 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級國際合作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3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台,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江蘇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4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4個省部級哲社重點研究基地,3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級公共服務平台,5個省部級工程中心。,全校現有教職工 5847人,專任教師3319人,其中包括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0位兩院院士,8位發達國家院士,34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2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位「萬人計劃」傑出人才,13位「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各類國家級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已初步形成。,蘇州大學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具備責任感、創新性、應用性和國際性的卓越型人才為定位,以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為指導,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夯實專業基礎、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重點,積極深化人才培養系統化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納米科學技術學院被列為全國首批 17所國家試點學院之一,成為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特區;學校設立了3個書院,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其中敬文書院定位於專業教育之外的「第二課堂」,唐文治書院在「第一課堂」開展博雅教育,紫卿書院致力於打造「新工科」拔尖創新人才的試驗場。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23門課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1門課程被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近年來,蘇大學子每年獲得國家級獎項700餘人次,在全國「挑戰杯」、奧運會等國內外各類大賽中屢屢折桂,在校碩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論文,相關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學校實施 「頂天立地」科技創新戰略,科研創新工作取得累累碩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領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45項,其中藝術學重大項目1項、藝術學年度項目3項,位列全國第5位;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立項數14項,全國第8位,連續三年位列全省首位;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4項,一等獎獲獎數位列全國第11位。自然科學領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7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1項,國防重大項目1項;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2020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第一合作單位),第八屆樹蘭醫學獎1項,第三屆「科學探索獎」1項;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國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選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位列全國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發表三大檢索論文4774篇,其中SCIE收錄3085篇,位列全國高校第26位;授權知識產權1390項,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681項、國際專利授權29項,實現知識產權轉讓和許可使用210件。此外,蘇州大學還入選科技部、教育部首批專業化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建設試點高校。,學校按照 「以國際知名帶動國內一流」的發展思路,全面深入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學校先後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200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擁有來自全球的來華留學生千餘人。2010年,入選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援建奈及利亞拉各斯大學;2011年,在寮國成功創辦中國第一家境外高校——「寮國蘇州大學」,該校現已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上的重要驛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學校發起成立中國—東盟醫學教育大學聯盟,打造中國-東盟健康命運共同體,助推「一帶一路」建設;2019年,全球首家紅十字國際學院掛牌成立,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2020年,學校獲批建立中國-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蘇州大學現有天賜庄校區、獨墅湖校區、陽澄湖校區、未來校區四大校區,佔地面積 4586畝,建築面積166萬余平方米;學校圖書資料豐富,藏書超500萬冊;擁有豐富的中外文資料庫資源,電子圖書215萬余冊,電子期刊192萬余冊,電子學位論文1225萬余冊。學校主辦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教育科學版和法學版三本學報及《代數集刊》、《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中國血液流變學》和《語言與符號學研究》等專業學術期刊。其中,《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近年來,刊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權威二次文獻轉載摘編,其轉載量一直位居綜合性大學學報排名前十。2018年,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教育科學版)雙刊同時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時入編北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來源期刊,《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和《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為CSSCI擴展版(2021-2022版)來源期刊。,新時代,孕育新機遇,呼喚新作為。全體蘇大人正以昂揚的姿態、開放的胸襟、全球的視野,順天時、乘地利、求人和,堅持人才強校、質量強校、文化強校,依託長三角地區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人文、地域條件,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成為區域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成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懷、更有作為的大學。
其他信息:
蘇州大學的最早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並組建蘇南師范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范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1982年江蘇師范學院改為蘇州大學。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先後於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並入蘇州大學。
6. 蘇大研究生的學費是多少保研的呢
蘇州大學的研究生學費政策有所不同,根據專業排名情況,通常情況下,每個專業的最後一名可能會被收取學費,但大多數情況下,學費是免除的。特別地,保送研究生(保研)則享有更多優惠,學費自然也是免除的。學校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金額大約為每月260元(具體數目可能有所浮動)。此外,導師(稱為「老闆」)也會根據個人表現提供額外補助,數額可能在50至100元之間,當然,也有吝嗇的導師完全不提供補助。
具體學費標准,根據蘇州大學官網公布的信息,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費為8000元/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費則根據專業不同而異,大約在6000至12000元/年之間。至於保研的研究生,由於學校已經為其提供了全額獎學金,因此無需支付學費。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保研生都能獲得全額獎學金,具體還需根據學校規定和個人表現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大學的研究生生活補助標准,除了學校提供的260元/月之外,還可能有其他額外補助。其中,導師提供的補助根據其個人情況而定,通常在50至100元之間,當然,有些導師可能會更加慷慨,提供更高的補助金額。此外,學校還提供一定數量的助研、助教和助管崗位,以幫助研究生減輕經濟負擔。
總體來看,蘇州大學的研究生學費政策較為靈活,對於成績優秀或有特殊貢獻的研究生,學校和導師通常會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學費減免、生活補助以及各種兼職崗位。因此,對於有意申請保研的研究生而言,除了關注學費政策外,還需關注學校和導師提供的其他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