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蘇教授的博客
㈠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的院系設置
該系是安徽大學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1958年),資深教授濟濟,師資力量雄厚,是安徽省頗有影響的系科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俄語系遭受嚴重沖擊, 間斷性停止招生十餘年之久。在國內外環境對俄語界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俄語系的前輩們仍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俄語事業。文化大革命期間(1978年)成立了《蘇聯問題研究所》(後易名為《俄羅斯研究所》)。對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等領域進行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並創辦了《俄羅斯研究》學術雜志。該雜志在全國同類雜志中位於前列。
隨著改革開放,俄語系恢復招生(1993年)。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俄語系開設了基礎俄語、高級俄語、俄語視聽說、俄語閱讀、俄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俄羅斯文學、俄羅斯語言文化國情、俄語詞彙學、俄語修辭學、俄語口語、俄羅斯文化史、經貿俄語、英語等課程。
俄語系共有教師9人,其中副教授5人,講師4人,外籍教師1人, 博士2人,碩士2人。教師隊伍不斷充實和加強,教學經驗日益豐富,科研水平日益提高。
俄語系每年招生,現有學生99人(每屆招25人)。俄語系的專業四級、八級考試的年平均通過率分別為95%和90%。近幾年的研究生平均錄取率達到40%。俄語系還在全國俄語大賽和中國南方地區俄羅斯語言文化知識競賽中多次獲獎。
俄語系與俄羅斯奧廖爾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兩校師生可互派到對方學校學習、進修或工作一年。俄語系每年有數名學生去俄羅斯奧廖爾大學插班學習。 安徽大學法語專業成立於1974年,是安徽省最早的法語專業。1978年恢復高考招生,2008年建立法語系,多年來為安徽省各高校、外經外貿企業、外事部門及涉外部門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本省的對外開放、經濟技術合作、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法語系共有教師9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1人,外籍教師1人, 博士1人,碩士5人。法語語言文學學科在一類和二類期刊上發表論文7篇,專著1部,出版譯著4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這也是安徽省內唯一的法語語言文學國家社科項目。
法語系所開設的課程有基礎法語、高級法語、法語視聽說、法語閱讀、法語寫作、翻譯實踐、口譯、法國文學、法語國家概況、經貿法語、法語詞彙學、法語口語、聽力、英語、計算機等課程。
法語語言文學學科特色之一是運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思想和方法研究法國當代女性文學,尤其是杜拉斯小說研究,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地位;特色之二是探索教學和翻譯的實踐性研究方法,並翻譯出版多部譯著。
法語系與法國貝藏松大學、伊維瑞大學、巴黎法語聯盟、法國格勒諾布爾第三大學國際語言中心、法國孔泰大區,法國巴黎Evry大學等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法國駐滬總領館合作成功舉辦「法國文化日」。對外交流有力地推動了法語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
法語系著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同時也注重培養復合型的外語人才,法語專業的畢業生英語為第二外語,均能通過英語六級水平考試。法語系的專業四級、八級考試的成績逐年提高,07級八級通過率為80%、08級四級通過率為100%。近幾年的研究生平均錄取率達到20%。2010年就業率為100%;2011年就業率為96.55%。在2011年全國法語歌曲大賽華東賽區中我系選手進入前四名。我校法語畢業生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法語系正朝著國際化辦學的方向發展,為培養高水平的法語專業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特色
本學科方向自1990年安徽大學設立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以來一直是該點的主導研究方向。在長期的科研和研究生的教學培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長期堅持莎士比亞戲劇研究,並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如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等重新解讀和審視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結合宗教文化與文學研究相結合,對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進行系統研究;獨樹一幟開展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研究。
學術地位
本學科方向已形成比較合理的學術梯隊,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科研經驗,尤其在莎士比亞研究、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研究和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研究方面成績比較突出。多年來本方向在《外國語》、《外語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莎士比亞研究論文章數十篇,其中有數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轉載。在美國文學研究方面,本學科方向採用跨學科研究方法,比較系統地梳理了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本方向對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特別是對英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路德亞德·吉卜林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已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外語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多篇相關學術論文,同類研究在國內學術界尚不多見。此外,本方向已出版《英語典故詞典》、《美國小說》,《英美戲劇》、《英詩選讀》等著作7部,並有《莎士比亞新論》等著作即將出版。本學科方向學術骨幹主持完成過「美國文學中的宗教思想研究」等多項省部級項目,其中一項獲安徽省社科成果獎。在研的項目有國家級項目1項(「魯德亞德·吉卜林研究」,2005年立項)、省部級項目5項。本學科方向在安徽省的英美文學研究界處於核心地位,吉卜林研究在中國的外國文學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
作用和意義
本學科方向是安徽省英美文學研究界的龍頭,對於提高安徽省社會科學的研究水平、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本方向的研究重點都是英美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問題,譬如莎士比亞研究是英國文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學中的宗教思想研究是國內外國文學界開始涉足的新領域,標志著國內外國文學研究的深入,對我們進一步了解英美乃至整個西方的社會、歷史、文化都有著重大作用。殖民主義文學研究更是後殖民文化思潮中的研究熱點。對英國維多利亞晚期殖民主義文學的研究尤其能使我們全面了解西方的殖民主義思想和實質,對於今天全球化大潮沖擊下我們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有著特殊的意義。
二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
英語語言學研究方向特色之一是把英語語言學理論研究同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翻譯史研究緊密集合;系統研究中國翻譯史、漢籍外譯史、中國各民族互譯史,翻譯理論以及翻譯與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形成了自己系統的翻譯史觀、翻譯理論多元觀。特色之二是對國外語言學理論進行批判地吸收與應用,把語言理論與省情相結合,系統研究欠發達地區英語教學模式與實踐模式。學科方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擁有高級職稱5人,博士5人。他們能了解和把握本方向的前沿理論和研究動態,知識面寬,科研力量強。多年來,在《外國語》、《中國翻譯》、《現代外語》、《外語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中國比較文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當代語言學》、《四川外語學院學報》乃至英國「Teacher Trainer」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該學科方向尤其是在翻譯史和翻譯與相關學科研究上與國內同類學科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處於領先水平。先後出版專著《英漢翻譯原理》、《中國翻譯簡史》、《漢籍外譯史》、《翻譯多元論》、《外國文學在中國》、《英語與社會》等。在《中國翻譯簡史》的基礎上,該方向已完成300多萬字的《中國翻譯史》巨著,共五卷,分古代部分(一卷)和現當代部分(五卷),湖北教育出版社已把該書列為重點學術書目並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中國翻譯通史,資料詳實,內容含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領域,其中包括中國各民族文學互譯,漢籍外譯等,填補了中國翻譯史研究領域的空白。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該方向的另一本專著《翻譯多元論》在國內頗有影響。《英語與社會》把標准英語、地域英語及其他變體研究置於社會大環境下研究,為語言教學、翻譯與跨文化交際提供了一種新的視野,該研究成果被認為是優於全國同類成果。
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位點是我省唯一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該學位點從2004年開始招生,兩年共錄取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8名(分別為8名和10名),2006年計劃招生15名。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研究方向有:譯介學、歐美文學比較研究、20世紀中外文學比較研究、西方文化與聖經文學。專業課程主要由博士、教授、副教授擔任。該學位點的培養方向主要是為高等院校、研究單位和新聞媒體機構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英語基本功,能夠聽懂英語授課的內容;具有較為廣博的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識和較好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好的思辨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
在外語學院領導的關心和學校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該學位點日臻成熟,正在向健康方面發展。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設立德語大專班,2009年建立德語系,並開始德語語言文學本科招生。現有在院德語專業本科生101人。
德語系共有在編教師8人, 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在學歷上,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4人,其他學歷3人;外語學院每年還從德國博世基金會以及德國著名高校中長期或短期聘用一些教授、副教授或講師補充在編教師人數。2009年和2011年,外語學院兩次邀請了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德國語言文學著名教授Winfried Woesler來我院為師生做系列學術報告,以及為本科生授課。每期持續40天左右。德國漢堡大學胡恩教授也來訪我院進行學術交流。以南京大學為代表的國內名牌高校德語系與我院德語系保持密切的合作,有力地推動了我院德語語言學科的發展。
德語系所開設的課程有:基礎德語、高級德語、德語聽力、德語閱讀、德語語法、德語寫作、德語翻譯實踐、德語口譯、德國文學、德語國家概況、德語語言學、德語詞彙學、德語口語等課程。
德語系與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友好交流和合作關系:德語系每年可選派兩名年輕教師去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相關的院系攻讀博士學位;從2010級開始,德語系每年可選派兩名優秀學生去對方相關院系學習一年;另外,學院還與德國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自費交流項目,按交流協議互派學生到對方進行學習和實習。
在Woesler教授的指導下,我院德語系本科生翻譯了海涅的作品《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並在德國歐洲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其他項目合作計劃正在順利進行中。
德語系面向全國招生,生源優秀,教學質量高。2009級和2010級的專業四級通過率高達95.6%和96%,超過全國同類學校平均水平幾十個百分點;推免碩士研究生深受國內名牌高校歡迎。德語系本科生在全國德語專業本科生德語辯論賽中多次獲獎。
外語學院德語系正朝著國際化辦學的方向發展,為省內外培養高水平的德語專業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西班牙語系成立於2009年。西班牙語專業是安徽省同類專業中開設最早的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西班牙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並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研究、管理工作的西班牙語專門人才。
西班牙語系共有教師7人, 其中特聘教授1人、講師1人、助教5人;具有碩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1人;本科學歷2人;除此之外,外語學院每年從西班牙語國家聘請專家1-2人。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學科在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主持國家人事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1項。
西班牙語系所開設的課程有西班牙語精讀、西班牙語視聽說、西班牙語泛讀、西班牙語寫作、翻譯實踐、口譯、西班牙文學、拉美文學、西班牙國家概況、拉美國家概況、外貿西班牙語、西班牙語口語、聽力、英語、計算機等課程。
西班牙語系積極參加與西語國家高校的交流,已與巴塞羅那自治大學、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聖托馬斯大學等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
西班牙語系著重培養應用型人才,西班牙語專業的畢業生英語為第二外語,均能通過英語四六級水平考試。2011年,我校第一屆西班牙語專業學生在全國西班牙語專業四級考試中獲好成績,通過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推免碩士研究生深受國內名牌高校歡迎。2012年,我校09級西班牙語系學生在阿根廷駐滬領事館組織的西班牙語詩歌創作大賽中包攬一、二等獎。
西班牙語系正朝著國際化辦學的方向發展,為培養高水平的西班牙語專業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安徽大學日語系成立於2001年。目前,日語系共有專職教師9名。除此之外,日本高知大學每年外派我系日語教師1名。在日語系專職教師中,有副教授3人,講師6人。在學歷結構上,1人獲得上海外國語學院日本文學博士學位,1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在讀博士,1名為日本名古屋大學在讀博士,並同時受聘為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研究員,碩士4人。
日語系的人才培養定位是:精英培養,研究型人才培養和應用型人才培養。
日語系每年招生25名左右,堅持小班教學理念,師生比10:1,小於教育部規定的14:1的比例,真正實現了精英培養模式所需的師資配置。
日語系目前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基礎日語、高級日語、日語聽力、日語閱讀、日語寫作、日語演講演習、日語翻譯實踐、日語口譯,日本文化、日本影視文化,商務日語、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選讀、日本國家概況等,並與日本高知大學開設了遠程教學課堂。
日語系在日本文化研究、日本文學研究、日語語言研究和二語習得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在國內外各類期刊發表重要論文數十篇,參與撰寫系列專著《中國翻譯通史》,共五卷,並獲安徽省社科二等獎,出版譯著1部,各類日語教材5部。主持安徽省教育廳項目2個。
在國際交流方面,目前日語系與日本高知大學和瑞典哥德堡大學有2個國際合作項目。日語系每年有10位交換留學生赴日本學習,1名教師作為交換教師赴日本教學。雙方還組織學生互訪,進行暑期日本和中國社會見習活動。此外,校內還開展大型日本文化節活動。各類國際交流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
㈡ 安徽大學難考嗎
作為安大目前在校大二學生,我不得不誇一下我們學校。首先我們來講一講安大的教學質量:就說說近兩年吧,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2018年12月,安徽大學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截至2018年3月,安徽大學有26個院(系、部),開設95個本科專業。
現有1個學科群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有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獲得國家CMA計量認證的現代實驗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有1個省技術創新中心,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6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和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設有4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實驗教學(實訓)示範中心。
我個人在安大生活了兩年,我自認為我們學校條件足夠優良,對於高考分數接近的同學來說,是一個好的去向,如果分差過大,當然可以選擇更好的大學,個人喜好而已。
㈢ 急求初一上冊語文教材(蘇教版)所有課文的作者簡介及背景資料,拜託了!
1趙麗宏,上海市崇明縣人,1951年2月生於上海市區,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著作有散文集《風啊,你這彈琴的老手》、《生命草》、《維納斯在海邊》等。
2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曾表示要求安樂死
3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4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海上勞工》
5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寫了《孤憤》等十餘萬言的著作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網路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於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並親自書寫懸掛於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範。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表達出極度欽羨之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6於漪,女,江蘇鎮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畢業於鎮江中學,195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
7沈復(1763年—1825),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
8
田曉菲田曉菲,1971年生,天津人。在她七歲的時候第一次知道這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北大」。她13歲從天津13中學直接升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系。1998年6月,田曉菲從哈佛畢業,並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她應聘到柯蓋德大學東亞系擔任客座助理教授,一年後。憑著濃厚的文化功底,她跳槽到了名氣更大的康奈爾大學。任中國古典文學助理教授。1999年元旦,他們在美國的紐約州舉行了浪漫的婚禮。出版作品有《愛之歌》等,學術著作有《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等。
9秦文君,當代兒童文學作家。1954年生,上海人。1984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語言文學系。1971年赴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林林場插隊務農,1982年任上海少兒出版社編輯,後為上海《兒童文學選刊》主編,副編審。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委員。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上海少兒出版社、《中國兒童文學》主編。
朱湘(1904-1933.12.5)字子沅,原籍安徽,生於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夏天》 。1926年自辦刊物《新文》 ,只刊載自己創作的詩文及翻譯的詩歌,自己發行。因經濟桔據,只發行了兩期。1937年第二本詩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學美國,回國後,他生活動盪,為謀職業到處奔走,家庭矛盾也日漸激化。其間曾任教於安徽大學外文系,但又與校方不和。1933年12月5日,他從上海到南京的客輪上,縱身躍入清波,自殺身死。代表作品: 《夏天》;《草莽集》;《草莽》;《石門集》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紅學」理論家。四川萬縣(現重慶萬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是「漢園三詩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畫夢錄》(成名作),詩集《預言》,紅樓夢的研究也頗有建樹。代表作品: 散文集《畫夢錄》,詩集《預言》,《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廣闊》
10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代表作品: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狂人日記》《朝花夕拾》
11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沈從文1988年病逝於北京。代表作品: 《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
12劉紹棠是著名作家,河北通縣人。1936年2月生。13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是50年代中國文壇的「神童作家」。是「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3王建,唐代詩人是大歷進士。門第衰微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秀的樂府詩。王建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地描繪宮禁中的宮闕樓台、早朝儀式、節日風光,以及君王的行樂游獵,歌伎樂工的歌舞彈唱,宮女的生活和各種宮禁瑣事,猶如一幅幅風俗圖畫,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資料。
艾青,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代表作品: 《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庄》、《春曉》、《宿建德江》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代表作品: 《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生於書香門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畫音樂無不通曉,以詞的成就最高。詞清新委婉,感情真摯,且以北宋南宋生活變化呈現不同特點。前期反映閨中生活感情自然風光別思離愁,清麗明快。後來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亡國傷痛,詩詞變為凄涼悲痛,抒發懷鄉悼亡情感也寄託強烈亡國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等。其文學創作具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稱為「易安體」。代表作品: 《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
14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代表作品: 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你我》
15酈道元,人名,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文學家,撰寫了地理巨著《水經注》。代表作品: 《水經注》
16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發表了大量影響後人的文學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代表作品: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17當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代表作品: 韓昌黎集
辛棄疾(1140.5.18-1207.10.3),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漢族,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品: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代表作品: 《陋室銘》、《烏衣巷》、《石頭城》、《蜀先主廟》
高曉聲(1928——1999年),江蘇武進人。50年代開始創作,已出版《李順大造屋》、《七九小說集》、《高曉聲八一小說集》、《陳奐生》、《覓》、《新娘沒有來》等小說集與長篇小說《青天在上》、《收田財》、《走上新路》、《解約》、《不幸》、《陳奐生上城》、《79小說集》、《高曉聲1980年短篇小說集》、《高曉聲1981年短篇小說集》、《高曉聲1982年短篇小說集》、《高曉聲1983年小說集》、《高曉聲1984年小說集》、《青天在上》、《陳奐生上城出國記》、《錢包》。
錢鍾書,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曾為《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晚年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書評家[url清[/ur認為小說《[url[/ur「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錢鍾書在文學,國故,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其夫人[url[/ur著名作家,育有一女[url[/ur37年-1997年)。
葉以群(1911~1966)原名葉元燦、葉華蒂,筆名以群,安徽歙縣人。文藝理論家。曾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經濟系。1931年回國,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組織部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過《北斗》、《上海文學》、《收獲》等雜志的主編或副主編。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以群在文藝理論方面造詣極深,著述很多,主編有高校教材(文學的基本原理》;著作有《創作漫談》、《文學的基礎知識》、《在文藝思想戰線上》、《魯迅的文藝思想》等十多種;譯作有《蘇聯文學講話》、《新文學教程》等。
瑪拉沁夫,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入中央文學研究所研究生班學習。歷任《內蒙古文藝》編輯,內蒙古文化局副局長,中國作協內莆古分會副主席《民族文學》主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
18托馬斯·亨利·赫胥黎 (Thoma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國博物學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進化論與倫理學》、《論有機界現象的起因》等
19羅迦·費·因格(Roger von Oech,一般譯作「羅傑·馮·歐克」),1948年生,美國實業家。羅傑‧馮‧歐克是「創意思考顧問公司」的創立人與總裁。「他之前寫作過兩本創意思考的書籍:《當頭棒喝》與《在屁股上踢一腳》,並推出廣受歡迎的《創意大驚奇》卡片書。還發表過《踢醒沉睡之心》他與妻子及孩子住在加州亞瑟頓城。
20一、少將
概要
鄭文光(1916)河北保定人。
生平
1937年12月中央軍校第十四期,後任台灣高雄港口司令部少將司令。
二、科幻作家
簡介
鄭文光(1929-2003)中國科幻文學之父中國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是我國最重要和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
21沈括,歷史人物名,北宋科學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
22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23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贊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顆鑽石》《跳水》《窮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學語文書。
24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語: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英語:Ivan Sergeevich Turgenev,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
25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紅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並被高度贊揚為給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漢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後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說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
這些是比較全的了,仍然不滿意請留言。
㈣ 安大龍河校區是新校區嗎
安大龍河校區不是新校區。
安徽大學龍河校區是安徽省與教育部共建「211工程」高校——安徽大學的老教學區。
始建於五十年代,其保存有若干蘇式的歷史建築(如教學主樓等)。校園內樹木成蔭、和諧自然,現校園內建築主要由安徽大學教學主樓、逸夫圖書館、問津樓、電化樓、第二食堂、第三食堂、西門大操場和多座宿舍樓等構成。
現校區主要承擔安徽大學文學院、歷史系、哲學系、互聯網學院以及管理學院本科生、安徽大學文史哲系部分研究生、以及二本獨立學院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的教學功能。約二千多戶安徽大學教職員工的居住於此,安徽大學附屬學校、安徽大學幼兒園也坐落其中。
據2018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安徽大學擁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產業園,佔地面積3200餘畝,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350餘萬冊,儀器設備總值8.18億元;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設有26個院(系、部),95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26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約28000餘人:其中研究生6000餘人,本、專科生21800餘人。
(4)安徽大學蘇教授的博客擴展閱讀:
一、歷史沿革
學校創建於1928年當時省會安慶市。抗戰期間,學校被迫西遷,並一度流散,1946年復校,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幾經調整,學校於1956年遷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復招生。
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學校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尤其是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建設行列之後,更是實現了跨越發展。
二、師資力量
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87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900餘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24名。
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3名,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2名,入選「皖江學者」特聘教授13名,入選安徽省「百人計劃」5名,入選安徽省「外專百人計劃」5名,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39名,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2名,入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14名。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㈤ 李修松的人物履歷
1976年1月任含山縣關鎮公社蘇灘學校教師;1978年10月至1982年9月在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學習;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讀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安徽大學歷史系任教;
1987年6月任安徽大學歷史系講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
1993年6月任安徽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1996年12月任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
1997年5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
1998年3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
2000年8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廳副廳長兼文物局局長,教授;
2006年9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廳副廳長,教授;
2009年9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廳副廳長,教授、博導;
2011年2月任民建安徽省委主委(正廳級),省文化廳副廳長,教授、博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掛職任馬鞍山市政府副市長);
2012年12月任民建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正廳級),省文化廳副廳長,教授、博導;
2013年1月任省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省文化廳副廳長,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