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張教授騷擾
❶ 張伯聲的個人履歷
張伯聲(1903.06.23-1994.04.04),男,曾用名張譎駿。張伯聲父親張銘宸是河南省議員、南陽中學監督。
張伯聲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教育家,曾任西北大學副校長。
國家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中國地質學界五大構造學派之一 。
世界地質學界「盛開在地質科學園地里的奇葩」。
1903年6月23日,出生於河南滎陽。
1909年,讀私塾。
1913年,入滎陽縣高等小學堂,聰穎好學,並喜愛自然地理,深得教師喜愛。
1917年,14歲時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現河南大學)二次英文科,他在這里學習兩年,一貫刻苦用功,英語教師吳憶魯贊揚他的求學精神「堪為楷模」。
1919年,他被學校破格選送清華學校深造。
1926年,清華大學畢業後,又被保送公費赴美留學。張伯聲留學美國4年,先在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化學專業,不到兩年就完成了該校規定的全部學分而提前畢業,獲碩士學位。隨後考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繼續攻讀化學。
1928年3月,他受到我國老一輩地質學家譚錫疇的影響,把興趣轉向了能為貧窮落後、地大物博的祖國尋找礦產的地質學上。於是,他報考芝加哥大學地質系研究部並被錄取,開始跟隨著名的岩石學家約翰遜教授、構造地質學家坎伯侖教授攻讀地質系專業。
1929年,張伯聲轉入斯坦佛大學地質系研究部,受到地質學家維里斯教授、布萊克衛爾德教授的精心指導和親切教誨,學業大有長進。
1930年5月,張伯聲因家事被迫中斷學業回國。
1930年,被聘為焦作工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 地質、岩礦學教授。
1931年,被聘為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1932年,被母校河南大學聘為理學院教授,講授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和岩石學等課程。他在母校任教時間僅1年,但他教學認真、重視實踐的科學態度卻給師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33年,張伯聲被聘為天津北洋工學院教授。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後,他跟隨北洋工學院內遷西安,到由平、津各大學聯合組成的西安臨時大學任教。
1938年,被聘為西北大學教授,次年兼任西北大學地質系主任。
1939年,任國立西北工學院【1938.07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工學院合並組成 】教授。
1942年,他參加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深惡痛絕。
1949年,新中國誕生後,他被政務院任命為西北大學理學院院長。
1956年,任西北大學副校長,並光榮參加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來的心願。
20世紀60年代初,光榮出席了全國群英會。
1961年,張伯聲教授因過度勞累,身患高血壓病,西北大學為照顧他的身體健康,決定他從事科學研究和培養研究生工作,但他仍然以高昂的熱情在指導研究生和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新的令人矚目的成就。「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後,年過花甲的張伯聲教授竟亦不能倖免,他被誣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棚」,多次遭到無情的批判斗爭,有一段,每月只能領到24元的生活費。面對這種極不公正的待遇,他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關心西北大學地質系的教學工作和自己規定的科學研究任務,不顧年老體弱和種種議論經常跟隨師生到野外進行教學實踐。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黨集團垮台後,年逾古稀的張伯聲教授精神煥發,更加積極地投身地質科研事業。又經過兩年的辛勤實踐、理論升華,他終於創建了中國大地構造的一個新學派——「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
1978年,他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次年,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院士),並調任西安地質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1984年,他改任西安地質學院名譽院長,把全副精力投入培養地質學博士研究生工作。
1992年元月,欣然為母校河南大學題辭。
張伯聲院士是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九三學社西安分社主任委員,九三學社陝西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第四、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
1994年4月4日下午5時,在西安逝世,享年91歲。
❷ 西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作為一個大二的學生,來西北大學快兩年了,我對它也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
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學風踏實,學校的師資還是很強的,雖然數量比不上那些巨無霸大學,但難得可貴的就是老師整體的素質都比較好。
我的興趣比較多,雖然我是個文科生,但很喜歡跨專業去蹭課,特別是理科專業,總感覺很新鮮很有趣。
接下來我介紹幾個老師,他們是我認為比較值得去蹭課的。他們的課絕對會讓人耳目一新。
1.王鵬程教授,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在是文學院的老師。他的課主要是現當代文學類,王老師講課非常有特色,雖然他不笑,但卻非常認真,思想很寬泛很客觀,他的課能讓學生學到一種批判精神。經常講一些現代文學史課本上了解不到的東西,特別是能夠顛覆我們平常的認知,這非常的引人入勝。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