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名單
1. 國內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學專家
中國心理學界有許多著名的專家,以下是其中一些:
1.陳立: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心理測量學等。
2.楊國樞: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
3.張厚粲: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等。
4.周曉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認知神經科學、情緒和記憶等。
5.王壘: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
6.陳永正: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認知心理學、社會認知和決策等。
7.李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認知心理學、情緒和記憶等。
8.劉華山: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
這些專家在各自的領域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對中國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 想詢問一下北師大心理學方面的導師有哪幾位謝謝哦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心理學系之一,也是文革後恢復較早的一個心理學系。經過多年的努力,本系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在國際上有影響的教學和科研單位。該系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整齊。有十幾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其中教授11人,博士導師8人。張厚粲教授在1996年第26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被選為國際心理學聯合會執行委員。
導師:
林崇德,男,生於1941年,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1965年7月畢業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繫心理專業;1984年3月 在北京師范大學獲教育學(心理學)博士學位。
彭聃齡 男,1935年生。195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系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心理學報副主編。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教育部高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理科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認知與學習,包括漢字識別,漢語句子與課文理解,漢字的神經成像,漢字識別的計算機模擬等。
教 授
車宏生 陳會昌 陳英和 董 奇 方曉義 金盛華 林崇德 劉 力 劉儒德 劉翔平 彭聃齡 申繼亮 舒 華 王建平
王 耘 沃建中 伍新春 辛 濤 徐 芬 許 燕 姚梅林 張厚粲 張日升 鄭日昌 周仁來 鄒 泓
3. 國內十大著名心理學教授都有誰
在中國,眾多心理學教授為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名字如張厚粲、彭聃齡、林崇德等,活躍在各大高校,如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這些教授不僅在學術研究上頗有建樹,還積極投身於人才培養,為中國心理學領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張厚粲教授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她專注於心理測量學領域,對心理學研究有著深入的理解。林崇德教授同樣在北京師范大學任職,他的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為教育領域的心理學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持。此外,中國科學院的傅小蘭教授在認知神經科學方面頗有建樹,她的研究為理解人類認知過程提供了新的視角。
北京大學的周小林教授致力於社會心理學研究,他的工作對理解社會行為和人際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蘇彥捷教授同樣在北京大學任職,她的研究方向為臨床心理學,對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領域有著重要貢獻。西南大學的黃希庭教授則在發展心理學領域有深入研究,為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科學指導。
華南師范大學的申荷永教授在跨文化心理學方面有著獨到見解,他的研究有助於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交流與理解。張敏強教授和莫雷教授同樣在華南師范大學工作,他們的研究領域分別為應用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理論支持。廣州大學的葉浩生教授在人格心理學方面有著顯著成就,他的研究對理解個體差異有著重要貢獻。
南京師范大學的郭本禹教授在教育心理學方面有著深厚造詣,他的研究為教育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江西師范大學的戴海琦教授專注於臨床心理學,他的工作對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重要影響。吉林大學的車文博教授在社會心理學領域有著顯著貢獻,他的研究對社會行為的理解有著重要影響。天津師范大學的白學軍教授在發展心理學方面有著深入研究,他的工作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這些教授不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還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為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都是中國心理學會的會員,活躍在學術前沿,為推動心理學研究和應用不懈努力。
4. 心理學考研|十所院校導師介紹
在心理學考研領域中,有眾多著名院校與傑出導師,以下介紹十所院校的知名導師:
北京師范大學的林崇德教授,被譽為中國心理學界的泰斗,是「中國基礎教育的播火者」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首席專家,研究方向包括認知發展與學科能力發展。
張厚粲教授是中國心理學界的重要人物,作為奠基者之一,她引進了認知心理學,並為中國與世界心理學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涵蓋心理與教育測量、人事測評、智力測驗等領域。
陳寶國教授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專注於雙語的表徵與加工過程、雙語的認知控制機制、第二語言習得與句法處理、執行功能與語言加工等研究。
陳英和教授在心理學領域有著深遠影響,擔任多項重要職務,研究領域涉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側重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
彭聃齡教授是知覺心理學家,中國基礎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研究聚焦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
華南師范大學的莫雷教授,是文科資深教授與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領域為語言心理與學習認知過程,曾擔任多個重要職務,對心理學發展有重大貢獻。
鄭希付教授,應用心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專注於臨床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曾獲多項國家級榮譽。
溫忠麟博士,心理學報編委,專注於心理計量方法與結構方程模型的研究。
劉鳴教授,研究方向為認知心理學,尤其在漢字認知、表象與記憶方面有深入研究。
李紅教授,從事臨床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曾獲多項國家級榮譽,擔任四川師范大學腦與心理科學研究院院長。
甘怡群教授,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發表大量論文,主持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侯玉波博士,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領導心理學、老年心理學與網路心理學。
符仲芳研究員,專注於時間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在時間隱喻的跨文化研究與時間認知的分段綜合加工模型方面有創新成果。
方方教授,研究視覺知覺、意識、注意與認知神經機制,擔任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與機器感知與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耿海燕教授,主要研究視覺意識、注意與內隱社會認知的心理與腦機制。
黃希庭教授,西南大學資深教授,在時間心理學研究方面開創了新領域,開辟了時間隱喻的跨文化研究。
陳紅教授,現任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部長,研究領域包括人格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與社區心理學。
鄭涌教授,研究方向為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特別是性與性別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
陳旭教授,專注於社會性發展的研究,特別是依戀與情緒面孔認知。
郭成教授,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關注教育心理學、課堂教學心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蘇州大學的劉電芝教授,致力於學習心理學研究,尤其在學習策略方面有顯著成果,擴展至內隱學習與弱勢群體心理研究、自閉症研究。
吳繼霞教授,研究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特別是誠信心理研究與高等教育心理學。
張明教授,專注於認知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運用多種研究手段探索人類注意的認知神經機制。
陳羿君教授,台灣人,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研究領域涵蓋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與心理測量學。
李宏利教授,研究風險承擔、創造創新與公民行為的社會心理學現象及其規律,主講社會心理學專題課程。
南京師范大學的陳陳教授,專注於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關注成就動機、兒童青少年社會性發展與親子關系。
陳慶榮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研究方向包括文化-心理行為-神經交叉學科視角下的創新研究與漢語詞彙情境多樣性。
鄧鑄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主講兒童思維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課程。
郭本禹教授,從事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史與德育心理學的研究,撰寫相關領域專著,並主講心理學史、當代心理學新進展等課程。
郭永玉教授,研究領域為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特別關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
浙江大學的何貴兵教授,研究決策認知過程與腦機制、智能組織管理與人機協同決策等,主講決策認知過程及其腦機制等課程。
沈模衛教授,專注於認知過程、社會認知、智能人機交互與物質與行為成癮等研究,曾主持多項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課題。
馬劍虹教授,研究領域涉及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經濟心理學、管理心理與決策、社會合作進化的心理學機制等。
陳樹林教授,研究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與老年心理健康,建立適宜中國環境的心理健康防治範式。
何潔教授,專注於兒童社會認知發展與社會適應,以及兒童氣質與家庭教養,主講發展心理學研究與專題課程。
崔麗霞教授,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家,專注於青少年焦慮與抑鬱、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減壓。
郭春彥教授,認知神經科學專家,研究人類記憶過程的神經機制。
王爭艷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領域專家,重點關注嬰幼兒早期發展與養育問題。
汪玲教授,研究自我調節、創造性等,主持多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
方平教授,研究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量統計與評價,主持多項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課題。
黃冬梅教授,應用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專注於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研究。
李兆良教授,研究寬恕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家庭教育理論與應用等,發表多篇論文與專著。
張彥彥教授,吉林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研究社會心理學與咨詢心理學。
金慶英教授,研究健康心理學、社區心理學、視覺科學與積極心理學,發表論文與專著。
趙太陽副教授,研究消費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
代政嘉教授,基礎心理學專家,專注於人腦連接組學、情緒差異與精神疾病研究。
高定國教授,研究社會交往、情緒調節與學習機制,涉及社會認知、學習與認知老齡化等領域。
黃敏兒教授,專注於情感科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特別關注情緒的分享與調節。
庫逸軒教授,主要從事記憶與情感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涉及多模態神經影像技術。
曲折教授,研究視覺注意、學習與記憶、認知老齡化與認知控制,結合行為學與腦功能研究方法。
希望以上介紹能幫助你找到心儀的導師,開啟研究生學習的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