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古代文學考研教授
『壹』 吳光正的介紹
吳光正,男,1969年1月出生,江西永豐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武漢大學文學院文學博士後,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博士後。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珞珈宗教語言文學研究網」網站主編,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副秘書長,湖北省水滸學會副會長,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戲劇學會理事,中國西遊記文化學會理事。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宗教文學、明清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美術史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
『貳』 戴紅賢簡介
戴紅賢,是一位1968年出生的女性學者,擁有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位。她在教育領域深耕,目前擔任武漢大學文學院的副教授職務。她的專業領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文學和語文教育學,致力於這兩個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在學術生涯中,她成果豐碩,已經在《武漢大學學報》和《長江學術》等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近二十篇論文,充分展示了她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深度。她的研究項目涵蓋了多個重要課題,如《大學語文教師發展模式研究》以及《近百年小學文言文教育研究》,這些項目均獲得了省部級的立項支持,顯示出她對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
『叄』 李中華的人物生涯
196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本科,1978年返校攻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學業,畢業後授予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1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李中華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出版著作有《詩經主題辨析》(與楊合鳴教授合著)、《楚辭學史》(與朱炳祥教授合著)、《詞章之祖——楚辭與中國文化》等。接受約請整理注釋《抱朴子內外篇》、《六祖壇經》、《禪林寶訓》等古籍,均由台灣三民書局出版發行。曾參與《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武漢出版社,2003)、《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等的編撰事宜。
在近、現代激烈的社會動盪與學術變遷中,李中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治學態度與學術理念:一是希望繼承前輩學者嚴謹篤實、獨立不倚的治學精神,好學深思,持之有故,庶幾薪盡火傳,發揚光大民族的文化傳統;二是力求融會中西、貫通學術、拓展方域、探討新義,故著論多聯系時代思潮、宗教文化、士林風氣,不甘拘守一隅,試圖有所創新。歷年在各類報刊共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包括以下內容:一、認為特定時代的社會狀況、學術思潮制約並影響了文學的發展與宏觀風貌,在這方面發表有《漢魏學術思潮與建安文學的繁榮》(武大學報,1989)、《試論李商隱的無題詩》(唐代文學論叢,1987)、《晚唐溫李詩風評議》(武大學報,2002)等文章;二、認為封建時代的皇權專制、所導致的朝政紛爭釀成了無數文人的人生悲劇,主張在古代文學研究領域揭露並清算封建專制主義的罪惡,在這方面發表有《從『三曹七子』到『二十四友』》(武大學報,1995)、《肅宗朝政局紛爭與李杜的悲劇命運》(武大學報,2003)、《李商隱與牛李黨爭》(文史十七輯,1983)等文章;三、關於宗教民俗與文學的聯系,發表有《楚辭:宗教的沉思與文學》(武大學報,2001)、《先秦招魂習俗與招魂》(光明日報,2004年7月)等文章;四、關於古代文論,發表有《王船山、顧亭林、黃梨洲文學觀之異同》(船山學報,1989)、《賦心、詩心、詞心、文心》(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02)等文章;五、關於文學考證,有《「竹林之遊」事跡考辨》(江漢論壇,2001)、《晚唐「三十六體」辨說》(文學遺產,2001)等文章。
一、 歷年主要科研成果
1、 所出版之著作
《詩經主題辨析》(上、下冊,與人合著) 廣西教育出版社1989
《楚辭學史》(與人合著) 武漢出版社 1996
《楚辭與中國文化》 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李後主的人生哲學》 台灣揚智出版公司 1996
《抱朴子注譯》 台灣三民書局 1996
《六祖壇經注譯》 台灣三民書局 1997
《禪林寶訓注譯》 台灣三民書局 2004
2、 所編撰之教材
《中國文學史》(明清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先秦部分) 武漢出版社 2003
3、 所發表之論文
《楚辭:宗教的沉思與求索》 武大學報 2001、1
《先秦招魂習俗與〈招魂〉》 光明日報2003、7
《「屈原賦二十五篇」辨說》 光明日報2004、1、14
《〈屈賦通箋〉對於楚辭學的繼承與開拓》 中國韻文學刊2004、1
《漢魏學術思潮與建安文學的繁榮》 武大學報 1989、11
《從『三曹七子』到『二十四友』》 武大學報 1995、3
《魏晉名士文學的興盛與衰落》 人文論從 2001
《阮籍:人生苦悶的象徵》 長江學術 2002、5
《「竹林之遊」事跡考辨》 江漢論壇 2001、1
《南齊皇權紛爭與謝朓之死》
《評唐玄宗朝「吏治與文學之爭」》
《唐太宗的文學觀及詩歌創作初探》 武大學報 1984、3
《肅宗朝政局紛爭與李杜的悲劇命運》 武大學報 2003、5
《李賀詩歌的藝術風格》 文科園地 1984、10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 文史十七輯 1983、6
《試論李商隱的無題詩》 唐代文學論叢 1987、3
《晚唐溫李詩風評議》 武大學報 2002、3
《晚唐「三十六體」辨說》 文學遺產 2001、3
《唐代七古、七言歌行辨體》 光明日報 2003、11
《唐代貶官制度與不平之鳴》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5
《船山詩論中的藝術原則》 船山學報 1984、3
《船山詩經學面面觀》 船山學報 1985、10
《論船山的文學精神》 船山學報 1987、5
《王船山、顧亭林、黃梨洲文學觀之異同》 船山學報 1988、4
《賦心、詩心、詞心、文心》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輯 2002、12
《融合、交匯、聯姻——試論宗教與小說的文化聯系》通俗文學評論 1995、5
《試論胡雪岩形象的文化蘊涵》 通俗文學評論 1995、8
《「楚辭」在漢代的傳播與接受》
《詩騷詮釋與接受的歷史比較考察》
《屈原形象的歷史詮釋及其演變》
二、 已完成書稿待出版
《楚辭國學讀本》
《唐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