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背影
❶ 表面是演員實際是大學老師的明星,有人已是教授,除張頌文陳好黃磊還有誰
很多的影視圈的明星其實都是大學老師或者是教授,張頌文拋開演員這個身份成立了表演學習工作室,黃磊是背影的大學老師,陳好身兼中戲大學老師,而周一圍則是北影的台詞老師。
張頌文黃磊陳好,演員之餘又是教書育人的老師
張頌文、黃磊和陳好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而拋開了演員的身份,這三個人又都是教書育人的老師。黃磊是北影的大學老師,很多的明星也都是黃磊的學生,海清就是黃磊的其中一名學生。張頌文則是自己創辦了一個表演學習工作室,通過這個工作室培養新的年輕演員,去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傳授給下一代。陳好則從萬人迷成為了人民教師,來到了中戲擔任大學老師,這是陳好在結婚成為了全職太太之後做出的決定,這也是陳好為了家庭做出的考慮和決定。
黃磊、周一圍、陳好以及張頌文,這都是為了中國影視業做貢獻的演員,在演員外還做老師,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傳遞了一個優秀演員的品質和精神。
❷ 以《背影》聞名文壇的清華教授,50歲拒吃美國援助的麵粉而餓死
1948年6月18日,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吳唅拿著一份拒絕接受美國麵粉的聲明書來到了一個教授的家中,這位近50歲的教授正因為胃病復發營養不良而卧床不起,瘦得不成人形。
吳唅拿著聲明書對他說:「你一家老少九口,日子特別艱難,如果拒絕在聲明上簽字,經濟損失特別大,但為了尊重你的意見,我還是來了,總之不要勉強。」
這位瘦得不成人形的教授艱難地坐起來,堅決在聲明上簽了字對吳唅說:「我的秉性,吳先生是知道的。春秋時節氣節之士堅持不吃嗟來之食活活餓死,傲骨可嘉,足可為人師表。故我寧可餓死,也不要帶有侮辱性的美援麵粉。「,兩個月後,這位教授病逝,他就是以《背影》聞名的文學家朱自清。
01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1898年出生於江蘇梅州,他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祖父朱則余是海州當地的承審法官,父親朱鴻鈞在揚州的江都縣做過官。
1901年,3歲的朱自清隨父母遷居揚州,在楊州市安樂巷29號老宅中住了十三年,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文官因此從小對他的教育都十分重視,朱自清從小就授受正式的私塾教育,也為他後來成為大文學家打下了基礎。
1912年,14歲的朱自清考入新式教育的揚州高等小學,隨後進入江蘇第八中學就讀,四年後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預科,後來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中的「自清」二字,改名為朱自清。
1916年,年18歲的朱自清也遵從父母之言娶了當地名醫武威三的女兒武鍾謙,婚後倒也美滿,武鍾謙是個賢妻良母,先後為朱自清生下了六個孩子,婚後第二年,朱自清的父親因為一場風波丟了職務,從此朱家失去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不過這也沒有影響到朱自清的學業,他在大學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文學才華,於1919年2月出版了處女詩集《睡吧,小小的人兒》,他還參加了新潮社,並且積極參與「五四運動」,在青年時期是個有為青年。
1920年,朱喊手此自清以優異成績提前一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年僅22歲,高等大學畢業後的朱自清工作卻不怎麼順利,他先帶著妻子去杭州浙江第一師范學校擔任老師,後來又回到母校楊州中學任教,當時父親已失業,弟弟妹妹又小,全家都靠朱自清收入生活,經濟負擔很重。
當時朱自清的新派思想跟父親的舊派思想老是發生沖突,於是他又帶著妻兒離開了楊州,前往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任教,但還是每月寄錢回薯陪老家補貼家用。
02
1925年,27歲的朱自清在好友俞平伯介紹下進入清華大學任教,生活總算穩定一些了,這時他的妻子武鍾謙卻積勞成疾去世了,給朱自清留下了五個孩子,一個帶孩子的男人急需鄭迅一個女人幫手,於是好友浦西為他介紹了一個叫做陳竹隱的女孩認識。
陳竹隱是四川成都人,畢業於四川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也是一個知識份子,她很仰慕朱自清,願意跟朱自清結婚,但善良的朱自清考慮到自己是個喪偶還帶著五個娃的男人,而對方是個未婚的年輕女子,不想拖累,所以拒絕。
但陳竹隱為朱自清的人品所折服,主動示愛,表示不計較當孩子的繼母,朱自清大受感動,兩人熱戀於1932年結婚,他們婚後非常幸福,陳竹隱又連續生下了三個孩子,對朱自清與前妻的五個孩子也視如己出,感情很好,但是由於陳竹隱一人帶著八個小孩,難免偶然會有情緒。
朱自清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點,主動減少在外應酬,並承擔了一部分家務,順利度過了婚姻的磨合期,感情歷久彌堅,兩人相親相愛,一直到朱自清去世,都很恩愛。
03
朱自清與妻子的關系處得非常好,但之前跟父親的心結一直沒有打開,1928年,朱自清前妻去世前一年,他突然收到久不通信的父親朱鴻鈞的一封信。
當時的父親已經年過半百,他在信中寫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看到這封信心裡非常難受,連續幾夜輾轉反側,沒有睡好,想起父親以前對自己的種種好處不免動容。
尤其回憶起1917年他去北京大學就讀時,父親送別他的場景,一時之間百感交集,靈感噴發,朱自清揮筆寫下了中國現代史上最經典的散文之一《背影》
之後,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了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就有這篇《背影》,朱自清的三哥朱自華看到大哥的散文集就帶回家給父親看,父親看到兒子寫的《背影》,不禁老淚縱橫,父子冰釋前嫌。
隨著父子關系的緩和,朱自清也進入了文學創作高峰,接連創作出了很多優秀作品。1934年他出版了《歐游雜記》,1935年編輯了《中國新文學系》,1936年出版了散文集《你我》。
這時抗日戰爭爆發,朱自清隨清華大學南下長沙,1938年3月到達昆明,出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並的西南聯合大學的中國文學系主任,並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在抗戰時期,物資短缺,就是像朱自清這樣的文學家和大學教授生活都非常困難,當時他的月薪不過400塊出頭,全家開銷遠遠超過收入,很多時候需要依靠友人的救助過活,但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朱自清仍然孜孜不倦地從事著教學和文學研究。
04
抗戰勝利後,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繼續教學,這時一宗慘案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靜,他的摯友聞一多出事了。聞一多是湖北黃岡人,出國留學歸來後也在清華任教,但他是個抗戰積極份子,於1944年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會,1945年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會中央委員。
1945年,國民黨出動大量軍警鎮壓學生運動,造成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國民黨特務認定民主人士李公朴是罷課的組織者,將其暗殺,聞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會上發表了《最後一次講演》公開斥責國民黨特務,被國民黨暗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聞慘案」。
朱自清聞訊非常悲痛,他立即寫信給聞一多夫人,表示了憤怒和商議遺稿出版事,還表示願意盡力照顧聞家人的生活,由此事件為契機,朱自清也堅定地成為民主主義戰士。
05
毛澤東曾在《別了,司徒雷登》中寫道:「中國人是最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主義的人們,在美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其中就列舉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寧願餓死也領美國」救濟糧「的例子。
抗戰前,朱自清就因為生活不規律患上胃病,再加上家中八個孩子,他為了節省口糧,經常一天只吃餐,後來胃病開始嚴重,不得不休養了整整一年。
抗戰結束後,內戰又爆發,國家的經濟一片混亂,朱自清這樣的教授雖然比普通老百姓生活要好一些,但也就勉強填飽肚子而已,當時他的胃病已經非常嚴重,每餐只能吃少量的細糧,當時這種情況要麼去黑市買糧,要麼就接受當時美國提供的」救濟糧「。
美國的」救濟糧「是指美國人在1948年援助國民黨政府數億美元的一部分,主要為了解決中國飢荒的問題,這些糧食有很多種,其中就有粗糧和細糧,但當時清華大學一批愛國教師起草了一份《百十師長嚴正聲明》,拒絕美國收買性質的施捨。
當時朱自清沒有細糧就活不下去,但他寧願餓死也不願意接受美國的施捨,真正地體現了一位愛國文學家的氣節,可歌可泣。有些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卻永遠活著,朱自清就屬於後者。
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轉發點贊!
❸ 大學教授怒批《背影》一文,直言應從課本中刪除,理由是什麼
一株茉莉也許沒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遠會讓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愛就是這樣,猶如茉莉一樣靜靜地開放,沒有什麼濃烈的香氣,有的只是回味悠長的淡雅香氣。
朱自清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由此寫出《背影》一文。因其情真意切的表達而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學生們在字里行間也能感受到深沉的父愛。然而就是這樣表現父愛的文章卻被專家以啼笑皆非的原因,要求刪除。
溫潤公子朱自清
朱自清於1989年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受家庭環境影響,從小便長成「溫潤如玉」的公子形象。朱自清從小與父親關系不好,1916年中學畢業後便進入北大,在學期間積極參與愛國運動,1919年成為新文學運動的領頭人之一。朱自清致力於用文章喚醒人民,激發人民積極昂揚的生活態度。
《背影》以其平淡鋪陳的語言,將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展現得淋漓盡致。確實有選入初中課本的資本。所以專家丁啟陣以背影不美、破壞交通規則等原因要求刪除《背影》一文,顯然是行不通的。
❹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原因是父親翻月台違反交通規則嗎
除了小學生,鮮少有人不知這句話的梗在哪裡。現在因著網民的調侃語氣和大眾化的傳播,想必小學生中好為人父的也知道其意思了。這句話出自朱自清的回憶性散文《背影》,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幾十年來,《背影》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無數父母在輔導自己孩子找出並賞析文中四次寫背影的文字時都會一邊無奈,一邊情不自禁地想起當年自己學這篇課文時的抓耳撓腮和感動,想起自己的父親。然而,曾有一位大學教授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他建議刪除《背影》,因為文中的父親違反了交規。
兩個教授的對台戲
2010年,《語文建設》第6期刊載了孫紹振教授的《<背影>的美學問題》,它以一個背景故事引入的——2003年,武漢一家晚報報道,一所中學里,中學生不喜歡《背影》,因為文中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形象又很不瀟灑」。這所中學的教科書便將《背影》開除了。十之八九的家長憤怒後,編者表示《背影》會重回下冊。
孫教授為編者沒有正面回答「違反交規和不瀟灑」的質疑而感到憤憤不平,便從情與理的角度開始一一為《背影》辯護。這篇文文章不知怎的就惹到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丁啟陣教授,他也寫了一篇文章《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表示他認為朱自清父親違反交規的行為是違法的。
為了與孫教授唱對台戲,他打比方說朱自清父親完全可以繞遠道、上下台階去買橘子,然後累得心臟病發作。此外,丁啟陣還語帶諷刺地批判了孫教授舉的例子,批判了背景中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長,說孫教授有「以丑為美」的傾向……
總之,或許那所中學的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他們不能代表大眾,大眾也不願意被代表。筆者亦並不贊同課本刪除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的父親或許違反了交規,可在很多方面都有著教育意義和審美價值。人們對文學創作也不該那麼敏感,須知只有偉光正是一種閹割。
❺ 大學教授為什麼建議刪除《背影》
在學習魯迅文章的時候,有一個這樣的情節,已經長大成人的閏土見到了「我「叫了聲「老爺」,結果,「我」的母親讓閏土還叫「迅哥」,難道小的時候還叫「周樟壽」的「我」就有了「魯迅」的筆名了?更何況,魯迅的筆名有上百個之多。如果是魯迅的那樣晦澀的文章被刪減了,那麼《背影》這樣簡單得多的文章還要刪減,最後還剩下什麼呢?
父親的「背影」就像一首余韻悠長的婉轉歌曲,餘音繞梁,不絕於耳,寄託著父母的愛和家的溫暖,讓我們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懷,也永遠不能忘懷。
《背影》一文傳達出的深深的父愛之情,是其真諦所在,也正是「父親」穿過鐵路為「我」買橘子的事使文章故事情節達到了高潮,並且也正是在這里,父愛的無言與偉大被表達的一覽無余、意味深長,所以,此文章不能刪除出教材。我心中的《背影》也永遠不會消失!